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教案格式范文图片大全四年级,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语文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8-23 01:36:05
本文目录一览
1,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语文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7731639.html
2,教案的标准格式范文
教案的标准格式是:1、课题(说明本课名称)2、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3、课型(说明属于新授课,还是复习课)4、课时(说明属于第几课时)5、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6、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7、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8、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9、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10、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11、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12、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相关内容: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这些共性原则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3、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4、不墨守成规,能继往开来,教案既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开拓知识新领域的钥匙,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时代发展相适应。5、教学方法有创新。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急
http://www.osjyw.com/html/kejianxiazai/jiaoan/yuwen/renjiaoban这有人教版的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你看看是不是你要有。
4,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格式示例2020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格式示例2020 在英语教学之中,师生可以通过自由对话,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让学生感知新知,为学习新内容打下基础。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范文一:Samhadlotsofchocolate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Words and phrases: stomachache, cold, headache, fever, fall off, fell off. 2.Sentences: Sam had lots of chocolate biscuits yesterday. So today hes got a stomachache. 3.Grammar: Talking about illnesses. 教学重点: Words and phrases: stomachache, cold, headache, fever, fall off, fell off. 教学难点: Sentences: Sam had lots of chocolate biscuits yesterday. So today hes got a stomachache. Grammar: Talking about illnesses. 教学方法: 讲授、过去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Step 1 Warm-up T: Hi, boys and girls. T: Lets sing a song, ok? Ss: Ok. T: Ok!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Ss sing the song) T: You are clever boys and girls. Now lets have a Free Talk “What I did yesterday”, Ok? Ss introduce what they did yesterday (二)探究新知Step 2 Presentation and leading T: Who can tell me what happen to Daming in last Unit. Ss: Damings head was bumped. T: Lets play this story, ok? Ss: Ok. (Two students play in roles of “Daming” and “Sam”, others describe the story, the two students do the actions) The teacher writes the word “today” on the blackboard. What happened to Daming, Sam, Amy and Lingling? Lead the students to use “to” and “and” to connect the two sentences. Step 3 Text Teaching T: Now, this class we are going to learn Module 10 Unit 2 Sam had lots of chocolate biscuits .Firs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underline the new words. (Teach the new words cards) T: Now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it. Are you clear? (The teacher writes thes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Sam had lots of chocolate biscuits yesterday. So today hes got a stomachache. T: Now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tell me what happened to Sam, Lingling, Amy and Lingling. T: Look at these words: had, ate (三)巩固新知Step 4 Task-Fulfilling T: Lets play a game, ok? Ss: Ok. T: Lets play “I do you say”。 Ill ask four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 one student performs Daming eating chocolate biscuits and then having a stomachache, and others describe it, and so on. Step 5 Text Learning T: Look at Part 4, answer these questions: What is wrong with Little Tommy? Whats wrong with Little Lingling? Whats wrong with Little Ben? 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it. T: Lets read the poem together and do the actions, ok? Ss: Ok. (四)作业布置Homework (五)小结:过去时的用法 板书设计: Unit 2 Sam had lots of chocolate Sam had lots of chocolate biscuits yesterday. So today hes got a stomachache.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范文二 : Samfelloffhisbike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能听、 说 、读、写并正确使用单词 “happen, ride, thirsty, watermelon, carry, bump, fell/fall off, went/go, bought/buy ”。 