三年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如何进行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7-04 10:00:12
1,如何进行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进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把一个单元当作以单元主题为题目,以每篇课文和“积累运用”为段落的一篇“大文章”;也可以把一个单元当作以单元主题为“书名”,每篇课文和积累运用为“章节”的一本“小书”。 我们的单元整体教学,包括“教科书教学”、“整本书阅读”、“语文实践活动”三部分,各部分既横向联系,又有一个纵向的序列。 单元整体教学因为年段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精读指导重点也不同。一、二年级宜以“识字”为整合点,指导重点在比较词句中理解与朗读。单元整体识字,有益于把更多的字集中在一起,使低年级的学生不但能够认识更多的字,而且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了解汉字构字规律,对汉字的特点有更深的体会。三、四年级,以单元主题为纲,整合课本内容,指导学生预习,指导重点在句段推敲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效果。五、六年级,以单元主题为发散点,整合课内外内容,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指导重点在于通过句段和篇章的对比,体会情感,领悟表达{0}
2,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材简说: 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这是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启迪、升华的一篇美文。 首先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场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灰雀的美,身临其境地说说看到这般情景会说什么。再而读读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的喜爱之情。其次,抓住列宁和小孩的对话,着重引导学生揣摩两个人的神情和心理活动,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再现列宁的爱鸟之情。最后通过列宁和小男孩的爱鸟之行为对比,让孩子对爱护动物有了更高层次的启示——正是这种感染和薰陶,使孩子受到震撼,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终于放鸟回自然。最后一段话意味深长,教学时,采用学生质疑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有价值的问题再次感受列宁不但爱鸟还爱孩子。以议悟情,以情 *** 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情感升华。再让学生把自己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得话写下来,就是让孩子把心灵美的洗礼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并没有明确写出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儿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必须在学习全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因此有一定难度。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认识图片上的鸟儿吗?对,它叫灰雀。板书(灰雀)请静静地听,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 2、谁来说说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好象又看到了什么? 3、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啊!自己去读读这段话吧。(自由读——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这几只活泼的灰雀不仅惹我们喜爱,连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也非常喜欢它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灰雀》。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好小节序号,难读的或者喜欢的部分可以多读几次,注意课文里的泡泡。 2、检查词语。 还见过什么渣状的东西?(饼干渣、煤渣、苹果渣、豆腐渣、甘蔗渣) 3、出示三个难读的句子。 昨天老师读课文,发现课文中有3句话很相似,而且特别难读,你们敢挑战吗?自己先练练吧!(自由读)指名读,发现什么?(标点不同,语气也不同。)你读出了三种不同的语气,真棒。齐读。 4、开火车读课文,谁来当火车头?他要是读对了,就让他一直读下去,要是读错就另请一位同学接着读,比一比,看谁的火车开得稳、开得久。 5、小结:读书也像开车,练得多,练得熟,就开得稳,开得好。 三、感知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同学们,刚才放声朗读课文,可以让我们读在口里,听到耳里,对课文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不出声地默读课文,可以让帮助我们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哪些句子写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划出来, 2、交流读。(师评价:哦,他每次都要停下来仰望,看来真的很喜欢;他还经常带东西给它们吃,就像喂养自己的宝宝一样!多么真挚的爱啊!)齐读。 四、探究灰雀的下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教育无痕。 1、引读:可是,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灰雀到底哪儿去了?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找出灰雀的下落吗?请大家读读3-10小节,然后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秘密就藏在其中。 2、交流,你发现灰雀的下落了吗?(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哪里读出来?根据学生的反馈,出示写小男孩的句子,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看出来的? 3、看来,小男孩说自己没看见是在撒谎啊!这小小的谎言连我们都看出来了,又怎么瞒得了列宁这位伟人的眼睛呢。那么面对男孩的不诚实,列宁是怎么做的呢?谁来读读列宁的话? 出示句子1: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1)从列宁的话里里你读出了什么?(列宁对鸟儿的关心、担忧、喜爱)看来,列宁是希望用自己对鸟儿的爱来打动小男孩呀! (2)我听出了你的可惜,你在为什么而可惜?(为再也看不到可爱的灰雀,为灰雀的伙伴失去了好朋友,为那只被抓的灰雀永远失去了自由,为小男孩不敢承认错误……允许多元解读。)把你的可惜读出来吧!指导朗读。 4、引读: 听到这里,男孩再也忍不住了,他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同学们,这时的男孩心里在想些什么?(决定放鸟归林,他想:……)尽管男孩没有公开承认自己抓走了灰雀,但我们从他的话语中知道,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过来。 5、同桌分角色读: 列宁真不愧是个伟人,没有一句批评的话,却让小男孩知错想改。这段对话写得真精彩,里面藏着秘密,也含着真情。让我们好好地去读读吧!同桌两人分角色读读对话,看谁读得像,读得好。 6、指名分角色读。 7、存疑:列宁对小男孩的教育成功了吗?小男孩到底有没有知错就改,真的把灰雀放回来?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现在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写字园,看看这节课我们要写哪些生字。