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教案表格用word制作还是excal

个人意见,还是用excel比较方便些.因为教案的话,都是不规则的表格,用excel合并单元格的功能较快.

教案表格用word制作还是excal

2,求高中新课标 体育课教案表格

一、课的内容:省编教材高中二年级篮球中的反弹传接球、跑中的耐久跑。本课确定,反弹传接球为主教材,耐久跑为辅教材。二、教材分析:篮球反弹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接技术,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传、接球时影响个体间联系的整体配合的重要纽带,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选择运球、传接球的能力及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重点是手控制球的能力,时间、空间的判断能力。难点是传接球的准确性、成功率。耐久跑共4个课次,本科为第3课次,重点是耐久跑的呼吸,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为第4课次的起草野跑作好准备。三、学情分析:本科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40名男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在跑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篮球反弹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反弹传接球中反弹点的位置;70%以上学生能结合运球、移动、跑动和反弹传接球等各种技术进行综合练习;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五、教法设想:1、反弹传接球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双手胸前传接球比较的过程中得出反弹传接球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耐久跑采用图形跑的方法,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3、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4、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六、学法指导: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保健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和保健能力。七、教学流程:热身→运球进场、球操(音乐伴奏)∣↓ →教:提问、要求、巡视主教材 ∣(反弹传接球)→∣ ∣∣ →学:听、练、论、创、演。↓辅教材 →教:传授知识、线路指令、讲评练习。(耐久跑) → ∣∣∣ →学:图形跑练、定时跑练、反馈评价。↓整理 ———→ 放松(音乐)、小结、作业。↓下课 ———→ 回收器材。八、学生身心状态预计: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28--31%,练习强度中等偏上,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aw20-A6RhbSFPE9a3379A高中体育教案来自:百度网盘提取码: bfkh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 bfkh

求高中新课标 体育课教案表格

3,Excel 电子表格教案

http://www.pconline.com.cn/pcedu/soft/office/excel/0508/693222.html

Excel 电子表格教案

4,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位教职工,向学生授课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教学。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本教学从绘本故事入手,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展分类教学中,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具设计方面,教师采取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利用PPT,发挥绘本中动物形象的优点,营造良好的游戏情境;另一方面利用传统教具,从集体操作到分组操作再到集体操作,给予幼儿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说出物体的颜色、形状,能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 2、对操作教学感兴趣,初步学习按照规则操作。 3、喜欢数学教学,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教学。 【教学准备】 1、“爱吃糖的大狮子”课件。 2、教具:红、蓝、黄、绿颜色标记,大盘子三个,大糖果若干。 3、幼儿操作材料:有形状标记盘子的操作板、“糖果”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森林里住着一只大狮子,它肚子饿了,想要吃小动物。聪明的小狐狸想了个好主意,看一看,谁能看懂小狐狸的主意? 二、集体教学 1、第二天小猴子送来好多糖,大狮子说“我想要吃红色的糖!”,将红色糖果找出来。 2、大狮子又说“我还要吃蓝色的糖!”小猴子很害怕,谁来帮帮它? 3、还剩下一些糖果,谁能把它们分到一样颜色的盘子里? 三、小组操作 1、这次换小乌龟来送糖果了,大狮子说“我要吃圆形的糖!”小乌龟太害怕了,谁来帮助它把糖果按照形状分一分呢? 2、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份糖果,每人都有三个盘子,盘子上有标记,请你们帮助小乌龟把糖果放到一样形状标记的盘子里,好吗?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讲评:看看有没有都分对呢?逐一检查。 四、故事收尾 大狮子吃了很多糖果,牙齿真的疼起来了,小狐狸的主意成功啦,我们一起去庆祝下吧!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教学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教学,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各种几何图形片拼娃娃,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尝试变化图形片摆放的位置,以表示图形娃娃的多种姿势。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过程: 1.认识图形片。 出示几何图形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里有许多图形,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引导幼儿逐一认读图形名称。 2.拼图形娃娃。 (1)师:图形片想请小朋友用它们来拼出各种各样的娃娃。 想一想:用什么图形可以拼出娃娃头?什么图形可以拼出娃娃的身体、胳膊和腿呢?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 (2)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师:这两个娃娃一样吗?你能看出他们在做什么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请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娃娃? 3.再次拼图形娃娃,并用数字表示所用各种图形的数目。 提出操作要求:请小朋友们再拼一个图形娃娃,拼好后看看说说你这次拼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分别用了哪些图形,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在表格进行记录。 4.集体评价。 用大图形片展示幼儿的记录,这个娃娃在干什么?它是用哪些图形拼出来?每种图形有几个?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数字与实际使用的数量是否一致。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教学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教学,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元、角的认识,进行点数并记录。 2、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50以内的加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社会交往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认识、区分人民币。 1、取出钱币,请幼儿说一说画面上的钱币分别是多少。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钱币上的图片,比较这些钱币的不同。 可根据钱币的明显特征,如数字、文字、图片色彩等加深记忆。 二、进行“装钱包”游戏,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按照老师的指令将不同面值的钱币放到钱包里, 三、换钱游戏“我们一样多”,学习钱币等值兑换。 1、教师拿出一张五元钱,幼儿利用角币任意组合,与五元等值。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组合方法,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归纳五元钱的不同兑换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2、逐步引导幼儿进行10、20、50的兑换。 四、情境游戏“买水果、买玩具”,练习购物。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幼儿初步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准备: 1、之前幼儿已制作了工资表。 2、幼儿已有用木珠进行两数相加的初步体验。 3、材料准备:木珠,雪花片,点卡,夹子,各种图片,纸,笔等。 贴有各组标记的黑板四块。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的工资表 “现在你们手里都拿着自己的工资表,那么谁愿意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工资表呢?” “说说你做了什么事,得到了多少钱?”(提示介绍1、2件事即可。) 二、算算你一共赚了多少钱(个人统计) 1、“今天我要给你们发工资了。” 请幼儿算出自己所得工资的总数。 “你们可以请放在旁边的工具们帮帮忙,算一算你到底能得到多少钱?”(简单介绍一下周围的辅助材料。) 2、幼儿自由取材,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算好的小朋友尝试其他的方法。 3、小结: 请先算好的幼儿(按小组)把答案贴在黑板上,并互相简单的检查得数。 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简单小结。 三、检查答案 1、幼儿自由检查贴在黑板上的别人的答案。 2、小结:说说检查的结果。 四、发工资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 2、学具准备:“数字卡片”。 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雪花) 2、集体活动。 (1) 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颗白色粒珠。)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1,5比6少1。 (2) 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 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 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5,wps怎么制作教案的表格

