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教案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6-15 10:13:52
本文目录一览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教案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整十数除商的书写位置。 2、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算理。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教学重点: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如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我们做一组口算题,要求先读题,再说得数。 60÷30= 120÷20= 160÷80= 240÷30= 350÷50= 270÷30= 2、同学们口算掌握的很扎实,我们再做一道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校有92本连环画,准备分给3个班,每班分几本?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掌握的应该怎样计算,注意什么呢? 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前一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两位数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在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也同样适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 3、揭示学习目标: 理解和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法和试商方法,并能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二、 解决问题: 1、课前我们课前我们交流时,课前我们设计了一道生活中除数是整实数的实际问题,小组交流一下,选出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问题,老师从你们选的问题中,再选一个全班解决, 申通快递公司有邮件94件,30人进行配送,每人送几件? 读题列式计算,先想一想,94除以30商几?能想办法运用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吗?如果遇到困难,可用画小棒图来分一分,想好后小组内交流。 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商3应写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为什么? 现在我们来比一比,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的时候我们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那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呢? 为什么不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呢? 9表示9个十,9个十除以30不够商1个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94个一除以30,商3个一,除到了个位,商就写在个位上。 以后我们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首先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2、老师这还有一个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调兵山双燕超市新进460桶豆油,每天卖30桶,几天卖完? 怎样列式呢?一起说吧。 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出示自学提示: 想一想:商应该是几,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先独立试做,再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 板演 三、概括归纳 观察两个算式,除数都是两位数,而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在笔算时有什么不同呢? 自己想一想,同桌说一说并把你的交流结果写下来。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 根据这个规律,如果除数是三位数呢,看前几位,如果前三位不够除呢?看前几位? 四、拓展应用 1、在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 )<61 20×( )<84 40×( )<270 60×( )<378 70×( )<270 80×( )<330 2、数学诊所 3、车厢限重60吨,有500吨货物,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 4、测试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1、 竖式的写法是一个难点,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此时不够用了。所以在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的写法上。引导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笔算除法的过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为了能让学生能掌握竖式写法,先让学生学会“说”,怎样说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发展。课上我设计了以“接龙”的形式让学生说说除法笔算的过程,这样一来,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促使每个学生“听”。学生会说了,自然也会写了,知道在做除法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

2,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课题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 特殊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的内容及第74页练习十七的第5—10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分析、比较、归纳和类比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被减数的位数比减数少时,末尾添零补足后退位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被减数的位数比减数少时,末尾添零补足后退位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备注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整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那现在谁来说说计算方法呢? 生: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不够向前一位借1当十再减。 师:说得真好!再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特殊的小数加、减法。(板书) 二、自主探究 1、特殊的小数加法。(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情景图,你能找出所求问题和已知条件吗? 生1:已知《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是6.45元,》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是8.3元。 生2:所求的问题是买这两本书一共花多少钱? 师:你会求两本书的总价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生:已知这两本书的单价,求买这两本书的总价,就是求这两本书的单价和,即求6.45与8.3的和,用加法计算,列式为6.45+8.3 师:你会计算与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生:6.45元表示6元4角5分,8.3元表示8元3角0分,求6.45与8.3元的和时,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可,即8+6=14(元)4+3=7(角)、5+0=5(分),所以6.45+8.3=14.75(元) 师:你会列竖式计算吗? 生: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竖式表示为: (上板演示) 答:买这两本书需要14.75元。 师: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 2、特殊的小数减法。 师:根据上面的情境图,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答的数学问题吗? 生:《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 师:谁能解释一下“便宜多少钱”是什么意思? 生:求“便宜多少钱”就是求《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比《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少多少钱。 生:还可以说求《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比《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多多少钱。 师:谁能结合题意具体说说? 生:求《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比《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少多少钱,就是求6.45比8.3少多少或者说求8.3比6.45多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多少,用减法计算,列式为8.3-6.45。 师:你会计算与解答吗? 生:8.3元表示8元3角0分,6.45元表示6元4角5分,求8.3元比6.45元多多少钱,用0.30元减去0.45元,是不够减的,先拿出一个1.00元,用1.00元减去0.45元,得0.55元,再用0.55元加上0.30元等于0.85元,接着用7.00元减去6.00元等于1.00元,所以最后结果是1.00元+0.85元=1.85元。 师:上面这一过程你可以用竖式来表示吗? (演示给学生看) 8.30 -6.45= 1.85(元) 师:列竖式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我是按照整数的退位减法来计算小数的退位减法的,不同的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解决上面的问题,特殊的小数加法竖式应该怎样计算? 生:列竖式计算位数不同的小数加法时,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方法来计算。 师:小数减法呢? 生1:计算小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借1当十再减。 生2:小数部分的位数不够时,可以先根据小数的性质改写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后,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计算特殊的小数加、减法吗? 生:(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1当十再减。 (3)小数部分的位数不够减时,可以先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改写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后,再进行加、减法的计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与整数加、减法的算理相同,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以相加减。 生2:我学会了类比的思维方法。 