出示第一行生字。指导写“胸脯”,(因为表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都是“月字旁”,在古代,月字旁表示肉的意思。其他自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 二、烘托 *** ,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有没有把灰雀放回树林?(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想象说话:如果你就是那只灰雀,你能给大家讲讲你这两天来奇特的经历吗?(提示学生当时怎么被抓走,后来小男孩准备放你走的时候会怎么说怎么做?) 三、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这一老一小多有意思啊,你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几句什么话?把它写下来吧! 四、写字 五、作业 日记《灰雀历险记》 课后反思: 上课前学生准备了部分关于各个名人的故事,所以课前主要以交流有关于列宁的资料为主,结果发现学生找的并不多,后来我只好给他们介绍一下,看来学生还是不太会抓住重点进行预习。在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写事情经过的段落最后落到第一段时指导读。然后学生分别练读列宁和小男孩的话交流自已的体会,这时就解决了列宁说话的技巧和爱鸟的真心,最后思想问题列宁为什么对灰雀问,却没问小男孩呢,简单叫了几个学生回答。在指导读第一段时时间用得太多,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教学设计还是将识字和课文穿在一起每课时都分配一部分,我想这样的话可能学生会好消化一点,否则课文读起来不是很流利,学生练读时读了很长时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是很熟练。
{1}
3,谁有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课文铺垫了基础。在学习文本时,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突出。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2}
4,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空气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猴子和空气玩捉迷藏的游戏,介绍了空气的作用及特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趣味性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中,首先用猜谜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据题质疑,带着问题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在教学设计中,抓住关键要素,创建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学自悟,互帮互助地了解“空气在哪里,它又有什么作用?”通过学习卡的填写,概括了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发挥学生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学会本文语言描写的方法。 3.会认“隐、计、胎、墨、瓶、捏、旺”等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课前准备: 1.多媒体。 2.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展示第三屏)猜谜语。 [(二)看来同学们都是猜谜小能手!那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空气在哪里》。导入课题。] (三)据题质疑。 1.课题本身就是一个问句,围绕课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 (1)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他找到答案了吗? (2)空气有什么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 [3.教师以多种形式抽查生字读音。 4.整体感知: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他找到答案了吗?] 5. 在四人小组中说:读了课文,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熟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展示第四屏)读一读问题。 (二)自学感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做好笔记。 (三)交流汇报,完成学习卡。 1(展示第五屏步骤一)。 2. 四人小组交流。 3. 小组分工合作填写学习卡。 4.小组展示学习卡。 5. (展示第五屏步骤二)。 6. 完善自己小组的学习卡。 7.分组朗读学习卡两部分内容。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问句的语气和小猴子的心情。 四、拓展思维 你还发现空气在哪里?各有什么作用? (展示第六屏) 1.齐读问题。 2.同桌说一说。 3.指名汇报。 4。(展示第七屏)师适时提出:空气到底在哪里呢?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一)学习了本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向同桌谈谈自己的看法。 2.指名汇报。 3.师生评议,明确: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上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空气等。 (二)既然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空气,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或减少空气污染呢? 1.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评议。 六、布置作业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三所有内容,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五项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区别同音字。 2.积累ABB式的重叠词。 3.学会进行句型转换,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4.丰富语言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 5.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是学生受到启发:要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6.学会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并会写请假条。 教学重难点: 阅读有关请假条的内容,分析 向老师请假的方法,习作时,将分析探究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区别同音字。 2.积累ABB式的重叠词。 3.学会进行句型转换,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4.丰富语言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第三单元的学习接近尾声了,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从中认识到要想有新的发现,就要像科学家那样,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与此同时,我们还收获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整理近一段时间的语文知识,运用我们的语文能力去大显身手一番!