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一师一优课 如教学设计版本选择错误删除后应如何做

上传的教学设计、视频、PPT都上传 成功了就是没提交掉,失误操作在“修改”和“删除”栏里,我点“删除”现在想找回来重新上传,找不到了,怎么办?
必须找网站管理员删除。 1.首先在”资源管理”模块中,选择”自建课程库”功能,找到要删除的课程; 2.在本地课件服务器上找到这一门课程编号的文件夹直接删除即可。

一师一优课 如教学设计版本选择错误删除后应如何做

2,谁知道优秀教案适不适合江苏的小学老师备课用是什么版本的啊

我是常州的,我们最近在用志鸿的《优秀教案》,就是新出的一套部编版的教案,挺好的,可以节省很多备课时间,还有很多新的教学思路,内容很新颖啊,突破传统的辅助教材。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谁知道优秀教案适不适合江苏的小学老师备课用是什么版本的啊

3,初次教学的高中政治老师适合买什么版本的教案

我也是高中政治老师,备课的话学校发的教案作为辅助,买的教案一般都不怎么样,以前还有一本《全易通》比较好,但是现在居然不出了。我现在用的是《世纪金榜》,说实话,不是很好用。建议你还是在网上找比较好,因为高中政治与时事结合比较密切,没有哪本教案可以做到与时俱进的,所以最好在网上找同行老师新备的教案。百度文库很不错的,我的教案一直在里面下的,然后自己再修改。
人教版的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以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用过 《志宏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觉得还不错,不知道你能不能买的到,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最新的版本

初次教学的高中政治老师适合买什么版本的教案

4,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教学设计

“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教案设计教案背景:青岛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个活动主题教学课题: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教材分析“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是青岛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爱我们的学校”中的一个活动内容,是全单元的核心,前四个活动主题“说说我们的学校”“校园里的发现” “给学校画张地图”“在学校工作的人们”注重学生对学校、对学校里工作的人们的了解。“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更注重学生对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注重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对前面内容的升华和拓展。本活动主题有“我给学校做张名片”“我们一起行动”“我给学校提建议”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目的在于宣传学校,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本节课我设计了后两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联系实际爱护学校,给学校提建议,激发学生“我是学校主人翁”“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设计理念

5,关于教学设计有哪些参考书

教学设计案例集(第2版翻译版国外优秀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列教学用书)
教学参考书,名师教学设计参考等
小城镇现代住宅设计基本信息 作者:骆中钊 [同作者作品]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7508336496 上架时间:2006-3-29 出版日期:2006 年2月 版次:1-1 智能小区九大系统设计与实现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智能小区建设应予规划的九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建设智能小区的系统集成商、智能小区开发商以及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提供参考。九大系统包括:智能小区网络通信系统,四表抄送远程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小区一卡通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小区周界防卫系统,家庭报警系统,,物业管理系统。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用于从事计算机、通信、建筑、电气规划与设计、房地产开发等人员及监理工程师、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和有关专...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教程 作者:庞杏丽 出版社:西南师大 出版日期: isbn:7562135428

6,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只鸟的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P83-P84(7,6,5加几的进位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与之前学习的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联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师: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谁和谁凑成10,他们就是好朋友。  9和谁是好朋友?(1)  8和谁是好朋友?(2)  ……  二、创设情境,探究算理  1.提出问题  师:在一颗大树上,原来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  那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求一共,比多少,等等。  2.根据不同的问题,列算式。  生:求一共有多少只?  列算式 7+6= (只)或6+7= (只)  3.讨论如何解决该算式,你用的什么方法,和同组学生交流一下。  三、 解决问题。  1.做一做,说一说。  引导学生结合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解释说明自己的计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的体会算理。  2.圈一圈,算一算。  巩固7加几,学习5加几的计算。同时,通过动手圈一圈,如先把10跟小棒圈在一起,再算出结果,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3.想一想,填一填。  (1)巩固学生计算能力。  (2) 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本题目的是通过圈一圈,巩固“凑十“,练习7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  2.练一练第四题。  通过涂颜色的趣味题目,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本题目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涂色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涂色过程。  五、 课堂小结。  1.让学生谈一谈本节的收获。  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说一说自己的方法与感受。  3.教师小结:小结方法,同时对情感过程进行升华。  板书设计  有几只小鸟  7 + 6 =13 7 + 6 = 13  3 3 3 4