wps制作教案的表格方法详见:https://wenku.baidu.com/view/a4f63bc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f.html
没看懂什么意思?

6,幼儿园公开课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公开课教案模板(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哪些是危险的游戏,懂得在游戏注意安全。(认知)   2、积累安全生活经验,有自我的保护意识。(技能、情感)   3、愿意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情感)   活动重点:   了解哪些是危险游戏,知道游戏时应该注意什么。   活动难点:   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幼儿情境游戏中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鼓励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大胆进行讲述。   1、讨论:在幼儿园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小朋友应该怎样玩游戏?   2、提问: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不安全的运动?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出示幼儿游戏中的照片,师幼共同讨论。   (通过讨论法解决重点)   1、观看图片并讨论。   (1)户外活动奔跑时相互碰撞。   (2)玩大型运动器时,头朝下滑滑梯、追逐、打闹。   (3)区、角活动时,用剪刀、木棍对着别人或者打闹。   (4)玩碎玻璃或尖锐的物品。   (5)把一些好看、好闻的东西放进嘴里。   2、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做的好吗?为什么?你觉得应该怎样做?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解决难点)   1、分组讨论:在游戏中应该怎样注意安全?   如:踢球、玩沙包、做操、上下楼梯时等等。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在游戏中应该注意避免哪些危险动作。   3、出示不同运动的场景,请幼儿区别对与错,并说出理由。   四、幼儿互相评比“小小安全员”,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通过情境游戏来检验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及作用,知道关节能使身体弯曲,对人体活动有重要作用。(认知)   2、学会简单保护关节的方法。(技能)   3、愿意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情感)   活动重点:   知道各个关节的名称以及它的作用。   活动难点:   学会保护关节的方法。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玩过木头人的游戏。   物质准备:   1、玩具娃娃;两份同样大小数量的积木若干;音乐《幸福拍手歌》。   2、图片:幼儿操场上游戏的照片三张。   活动过程:   一、游戏:“木头人”导入活动。   (游戏调动幼儿参与兴趣)   教师:“你们玩过木头人的游戏吗?”   (教师带领幼儿游戏2-3次)   提问:“你们刚才在玩的时候身体的什么地方在动呢?怎么动的?谁来跟大家说说!”   小结: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胳膊在动,手腕在动,膝盖在动,脚也在动。这些连接身体的地方都是关节,也就是我们的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二、出示玩具娃娃,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重点)   1、出示玩具娃娃,请幼儿观察,找出娃娃哪里都可以活动?   小结:娃娃的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都可以动,我们的关节能够弯曲,有的关节还能转动,这样我们的身体就能够灵活地活动了。   2、讨论:有了这些关节人体才能怎样?没有这些关节人体又会怎样?   小结:没有这些关节身体就是僵硬的,不能灵活的活动。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关节的重要作用。)   三、游戏“机器人与小精灵”,感知关节的作用。   (游戏前应让幼儿学一学机器人和小精灵工作。幼儿分成两队,一队幼儿扮机器人一队幼儿扮小精灵,教师扮“工程师”发出口令。两队分别取放积木盖建房子,比赛看哪队先将房子盖好,两队互换角色重复游戏。)   讨论:为什么小精灵队盖的快,机器人队盖的慢?   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人体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观察,感知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结合幼儿生活经验,通过讨论解决难点)   图一:幼儿互相推拉。提问:“他们在干什么?这样做会怎么样?”   图二:幼儿奔跑。提问:“奔跑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容易怎么样?”   图三:幼儿玩老鹰捉小鸡的画面。提问:“玩的时候容易发生什么问题?”   讨论:“这些现象会使小朋友怎样?容易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关节,避免伤害?”   