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三”(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简洁的语言回顾单元重点,导引出本节课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实际运用。] 二、 语海畅游 你认为汉字有趣吗?举例说说。(捕捉信息,进入同音字区别的学习) 1.打开书看看“汉字真有趣”,先读一读,然后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2.你认为怎样才能将同音字用准确。(先组词,再造句,在具体的语境中区别字义,达到准确运用。) 3.用“须”和“需”扩词、造句,再次说说这两个字的字义区别。 4.举例说说,还有那些像这样有趣的汉字,并进行区别。 (如:静和净,领和岭等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自主探究出同音字的区别方法,再运用方法去拓展练习,学生不仅获得了“鱼”,也会去运用“渔”去捕获更多的“鱼”。] 三、照样子写词语 1.自由读例子,说说自己发现了词语的什么特点。 (都是ABB式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2.结合语言习惯,照样子完成练习: 3.红( ) 黄( ) 黑( ) 白( ) 4.交流,评改。 [5. 引导质疑:现在问题出现了,描述颜色时,“红”“黄”“黑”“白”就能说清楚,为什么要写成“ABB”式呢? (使色彩更浓了,使表达更生动,更形象。)] 6.小组合作:看来,“ABB”式的词语真的好神奇呢。那我们多多积累些吧。比一比,那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想出来的词语数量多,正确率高。 7. 汇报展示。 小结:这么多的叠词陪伴我们,我们今后在说或者写的过程中多该自信呀! [设计意图: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叠词的正确组成,同时又润物细无声地插入了“ABB”式形容词的修辞特征及功能,激发了学生积累和积极运用的兴趣。] 四、句型转换 词语没有难倒我们,加大难度,来检验你们的能量! 1.指名读例,再齐读,感悟“把字句”的结构特点。 2.读读学习伙伴的话。 3.动手完成练习。 4.交流答案,说说做题的过程或做后的感想。 5.课堂练习: (1)我读懂了这篇课文。 (2)大家一起努力,终于找到了失踪好几天的小狗贝贝。 (3)指名出题,同桌答。 [设计意图:“把字句”由“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式,小学生不必说这些术语,但结合生活经验在潜意识里其实就是这么个意思。让学生说说做题的过程或做后的感想正是做题方法的总结。] 五、积少成多 出题的同学自信满满,答题的同学胸有成竹,可见知识与本领的积累是我们制胜的法宝!下面我们就再来积累一些名人名言吧。 1.自由多读几遍。找出名言的共同点。 2.指名读,纠正不恰当的读法。 3.齐读。 [4.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5.交流。 6.读读背背。 7.背出自己已经积累过的读书方面的名言,也可自己写一句。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发现,多角度和多样化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六、总结: 一节课中,同学们充分调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完成了四项练习,轻松自如,还收获了一些方法,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板书设计: ● 形近字 ● ●读书的名言: 需 静 领 红 红彤彤 其义自见(xiàn) 须 净 岭 黑 黑洞洞 懊悔(huǐ) ●走马灯吸引住了茅以升。 走马灯把茅以升吸引住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是学生受到启发:要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学会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时,要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有关读书的名言。 [2.过渡:的确,“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同样,读一篇好,也会有收获。一起走进“阅读平台”。] 二、阅读平台 1.自由读故事。 2.指名读,思考:一次偶然的发现后,科普希是怎样做的?他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成就?画出相关的句子。 3.讨论交流。 [4.拓展:说说自己平时观察事物有哪些独特的发现。] 5.小结:看来,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的确是受益终身,让我们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奥秘,享受其中的乐趣。 [设计意图: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读与说的结合,着眼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生病了,或有什么重要的事,不能去上学,你准备怎样向老师请假?是打电话请假,还是请爸爸、妈妈或者邻居小伙伴帮你请假?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请假。 1.明确要求: (1) 自由读要求,归纳要点。 (2)交流要点:(学生在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时,要把原因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 2.向老师请假 [(1)想一想,如果是打电话向老师请假,应该怎么把原因说清楚,要用到那些礼貌用语? (2)假如老师同意或不同意,又该怎么说? (谢谢老师 再次讲清楚请假的必要性,有礼貌) (3)两人小组合作练习。] (4)指名表演,集体评议。 3.委托他人向老师请假 [(1)如果请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向老师请假,你认为该怎么说? (向对方说明意图 说清请假的原因 有礼貌) (2)强调: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要说明自己想要干什么,礼貌用语有所不同。) (3)练习后指名向全班表演,集体评议。] 4.总结:看来无论自己请,还是请他人代请,都得注意:一是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二是说话要有礼貌。我们评价的时候也是针对这两点去评,估计同学们今后有事,一定会把请假这件事完成得很出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感受到语文学习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 1、 蒐集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读一读,想一想。 2、 与家人或伙伴表演请假的全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个望远镜 请 假 利普希 说明原因,有礼貌 {认真观察} (说明意图) { 勤于思考}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本上的请假条,明白请假条要写的内容、格式以及表达时要有礼貌。 [2.自己试着写请假条,用书面形式表达自己要请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语言技巧——口头请假。这节课呢,我们就从中选取一种,讲话语变成文字。让我们的信息传递更为多样化,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二、思考交流: 打开书,读题目要求和李晓芳同学的请假条,心中归纳一下,请假条应该怎么写。用自己清楚地记号标注。 [交流所得: 1.应写清楚请假的原因,请多长时间的假; 2.注意请假条的格式,包括称呼、落款、日期以及正文的格式; 3.要讲礼貌,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小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要点一个也没逃脱,下面的请假条一定不成问题!] 三、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请假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请假的时限为多长更合理? (3)请假条的格式要注意些什么? (4)列举可用的礼貌用语。 