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详细教案范文三年级,求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会的帮忙写下例子啊详细点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5-22 09:22:22
本文目录一览
1,求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会的帮忙写下例子啊详细点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1页~第9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正确理解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几分之一分数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正方形、圆形纸片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出新课。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做一个分苹果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老师出示一些物品,并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的个数,请同学们用击掌的方式告诉老师。每份分得几个就击几次掌,听清楚了吗?1、师:老师带来4个苹果,把它平均分给2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几个?(请告诉老师!) 2、师:现在老师要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得几个?(请告诉老师!)3、那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得多少?(请告诉老师!)师:怎么不拍了?生:因为每位小朋友只分得半个。 师:对,半个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老表示。 师:这节课就带着同学们一起认识一位能表示半个苹果的新朋友 —— 分数。(板书:分数)师:大家想不想认识?我们就来比一比,看哪位同学这节课表现最棒!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一)认识1/21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你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一个饼。师:把这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那另一半能用1/2表示吗?(生:能。)师:刚才我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得的苹果数现在能表示吗?(生:能。)师:用哪个数表示?(生:1/2)教师书写1/2,要求学生仔细看教师书写。师:谁看清楚教师写1/2时,是怎样写的?看清楚了吗?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请一位同学叙述,全班再叙述一遍,并用手书空。)师:谁能告诉老师:横线下边的2表示什么?(生:横线下边的2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的份数。)横线上边的1又表示什么呢?(横线上边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二)认识1/41、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如果老师把这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生:四分之一)----四分之一。写作:1/4师:像1/2 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表示一个饼的1/2 1/4时,是怎样分的?(生:平均分)师:对,要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如果老师让同学们用纸折出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你们会吗?2、请小组长拿出两张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这张纸的1/4,并把它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教师巡回检查,选出几份不同的折法进行展示并点评。)师:同学们请看这3种折法,虽然不同,但它们都表示这张纸的1/4。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92页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遍课本92页,并把92页上括号中的部分补充完整。 [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四)巩固练习:完成93页做一做 1师:请同学们看93页做一做1,同学要注意图形是被平均分成几份?每个图形都是选择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师:请同学们迅速完成(教师出示课件对答案)(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1、师: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迅速折出1/2 1/4 1/8.师:请小组长拿出三张圆形的纸片,小组合作完成,分别折出1/2 1/4 1/8 ,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教师---开始!)(生:活动)(教师巡回检查并选出几份展示)直观比较1/2 1/4 1/8 的大小。2、教师用课件演示,使学生理解:同一个物品,把它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3、让学生完成课本93页例三及做一做 2[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二、巩固练习,拓展深化。1、 第96页第1题。2、 第96页第2题。3、 第96页第3题。三、 总结反思,评价体验。师:请同学们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分数有什么特点?(生:都是几份之一的分数。)师:对!今天我们只是初步的认识分数。(板书:的初步认识)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学习分数、认识分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像1/2,1/4这样的分数都是分数。2、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选其中的一份,就叫做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3、要平均分图形才能用分数表示。4、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就越少。作业:请同学们回去用两张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纸,任意折出几分之一,并把它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

2,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除法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小学生开始接触除法,对于除法的一切抽象感到模式,这个时候则需要教师把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小学生才能更喜欢数学理解数学的除法,以下就是小学数学除法教案范文,现在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1】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六册P19—P20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____ _____ 3)9 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0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 (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26 第二种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0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 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 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4. 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 □□ 4)4 8 6)8 4 4 □ □ □□ □ □□ 0 0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 做一做 2 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34 11 1 2)68 6)96 5)60 68 6 5 0 6 1 6 0 五、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 例1 42÷2=21 例2 52÷2=26 21 26 2)42 2)52 4 4 2 12 2 12 0 0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 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 153÷4≈ 2、 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 学习估算方法。 (1)124÷3≈ 如何估算? 生1:124≈120 120÷3=40 124÷3≈40 生2: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 生1:143≈160 160÷4=40 143÷4≈40 生2:143≈120 120÷4=30 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200÷3≈_____。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 最多能买70本。 生2:200≈180 180÷3=60 200÷3≈60 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 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185÷4≈ 生1:185≈200 200÷4=50 185÷4≈50 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160 160÷4=40 185÷4≈40 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人教版