小结:活动时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体育活动中注意互相躲闪避免摔伤;跳跃或提拿重物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关节,不使关节拉伤或扭伤。   五、随音乐《幸福拍手歌》离开活动场地。   总结:我们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关节和身体,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做个健康、快乐的小朋友。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3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并能够分辨各种事物的声音特点;   2、培养幼儿认识声音的长短、大小和快慢的能力;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钢琴、乐器、大鼓和小鼓、录音带、小娃娃、红和黄的塑料片   三、活动设计思路   幼儿生活在充满各种声音的空间里,各种声音无不在他们小小的耳朵里有所反映。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留心倾听自然界、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不仅是为了发展智能,还能养成注意力集中地倾听音乐的习惯。   本活动是一次综合艺术活动,适合3-4岁年龄段。   四、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师:“天亮了,清早起来大公鸡高声咯咯咯叫,这下把贪睡的小花猫吵醒了,小花猫懒洋洋地说:喵—喵—再让我睡一会。一群小鸡在草地上唱歌,叽叽—叽叽。一只小羊走过来说咩—咩—,你们好!叽叽—叽叽,你好!你好!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它们是怎么叫的?   幼:我听到大公鸡咯咯咯/我听到小花猫喵喵叫/小鸡叽叽叽叽/小羊咩咩叫。   师:哦,那除了这些动物的叫声,你还曾经在哪听到过什么声音?(让幼儿将他在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描述一下)。   幼:小钟在走时发出的“滴答滴答”声;大街上汽车发出“嘟嘟嘟”的响声;下雨打雷的“轰隆隆”声;老师弹琴发出的声音;打鼓时发出的“咚咚”声……   师:是的,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怎样才能发出声音?   幼:拍手,跺脚,敲门,撕纸……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试试,除了拍手、跺脚,我们的身体还能不能发出声音?(教师背对幼儿,卷起舌头,用力在口里弹动,发出“嘚嘚”声;把嘴撅起,从口中用力向外喷气,发出“嘘嘘”的声音)。请幼儿想想,刚才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并请幼儿模仿。   请配班老师在教室外敲打乐器,让幼儿听听声音是从哪里传的?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二)认识声音的长短、大小和快慢。   1、幼儿听录音带。   (1)雷声和风声。   (2)小溪流水和海浪声。   (3)小羊叫和青蛙叫。   (4)火车鸣和汽车鸣。   带领幼儿一边模仿一边进行比较,区别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2、让幼儿亲自敲大鼓和小鼓,通过大鼓和小鼓的不同声响,感知声音的大小。   3、和娃娃一起玩(感知音的快与慢)。   (第一次音乐)请幼儿抱着娃娃,当听到较快节奏的“娃娃跳舞”乐曲时,舞动娃娃,随着乐曲合拍地跳舞;当听到“娃娃睡觉”的音乐时,便把娃娃抱在怀里,随之做拍娃娃睡觉的动作。   (第二次音乐)听到“娃娃跳舞”的音乐时,举红色塑料片,听见“娃娃睡觉”的音乐时,举黄色塑料片。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听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也认识了声音的大小、长短和快慢。以后我们听音乐的时候,只要注意听,一定会发现声音有这么多有趣的秘密。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外形特征。   2、学习嵌板与相应卡片的配对。   3、发展幼儿的视觉与触觉。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嵌板、实心图形卡片、粗线条与细线条卡片(附后)。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嵌板)。   二、幼儿观察、操作学具,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感知,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提问:   (1)这对兄弟长得一样吗?   (2)它们哪里不一样?   (3)那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   (4)师总结:这个四条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正方形。这个两组对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长方形。   2、三段式教学法教授正方形与长方形:   (1)师:这是正方形(长方形)。   (2)师:这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啊?   (3)师:这是什么?   三、嵌板与卡片的配对。   1、教师出示卡片,展示教具。   师:今天正方形和长方形两兄弟还带来了它们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实心图卡片)   师:你们看这张照片是谁的啊?(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卡片,检验是否正确。