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数学二上年级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教学设计

解答:1、找到百度文库2、输入:小学数学二上年级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教学设计3、点击搜索4、找到你喜欢的文档5、点击下载6、保存7、ok

小学数学二上年级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教学设计

2,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

设第一个已知数为a,第二个已知数为b且a>b。那么a-b的值就表示a比b多多少,也表示b比a少多少。
二年级下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会比较分析同类应用题。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

3,小学数学统计怎样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会从统计图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会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简单判断或预测。但是对于信息不够明确的统计图学生在对结论作出正确判断上还需进一步的学习与提高。根据新课改关于三维目标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2)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具体信息,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体会独立思考,互相探讨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以及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在分析统计图时,能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教学难点:在分析统计图时,避免信息产生误导,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认真分析数据。
"统计与概率"是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怎样进行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是广大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本专辑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就第一 第二两个学段的统计与概率教学进行教学分析,其中运用多个课例进行诠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供广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学习把握. 相关视频:做最好的教师.李镇西校园心理危机的应对教育家办学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实录 系列七

小学数学统计怎样教学设计

4,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时间:7课时第一课时 谁的得分高 1—1 教学目标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看看谁的得分高。二、 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2、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5,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搜

1. 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应用旧知识与推理,编制7,8的乘法口诀。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掌握7,8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编制口诀与应用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学生对口诀的编制具有了一定的能力 ,因此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7与8的乘法口诀放在一起学,使学习内容更具挑战性。利用一张每排7格共8排的方格图,来编制7,8的乘法口诀,但又不能根据方格图把口诀编完整,促使学生继续探索,而学生又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很自然地续写余下的乘法口诀。 在学生编制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找规律、编数学儿歌记往7,8的乘法口诀。本课的练习侧重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的练习安排在下一课时中。独立完成教材75页“练一练”中的第1,2两题,再填写74页星期与天数的对应表,并利用这张表来计算13×7,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这张表的价值就是乘法口诀的价值。〖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教学条件良好。一年多来注重对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求异的意识强,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虽然大部分学生早已背熟了九九乘法表,但他们对知识的建构过程与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没有体验。〖课堂实录〗(一)估计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情境――屏幕出示智慧老人和方格图。  师: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了一张方格图,我们估计一下一共有几个方格。  生:我估计方格有五十几个。我是观察它的面积,一排
反思:教学二上关于估计的内容《有多少个字》后,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估计意识是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 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我直接导入一段文字,让学生听完后估计总字数。一半的学生都拿出手指,指着显示屏,边点边数,根本不理会老师所提的“估计”要求。 第二次试讲,我尝试着从新课导入就让学生意识到:估计,在有些情境下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体验到估计的必要性和优势。我重新设计了导入环节,用一张看表演时密密麻麻都是人的图片,让他们发现数出准确人数是很难实现的,并且也是没有必要的。这时,就产生了估计的要求。接着,让他们随意估计,结果出现了很大的差异,这时,再给出一个提示:一个红色方框里面有大约200人。参照这个标准,同学们就能估计得比较合理了。 由于这个环节的改变,下一个环节,当出现估计字数时,几乎没有人会再用数字数的方法了。由此,我也认识到,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而无痕的。

文章TAG:小学  小学数学  数学  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统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