五、巩固练习 练一练: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六、布置作业 解决问题: (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板书设计特殊的小数加、减法 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1当十再减。 小数部分的位数不够减时,可以先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改写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后,再进行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反思在分析数据的同时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竞赛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 课时:[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 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二、 小数的意义1、 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2、 小组交流3、 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4、 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5、 归纳小数的意义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三、 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四、 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五、 作业: 第5页1-4 [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 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 ? 分 分 分 数位 位 位 位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第 课时:[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教学过程]一、测量活动: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二、填一填: 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三、试一试: 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四、作业: 第7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测量活动 填一填中的表格 试一试中的题目第 课时:[教学内容] 比大小(一)(第8-9页)[教学目标]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1、 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2、 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二、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三、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四、数学游戏: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准确结果。五、作业练一练 第9页 2、3[板书设计]比大小 教学挂图 练一练中的题目比大小的方法:第 课时:[教学内容] 比大小(二)(第10-11页)[教学目标] 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学重、难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过程]一、探索小数的性质1、涂一涂、比一比让学生在第10页的方格图上涂出0.2和 0.20,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两个小数一样大。2、比较、归纳:让学生自己在第2题的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全班交流时,通过多个实例,就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规律。对于这一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即可。3、 举例说明:让学生用实际情境说明两个小数的相等,如0.2元表示2角,0.20元表示2角0分,显然二者是相等的。二、试一试: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自己选择一个小数,再写出两个和他相等的小数。通过交流,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三、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写出在指定的两个数之间的三个不同的小数。这道题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第3题:方格里只填一个数字,答案是多样的,鼓励学生填出多种答案,但不要求所有同学填出所有答案。[板书设计]小数的性质 题1、2的方格图 练一练中的题目小数的性质:第 课时:[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12-13页)[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2、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1题:找出小数在直线上的位置,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体会数与形的结合。第2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第3题: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先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也可以直接化为小数。第4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第5题:答案是多样的,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前5排数的规律,容易发现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0.1,其他的数是怎样得到的?数学游戏: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第 课时:[教学内容] 小数的加减(第14-15页)[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二、探索计算方法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三、试一试第1题:要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去掉。第2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四、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对所有的学生不必提出统一要求,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多一些,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少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第3题: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第4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估算的作用。[板书设计]小数的加减 题1:小数加法竖式 题2:小数减法竖式第 课时:[教学内容] 购物小票(第16-17页)[教学目标]1、 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2、 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1、先让学生说说小票上每一项表示什么意思。2、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3、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二、试一试第1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第2小题:可以引导学生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样计算比较简便。第2题:先鼓励学生估算,再精算。在计算两个面包多少钱时,由于还没有学小数乘法,可以用加法计算。三、练一练第3题: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个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相比谁大。第4题:可以把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有的边的长度没有直接给出,可以先把它算出来。第5题:首先帮助学生看懂题意,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板书设计]购物小票 题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试一试:小数加减的简算第 课时:[教学内容] 练习二(第18-19页)[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1题:计算时可以以“亿平方千米”为单位。第4题:在比较车身高和车身长时,可以让学生求出高多少或长多少。在解答第(2)题时,由于两辆车的前灯道前轮都是0.72米,可以不计算他,只要把后两个数相加的和进行比较即可。第6题:在解答每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进行实际计算。第7题: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想问题,虽然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但还要考虑到臂长。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第 课时:[教学内容] 走进乡村(第20-21页)[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二、分一分: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三、画一画: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四、填一填:通过这一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板书设计]走进乡村 图形的分类: 平行四边形: 梯形:第 课时:[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第22-23页)[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硬纸条和图钉。[教学过程]一、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沿两个对角一拉,就变形了,他具有不稳定性。把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对拉,图形不改变形状,他具有稳定性。二、生活中的运用第2题:这是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第3题: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解释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三、练一练: 第1题:通过“只剪一刀”的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亲自剪一刀,再说说是怎样剪的。第2题:第(1)题,让学生实际拼一拼,找出更多的拼法。第(2)题,可以让学生画直线进行分割,除右边一个图形外,其它都可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的。