2.学后交流,集体评议总结。 3.小结:大家的生活经验可真丰富,你们的大脑像一个容量极大地储存器,列举的内容包罗万象呢,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哪!佩服你们!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请假条的写法,自己静心思考更为有效。学生对要求的自我分析,归纳的过程是其理解和内化的过程,加之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不少,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实践内化: 1.小组合作完成:回忆自己近期的一次请假,或自设一个请假的原因,根据当时的情况,口头表达请假条的内容。 2.推荐小组代表上台口述,集体评议。 [3.动手写一张请假条。 4.同桌互评,可请老师帮助解疑。] 5.认真修改。 五、课后作业: 试着写一张请假条吧。 板书设计: 请假条 (称呼): (请假的原因,请假的时限) 姓名 [教学反思] 百花园中通过词句的练习,了解同音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寻找同音字,并能区分不同;初步理解了叠词的特点,积累了词汇;能够把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表达能力。通过 朗读、理解并背诵关于名人读书的名言,懂得了读书的重要。 学生在独立阅读《第一个望远镜》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 通过练习请假和学习写请假条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谁有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推进的教学设计或案例
人教版的请登陆http://www.pep.com.cn/ 人民教育出版社,上边现在有资源。进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把一个单元当作以单元主题为题目,以每篇课文和“积累运用”为段落的一篇“大文章”;也可以把一个单元当作以单元主题为“书名”,每篇课文和积累运用为“章节”的一本“小书”。 我们的单元整体教学,包括“教科书教学”、“整本书阅读”、“语文实践活动”三部分,各部分既横向联系,又有一个纵向的序列。 单元整体教学因为年段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精读指导重点也不同。一、二年级宜以“识字”为整合点,指导重点在比较词句中理解与朗读。单元整体识字,有益于把更多的字集中在一起,使低年级的学生不但能够认识更多的字,而且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了解汉字构字规律,对汉字的特点有更深的体会。三、四年级,以单元主题为纲,整合课本内容,指导学生预习,指导重点在句段推敲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效果。五、六年级,以单元主题为发散点,整合课内外内容,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指导重点在于通过句段和篇章的对比,体会情感,领悟表达。
6,3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学计划
人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全册教材分析。1.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8篇选读课文。2.本册要求认识303个字,会写300个字。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4.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开始练习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练习复述课文。9.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法。 二、单元分析:1.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2.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3.本册安排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中华传统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爱护周围环境,爱的奉献。4.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5个栏目是机动栏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
7,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 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内容二:教学分析与处理。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内容三: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内容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提供信息点拔启发。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2/sort031/down-1115.html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全集1.节日的大街2.南京长江大桥3.《中国卫星飞太空》........1.节日的大街教学目标:1、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城镇带来的繁荣景象和欢乐气氛。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写并理解19个新词;初步学会给多义词据词定义的方法。3、会用“兴致勃勃”写一句话,会用“有……有……还有……”写话。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sort0130/down-516.html新人教版小学五下数学教案一、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一)简单的统计(一)8课时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5课时左右2.求平均数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机动1课时(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5课时左右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左右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文章TAG:
三年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三年 三年级 年级
大家都在看
-
三位数除一位数笔算教案设计,三位数除法如何计算?
2022-12-25
-
学唱拨浪鼓 教案,牛奶盒贴上波浪鼓幼儿边玩边学唱
2022-12-26
-
幼儿园美工手工折飞机教案,纸飞机折叠方法(1))
2022-12-31
-
《香玉》《王六郎》教案,香玉康复后和九生一样幸福快乐
2023-01-01
-
关于诚信小班教案,一文读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023-01-05
-
喂 出来---教案设计,喂养小动物幼儿园教案1
2023-01-08
-
初二物理公开课杠杆教案,杠杆知多少?问与答(20)
2023-01-24
-
幼儿园这只狐狸教案,教案(一)
2023-02-17
-
龟兔比赛教案,骄傲兔子比赛被比赛结果出炉!
2023-02-17
-
六年级数学商场打折教案,六年级新学期开学礼包新折扣
2023-02-18
-
小鸭童谣教案小班,小学儿歌教案
2022-12-18
-
自我新形象 教案,如何在职场迅速认识自己?
2022-12-26
-
万圣节的由来介绍教案,万圣段由来万圣节前夕最热闹
2022-12-30
-
幼儿园剪纸课优秀课教案,剪纸知多少?问与答(19)
2023-01-28
-
车的运动教案,汽车为何不能启动?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