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人教版2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英才教程》

{0}

2,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题

老师和同学一共是42人,李老师 在王老师右边第20个 则李老师从左边数起是第29个 也就是李老师的右边还有13个人 所以李老师从右往左数是第14个 望采纳!
11

{1}

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从一层到三楼实际只间隔2楼的位置,因此,爷爷上到三层,小明只能到达5层。
爷爷和小明都是从第一层开始出发的,当爷爷上到三层时,爷爷只升高了2层,所以小明升高的层数是2*2=4层,爷爷1+2=3层,小明1+4=5层。
∵当爷爷上到二层时,小明上到三层;当爷爷上到三层时,小明只能上到5层。∴爷爷上到第三层时,小明不可以上到第六层。
五层。因为爷爷从一层爬到三层,只爬了两层楼梯。 而小明的速度是爷爷的2倍,所以爬4层,加上底层,一共5层。知道了吗????????????????祝你成功!!!!!!!!!!!!!!!!!!!!!!!!!!!!!!!!!!!!!!!!!!!!!!!!!!!!!!!!!!!!!!!!!!!!!!!!!!!!!!!!!!!!!!!!!!!!!!!!!!!!!!!!!!!!!!!!!!!!!!!!!!!!!!!!!!!!!!
《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抚乏掂何郾蛊淀坍丢开册)》第6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
五层。因为爷爷从一层爬到三层,只爬了两层 楼梯。而小明的速度是爷爷的2倍,所以爬4层,加上底层,一共5层。

{2}

4,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例4.P76做一做,P77做一做,练习十七的第一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5,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梳理图怎么写

本单元概念: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角的画法:先点一个点,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3、判断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应:顶点对顶点,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对角的一边,再看另一边是否能对上。4、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综合运用:学习目标: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重难点分析:1.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2.从实物中能够抽象出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3.初步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知识点梳理:1.认识角通过例1的学习,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钝角、直角),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认识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一个顶点,两条边),说明角的特征。易错点分析:容易把角的顶点和前边线段的端点混淆。2.判断角给出任意的一个角,能指出哪是顶点,哪是边。并能清楚的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易错点分析:认为一条边长,另一条边短的角不是角。3.画角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易错点分析:画完角后,忘记标出角的符号。4、直角的认识(1)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2)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3)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4)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易错点分析:①学生容易用肉眼去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而不用三角板比一比。②画直角时,学生不标直角符号。5、角的大小(1)角的大小和角的边长没有关系,和角的张口有关系。(2)能判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会根据题目要求画出不同大小的角。6、数角易错点分析:数角时不容易数出组合的角和图形外的角。

6,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有哪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目录1.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认识米 用米量 认识线段 画线段 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 100以内的数的加法(不进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2)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综合练习 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整理和复习3.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的初步认识 锐角和钝角 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4.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2、3、4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6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解决问题——惩罚和假发应用题的区别 整理和复习5.观察物体(一) 观察物体 观察立体图形 观察物体(练习课)6.表内乘法(二) 7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综合练习(运用2~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 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二) 用乘法解决问题 9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 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二) 乘法竖式 用数学(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口诀表 整理和复习 量一量比一比7.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一) 认识时间(二)——用数学 认识时间(练习课)8.数学广角——搭配(一) 排列 组合9.总复习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表内乘法的复习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观察物体的复习 认识视角的复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目录 1.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认识米 用米量 认识线段 画线段 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 100以内的数的加法(不进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2)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综合练习 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整理和复习3.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的初步认识 锐角和钝角 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4.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2、3、4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6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解决问题——惩罚和假发应用题的区别 整理和复习5.观察物体(一) 观察物体 观察立体图形 观察物体(练习课)6.表内乘法(二) 7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综合练习(运用2~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 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二) 用乘法解决问题 9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 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二) 乘法竖式 用数学(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口诀表 整理和复习 量一量比一比7.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一) 认识时间(二)——用数学 认识时间(练习课)8.数学广角——搭配(一) 排列 组合9.总复习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表内乘法的复习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观察物体的复习 认识视角的复习

文章TAG: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  人教版  二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