B、能理解并灵活掌握句型 We went for a bike ride/were hungry and thirsty/bought a watermelon/fell off/carried…. 。 能力目标 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动词过去时态句型We went for a bike ride/were hungry and thirsty/bought a watermelon/fell off/carried….来谈论或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同时在课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从而引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最终使他们形成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能理解并灵活使用句型We went for a bike ride/were hungry and thirsty/bought a watermelon/fell off/carried…. ,掌握过去时态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过去时态的运用及利用教师设计的各种阅读训练活动,通过输入和输出的方式,使得学生感知并理解教学内容,并以此话题展开“说”与“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1.Greetings. T:Hello,boys and girls. Ss:Hello,Ms Wang. T: How are you? Ss: Fine ,thank you ! And you ? T: Im fine , too. Thank you ! 2. Sing a song. T: Lets sing a song. 《We walked and walked》Ok? Ss: Ok! 3. Free talk. T: I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And I bought some apples, bananas and a big watermelon.(Teacher shows pictures and new words.)Who can introduce :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Teacher shows the questions.) 师生互相问候、听唱歌曲,营造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由于歌曲和所做动作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学生在边唱边跳中很自然地进入一种语言状态,同时也为以下的学习做了铺垫。 师生自由对话,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让学生感知新知,为学习新内容打下基础,从而使知识连成线,织成网,滚成球。 二、Presentation 活动1) 巧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事先与一位学生S1共同创设情景:在老师与学生Free talk时,突然S1坐在座位不小心摔倒了,这时老师与他进行对话并通过表情动作) T:“What happened to you ? Ss: I fell off my chair. T: Oh,it is an accident.(教学) 2.(同时,借助多媒体展示Sam 从自行车上摔倒的图片) 引出课题T: Today well learn Module10 Accidents Unit 1“Sam fell off his bike.” (Ss read the sentence.) 3.提出任务:教师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过后,同学们来谈论偶发事件,小组合作自编自演故事。 从创设情景引出课文的情景,从而引出课题,学生很自然地理解课题。 使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学习,并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2) 三、自主探索,学习课文。 1.首先出现Sam和Daming 两个人物的头饰,T告诉学生:Lets listen and find the answer “what did Sam and Daming go yesterday?” Listen and point,then choose the right answer. A.went for a bike ride B.went to school 引出went for a bike ride 的教学。(手势及动作) T: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sentences? A.Yesterday I went to a park. B.I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Ss:( 找出不同点) (分小组进行操练) 2.Listen ,point and repeat,then answer“Why did Sam fell off his bike?” 1)Listen and repeat. 2) Discuss in groups then answer. 3)学生回答中引出新词的教学:carried, bumped, hungry, thirsty, bought, watermelon, fell off方法同“went”的教学。(运用肢体语言及图片展示进行教学,Drill line by line) 4)Drill the sentences row by row. 3.最后,再次听音跟读的情况下围绕“What happened to Daming?的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分角色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强调先后顺序,并用“then….,and then…..进行复述。) 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人物情节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s://www.ahteacher.com)既帮助其理解故事,更主要的是能使学生体会英语故事的丰富多彩,这是阅读教学兴趣培养的补充环节。 培养学生积极交流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总结规律的能力 Read the dialogue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 Then play a guessing game “Which picture is missing? 培养学生的独立认读能力并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新知。 活动3) Play a memory game(利用多媒体呈现所学过的动词及其过去式,一分钟后,点击一部分词的原形或过去式不见了,让小组比赛抢答。 将游戏与练习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让学生边做游戏边练习,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4) AB Ex3看图填动词的过去式,并小组分角色表演这意外事件。比比哪组表演得好。 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写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Production: Tell interesting stories.(practice in group) Eg: Yesterday, Tom went for a bike ride with his friends. He___________. Then he________, and then he __________,and then he________.......(went,bought,carried,bumped,fell off,was,walked…) So he was _______(happy,sad悲伤的,hungry,thirsty,excitied兴奋地….) 1. Practise in groups. 2. Tell and act it out. 即培养了合作交流的意识,且开拓思维,借此练习动词过去式的句型。 五、Homework 1、抄写课文P46 M10U1的单词两遍。 (1)分角色朗读对话。 (2)分角色表演对话。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范文三 : Diddadcooklunch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Did Dad cook lunch?这类语句询问他人过去的动作,并用Yes,he did./No, he didnt.来回答。 2、学习并学会运用词汇phone。 