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我们的小手真能干它都会什么

可以写字啊 画画啊 帮妈妈做家务啊
好像没有什么它不可以的呢,只要是你想得到的都可以做到哦

我们的小手真能干它都会什么

2,小班健康我的小手真能干的教案中配的是啥音乐

我的小手真能干的教案中并没有固定配乐 其实可以由老师去自行选择使用音乐 只要感觉合乎情境的就可以了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眼睛(嘴巴、鼻子、耳朵)在哪里,眼睛在这里,我就指出来。

小班健康我的小手真能干的教案中配的是啥音乐

3,幼儿园拖班教案宝宝真能干

一、与幼儿谈话 教师:小朋友,我们以前学习了我爱我的身体,请你们说说我们的身体都有哪些用处,都会做些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身体的用处。 二、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图画和一个小故事,请你们用小眼睛仔细看一看,用小耳朵仔细的听一听。 2、教师出示挂图,边讲述故事边提问,鼓励幼儿注意倾听。 3、教师提问:开学了,猴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小动物们都是怎么上幼儿园的?那猴宝宝又是怎么去的呢?小兔、小狗看见了,说了些什么?猴宝宝表情怎么样?他又说了什么?妈妈领着猴宝宝买香蕉,现在的猴宝宝会怎么做呢?爸爸领着猴宝宝看姥姥,猴宝宝又会怎么做呢?现在猴宝宝怎样上幼儿园的呢? 三、完整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小朋友,刚刚我们都一起听了一遍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讲一遍故事吧! 2、教师边提问,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自己讲述出故事内容。 猴宝宝开始上怎么去上幼儿园的,小动物怎么说宝宝的? 猴宝宝听了小动物们的话心里有什么感觉,怎么说的? 后来爸爸妈妈外出猴宝宝怎么做了,上幼儿园怎么去的? 四、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上幼儿园的,并迁移经验,进一步增强独立意识。 1、教师: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样上幼儿园的呢?你们除了会自己走路上幼儿园,还能做什么事情呢? 引导幼儿知道还会刷牙、洗脸、吃饭、穿鞋等。 2、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边说说自己会做的事情边做动作,其他幼儿可以跟着学。 教师及时鼓励或表扬回答完整和动作做得好的幼儿

幼儿园拖班教案宝宝真能干

4,我的小手真能干公开课评课

我们有许多老师评课,一上来就是,“这一堂课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这种评课方式是大可商榷的。“评公开课”是评论,不是评判,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评”。前者是通过“评”而获得教学启发,后者是通过“评”而分出对错或等次。评判没有一个什么思路的问题,直截了当地下结论。它需要的是那个最后的结论,这正像考试的时候给作文评分,重要的是那个“分数”,至于为什么要给这么多分,评分的依据等等,对于你这一次考试而言,是次要的。但如果是平时的作文,我也要给你的一个分,但重要的不在于我给多少分,而在于我为什么给这么一个分。教学评论不是“考试”,而是研究,因此,它的关键是说明,我为什么要给你这样一个判断。这里就有一个基本思路的问题,从什么地方入手来评论你这堂课,最终落脚点是哪里。一般来说,评公开课应遵循这么四个层面,依次展开。第二个层面:这种教学设计思路运用得成功与否;第四个层面:这种教学理念是不是一种正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2、公开课的评价标准关于公开课的评价标准,已有许多讨论,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条款。这些条款,大都着眼于“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要素,从这三者的关系出发,列出若干个点,从而形成一个标准。例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的互动性——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学生真正的理解性——预备学习材料的良好组织性——学生学习的反思性3、评公开课的基本程序说课的程序是“我想干什么”-“所以我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评课的程序恰好相反:“我看见你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我从这里看出你想干什么”。前者是从主观想法到客观事实,后者是从客观事实分析、寻找、判断你的理念和想法;前者是解释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后者是探寻从事实到主观的线索。具体来说,评课的程序应该是:公开课是一种非常普及、有效并且为老师们喜闻乐见的教学研究形式。过去,我们主要是从一般教学的意义上来看公开课的,而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公开课,则可以获得更多的关于公开课的认识。后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公开课这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一双小小手,十个手指头,扳手算算术,一三五七九。 一双小小手,十个手指头,扳手算算术,一三五七九。 拍手来唱歌,哆来咪发唆。互相分不开都是好朋友。 一双小小手,十个手指头,扳手算算术,一三五七九。 拍手来唱歌,哆来咪发唆。互相分不开都是好朋友。 初次见面握握手,握握手,握握手。 成为朋友勾勾手,勾勾手,勾勾手。 一起游戏拉拉手,拉拉手,拉拉手。 夸夸朋友翘翘手,翘翘手,翘翘手。 初次见面握握手,握握手,握握手。 成为朋友勾勾手,勾勾手,勾勾手。 一起游戏拉拉手,拉拉手,拉拉手。 夸夸朋友翘翘手,翘翘手,翘翘手。 握握手,勾勾手,拉拉手,翘翘手。 我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 我有一双神奇的手。 一双小小手,十个手指头,扳手算算术,一三五七九。 拍手来唱歌,哆来咪发唆。互相分不开都是好朋友。 妈妈我来帮帮你,妈妈我来帮帮你,帮帮你,帮帮你。 爸爸我来帮帮你,爸爸我来帮帮你,帮帮你,帮帮你。 爷爷我来帮帮你,爷爷我来帮帮你,帮帮你,帮帮你。 奶奶我来帮帮你,奶奶我来帮帮你,帮帮你,帮帮你。 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扣纽扣。 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 我们的小手真能干。 一双小小手,十个手指头,扳手算算术,一三五七九。 拍手来唱歌,哆来咪发唆。互相分不开都是好朋友。