我们知道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你们是不是还在为教案头疼,范文是很好的方向!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人教版)(一)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体育中的实例,探索队列中蕴涵的数量关系与比赛中的搭配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 体育中的数学是通过研究体育中体操队列与安排比赛场次的问题,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组合问题融合在一起。通过体操队列的变换队形,探索行数、每行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突出表现为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安排比赛场次来研究组合问题,探索运用图示、列表、计算、连线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有序思考。 教材将两个知识点与学生接触较多的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两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取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要到了,体育节中会遇到好多问题,为了让同学们在体育节上有出色的表现,我们先来解决一些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师:说一说在体育节上可能会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新课 1.比赛项目一:体操表演 (1)(出示图片)这是我们年级体操队彩排时的队形,如果要变换队形站成4行,每行要站多少人? (从队形可以看出,这个体操队有6行7列,总人数为67=42(人),要站成4行每行人数应为424=10(人)2(人),每行可以站10人,另外两个人可以在前面领操。) (2)如果站一个方队(正方形队伍)可以怎样做? (队伍有6行7列,要站成方队,可以去掉一列或是增加一行。观察图片。) (3)为了出场时的队形是方队,我们只出场36名队员,他们可以站成一个几行几列的方队? (方队的行列相等,因为66=36,因此所站成的方队是一个6行6列的正方形。) (4)在表演过程中要不断变化队形,这个方队可以变成哪些长方形队伍,请你找一找? (因为无论怎么样变化,总人数36不变,136=218=312=49=36,所以可以站成1行36列、2行18列,) (5)把结果整理填写在书中的表格内。 2.比赛项目二:拔河比赛 (1)四年级的1,2,3,4班要进行几场拔河比赛。 (1班和2班,1班和3班,1班和4班,2班和3班,2班和4班,3班和4班。) 注意:进行过一次比赛的两个班级不能重复。 (2)能不能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法来表示。 ①可以用连线的方法。 ②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③还可以画线段图。 (3)提供列表格的方法,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来说一说这种方法的含义。 (在表格中,两个班级交叉的表格代表两班之间的一场比赛,自己班级和自己班级不能比,用斜线划去,而斜线将表格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代表各班之间的比赛,而另一部分是重复的,舍弃。) (三)作业 1.如果我们班的学生要站成方队,可以怎样做。 2.完成教材77~78页的问题。 教学反思 研究体育中的数学问题,目的就在于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每一个教学契机,让学生经历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体操表演中,要站成4行后又余2人,我请学生将数学问题的解决与生活中的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进行实际设计,怎样站才能更美观呢?学生设计出让这两个人领操,给人感觉此举很有意义。在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关注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突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学生的内在潜力是无限的。在比赛中列表格的方法对学生来讲偏难,但通过呈现方式的改变,将表格放手交给学生,请他们来分析这种方法的道理,在探究表格意义的同时,学会用列表格的方法解决搭配问题,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人教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进行加法、退位减法。小数点对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主体图。(用幻灯投影或挂图) 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法,也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小数,请猜一猜,我们也应该学习小数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教学例3 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1)卷笔刀多少钱?铅笔多少钱? 要计算一共多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 (2)你们认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化角为单位计算;另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直接用小数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 (3)要点分析 ①验证答案:1.4元=1元4角,结果正确 ②观察算式: 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 这里不仅要求二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强调和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 3、教学例4 (1)提出问题:一个卷笔刀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2)探究计算,引导用小数直接计算。 0.2元=2角 8角-6角=2角结果正确 (3)出示例4 一枝水笔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 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 ③说一说计算要点。 4、课堂小结 (1)教师说明直接用小数计算的简便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掌握小数计算的重要性。 (2)学生说明小数计算要点。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6页的“做一做” 第(1)题是小数加法。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既有小数加法知识,又有小数大小比较知识。 第(3)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引导学生提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并进行计算。 2、补充问题。 图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红给售货员多少钱,可能,买了什么商品? 启发:找出购买商品的钱数尾数有4角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人教版)(三)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新授: 1、填符号、写算式。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2/3=1/3。 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人教版)(四) 《旋转与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 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人教版)(五)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四、思维训练 1、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文章TAG:
小学数学详细教案范文三年级小学 小学数学 学数学
大家都在看
-
三位数除一位数笔算教案设计,三位数除法如何计算?
2022-12-25
-
学唱拨浪鼓 教案,牛奶盒贴上波浪鼓幼儿边玩边学唱
2022-12-26
-
幼儿园美工手工折飞机教案,纸飞机折叠方法(1))
2022-12-31
-
《香玉》《王六郎》教案,香玉康复后和九生一样幸福快乐
2023-01-01
-
关于诚信小班教案,一文读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023-01-05
-
喂 出来---教案设计,喂养小动物幼儿园教案1
2023-01-08
-
初二物理公开课杠杆教案,杠杆知多少?问与答(20)
2023-01-24
-
幼儿园这只狐狸教案,教案(一)
2023-02-17
-
龟兔比赛教案,骄傲兔子比赛被比赛结果出炉!
2023-02-17
-
六年级数学商场打折教案,六年级新学期开学礼包新折扣
2023-02-18
-
小鸭童谣教案小班,小学儿歌教案
2022-12-18
-
自我新形象 教案,如何在职场迅速认识自己?
2022-12-26
-
万圣节的由来介绍教案,万圣段由来万圣节前夕最热闹
2022-12-30
-
幼儿园剪纸课优秀课教案,剪纸知多少?问与答(19)
2023-01-28
-
车的运动教案,汽车为何不能启动?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