3、学习一首歌谣,这项内容不作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与掌握。 二、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Did Dad cook lunch?这类语句询问他人过去的动作,并用Yes,he did./No, he didnt.来回答。 教学过程: 一、1、复习动词的过去式,教师把一些动词及其过去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连线。如cook, play,walk,watch,phone 和它们的过去式cooked, played,walked,watched,phoned ,其中只有phone-- phoned这个词学生没学,当他们把其他词对应起来之后,很容易地就掌握了phoned这个过去式。 2、练习,如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下列内容:phone—phoned—phoned Grandma—Mum phoned Grandma—Yesterday,Mum phoned Grandma. 二、学习课文。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图片或让学生直接观察课文插图,通过仔细观察回答老师的问题:Did Dad cook lunch? 并且指导学生用Yes,he did.做回答。 2.听录音,学生讨论回答活动2中的问题。 3、再听录音,跟读课文。 4、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描述课文内容。 三、韵句学习: 1、学生自己读韵句,找出自己不会读的单词。 2、教师领读韵句内容。 3、听录音跟读。 4、学生边说韵句边表演出韵句内容。 四、课本,活动4. Play the game: Last wekend. 六、 总结评价 1、这节课我的表现:A 优秀 B 良好 C不是很好,我要继续努力。 2、下列句子我会读。用“∨”标出会读的句子。 (1)Yesterday,Mr Smart cooked noodles for lunch. (2)Tom helped him. (3)Mum phoned Grandma. (4)Sam and Amy watched TV. (5)Did Dad cook lunch? Yes,he did./No, he didnt 七、Homework: 认真听课文录音并跟读三遍。
5,哪里有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的急用多谢
http://www.pep.com.cn/xxsx/xxsxjs/xs4b/xs4bkb/教案没所以什么表格的吧自己去网上下载一些,然后修改下就ok的具体你可以去“千教网”上边找,免费的,我们学校老师都在上边下载课件,教案这些或者用他的“
6,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14个生字,会写“雷达、蚊子”等12个词语。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14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 3.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来提问。(重点) 一、识字导入 1.教师板书“我会写”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认识它吗?”指名学生回答,强调字音,并指导书写。在学生书写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 (1)“蝙蝠”二字都是虫字旁,它是昆虫吗? (2)蝙蝠会飞,那它是鸟吗? (3)蝙蝠是什么类的动物?从哪得知呢? 2.刚刚我们认识了蝙蝠,那么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词,重点学习“系”的读音、“即”的书写。学生读词、写字,同桌互查。 (2)解说一个重要的双音节词:根据课文内容阐释“秘密”一词的含义。 2.了解课文大意。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吗? 课文大意:科学家在反复试验中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三、提问角度: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1.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交流。 生1:为什么文章一起笔就写“清朗的夜空”中飞机在航行呢?(这是一种对假设的情景进行描写作为文章开头的方法,既表现出一种生动的笔法,又顺利地引出了“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话题。) 生2:文中两次设问“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两个设问重要吗?(是的,它们很重要,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这两处设问前后关联,逐层深入,引出课文的重点内容: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生3:怎样结合“蝙蝠”的生理特点来解说“雷达”的科学原理呢?(原来,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2.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清单,发现提问角度:“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看来是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的。让我们去分享更多的问题,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并罗列问题清单。认真阅读自己小组的问题清单,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种提问角度。”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2 教学目标 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读了课题,同学们肯定会有疑问:课文讲的是什么东西夜间飞行的秘密?而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找一找吧。(板书课题) 2、我们在预习的时候,搜集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谈自己的了解。 课件出示: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子、飞蛾等昆虫。视力很弱,主要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利用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进行目标探测和定位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的字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教师指导读写生字。 (1)教师重点指导易混字、易错字。如“即”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字形,左边上面不要多写一点;“究”字是上下结构,下面是“九”,写的时候要和“挖”的右半部分区分开来;“驶”右边是“史”,不要写成“吏”。 (2)认识多音字“系”:系(jì)鞋带系(xì)列 (3)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生字的写法,互相听写几个生字,并互相订正。 3、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指导:要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先看课文题目,再根据题目去找飞机夜间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先找出文中表明二者关系的重点语句,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改写,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就可以概括主要内容了。 (2)请同学们找出重点语句。(课文第8自然段开头两句。) (3)通过对这两句话的改写,我们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谁来说一说? 主要内容: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现代飞机装上雷达,使飞机在夜间飞行更安全了。 小结:这个环节要层层深入,先从字词入手,然后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概括文章主要意思,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学生对照课件出示的词语自行订正。 