第 课时:[教学内容] 动手做(第24-26页)[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3、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教学重、难点] 1、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2、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三角板。平行四边形图片、剪刀。 [教学过程]一、动手做:1、小组活动: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纸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该怎么办?2、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法。3、引导总结:认识到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明确平行四边形两种高的画法。二、认识梯形和三角形的高由平行四边形的高认识梯形和三角形的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高是如何得到的。三、试一试: 第1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高。 第2题:通过图示,指导学生怎样用三角板画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高的过程。四、练一练: 第1题:使学生体会到边和高的对应关系,画出边a上的高,就要从对着的边a的顶点到边a作垂直线段。 第2题:画出边a上的高,就要画出与边a相对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 第3题:借助方格纸,学生将发现几个三角形的高是相等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三角形的大小不同,但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一样长的,所以它们的高相等。 第4题:通过在方格纸上画指定尺寸的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边和高的相应关系,同时体会到边和高的长度决定了图形的大小。 画图示让学生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画,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要先画指定长度的边和高,再画其它的边。五、实践活动:通过用七巧板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使学生加深对三种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 课时:[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分类(第27-29页)[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剪下附页1中的图3。[教学过程]一、分一分1、小组活动;把附页1中的图3中的三角形进行分类。2、汇报: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可以按角来分,可以按边来分。二、按角分类:1、观察第一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2、观察第二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三、按边分类:1、观察这类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中都有两条边相等,这样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并介绍各部分的名称。2、引导学生发现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这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四、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辨认各种三角形。 第2题:通过“猜三角形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看到一个锐角,不能决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 第4题:根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活动,学生得到启发,把梯形进行分类。五、实践活动:第1题:将长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第2题:用长方形纸,怎样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第3题:当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就会推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第4题:用正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第 课时:[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30-32页)[教学目标]1、 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2、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 1、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教材第30页创设的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二、自主探索1、提出问题:怎样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测量角度。2、小组活动: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在第30页的表格中。3、汇报测量结果和得到的结论。 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都接近180o。4、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否正好等于180o呢? 小组活动探索方法。5、得出结论。三、试一试: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运用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o,求出第3个角的度数。四、练一练 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o,判断题中的三个三角形说的对吗?[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 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 结论:第 课时:[教学内容] 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第33-34页)[教学目标]1、 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 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邮局到杏云村那条路最近?你是怎样想的? 生:走路线a最近。因为…… 师:在生活中人们都愿意走近路。在这幅图中,邮局、清泉村和杏云村所在的位置,正好组成一个三角形,从图中和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同学们都认为路线a最近,路线b加上路线c一定比路线a远。那么,是不是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边大呢?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小组活动:在填一填中画几个三角形,量出它们的边长,再比一比,填入表格中。书上有一个范例,可先讨论一下,再做。2、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一练:第1题:判断每一竖行三条线段能否摆成三角形。 第2题: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 第4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答案。[板书设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填一填: 结论:第 课时:[教学内容] 数学欣赏(第35-36页)[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2、 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2、 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过程]一、 图案欣赏。1、 欣赏书中提供的图案和学生自己收集的图案。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特点。二、 活动1:指导学生设计图案,先制作基本图形,再把基本图形左右、上下平移形成一幅图案,再涂上颜色。三、 活动2: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基本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设计美丽的花边。四、 活动3:让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组织全部展览。第 课时:[教学内容] 数图形中的学问(第37-38页)[教学目标]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过程]一、小猫图案中有几个三角形。 让学生自己去数,并说说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数的。二、数人像图中的正方形 让学生尝试自己数,再小组交流,数的方法。可以先数出小正方形有5个,中正方形有5个,大正方形有1个,共11个。 做试一试:数长方形,如果不算正方形,共有16个长方形。三、练一练: 第3题:由一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就是中间的1个;由两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3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2个;由4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6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9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1个;共有16个。第4题:这是一道思考题,引导学生从有序的数,到找出规律。四、数学游戏: 有2个圆盘移动3次;有3个圆盘移动7次;有4个圆盘移动15次;有5个圆盘移动31次。

文章TA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四年 四年级 年级
大家都在看
-
语文版《百合花》教案,中秋之夜百合花的背景
2022-12-23
-
有理数乘法第一课时教案,乘法of有理数的概念
2023-01-01
-
语言活动教案祝福树,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4仅供参考
2023-01-09
-
托班主题教案搬鸡蛋,公仔、大鸡蛋和母鸡妈妈的故事
2023-01-24
-
超越嫉妒心理课教案,我们不会嫉妒爱因斯坦和巴菲特
2023-01-29
-
络绎梨花免费教案,第二集:《特种兵》第一集
2023-02-13
-
幼儿园健康教案 换牙,教案怎么写?
2023-02-13
-
手指教案和反思,幼儿园教材:毛球运动项目
2023-02-17
-
教案悬空,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矛和盾儿童动手操练
2023-02-26
-
美术活动神奇的圆教案及反思,一文读懂!
2023-02-26
-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译林出版社,怎么拼写英语单词?看这里!
2022-12-15
-
中班区域美丽的树的活动教案,中班教案一文读懂!
2023-01-02
-
幼儿园小班剪纸教案小鱼,纸上画a小鱼剪上小鱼
2023-01-03
-
请多喝水教案,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
2023-02-01
-
交通安全记我心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交通安全教案1
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