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课堂观察量表信息技术应用的突出和创新点在哪

正明确评价标准,制定评价量表。每次备课时,我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出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价量表,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过程性评价,如学习任务的参与度、思维状态、情绪反映等;

{0}

2,课堂教学中使用过哪些评价方法或评价工具

量表评价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确定好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并给出评价的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逐项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
老师评价 同学评价 小组评价 鼓掌奖状 小红花 学习用具

{1}

3,体育教学评价量规表

应用Excel设计教学评价量规 http://wenku.baidu.com/view/044e203a87c24028915fc3c9.html
作为教育评价的专业术语,由于考察的视角不同,不同的人对量规的界定并不一致:asmus(1999)认为,评分量规是由教师或评价者开发的一种描述性的评分量表,其目的是为了分析学生学习结果,包括学习作品和学习过程。arter和mctigh(2000)把评分规则界定为准则的一种特定形式——是成文的准则,它对所有的评分点都做了说明和规定。最好的评分规则往往能体现出我们教师公认的课堂评价的实质,而且能对合格表现的组成要素提供很好的建议。评分规则一般会伴有成果或表现的具体例子,以阐明量表上不同评分点。(2001)指出,评分规则是相对核查表而言的,这种评分量表正式地规定了评分指南,它由事先建立的表现准则组成,常常在表现性评价中评估学生的作品。heidi goodrich(1996)则将它定义为为一项工作列出标准的评分工具,它包含评价作品的标准或所需的期望,它详细地为各等级(从优到差)质量描述出其标准。由此看来,评分量规作为表现性评价的评价工具,主要由教师或评价专业人员开发,事先详细地规定了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标准,用来评价学生的复杂表现或作品。

{2}

4,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1、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2、课堂教学评价的分类:(1)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2)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3)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量表评价3、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即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2)主体性原则:被评价对象对评价活动和过程的参与;(3)效益原则:在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率;(4)艺术性原则;(5)过程性原则:评价既要体现教师教学经验的发展过程,又要体现学生学习经验的发展过程。
新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主动性原则: 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高中新课程方案,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达到高中成就水平的前提下,通过课程的设计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提供了尽可能大的空间.2、 生活性原则:要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结合.要改变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结合,3、 人格养育原则:要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4、 主体性原则: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

5,课堂观察量表中的效果评价是什么意思

评价环节的存在对高效课堂的实现以及学生健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课堂观察量表作为一种新的听课、评课的形式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能够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指明方向,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也能为课堂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当前,对于“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观察内容外延过宽。主要表现为观察量表的设计囊括了课堂教学所有的相关要素: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具体环节,从双基到过程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内氛围到学生学前准备状态面面俱到。虽然,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有立足于宏观进而微观的观照是必须的,但想要在一堂课里关注所有的问题,必然削弱关注重点问题的力度,最终导致蜻蜓点水,无功而返。 主题内涵要点不清。主要表现为针对主题的学习不够深入,对于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主题内涵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主次地位,变化的规律分析不透,关注的因素或陷于片面、孤立,或陷于交叉重合。 观察内容针对性弱。主要表现为量表中的观察内容与授课教师预设策略的脱节和断层,导致授课教师和观察教师的活动各自为阵。授课教师的预设策略是指向问题解决的具体途径、方法的,观察量表必须形成与之呼应的观察内容体系。 观察条目可操作性差。主要表现为量表内容过于简略和笼统,教师无法有针对性地观察,取得有效数据。制定观察量表的目的是为了更直观、明了地记录和呈现研究过程中各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对于各观察点有比较明确的要点提示和描述有助于增强量表的可操作性。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现象,是没有把握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的缘故。对于一般科学研究过程而言,始终把握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过程是最基本的。把握了这个最基本的规律,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架便清晰了。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板块: 自变量控制观察:自变量的控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针对主题问题主动预设的各种教学策略,包括具体的学习形式采用,学习方法指导,有意识的强化训练、有针对性地拓展延伸等,每一个具体的步骤都指向主题问题解决的。在课堂观察中,自变量控制观察主要是针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观察,记录。 因变量变化观察:因变量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变化,表现为可观察的兴趣、情感、态度以及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在课堂观察中,因变量变化观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包括学习兴趣、行为以及学习效果的观察,记录。 数据分析归因、描述。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归因,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研究的最终结果,也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意义所在。相关性越大,越能够积极有效地指导教师调节教学行为,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也会出现我们预料之外的结论,二者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甚微,这样的结论将引导我们尝试以新的途径解决问题。自变量控制观察、因变量变化观察、数据分析归因、描述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部分,需要授课教师与课堂观察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更是依赖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才能有针对性地预设策略,细致入微地观察,真实准确地记录,有理有据地归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能科学地设计“课堂观察量”便是教研至关重要的一步。