2、上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复述一下?指名回答。 3、大家都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读这篇文章吧。 二、精读课文,仔细品味。 (1)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读相关段落。 课件出示:为了弄清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 学生读相关的段落,思考并找出问题的答案,进行全班汇报。 预设:先把蝙蝠眼睛蒙上做实验,发现蝙蝠能在夜里飞行和眼睛无关。再分别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嘴封住,蝙蝠夜里飞行出现了状况。 (2)我们了解到科学家进行的三次实验,也知道了最终的实验结果。那么,科学家通过这三次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课件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科学家们一共做了几次实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实验次数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铃铛一个也没响,蝙蝠一根绳子也没碰着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在夜里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封住。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答案,完成表格。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3)科学研究仅仅是得出结论就行了吗?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主要是为了从中得到启发,利用研究成果,服务我们的生活。那么,科学家们从这些实验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生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科学家得到的启发。 预设: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现代飞机装上雷达,使飞机的飞行更安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从问题入手,再探究从实验到结论的过程,这个研究过程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发散思维。 1、回答以下问题。 (1)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2)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2、学习了课文,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个小组活动:读课文,列出自己的问题清单。 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可以从课文的写法上提出问题,也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列出问题清单,全班进行交流解答。 预设1:除了飞机,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雷达? 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预设2:生活中有哪些发明是受到动物启发的? 根据蜻蜓的翅膀,研制出了能消除颤振危害的飞机机翼;根据青蛙的眼睛,发明电子蛙眼等。 3、读课后习题中《它们是茎,还是根?》的选段,提出自己的问题。 预设: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变态茎?作者介绍变态茎的时候,采取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写本课14个生字,认识12个本课生字。正确读写“雷达、蚊子、即使、灵巧”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深入学习和实践针对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能够自己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夜间探路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蝙蝠和雷达) 老师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图片,提问:有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对它的了解介绍给大家听呢?指名回答。 2、读题质疑: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3、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科学,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夜间飞行的秘密)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小组轮流读课文,在小组内互相帮助纠正读音,然后点名分段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见PPT) 指名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漆、荧、横”和多音字“系”的读音。 5、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6、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三、复习回顾,默读课文。 1、我们以前学过针对一篇文章提问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文章写什么?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题;为什么写?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来提问;怎么写?针对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体裁来提问。 2、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题,解决文中的小同学在书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文章哪句话能点明,请你画出来。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3、同学们观察上面的提问和答案,结合我们学过的提问技巧,你有什么发现? 4、对,它们这是针对主要内容的提问,答案是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总结。我们在提问的时候,可以不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的提问,而是从课文标题入手。 5、读完课文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6、整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提问可以从题目入手。我们在提问其他方面的问题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同学们,认真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回想一下《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以及通过提问完成对本篇课文的学习。 二、集中问题,学习课文。 1、我们先根据课文旁批的问题和课后问题了解课文的内容。 2、总结文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蝙蝠在夜里是如何安全地飞行的呢? (2)蝙蝠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的呢? (3)科学家怎样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4)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对科学家有什么样的启示? (5)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提供信息安全飞行的呢? 三、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6、7自然段:蝙蝠在夜里是如何安全地飞行的呢?(这是课文中心句)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的呢?