5,小班韵语教案哥姐弟妹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手的外部结构,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引导幼儿发现手可以做各种动作。  2、培养幼儿关心自己的身体,知道怎样运用手和保护手。  活动准备:  将手指装饰成脸的模样、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对手的兴趣。  1、教师:我们来猜个谜语,小朋友要仔细地听:五个兄弟,高矮不一样,天天在一起,齐心把活干。猜我们身体的一个部位。请幼儿猜猜。  二、引导幼儿认识手。  1、教师伸出装饰好的手:你们有手吗?有几只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让我们来看看手是什么样的?  2、启发幼儿说出手指、手心、手背、指甲等名称:  我们十个手指;保护手指尖的是指甲;有手掌纹的是手心;转过来这是手背;让我们的手指可以弯曲的是手指关节。  3、我们的手指是一样长吗?是一样粗细吗?  4、、教师小结:我们都有两只小手,共有十个手指头,手指不仅不一样长,不一样粗,它们的名字也不一样。手指上还有手指甲、有关节。手分手心和手背。  三、认识手指的名称。  1、教师边演示边用手说话的口吻讲述:  你们发现了我们手指小兄弟长得不一样,我们的名字也不一样。我最粗最矮,但我最大,我就叫大拇指;而我最瘦最小,所以就叫小拇指;我靠在老大的旁边,我叫食指;我是在最中间,就叫中指;最后介绍一位,我既不是老大,也不是最小,又有在中间,不好取名字,人们只好叫我无名指。  2、让幼儿说说手指的名称:小朋友伸出自己的手指,说说它们的名称。  四、手的用处  引导讨论:手有用吗?你的小手可以做什么?请小朋友自由说说。  小结:我们的小手会帮助大家做这么多事情,小手真能干。  五、保护小手。  1、小手本领真大,如果没有手会怎么样呀?引导幼儿想像没有手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便。  2、小朋友知道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小手?  教师:尖锐的小刀、钉子等,如果去玩会怎么样?热的东西能用小手去摸吗?天气冷时,我们要怎样让手不会被冻坏?  幼儿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我们不能玩尖锐的物品,如刀子、玻璃,不玩火和鞭炮、烟花等,不咬手指,天冷时要带手套和涂护手霜等。
大拇哥,二拇弟,三姐姐,四小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这是我给小朋友上的一节语言活动《大拇哥》。这首儿歌短小精悍,内容也较容易,主要介绍五个手指的名称,同时还能活动幼儿的手指,锻炼手部肌肉,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增加幼儿生活情趣,五个手指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团结友爱,从而潜移默化的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刚开始我玩了一个 “大拇哥睡觉、大拇哥起床”的游戏,由于小朋友基本上都认识大拇哥,所以在说大拇哥的时候进行得比较顺利,小朋友也玩得挺开心的,接下来我介绍的是二拇弟,我是大拇哥,我长得矮矮的、胖胖的,我在家里是大哥哥,我还有四个弟弟妹妹,你们想认识吗?我旁边的是我二弟叫二拇弟,教师引导幼儿向二拇弟问好,一方面是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幼儿认识二拇弟的过程。然后继续玩二拇弟睡觉、二拇弟起床的游戏。接着我以同样的方法认识其他三个手指的名字及主要特点。三姐姐:站在中间,个子最高;四小弟:站在三姐姐和小妞妞之间,不高也不矮;小妞妞:个子最小,又矮又瘦,站在最后面。这一环节下来幼儿对三个手指认识得比较好了,有了这个环节铺垫,以便更好地进 入到下一个环节来学习儿歌。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们利用手指偶的形式,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孩子学得很投入。

