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7-16 05:02:41
本文目录一览
1,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呀个子小小的,力气却大大的,能举起自身重量一百倍的物品,被称为是动物界的大力士。谁知道它是谁?(出示课件)师:哎,它就是小蚂蚁豆豆,快跟小豆豆打声招呼吧.(豆豆好)师:这节课豆豆就想和我们一起在这堂数学课当中一起研究数学问题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豆豆出去散步了,(出示课件)你说它看到了什么?师:小豆豆非常顽皮,想要围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圈,你能不能画出他的路线呀?能不能?
2,7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沙滩小学周晓燕;[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3、有《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沙滩小学 周晓燕[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5、4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
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搜
课后反思: “什么是周长”一课的教学,遵循了课改的新理念,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意识、教学思路、教学实施都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本节课突出了以下的特点: 【课题】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初步体验周长的意义. 【教学准备】树叶,毛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请同学们用一笔划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请学生汇报:你画了那些漂亮的树叶? 3、你有办法得出那片树叶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请学生单独测量或者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4、请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5、定义:周长: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二、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周长. 1、讨论:要想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几条边?为什么? 2、学生活动. 3、汇报结果. 三、每题中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做出判断. 2、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四、教学反思 1.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为载体.新课开始又创设了小蚂蚁绕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的情境,找身边物体的周长等活动,从多角度让学生建立“一周”的空间概念.能够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设计了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尤其是让学生描树叶的周长、量圆的周长让学生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教学方式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提问题,指名个别学生回答,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伊始创设各种情境,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愉悦,积极主动. 3、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不仅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是课程标准的又一新理念.我在引入“周长”这一概念时,没有过早地给出什么是周长,而是让学生通过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逐步认识“周长”的含义.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亲自去体验,亲自去经历,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课什么是周长教案与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概念课的新知教学,本科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周长,属于几何范畴。基于知识特点,我在设计教学时,将认知过程分为概念认知和实践理解两部分。下面具体反思一下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 先说优点: 1.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几何直观演示,使概念直观生动,强化认知。 在开课出我以树叶为例引导学生理解“一周的长度”这以抽象的概念,并用课件给学生了一个直观明确的认知:周长就是图形边线一周的长度。增强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认知。 2.实践理解,梯度深入。 在实践体验环节,描一描平面图形,这里我在活动单上设置了“树叶、圆形、星形”的三个图形,让学生从规则、不规则,曲线、直线不同的层面体验物体的周长。 算一算,量一量中设置了三个层面的实践。第一层测量计算规则的图形周长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怎么算的?”来明确图形的周长概念;第二层设置了不规则的测量不规则的图形,树叶的周长。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认知进一步的深化。最后是周长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设置了实践测量腰围、头围的合作实践,通过汇报交流让学生明确这里测量的头围和腰围必须是相应位置,水平方向一周的长度,让所学知识生活化。 3.“以学定导,多元互动、 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度高。 在课堂教学上我以 "独学、对学、群学"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给学生自学思考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敢于质疑补充。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实践修正,在“自评、对评、师评”的交互式评价激励中不断自我修正提升。 4.运用几何直观演示,有效的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引出数学方法。 在教学中契机对学生进行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课堂教学更有深度。例如,在实践活动二中,同伴互助测量一片树叶周长时,向学生渗透了数学上的“极限思想”让孩子明白,越精确越好,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其中一组同学在测量腰围时,竟然撩起了衣服,让同伴贴着自己的皮肤测量,力求精确,这时我又不得不向孩子们说明,生活中裁缝做衣服测量腰围不求精确,只求舒适的尺度。 数学方法的引出也有直观的演示支撑。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同时又引出了“化曲为直”、“分段计量”的测量方法;在练习提升比较“凹”、“凸”两个图形周长中,学生汇报比较方法时时形象的引出了“平移比较法”、“分段比较法”等数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从知识到实践应用的方法思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不足:1.学生在实践活动组织的松散,需要进一步要求。应多培养学生的自觉“收-放”意识。 2.多对学生进行有序的逻辑思维训练,尤其是在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有序的逻辑梳理,让孩子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5,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案例
情境:通过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伴随着美丽的秋景引入蚂蚁围绕树叶跑步形象直观的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古诗、美景引入,多媒体课件,动态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树叶一周的含义”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为下面学习什么是周长做好了必要的铺垫,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了树叶的一周的长度,就是从起点开始还要回到起点,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二)组织实践活动,探索新知识。活动一:描一描,画一画,引出周长的含义。“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从你收集到的树叶中选出一片,在一张纸上用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行吗?”在学生独立活动之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描树叶边线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在看、描、说等活动中,理解“什么是周长”,从而建立平面图形周长的描述性的概念。活动二;摸一摸,说一说,理解周长。在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后,摸一摸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让学生懂得:平面图形都有周长。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什么是周长”,而且感受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三;量一量,算一算,测量周长。在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周长的基础上,如何求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测量中学会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点评: 1、创设情境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无论是描树叶、量腰围还是让学生在自己周围找周长,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立刻就能感受到今天学习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动手操作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有很强的实践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量规则图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圆形、月亮形、腰围)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无限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玩数学的经历、丰富学生做数学的经历、丰富学生用数学的经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呀个子小小的,力气却大大的,能举起自身重量一百倍的物品,被称为是动物界的大力士。谁知道它是谁?(出示课件)师:哎,它就是小蚂蚁豆豆,快跟小豆豆打声招呼吧.(豆豆好)师:这节课豆豆就想和我们一起在这堂数学课当中一起研究数学问题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豆豆出去散步了,(出示课件)你说它看到了什么?师:小豆豆非常顽皮,想要围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圈,你能不能画出他的路线呀?能不能?那老师呢一变就把树叶变到你们的题卡上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题卡上有两片叶子,先看第一片叶子,拿出你的水彩笔,用水彩笔来描一描第一片叶子的边线.(学生操作)1. 展