(这是书中同学的问题) 出示课件: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 )和( )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 )里发出( ),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它的( ),它就立刻( )。 2、学习4-6自然段:科学家怎样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出示课件: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3、集中探讨共性问题: 课文写科学家们做了几次实验?每次是怎样实验的?每次实验的结果怎样?默读4-6段,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 次数,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 完成表格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4、默读第七、八自然段。提炼重点问题: 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对科学家有什么样的启示?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提供信息安全飞行的呢? 5、学生练习画出示意图。 教师板书示意图: 雷达无线电波 飞机荧屏障碍物 对本段,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出示课件: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四、补充提问,拓展延伸。 1、学完课文,你还能从不同角度给本课提出问题吗? 2、问题汇总: (1)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动物的启发? (2)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3)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飞机? 4、通过这些问题清单,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启发? 5、思考课文内容背后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发散思维,获得更多的知识。 五、课堂总结。 1、分析我们提出的问题,看一看都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能够帮助我们懂得如何对课文提出问题。 2、这节课我们不但了解了科学知识,还知道了阅读课文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给文章提问题。多提几个问题能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六、延伸训练。 读下面这段话,我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他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七、课后作业。 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4 【 教学目标 】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 教学重点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 教学难点 】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2.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齐读词语。 蝙蝠 雷达 蚊子 即使 灵巧 敏锐 科学家 横七竖八 绳子 苍蝇 证明 研究 障碍 改变 模仿 显示 驾驶员 2.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了解了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介绍:蝙蝠、雷达) 3、师:蝙蝠和雷达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它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科学故事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理解课文。 1.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夜行?(吸引读者、引出问题) 2、过渡: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那么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生答) 3.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4、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画出有关句子。 5.这些现象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6.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已经做了很多实验,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完整。 实验顺序目的方法结果证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a.指名说。 b.先了解“证明”。你能根据三次试验的内容,用“证明”一词说话吗? c.检查:假如你就是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7.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8.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的呢?读读第7自然段。 a.完成填空。 b.赏读: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了解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 9、读第8自然段:科学家根据蝙蝠的飞行特点,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10、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我们再来欣赏下雷达探路示意图。 d.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e.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11、学完了课文,你能说说课题为什么要用“和”来连接蝙蝠、雷达吗? 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1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了动物启发?(出示图片) 四、总结拓展。 过渡:同学们,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 五、作业巩固。 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演一演。 【 板书设计 】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课文,课文层次清楚。 1.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我利用电教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对于密切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容易遗忘又是孩子的缺点。让小学生牢固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就必须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进入自我探索的角色。