6,小班主题语言家里都有谁小结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渴望和爸妈在一起,喜爱爸妈的温暖怀抱,对家的依恋通过学习《五指歌》认识了自己的小手,知道手指的名称,把五个手指当做家庭成员他们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能干好多好多的事情,根据小班年龄特点。所以,设计了这次活动《认识小手》,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每只手上有五根手指,了解手的作用。同时让幼儿初步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重。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小手能干好多事情,能说出手指的名称,初步培养幼儿动手的兴趣及能力。  2、能根据歌曲内容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做手指套10个分别画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  2、《五指歌》碟片及磁带。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师:请小朋友把你的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做游戏。  游戏:  听我说,跟我做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放下来。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前伸。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后伸。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抱起来。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  1、出示全家福照片  问: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的家家里有谁呢?幼儿回答师总结:家里有爸爸妈妈我还有爷爷奶奶,我们的手指也组成了两个家,他们家里有谁呢?你们想知道吗?(边说边戴上手指套)  (伸出双手)“奥他们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边说边勾动左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他们两家人非常友好互相帮助帮我们做了好多事(做神秘状)小朋友手指在说话呢,让老师来听听他们在说什么(作倾听状)奥他们在说小朋友都有好听的名字,可是我们没有名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给手指起个名字好吗?  2、师:(伸出大拇指)爸爸是家里最大的,我们就叫他大拇指吧(幼儿学说大拇指)  (伸出食指)妈妈就在爸爸的旁边每天给孩子做好多好吃的食品,就叫他食指吧!(幼儿学说食指)  (伸出中指)哥哥在爸爸妈妈和姐姐中间他的个子最高就叫他中指吧(学说中指)  (伸出无名指)给姐姐起个什么名字?咱们一起动动脑筋(做思考状)姐姐可不能没有名字啊哎小朋友没有就是无那就叫它无名指吧,(学说无名指)  (伸出小指)弟弟最小我们就叫他小指吧(学说小指)  3、游戏:玩手指  师:小朋友现在手指都只有自己的名字了他们可高兴了,不过他们还有个要求要考考我们,看谁把他们的名字记住了。  (1)教师伸手指请全体幼儿说出它是谁?叫什么?  如"它是妈妈叫食指”它是弟弟叫小指。  (2)引导幼儿按教师指令让某个手指"弯下去”或“站起来”练习手指的灵活性。  4、歌表演《五指歌》  师:小朋友你们都记住了手指的名字,你们还知道吗?手指一家人和小朋友一样可勤快了,能干许多许多的事情,下面就请小朋友猜一猜他们的家人都在做什么?  (1)教师分别做开汽车洗衣服拍皮球跳舞敲鼓的动作引导幼儿猜教幼儿学说歌词。  (2)边唱边示范动作表演。  (3)分句教唱歌曲指导幼儿一起表演动作。  (4)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边唱边表演。  结束部分  利用幻灯片帮助幼儿了解手的作用及保护方法。  活动延伸:  1、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伸手指说指名。  2、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的活动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在家里为爸爸妈妈服务为自己服务为集体服务。  3、手的本领很大,能为我们做许多事,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手。幻灯片提示:不要用刀子或剪刀把手弄破,不要咬手指头,勤剪指甲,勤洗手,冬天还要擦护手霜、戴手套等。  4、我们大家都有一双手,那么手有什么用处呢?(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考虑)我们的小手能拿东西、洗脸、刷牙等。(幼儿先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讲述后出示幻灯片小结)  活动反思  手是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时时刻刻都在接触和使用的。即将升入中班的幼儿处于第一个自立期。自己动手既是对他们的要求,也是他们自己的需要。这时期的幼儿,总想摆脱成人的照料,但是幼儿对自己的手缺乏真正的了解,,缺少保护手的知识和能力,活动目的是通过主题活动让家园协同培养幼儿的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  活动结束了,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容,听着孩子们的话语老师知道我们的宝宝长大了,孩子们的小手越来越能干,孩子们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已经放心,他们一定能做一名合格的中班小朋友。  这次活动给孩子们增添了乐趣,也让我在不断地反思中找到了差距,我今后要不懈地努力,向各位老师请教,不断地优化我的教学策略,提高我活动中的驾驭能力。