6,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需要多少钱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教学难点: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三、教学用具: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游泳圈12元一个 生2:皮球15元一个 生3:泳圈12元一个,皮球15元一个 师: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1:买2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生2: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生3:买3个皮球需要多少钱? 生4:买5个球需要多少钱? ?? 师:大家可以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下“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板书课题——需要多少钱二、探索新知,讨论算法 1、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各自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引出: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1、列式计算,小组交流。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 3 = 2、全班交流算法。 师:如何计算呢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生1:用加法:12+12+12=36 生2:1个10 乘3是30,2乘3等于6,总共36 生3:1乘3是3个10,2乘3等于6,加起来是36 教师引导学生1是指1个十 学生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3、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4、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基础练习,应用新知 1、13×3 70×5 24×2 15×3 31×3 34×2 24×4 13×5 四拓展练习,应用新知 2、⑴、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⑵、每个小朋友15块,分给6个小朋友,够分吗? 3、⑴、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 ⑵、谁买的胶卷便宜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收获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4题,作业本《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一、 复习导入 1、出示口算题 2、课件出示情境图,谈话引入: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附近的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帮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吗?3、板书课题《需要多少钱》。二、探究合作、交流汇报 (一)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2、分析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班内交流。3、教师引出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4、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列出乘法算式:12×3或3×12,(2)再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学生。 (二)、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教学难点)。 1、让学生用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买1个小皮艇多少元?(1)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2)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1、出示基本练习题(练一练第三题)。(1)让学生独立计算.(2)抽几题说说口算方法,教师适时点拨。2、解决实际问题。(1)学生先独立解决第一小题,然后组织交流 。(2)、第二小题。a 、学生同桌讨论,b、再全班汇报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方法。 3、填表。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教师注重对个别学生填表方法的指导和帮助,再反馈交流。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7,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 1、出示口算题 2、课件出示情境图,谈话引入: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附近的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帮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吗?3、板书课题《需要多少钱》。二、探究合作、交流汇报 (一)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2、分析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班内交流。3、教师引出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4、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列出乘法算式:12×3或3×12,(2)再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学生。(二)、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教学难点)。 1、让学生用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买1个小皮艇多少元?(1)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2)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1、出示基本练习题(练一练第三题)。(1)让学生独立计算.(2)抽几题说说口算方法,教师适时点拨。2、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组织交流 。a 、学生同桌讨论,b、再全班汇报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方法。 3、填表。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教师注重对个别学生填表方法的指导和帮助,再反馈交流。 4、勇闯智慧谷 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并交流汇报。四、回顾总结,整理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及时评价。板书设计: 需要多少钱12×3=36(元)10×3=30(元)2×3=6(元)30+6=36(元) 答:买3个游泳圈需要36元。《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一、 复习导入 1、出示口算题 2、课件出示情境图,谈话引入: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附近的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帮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吗?3、板书课题《需要多少钱》。二、探究合作、交流汇报 (一)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2、分析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班内交流。3、教师引出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4、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列出乘法算式:12×3或3×12,(2)再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学生。 (二)、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教学难点)。 1、让学生用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买1个小皮艇多少元?(1)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2)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1、出示基本练习题(练一练第三题)。(1)让学生独立计算.(2)抽几题说说口算方法,教师适时点拨。2、解决实际问题。(1)学生先独立解决第一小题,然后组织交流 。(2)、第二小题。a 、学生同桌讨论,b、再全班汇报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方法。 3、填表。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教师注重对个别学生填表方法的指导和帮助,再反馈交流。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文章TAG:
小学 小学数学 学数学 数学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大家都在看
-
语文版《百合花》教案,中秋之夜百合花的背景
2022-12-23
-
有理数乘法第一课时教案,乘法of有理数的概念
2023-01-01
-
语言活动教案祝福树,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4仅供参考
2023-01-09
-
托班主题教案搬鸡蛋,公仔、大鸡蛋和母鸡妈妈的故事
2023-01-24
-
超越嫉妒心理课教案,我们不会嫉妒爱因斯坦和巴菲特
2023-01-29
-
络绎梨花免费教案,第二集:《特种兵》第一集
2023-02-13
-
幼儿园健康教案 换牙,教案怎么写?
2023-02-13
-
手指教案和反思,幼儿园教材:毛球运动项目
2023-02-17
-
教案悬空,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矛和盾儿童动手操练
2023-02-26
-
美术活动神奇的圆教案及反思,一文读懂!
2023-02-26
-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译林出版社,怎么拼写英语单词?看这里!
2022-12-15
-
中班区域美丽的树的活动教案,中班教案一文读懂!
2023-01-02
-
幼儿园小班剪纸教案小鱼,纸上画a小鱼剪上小鱼
2023-01-03
-
请多喝水教案,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
2023-02-01
-
交通安全记我心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交通安全教案1
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