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哪些主要区别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2、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6、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2、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哪些主要区别

2,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主要是含义的不同。教学大纲指的是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要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课程标准则强调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

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你说的课程标准不知道是合格标准还是什么,不管是什么它应该是教学大纲的一部分,包含在教学大纲里
内容新旧不同,大纲是早期的,课程标准是近期的。使用范围不同,目前大纲只在边远地区使用,发达省市都已经使用课程标准了。
教学类有三大纲,一课程标准、二教学大纲、三是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是统一的教学类的标准,范围较广,没有具体到每一教学的章节,而教学大纲是具体到每一教学章节的要求,是教学的直接指导,课程标准是理论的指导,考试说明是考试内容与深度,难度的要求,是直接与考试挂勾的。针对不同的学段又有不同学段的标准、大纲、说明。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4,简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内容上的区别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内容上的区别如下:1对其课程目标的确立层面,教学大纲关心的是同学们在知识技能上的要求,而新的课程标准给出了专业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与价值观念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2对其课程管理层面:课程标准关注的是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和课题设计构思;而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重难点、难题、时间安排等主要内容。3对其教材的撰写规定层面:课程标准优选学生们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教材与学生日常生活及社会、科技水平发展的关联;而教学大纲太过注重课程自已的系统化、思维逻辑。课程标准里面的内容规范一部分,依照学习领域或主题风格机构课程内容,提升课程核心,优选学生们终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技能,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繁、难、偏、老旧现况,紧密教材与学生日常生活及社会、科技水平发展的关联。摆脱简单地注重课程自已的系统化、思维逻辑的局限性,尽可能的反映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首先应立足于学生成长功能的。4对其教学方法的需求层面:课程标准注重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而教学大纲关心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结论。5对其课堂教学的评价层面:课程标准倡导评价行为主体的多样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注重全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事业发展作用;而教学大纲关心的是同学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高度重视结束性评价和评价的选择评定作用。6对其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层面:教学大纲对教材编写、教师课堂和课业评价产生的影响是可以直接的、严格把控的、硬性的;而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师课堂和课业评价产生的影响是间接地、规范性的、弹性的。

5,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有何区别

首先得确定两个概念的定义:1、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学大纲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2、课程标准现在也叫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简言之:教学大纲是以前的叫法,新课程标准是教学改革后的叫法。没有本质区别。

6,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哪些主要区别

从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看,两者的条目并不完全对应。课程标准有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5个大条目组成;教学大纲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课时安排、考核与评价6个大条目组成。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参考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联的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都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较大的区别。一、全面阐述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现行大纲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叙述。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不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不过分追求概念、规律表述的准确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而是全面考虑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因此,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大的篇幅,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详尽的阐述。案例11: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对于课程性质,教学大纲指出: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在物理课中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受到观察、实验的初步训练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对于课程性质,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等。对于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简评: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详尽的阐述,而大纲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仅涉及课程性质,但没有涉及课程基本理念,相比较狭窄。二、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在教学方式方面,现行大纲重视知识的传承,重视较多的是科学的结论,而对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或重视不够,或根本忽略,没有提及科学探究,也没有强调科学过程,而课程标准不仅强调知识的学习,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把“过程和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强调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中的作用,将学习重心从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探究积累过程转化。 案例12:对“凸透镜”的要求教学大纲的要求: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要求: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课程标准在活动建议中,还建议:阅读投影仪或照相机的说明书,通过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简评:课程标准删去了“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内容,反映了课程标准对知识传承的弱化,不纠缠在“主光轴”等类似概念上,而是加强生活实际的联系,从“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变为“了解凸透镜的应用”,也可见一斑,不再局限于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另外,凸透镜成像规律历来是教学的难点,课程标准把重点放在探究过程,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结论没有作硬性规定,学生通过探究对规律有定性的、整体的了解即可,使学生从繁重、枯燥的题海练习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究知识、联系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去。案例13: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要求对于声音的传播,教学大纲要求: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课程标准在活动建议中,还建议: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止噪声的建议。简评: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大纲仅对结果有要求,而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要求,而课程标准对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有要求,并在活动建议中也有具体的建议。三、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行大纲关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相对较少,虽然在教学目的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品德教育”,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具体要求。而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无论在具体的知识点还是在活动案例上都考虑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的教育作用。案例14:对“物态变化”的要求对于物态变化,教学大纲要求: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知道晶体的熔点。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会查熔点表。知道蒸发现象。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知道沸腾现象。知道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课程标准在活动建议中,还建议: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自然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调查本地农田灌溉(或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式,了解先进的灌溉技术。简评:从“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可看出,教学大纲仅对知识和技能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没有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而课程标准不仅在内容标准中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在活动建议中也有具体的建议。四、实施建议教学大纲的教学建议部分强调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规定了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无论是教材、教学还是评价都不能突破这一上限,可见教学大纲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严格控制的、硬性的。这对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由于规定过于具体、细致,不利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也不利于教材的多样化和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学生学习评价建议等,同时还提供了典型案例,内容更丰富。这些建议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分配等,也不对教学的手段与过程、知识的先后顺序作硬性规定,但是对与现行课程不同的基本理念作了尽可能具体的阐述,这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

文章TAG:课程  课程标准  标准  教学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联系与区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