7,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为了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我们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幼儿乐于学习。如:小班幼儿盥洗的主要内容是洗手,在组织孩子盥洗时,我们发现孩子不易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因而洗不干净,还容易打湿袖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洗湿,擦肥皂,搓一搓,冲洗干净,甩一甩,擦干净。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让孩子边唱歌曲边洗手。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兴致勃勃地反复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方法,每次洗手,孩子们一边洗一边唱着朗朗上口的歌曲:“先把手心搓一搓,再把手心搓一搓,左后用毛巾擦一擦,小手洗好了。”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孩子们都能正确地洗手了。再如穿衣: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啰!”将衣服甩在身后,搭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午睡时的穿脱衣服对小班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使孩子不依赖大人,培养其初步的自理能力,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本身较为单调的生活能力训练活动转化成幼儿乐于参加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自理的乐趣,如叠上衣的时候,通过“关小门、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的顺口溜等等,并配合图片,幼儿就知道了叠衣服的方法。  为了提高幼儿独立进餐的能力,我们通过常识活动认识餐具,使幼儿认识了碗、勺、茶杯等;谈话活动“妈妈快放手”、主题活动“样样食物都爱吃”,并在班里设立“米米面面”的角落,教师和幼儿将自己喜欢或亲手制作的米、面食品放在这里,帮助幼儿了解有关的尝试,增进幼儿喜欢各种米、面食品的情感。在进餐前还经常向孩子们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孩子的食欲。每当吃饭前孩子们念起儿歌“吃饭了,坐坐好,手拿勺,扶住碗。一口一口全吃掉,吃得干净吃得饱。”用餐时,孩子们就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  二、把生活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说来,最高兴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小班幼儿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就让孩子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注意个别孩子的指导培养。比如,我们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自制的“大嘴娃娃”和黄豆、蚕豆、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练习使用哨子,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和娃娃的小衣服,让孩子们给娃娃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我们还用布为幼儿制作了可以用来操作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图上有一棵树,树上挂满红红的苹果,还有白云、小鸟、小汽车等等许多的装饰物,图上的所有物品都钉上了钮扣,雌雄扣让幼儿可以随意设计、制作画面内容,让幼儿在钮钮扣扣、撕撕粘粘等操作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技能得以巩固和强化,我们还给它起了好听的名字叫“智慧树”。  三、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鼓励幼儿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如每天的来园时,我们就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穿脱外衣,叠好后放到自己的衣柜里,午睡前后的机会让孩子练习自己穿鞋,当发现很多孩子不能区分鞋子的左右时,我们进行了“给鞋宝宝找朋友”这一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如何区分鞋子的左右,并鼓励幼儿练习穿脱衣裤,特别是午睡前的一段时间,我们对前几天午睡活动中穿脱衣服困难、动作慢的个别幼儿,重点加以指导,请能干的幼儿来示范。让能力弱的幼儿学习并练习,并进行“看谁穿得好”的游戏竞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通过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练习,大部分幼儿掌握了这些生活技能。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我服务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例如: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差异比较大,所以对年龄较大的婷婷与年龄较小的乖乖来说,自理能力当然不同。蓉蓉在自我服务能力方面表现特别棒,会自己穿脱整理衣服。而萱萱就相对差一些,还需加强练习,所以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四、通过鼓励、表扬,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幼儿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使每个幼儿都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对他说“你真棒”、“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我服务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随着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我们还定期进行评比,在班上创设了“我的小手真能干”的主题墙饰,根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如:穿衣、扣钮扣、穿鞋、自己吃饭、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每天进行评比,达到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小笑脸,谁得到的小笑脸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幼儿的上进心较强,有表扬的评比,他们都会更努力去做。  五、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一致教育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仅在幼儿园还不够,需要家园一致教育,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设自己动手的条件,让孩子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传授给家长们一些教学技巧。在家园联系栏里,我们定期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指导要点,还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如“怎么教幼儿自己穿脱衣”等。我们还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栏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同时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家长明确了活动意义,在家里不仅督促幼儿,还教会幼儿一些掌握技能的窍门,并时常和教师商讨教育的方法,谈一谈自己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家长都说:“孩子这学期,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了。”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下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文章TAG:小班  教案  小手  能干  小班教案小手真能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