然后请幼儿摆放另一张卡片)   (2)(出示粗线条卡片)   师:我这里还有两张卡片,和刚才的有点不一样,你们来帮帮忙,看看它到底是谁的。(请幼儿尝试摆放)   (3)(出示细线条卡片,请幼儿尝试摆放)师:你怎么知道照片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呢?   2、幼儿操作嵌板与卡片的配对。教师个别指导。   师:小朋友们,桌子上有很多方形兄弟俩的照片,你们想不想去把那些照片发给它们啊?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用圆球滚画的方法来进行装饰绘画,感受无规则花纹的美感。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耐心认真的做事态度。   3、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活动重难点   掌握用“圆球滚画”的方法,感受无规则花纹的美感、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1、纸制小衣服、方纸盒、小弹球每人一份。   2、红、黄、蓝、绿四种水粉颜料若干。   3、《天线宝宝》音乐,四个纸制天线宝宝衣服。   活动过程   一、邀请幼儿来拥抱老师,增进师幼感情,拉近师幼距离。   二、放《天线宝宝》录音,引出“无色”天线宝宝。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邀请了大家非常喜欢的小客人!(放天线宝宝录音),听一听,猜一猜谁来了?随音乐分别蹦出四个扮演丁丁、迪西、拉拉、小波的幼儿。请幼儿和天线宝宝一起跳舞。   小朋友,今天的天线宝宝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天线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天线宝宝的衣服没有颜色真难看)   请幼儿观察自己衣服的颜色,增进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三、用表演魔术的形式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学习“圆球滚画”的方法。   师:今天教师来表演一个魔术,给天线宝宝变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教师出示弹弹球,颜料、纸盒、小衣服,示范滚画的步骤:把纸制的小服放进纸盒;把弹弹球醮上颜料;把弹弹球放进纸盒滚动,并用小手帕擦手。   引导幼儿可边滚动边说魔语(滚一滚、晃一晃、小衣服、变漂亮)   四、请幼儿自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给每位幼儿准备了一份操作工具,请幼儿自由创作,提醒幼儿注意不能把颜料弄在衣服上,请幼儿多尝试几种颜色进行装饰。   五、请幼儿把染好颜料的小衣服送给自己喜欢的天线宝宝。   六、活动延伸   哇!小朋友变出的衣服真漂亮,天线宝宝可喜欢了,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6   活动目标:   1.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他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技能)   2.体验并能区分平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情感和技能)   活动准备:   教具:皮球、篮球、足球,圆片纸1张,圆柱体积。   学具:乒乓球、皮球、篮球、足球若干;大小不一的圆柱体积木、薯片桶、露露筒。   活动重点 :   能够说出球体和圆柱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   区分平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过程:   一、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受球体和圆柱体。   1、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式感受球体和圆柱体。   师:教师里有很多的物品,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选一个喜欢的放在桌子上。   2、讨论:你喜欢哪一个物品,为什么?   二、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突破重难点)   1、出示皮球,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皮球是什么样的?   2、比较圆片纸和皮球,了解球体的特征。   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形状?他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鼓励幼儿找出教室里是球体的物品。   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三、幼儿动手操作,了解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操作法、比较法突破重难点)   1、出示圆柱体积木。   提问:它是不是球体?为什么?   上面和下面这两个圆一样大吗?   2、幼儿动手操作,比较上下两个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教师:请你在筐子里找一个和你的圆柱体上面大小一样的圆形,比一比圆片和下面的一样大吗?   小结: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的大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四、鼓励幼儿讲述生活中球体、圆柱体的相似物。

