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体。

{0}

2,下面哪个书法家是明清时期的书法家1赵之谦2崔瑗3王羲之

.赵之谦 明朝~~崔媛 汉朝王羲之 东晋~~
1.赵之谦
第一个
1
1赵之谦
赵之谦

{1}

3,明清时期

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其显著特点是:第一,政治上,在辽宋夏金并立和元统一的基础上,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发展,表现之一是通过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和平定叛乱,管辖辽阔疆域的有效措施,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表现之二是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进一步强化,而这种专制制度的发展,正是封建制度趋向没落的反映。

{2}

4,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明朝时期,贵州单独设省,永乐十一年(1413)置贵州承宣布政司,治贵州宣慰司城。而元代以前贵州属湖广行中书省、四川行中书省、云南行中书省。 并无单独成为一个省。级别上去了,经济就好了。明朝时各位皇帝也是大力整治贵州,不停的出兵出钱是的贵州不像云南一样荒凉。(当然现在云南也很好啊)。
倭寇长入侵贵州 给了贵州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 看看新忠烈图就知道了
因为云贵高原一带是在明清时期才开始起步发展起来的,元朝和明朝时在贵州建立了行省,也开始重视边境建设。
吴三桂统治贵州

5,明朝时有没有甘肃省当时是怎么划分的

甘肃行省最早设立于元朝,明朝撤销了这一建制,将其并入陕西布政使司(也就是陕西省),今甘肃东南部被纳入府、县民事管理体系,河西走廊一带因地处极边,明朝的管理方式与东南部不同---在此地设置“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实施军事化管理,其管辖范围内只设立卫、所。 明朝对甘肃的管辖并不完整,今嘉峪关以西仅由当地土著部落作为边关前哨,嘉靖年间因吐鲁番汗国不断进犯,明朝彻底放弃了嘉峪关以西土地,今甘肃西北部的玉门、瓜州、敦煌等地成为吐鲁番的领土。
好像没有明确标出,但有甘肃镇,哈密卫,安定卫,肃州卫,凉州卫等。
元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改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辖地大部继承元朝 。

6,音乐 1 提示中国江苏民歌在明清时期已经广泛流传于江

第一题是《茉莉花》 然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是《蓝色多瑙河》 再是《长江之歌》然后是《梁祝》 《欢乐颂》
2011-7-3 08:27 满意回答 第一题是《茉莉花》 然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是《蓝色多瑙河》 再是《长江之歌》然后是《梁祝》 《欢乐颂》赞同230| 评论(83)
1.茉莉花2.蓝色多瑙河3.长江之歌4.梁祝 5.欢乐颂
第一题是《茉莉花》 然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是《蓝色多瑙河》 再是《长江之歌》然后是《梁祝》再来我也不会了
你好!1.茉莉花2.蓝色多瑙河3.长江之歌4.梁祝 5.欢乐颂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1.茉莉花2.蓝色多瑙河3.长江之歌4.梁祝 5.欢乐颂

7,棉花明朝时才传入中国在这之前中国人是穿什么御寒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关于棉花传入中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再早些,是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饲蚕和丝纺。
那时中国的棉衣应该是夹木棉的夹衣,布衣应当是指麻质的布料做的衣服。丝质的老百姓一般穿不起。当然边疆、北方游牧民族的老百姓可以穿皮衣。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关于棉花传入中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从此可以了解,棉花的传入有海陆两路。泉州的棉花是从海路传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文章TAG:明清时期的甘肃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