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能够正确认读“蝙、蝠”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生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明确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交流整理问题,进而对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预习单、小组问题清单、多媒体课件、平板电脑 学生:完成预习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预习能够正确认读“蝙、蝠”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生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本课时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对比课题引思考 把《蝙蝠和雷达》与《夜间飞行的秘密》两个课题相对比,引发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对新旧课题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问题的提出更重要是让学生通过问题,欣赏、品味语言,丰富语感。] 二、初读课文扫障碍 1、检验预习成果 第一组词语:归类正确认读“蚊子、苍蝇、绳子、铃铛”含有轻声的词语。 第二组词语:字理识字“系”并规范书写。 第三组词语:多种方法理解“超声波、无线电波”等词语的意思。 2、概括全文内容 梳理文章要点概括全文内容。 预设: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航的安全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扎实的预习,能够自主完成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和意思的理解。通过了解汉字特殊寓意和字理识字等环节,增加学生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和喜爱。概括全文内容时通过提供词语串一串,降底概括难度,把握概括要点理清概括思路。] 三、质疑发问寻角度 1、关注导语理发问 关注课文导语,小组交流整理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2、问题交流寻角度 从问题中主动发现有针对词语、句子、段落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小结第一个提问角度——内容。 3、聚焦实验寻角度 作者质疑“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聚焦三次实验寻找第二个提问角度——写法。 4、继续质疑寻方法 抛出教师读文时的质疑,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在文章写法上提问的不同方法。 5、课后习题寻角度 文章末尾的两个问题和课后一个问题的集中展示,寻找第三个提问角度——启示。 [设计意图:学生在开始阅读提问时是无角度和方法意识的。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提问中循序渐进地拨开问题的提问角度和提问方法。首先,通过交流学生已经提出的问题引导明确是针对文中词语、句子、段落、课题、全文来提问,都可以归纳为第一个角度——内容。聚焦三次实验,通过表格梳理文字,同学们根据表格自主发现第二个提问角度一—写法。最后,拎出文后的质疑和课后的练习,这两者结合,有助于学生发现提问的第三个角度——启示。本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问题中逐渐拨开提问的不同角度和具体方法,为方法的运用搭建了支架。] 四、总结方法明思路 1、文本内容; 2、文章写法; 3、文本启示。 [设计意图:总结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的提问角度和具体提问方法,有具体方法搭建支架,学生对如何提问更加清晰明确。] 五、回读文本再质疑 1、书写本课的生字。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提问方法,尝试再次从内容、写法、启示等角度提问,完善本课的问题。 [设计意图:习得方法,使用方法,课上的学是为了课外积极使用,继续完善提问。]
7,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2/sort0120/down-7757.html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
海上日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难点: 目标1、2。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1、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著名写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2、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3、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好吗?三、精读课文,感受壮观1、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尽……
8,四年级教案
7845123690 实习生 一级 (24) | | 我的知道 | 我的消息(2/2) | 我的应用 | 百度首页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我的回答为我推荐的提问知识掌门人文档分享 我的应用 礼物投票更多应用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设置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职业教育 > 会计资格考试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四年级教案 悬赏分:3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1 天 22 小时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的教案 人教版的 第一课是 家庭小账本的那个 提问者: 匿名 我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您还可以输入字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插入地图 插入图片 参考资料: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回答 共 2 条问题完整一点 回答者: 810166160 - 一级 2009-12-1 19:28 假如你是家长 回答者: pljgmhf - 一级 2009-12-1 20:25 分类上升达人排行榜用户名 动态 上周上升 kitten118 8154 jamesldcr 2326 吴田田 1081 planet_999 994 lambert723 736 更多>> 订阅该问题 使用百度Hi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问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纳”“网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详情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2009 Baidu
9,课堂教学案例怎么写小学语文请给个范文或格式谢谢
案例名称: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案例》 学年:2008
教学片段:
(一) 教学线段:
1、过渡语:老师手中的毛线真顽皮,瞧,它们一跳就跳到了大屏幕上。(师出示课件1,显示一条线段)请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线段,直的,有两个端点。)
2、如果给你一把尺子,能量出这段线的长度吗?
3、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生说后,他要求同学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并让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4、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具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
(二)教学直线
……
(三)教学射线
1、请大家再发挥想象,如果把一条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什么样的线?(射线,直的、有一个端点、不可以度量长度。)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射线?(课件出示手电筒和太阳的光线,)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3、生活中的射线可真不少,我发现这些射线大多都是光线,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五彩缤纷。下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过一点画射线,边画边想,能画多少条?(出示课件)
(学生汇报总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4、出示一组练习