7,急求小学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暴风雨的启示语文教学设计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抄下来。(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2、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2)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使学生懂得: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教具准备:字卡、词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教师板书:暴风雨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你们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场景呢?(学生说自己看到的暴风雨的景象。)2、教师板书:启示。让学生说说“启示”的意思。3、那么,一场暴风雨给作者带来怎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领悟作者从暴风雨中获得的启示吧!二、初读课文,探究新知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1)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把课文读通顺。(2)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读给同桌听。(3)用“——”画出暴风雨带给作者的启示。2、检查自读情况。(1)教师出示字卡,指名读。(2)出示词卡,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理解。(3)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齐读。(4)教师小结:读了这些描写景物的词语,我想你们对作者所描绘的暴风雨的场景有了初步的印象,那么暴风雨带给作者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三、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按照暴风雨来之前、暴风雨来之时、暴风雨来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说说主要内容。【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读,让学生充分地走进文本,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来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四、作业有感情地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暴风雨的启示过渡: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课文一、二段,感受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景物特点。二、感受暴风雨,悟作者情感1、仔细品读一、二段,画出描述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景物特点的词句,再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2、集体交流(1)“窗外,一道闪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恐惧。”齐读后思考:你从“划破”、“轰鸣”、“使人恐惧”这几个词体会到了什么?教师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教师过渡:你们听——暴风雨来了!一学生感情朗读第二段,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暴风雨刚来时的猛烈)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2)“大雨猛烈地敲打着玻璃窗,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情感。你还感受到暴风雨的什么特点?(感受暴风雨结束时的温柔。)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3)“一小股的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齐读后思考:这句话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什么情景?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这句话。哪位同学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4)“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感悟到什么?(5)师小结: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用饱含蘸情感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美。【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放手自读自悟,然后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抓住要点进行品读,感悟暴风雨惊心动魄的美。】三、欣赏雨后美景师过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暴风雨过后,迎接我们的将是更加美丽的画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想象画面。1、读后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结合课文语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么美的图画,你能用上不同的写景成语,说句感叹的话啊?这么美的景色,同学们想不想把它读给大家听?指导朗读,自由练读。同学们,谁能怀着一种赞美之情把它读下来?指名读。3、小结:是啊,作者用了优美的词语,贴切的修辞,为我们展现了暴风雨过后美妙的景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展开丰富的想象,引领学生在想象中充实文本所描绘的画面,再整体感悟暴风雨后景色的美。入文入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流露在其中的赞叹之情。】四、联系生活,感悟哲理1、教师过渡: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花草、露珠,是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的闪电、雷声,来之时的狂风、暴雨,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因此作者不禁感叹道:教师出示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学生齐读。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毁灭”、“绚丽”分别表现在哪里?3、教师过渡:昨晚到早晨,短短几个小时,可世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似乎即将被毁灭的大自然,竟然变得绮丽无比,难怪作者会发出:出示句子:“有时,人们受到了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的感叹。4、齐读,引导联系实际,小组内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5、集体反馈,教师引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包含的哲理,对本文有一个新的认识。】五、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不同景物特点,体会到了不同景物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看待问题都应该全面,切不可有“窥一斑而见全貌”的观点,这就是暴风雨的启示。六、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板书设计: 来之前:使人恐惧暴风雨的启示 来之时:猛烈、温柔 和谐美 去之后:风景如画
语文读本我不知道
我是来看评论的

文章TAG:教学  教学设计  设计  版本  教学设计版本  如教学设计版本选择错误删除后应如何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