7,怎么写教案的格式啊有没有标准的格式那

教案也有不同的用途,为上课,为应聘和为比赛。觉得应该属于第二种情况吧:一般要求:1写教材版本,授课内容,课时等占一行,这样为了以后查阅和归档方便,是该有的内容。2教材分析、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方法5教学设计依据的理论和设计意图6教学过程设计(重点写)7评价(检测本课的学习水平,即作业)这是我以前回答过的。8反思(用于课后总结,可以不写内容,但是结构要有)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作业 板书反思

8,小学语文教案的标准格式 要表格试的

第 一 课 :课题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复备调整七、作业设计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9,教案格式

  一般格式   [教学目标]   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目标,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既要符合课程和教材的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目标要切实可行,可操作、可检测。   [教学重点]   不仅要有知识内容的重点,还要有学生技能发展的重点。   [教学难点]   要着重分析学生在知识构建和方法内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教学方法]   不求统一的模式,不求统一的方法,但要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注重激励参与,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质疑。倡导教学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这部分是教案设计的重点,必须写得具体。完成时可从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或学生接受知识的认知过程来展开,也可综合这两条主线优化设计。   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把以问题作线索来组织教学作为过程设计的重要策略。   教学过程不仅要有知识的内容和呈现的程序,还要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手段。认真选择能够体现“减负”与增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方法。   要重视组织学生自主式、探究式、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以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评价。活动的安排要明确。   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练习的设计,并安排当堂训练,以便检测目标的达成度。练习后要及时评价,反馈矫正。练习的难度要有层次,对难度大的要给出标识。要以“低起点、多反馈、段段清”的策略,加强基础训练。课堂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加强个别辅导,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学过程后期师生共同进行小结与评价。教学过程还可结合具体内容适时地组织学生反思和质疑,以进一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布置作业]   应控制数量,控制难度;作业的内容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作业的题型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能力,务必使重要的知识点、能力点得到充分地落实。(转载)

10,乌鸦喝水的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 19 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 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 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感悟乌鸦从找水到喝水的一系列变化过程 德育目标 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美育目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堂笔记 一、自渎课文、自学生字。 1、 范读课文; 2、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交流讨论,识字写字。 1、 组织讨论,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 梳理问题; 3、 识字,出示生字卡。 4、 总结 5、 写字,教师巡视检查,相机指导。 1、 读课文,画生字; 2、 借助拼音读生字; 3、 整体感知生字字形。 4、 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1、讨论交流,提出问题 2、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 3、介绍识记的方法; 4、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听谁的介绍记住的。 1、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写; 2、 生字笔画书空; 3、 自由练写。 鼓励自主学习 培养合作探究、质疑的学习方法 培养写字能力 三、自主尝试,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3、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4、 说为什么。 培养朗读能力 练习设计 1、 识字、写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堂笔记 一、复习,出示生字卡。 二、提问讨论,理解课文。 问题:1、乌鸦渴了,它发现了水,可它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3、 聪明的乌鸦想到了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4、 用“渐渐”说句子。 三、看图读文,解说图义。 四、联系实际,相互评说。 1、 说说你自己遇到了那些困难,然后又是怎样解决的。 2、 评一评谁的注意或者是办法最好。 1、指名读 2、开火车、做游戏 讨论 1、 分大组抢答老师的提问; 2、 提出一两个认为重要的问题; 3、 大组互问,同组人合作学习。 1、 看图找出对应的段落来读; 2、 看图解说,评优秀解说员;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 说给同桌听,再在全班说; 2、 评价。 巩固知识 通过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设计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制作生字卡片; 3、 回家跟爸爸、妈妈说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4、 你遇到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板书设计: 19、 乌 鸦 喝 水

文章TAG:公开  公开课  教案  表格  公开课教案表格模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