6,自主学习环节课堂中观察量表怎么写课前准备

对课堂教学观察量表的几点认识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如何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工作方式和课堂中师生互动等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比较客观、正确的评价,逐步研究出更适合 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现在,我国尚未有统一的为人们所公认的课堂教学观察评估体系和观察方法。各地结合自己的实际,一般是先建立课堂教学观察体系, 再进行量化,制定出课堂教学观察量表。一、制定课堂观察量表的重要意义1.制定观察量表可以比较公正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传统的评课方法是评课者根据教学原则凭自我感知和印象,对被评者的课堂教学做出定性的评论。这种评课 方法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可侧性,对一节课的好坏程度的表述也比较笼统。有了一套既科学又简便可行的观察体系,并制定出观察量表,就有了对课堂教学的具体 要求和评课依据,从而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制定观察量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学习和领会表中的每个观察因素,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备课、上课,把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落实到每节课上,还可以帮助教 师转变教学观念,逐渐掌握教学规律,研究出更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3.制定观察量表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新思想、新观点不断纳入课堂教学,教师必然会面临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冲突。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可 以促进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新理论的热情,使教师转变观念,更好的遵循教学规律去组织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改革教法,提高职业技能,以适应教学 改革的需要。二、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指标体系 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首要问题是明确反映课堂教学水平的指标。分析国内外各种课堂教学观察的指标体系可以看出,其重要指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方式。指制定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观察思维、创新实践等学习能力。2.教师行为。指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组织学生全方位参与, 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让学生通过群体的交流获得理解和体验(学生在实验、合作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3.师生互动。恰如其分的讲解、引导,体现当前所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以学定教”,给学生观察、操作、独立思考活动的时间和机会,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的课堂语言主要用于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思维保持连续性,尽量避免一问一答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评价方式多样(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 评价内容科学全面(评价知识的获得、参与状态)。4.学生状态。情绪状态:学生有适度的紧张感(课堂节奏紧凑,学生积极参与) 和愉悦感;思维状态:学生敢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能提出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的问题;参与状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课堂信息和反馈途 径,学生有良好的交流合作的氛围,有些学生对其它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和启发。5.教学特色。对教材的处理独特、有创意;教法与组织形式具有个性化和艺术性;具有敏捷的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能灵活果断的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教学进展。

