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什么

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目标模式。目标模式是20世纪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其代表性人物是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

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什么

2,课程开发的模式有哪些

一、 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 单科分段课程是指针对某一特定职业或工作岗位的需要,医学可谓中心进行的课程编制,其基本结构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三段。课程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关注学科基础理论,而相对忽视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二、 核心阶梯课程模式 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是德国“双元制”中中等职业教育所采用的课程模式,因此也叫“双原址”课程模式。 “双元制”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是指为学校提供实习培训的企业。促成高等教育定型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欧洲大陆上普遍出现了比较严格的中等教育制度,并在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开始建立牢固的衔接关系。二是知识的不断分化和产业需求的发展,促使大学围绕专业学科进行教育。三、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能力本位(简称CBE/T)是一种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想,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我们称之为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课程开发的意义教育的目标是为属于某种文化的人进行该文化的传承和更新,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教育儿童成为有个人身份的成人,二是向后代传递知识和技能,并让后代为适应他们所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现实的要求做准备。这两个目标是适应现实及个人和群体生存的基础,为实现目标,就要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同时课程需要跨越时间空间,因此需要设计一个规划,表明课程的决策和组成部分间的相互组织和调整。通过把课程的内容与时间上和资料上的限制相联系,决定对象、内容和学习行为的组合,为教育参与者提供方向指导。

课程开发的模式有哪些

3,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是

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是目标模式。行为目标是随着课程研究领域的独立而出现并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课程目标模式。它是把学校要达成的教育目标,以具体的行为方式的形式加以陈述,指明教学活动结束后在学生身上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的设计,旨在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用泰勒的话说是为了“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系统发展了博比特所提出的问题。他认为,课程目标应由对社会生活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等三种来源而得出,并要通过教育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筛选。在目标确定之后,泰勒强调,应当用一种最有助于学习经验的选择和指导教学过程的方式来陈述目标。这样的方式,在泰勒看来,应该是“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指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泰勒介绍:18世纪早期英国牛顿学派最优秀代表人物之一的英国数学家泰勒(Brook Taylor),于1685年(乙丑年)8月18日在米德尔塞克斯的 埃德蒙顿出生。 1709年后移居伦敦,获法学硕士学位。 他在1712年当选为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并于两年后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即1714年)出任英国皇家学会秘书,四年后因健康理由辞退职务。1717年,他以 泰勒定理求解了数值方程。最后在1731年12月29日于伦敦逝世。泰勒定理开创了有限差分理论,使任何单变量函数都可展成幂级数;同时亦使泰勒成了有限差分理论的奠基者。泰勒于书中还讨论了 微积分对一系列物理问题之应用,其中以有关弦的横向振动之结果尤为重要。他透过求解方程 导出了基本频率公式,开创了研究弦振问题之先河。此外,此书还包括了他于数学上之其他创造性工作,如论述常微分方程的奇异解,曲率问题之研究等。

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是


文章TAG: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是课程  课程开发  开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