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有什么适合小学六年级做的科学实验

1 二氧化碳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2 淀粉遇碘变蓝
合成纳酸醋。方法:先拿一个杯子,在准备白醋和苏打粉,先放入3小勺苏打粉,再放入一勺白醋。合成之后杯子里的氧气全被吸收了,全是二氧化碳,这叫做化学反应。

有什么适合小学六年级做的科学实验

2,有什么实验适合六年级的学生做在家也可以做的不要太复杂 搜

浮力,吊摆,光的反射折射,大气压强,琴弦的声音和振动幅度、材料、频率的关系,声音的传播 浮力:不同材料、不同体积的东西放水里观察浮力与那些因素有关,那些能漂浮、那些能下弄个连一个吸管的装满水沉底的胶瓶子或气球,观看什么情况下漂浮,什么情况下沉底,探究浮力浮力与那些因素有关。吊摆:吊摆每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摆锤重量、摆绳长度)有关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镜反射与粗糙面反射的区别,凸镜凹镜反射特点,放大镜与近视镜成像、三棱镜折光。声音的传播 :用木材、钢管、和空气传声,哪些东西传播效果好;用真空玻璃和其他东西传音看哪些能传音,哪些不能传音。连通器;找几个底端连通顶端开口的容器灌上水观察水面状况。
1二氧化碳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2淀粉遇碘变蓝
压强压力的实验,著名的实验水杯装满水盖上一张纸,将杯子倒置,水不撒,纸不掉!

有什么实验适合六年级的学生做在家也可以做的不要太复杂  搜

3,急求一个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验要有趣

主要重点是 找来一只樟脑球在一只小蚂蚁前轻轻地画一道线,蚂蚁会绕道走,再画还会绕行,但是蚂蚁走累了.你就在他周围画个圈.他就不出来,然后越来越小,只到比1角钱硬币还小的时候,它会停留一会.然后就突破防线.跑了. 2:先发现蚂蚁会绕开~~~~在圆圈里会不动~~~~然后一直不动~~~~过一会气味淡了就走了~~~~~~~~此实验说明蚂蚁具有很强的感觉能力. 3: 是因为樟脑会散发一种刺激性气味,蚂蚁受不了这种气味.樟脑球气味变淡,然后就跑了.在蚂蚁前面轻轻的画了一道线,只见它先轻轻地碰了碰那道线,然后又往后退,后退了一下,它往另外一边没线的地方溜走了。 又在它前面画了一道“防线“,只见蚂蚁刹住了脚步,又用触角探了探那根线,又沿着那根线走了一小段路,终天冲破了那道防线。又在它前面画了一根线,它又冲了过去。我如法炮制了几次,蚂蚁还是冲了过去。 又在它周围画了一个圆圈,只见小蚂蚁沿着内圈边绕了一圈,还是没有走出去。它又绕着里面走了一圈,发现了有一个地方有破绽,便冲了出去。又围着它画了几个圈,而且圈越画越小,蚂蚁还是走了出去。 结论:用樟脑球花一个圈子蚂蚁的确走不出去了。因为樟脑的气味切断了破坏了蚂蚁爬过时留下的气味,蚂蚁不能找到来时的路线。你能看到每次蚂蚁爬到樟脑线的时候都会停留一下再掉头寻找其他路径。不只是樟脑有这个效果,其他带有浓烈气味的液体或气体也行,比如藿香正气水。

急求一个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验要有趣

4,求科学小实验要适合小学六年级的不要抄袭要原创啊急急

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带电的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 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 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创造: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 可爱的浮水印 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 操作: 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 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 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 讲解: 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 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 创造: 试试其他的方法,改变水面上墨汁的图形。 分合的水流 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变成一股水流这是为什么呢? 材料:铁罐盒一个、锥子、水 操作: 1、在空的铁罐盒底部用一根钉子在上面钻5个小孔(小孔间隔只在5毫米左右)。 2、将罐内盛满水,水是分成5股从5个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开后,5股水就会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会重新变成5股。 讲解: 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流进行分、合。

5,我想要科学小实验简单点的开学上六年级把步骤都写清楚了

制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改进 实验目的: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材料用具: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方法步骤: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恻壁上轻轻地刮几下。4、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波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但在做这个实验时由于种种原因,到致实验的效果不那么明显,以至于不少学生都没有很好的观察到实验现象,经分析,本人认为主要原因及改进方法如下:二、 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及分析1.1 制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原因 ①实验时学生不能把细胞很好取下来。书上要求实验前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中食物碎屑。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学生在用牙签刮口腔壁时通常刮下来的不是口腔上皮细胞,而是食物残渣,并容易划伤口腔内壁。取材方法不好掌握; ②配制的碘液时间太长,不能很好地染色。碘液放置时间过长碘挥发后失效染不上色;③显微镜光线调得太强,影响观察效果。由于学生刚刚练习使用显微镜,调光不够熟练,习惯把通光孔调到最大,光线太强影响对上皮细胞结构的观察效果。 1.2分析 事实上我们只要把上皮细胞取下来制成装片进行观察就达到此实验的目的。根据口腔上皮细胞容易脱落的现象,证明可以在唾液里找到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笔者通过反复实验证实了此想法,从唾液中取细胞比从口腔壁上刮下来要方便得多并不会划伤口腔壁。另外,在实验中重新配制了龙胆紫液代替碘液进行实验,从而降低实验难度,取得明显实验效果。2 改进后实验的具体步骤 2.1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2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0.9%的生理盐水(防此口腔上皮细胞破裂)。2.3 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舌头上取下一些唾液(唾液中有脱落的上皮细胞)。2.4 将牙签上附着的唾液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2.5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然后慢慢地盖在液滴上(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2.6 在盖玻片与载玻片交界的地方滴一滴新配制的龙胆紫液(与碘液比较,龙胆紫液染色后细胞核比碘液染色更明显),用吸水纸从对侧引流,使龙胆紫液扩散到整个标本进行染色。观察时先把显微镜对好光,然后把光圈调到较小位置,光线调暗,放上制作好的装片调节到清晰为止。 改进后的实验具有简单、方便、安全的特点,降低了实验难度。让学生清晰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实验很好融入到教学当中。三、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细胞临时装片。四、绘图。五、得出结论。(2)光的色散演示实验仪器:较强的手电筒, 三棱镜,屏幕; 小组实验仪器:白的、黑的、红的、绿的、蓝的颜色纸,白的、黑的、红的、绿的、蓝的透明玻璃纸,三个光比较强的手电筒,):(1)将一束红光透过三棱镜后的光,调整角度,再现与屏幕上; (2)将一束绿光透过三棱镜后的光,调整角度,再现与屏幕上。 白光透过三棱镜,会分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色光透过三棱镜后 不能再色散。 我们把透过三棱镜后不能再色散的光称之为单色光。 由几种单色光合成 的光称之为复色光。白光是一 种复色光。

文章TAG:小学生实验大全简单的教程六年级  有什么适合小学六年级做的科学实验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