7,如何设计课堂观察量表

以“课例”和“案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在我区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一些实践层面的具体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参与了几个学校的校本教研后,我发现占相当比例的教研组对于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问题是:主题外延过大。主要表现为观察量表的设计囊括了课堂教学所有的相关要素: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具体环节,从双基到过程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内氛围到学生学前准备状态面面俱到。虽然,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有立足于宏观进而微观的观照是必须的,但想要在一堂课里关注所有的问题,必然削弱关注重点问题的力度,最终导致蜻蜓点水,无功而返。主题思考不深。主要表现为针对主题的学习不够深入,对于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主题内涵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主次地位,变化的规律分析不透,关注的因素或陷于片面、孤立,或陷于交叉重合。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为量表中的观察内容与授课教师预设策略的脱节和断层,导致授课教师和观察教师的活动各自为阵。授课教师的预设策略是指向问题解决的具体途径、方法的,观察量表必须形成与之呼应的观察内容体系。可操作性差。主要表现为量表内容过于简略和笼统,教师无法有针对性地观察,取得有效数据。制定观察量表的目的是为了更直观、明了地记录和呈现研究过程中各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对于各观察点有比较明确的要点提示和描述有助于增强量表的可操作性。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现象,我以为还是没有把握教学研究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的缘故。对于一般教学研究过程而言,始终把握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过程是最基本的。把握了这个最基本的规律,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架便清晰了。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板块:自变量控制观察:自变量的控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针对主题问题主动预设的各种教学策略,包括具体的学习形式采用,学习方法指导,有意识的强化训练、有针对性地拓展延伸等,每一个具体的步骤都指向主题问题解决的。在课堂观察中,自变量控制观察主要是针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观察,记录。因变量变化观察:因变量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变化,表现为可观察的兴趣、情感、态度以及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在课堂观察中,因变量变化观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包括学习兴趣、行为以及学习效果的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归因、描述。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归因,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研究的最终结果,也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意义所在。相关性越大,越能够积极有效地指导教师调节教学行为,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也会出现我们预料之外的结论,二者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甚微,这样的结论将引导我们尝试以新的途径解决问题。自变量控制观察、因变量变化观察、数据分析归因、描述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部分,需要授课教师与课堂观察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更是依赖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才能有针对性地预设策略,细致入微地观察,真实准确地记录,有理有据地归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能科学地设计“课堂观察量”便是走出了校本教研至关重要的一步。下面提供我区杨岔路小学语文课例研究的一组“课堂观察量表”供参考。 “教师评价语言对学生感悟文本内容的影响”——《触摸春天》课堂观察记录表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一)教师评价语言的内容情感性评价(学生习惯态度兴趣)内容性评价(文本内容)方法性评价(学习方法)效度原因分析 次数%次数%次数%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二)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评价目的(清晰、准确、无冗余)评价时机(成熟、不成熟、生硬)评价态度(交流式;表演式;个性化)效度原因分析 次数%次数%次数% 学生课堂反应情况观察表(三)
当前,对于“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观察内容外延过宽。主要表现为观察量表的设计囊括了课堂教学所有的相关要素: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具体环节,从双基到过程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内氛围到学生学前准备状态面面俱到。虽然,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有立足于宏观进而微观的观照是必须的,但想要在一堂课里关注所有的问题,必然削弱关注重点问题的力度,最终导致蜻蜓点水,无功而返。 主题内涵要点不清。主要表现为针对主题的学习不够深入,对于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主题内涵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主次地位,变化的规律分析不透,关注的因素或陷于片面、孤立,或陷于交叉重合。 观察内容针对性弱。主要表现为量表中的观察内容与授课教师预设策略的脱节和断层,导致授课教师和观察教师的活动各自为阵。授课教师的预设策略是指向问题解决的具体途径、方法的,观察量表必须形成与之呼应的观察内容体系。 观察条目可操作性差。主要表现为量表内容过于简略和笼统,教师无法有针对性地观察,取得有效数据。制定观察量表的目的是为了更直观、明了地记录和呈现研究过程中各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对于各观察点有比较明确的要点提示和描述有助于增强量表的可操作性。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现象,是没有把握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的缘故。对于一般科学研究过程而言,始终把握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过程是最基本的。把握了这个最基本的规律,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架便清晰了。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板块: 自变量控制观察:自变量的控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针对主题问题主动预设的各种教学策略,包括具体的学习形式采用,学习方法指导,有意识的强化训练、有针对性地拓展延伸等,每一个具体的步骤都指向主题问题解决的。在课堂观察中,自变量控制观察主要是针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观察,记录。 因变量变化观察:因变量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变化,表现为可观察的兴趣、情感、态度以及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在课堂观察中,因变量变化观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包括学习兴趣、行为以及学习效果的观察,记录。 数据分析归因、描述。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归因,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研究的最终结果,也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意义所在。相关性越大,越能够积极有效地指导教师调节教学行为,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也会出现我们预料之外的结论,二者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甚微,这样的结论将引导我们尝试以新的途径解决问题。自变量控制观察、因变量变化观察、数据分析归因、描述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部分,需要授课教师与课堂观察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更是依赖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才能有针对性地预设策略,细致入微地观察,真实准确地记录,有理有据地归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能科学地设计“课堂观察量”便是教研至关重要的一步。

文章TAG:课堂  评价  量表  课堂观察  课堂评价量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