5、请大家以组为单位,比较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异同,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出示课件)
(1)自己独立完成
(2)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结果。
……
反思:关于获取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经典的论述: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本节教学注重“以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沿着学生的学习思路与需要去实施教学,促使学生主动的观察、思考、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与交流,促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时教师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具进行展示和演示,动手操作感知,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发展空间观念。用电脑演示将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变成直线,一端延长变成射线。这样的演示,充分展示了三条线之间的关系,形象生动。比教师空洞,抽象的语言更有说服力。
2、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自主探究、感受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如: 在辨析直线、线段、射线三条线之间的关系时,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
3、 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过一点画直线,过两点画直线和过一点画射线能画多少条?的操作题。使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的概念。
总之,这节课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提供了适合学生构建知识的学习背景,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发展了空间观念,获得了深刻的:“做数学”的体验。
10,哪个帮我下载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带板书设计人教版小学五
1. 字体必须足够大 在黑板上写的字必须能让一般学生都能看得清。有的时候只有坐在前头的学生才能看清楚,坐在稍微靠后面一点的就看不到了。再加上现代社会学生普遍近视,所以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字体必须足够大。2. 字体要有力度,字形要有明有暗 黑板上的字在保证足够大的前提下,还需有力度。有些老师的字体虽然足够大了,但因为力度不够,字体轮廓也不清晰,让下面的学生尤其是坐在后面一些的学生看起来很吃力。加上有些字的笔画比较多,许多笔画都集合到了一起,让学生很难分辨出那到底是哪个字。3. 书写要规范 作为现代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必须规范。首先,这是作为一位老师的基本形象。然后,书写规范让板书内容清晰明了,学生能很容易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牢记难点。最后,板书的规范给人一种美的感受。4. 书写要平直 俗话说“字如其人”。许多时候看一个人就能从他(她)的字里看出几分。为人师表必须真诚正直,为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在书写平直的同时给人最深的感受就是老师是位很值得尊重的正直不阿的人。5. 写字要快速 老师一般是边在黑板上写字边给学生讲课。如果他(她)写字速度太慢,这会让台下学生等太久。既耽误了大家太多的上课时间又让学生等得不耐烦使他们对这位老师有种厌恶感甚至都不再想听他(她)讲课了。6. 板书要有艺术 文学是门艺术,写字更是一门艺术,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老师在上课之时在黑板上能板书出一种艺术,那同学们的视眼也将会被这种艺术给吸引住,同时也会被老师身上所流露出来的这种文学气息这种文学修养所深深吸引住,那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又怎么可能不会提高呢?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全套教案,共118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教学进度表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1 1古诗词三首2桂林山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 2222 4七月的天山语文园地一 143 5中彩那天6万年牢7尊严 2124 8将心比心语文园地二 5 9自然之道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1蝙蝠和雷达 146 12大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 2127 13夜莺的歌声14小英雄雨来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48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语文园地四 2129 期中复习检测 1410 17触摸的春天18永生的眼睛19生命 生命 11 20花的勇气语文园地五 21212 21乡下人家22牧场之国23古诗词三首 1413 24麦哨语文园地六 21214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6全神贯注27鱼游到了纸上 1415 28父亲的菜园语文园地七 21216 29寓言两则30文成公主进藏31普罗米修斯 1417 32渔夫的故事语文园地八 21218 总复习 1419 期末考试 1古诗词三首(总第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学习重难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教法与学法:教授法与质疑探究法、体验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3、释题,简介背景4、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5、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2、交流诗意。四、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五、 指导朗读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六、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自由吟读。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七、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众鸟高飞尽, 知诗人孤云独去闲。 解诗题想看两不厌, 明诗意只有敬亭山。 悟诗情qq2577957052需要板块式四年级下册教案冀教板的,
文章TAG:
正规 教案 格式 范文 正规教案格式范文图片大全四年级 小学语文
大家都在看
-
三位数除一位数笔算教案设计,三位数除法如何计算?
2022-12-25
-
学唱拨浪鼓 教案,牛奶盒贴上波浪鼓幼儿边玩边学唱
2022-12-26
-
幼儿园美工手工折飞机教案,纸飞机折叠方法(1))
2022-12-31
-
《香玉》《王六郎》教案,香玉康复后和九生一样幸福快乐
2023-01-01
-
关于诚信小班教案,一文读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023-01-05
-
喂 出来---教案设计,喂养小动物幼儿园教案1
2023-01-08
-
初二物理公开课杠杆教案,杠杆知多少?问与答(20)
2023-01-24
-
幼儿园这只狐狸教案,教案(一)
2023-02-17
-
龟兔比赛教案,骄傲兔子比赛被比赛结果出炉!
2023-02-17
-
六年级数学商场打折教案,六年级新学期开学礼包新折扣
2023-02-18
-
小鸭童谣教案小班,小学儿歌教案
2022-12-18
-
自我新形象 教案,如何在职场迅速认识自己?
2022-12-26
-
万圣节的由来介绍教案,万圣段由来万圣节前夕最热闹
2022-12-30
-
幼儿园剪纸课优秀课教案,剪纸知多少?问与答(19)
2023-01-28
-
车的运动教案,汽车为何不能启动?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