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教学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是省级期刊还是国家级期刊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3-01 08:48:58
本文目录一览
1,课程教育研究是省级期刊还是国家级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由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应该算是 普通国家级期刊吧。但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
2,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杂志是国家级期刊吗
所谓国家级是个不很正规的说法:有的会将主管单位是中央某部委的算国家级,有的会把某个核心标准算国家级。《课程教育研究》这个杂志是内蒙古社科联办的是每月三刊的旬刊,这个可以在新闻出版署网站查到,有刊号。但它不是任何评价指标的核心期刊,所以肯定不是国家级。你所谓的《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大概是这个旬刊的一个版次吧?不过如果知网上检索不到就不要投了,这类收取版面费,旬刊形式的正规期刊一般都会上知网的。只有《课程教育研究》是正规期刊。如果有多余字期刊就不是正规期刊了,属一号多刊,是非法出版物不是国家级刊物不是一个很正规的说法,原来有人将主办单位为中央的称为国家级,为地方的算省级,但现在这个体系基本没人认可了,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是否核心,很多会把核心期刊称为国家级,非核心的就是普通省级了。这个 课程教育研究 是内蒙古社科联的一个刊物,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算核心也都不是国家级期刊。
3,什么是课程建教学与评价研究
课程建设是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尤其是本科教学,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基所在,正所谓“一流大学抓本科”。我们要建设一流大学,就要将本科教学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本科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课程建设是重要的一环,是一所大学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抓课程建设,就要抓精品课程,抓教材建设,抓教法改革,抓实践基地,抓教学成果,抓教学团队,等等。在这方面,国家实施了多个示范性的教学教改项目,发挥了示范和引导作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抓课程建设,要紧紧围绕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个学院、各个专业要认真研究本学院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尤其要注意在对培养目标阶段性的认知基础上研究课程体系建设,理清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做好课程间的衔接,构建课程体系。拿中医学类专业来说,基于岗位胜任能力,合理设置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中医临床课,在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学期安排、实习见习等方面体现课程间的关系和衔接,使其成为完整的体系。 抓课程建设,要研究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做好两个课堂的结合。医教协同创新培养医学人才,重在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让学中医的学生会看病,学中药的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成为卓越人才。 抓课程建设,要抓好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建设网络精品课。探索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微课程建设,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计入学分。要深入研究,将网络上的课程,变成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网络学习相结合。 抓课程建设,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力求实效。比如,我们要对学校多年来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把临床PBL教学当做PBL教学的突破口,根据临床实际,围绕问题组织PBL模式的课程。 抓课程建设,要重视隐性课程建设。要充分认识隐性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建设,突出特色,形成符合各专业特点的隐性课程体系,营造各学院特有的教育教学文化氛围。 抓课程建设,关键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学校本科教学的水平、课程建设的水平如何,关键在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一对一,传帮带来培养年轻教师,通过听课、评课来促进教师成长。好的教学最根本的体现在一支好的教师队伍,一个好的教学氛围上。 抓好本科教学,抓好课程建设,是一流大学内涵建设的根本问题,需要我们用实践来回答。 (作者系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4,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有什么关系
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一、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正在成长和发展的青少年,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在课外、校外活动中,由于不受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 研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 兴趣、爱好广发阅读各种课外读物,参加各种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和自然界的 各种事物,吸收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这样,不仅能加深已学知识的深度,而且还能扩大视野,增长新知识。 第二、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课堂教学是比较局限的,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的形式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在此以前,学校采用的是个别教学的形式,在一个屋子里聚集着年龄悬殊,程度不一的学生,教师对每个学生个别施教,教学内容和进度各不相同,教学时间没有统一安排,教学效果一般都很低。欧洲中世纪的学校和中国封建时代私塾的教学就属于这种组织 课外、校外教育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能满足学生的 不同需求,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亲身体验。这种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 第三、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多数是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为主。整个活动过程是学生动手动脚,运用知识并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 过程。他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种锻炼,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各种实际工作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四、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多的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提供啊学生的 道德认识。但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只有通过行为时间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另外,学生在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中能接触实际的 人和事,能得到较深刻的 感性认识和情感上的感染,往往能收到比单纯的 说理教育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这就是两种教学的区别。
5,课程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完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2)有助于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虽然研究型课程提出的时间和实践的时间还不长,但从课程的设计和学校的实践中,已显示出了它所具有的价值。它正在被学校、家庭和社会所接受,并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亮点。研究型课程的意义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1.促进学生使全人格的形成和潜能的开发 研究型课程给学生提供丁一个"无拘无束自由发展"的时空,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到提升,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例如,上海宝山区吴揪中学沈菊等同学在校园里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偶然发现同样是在阴暗潮湿的角落,只要有藓类植物存在的地方就不发霉,凡没有薛类植物生长的地方都有霉迹。是不是藓类植物具有防霉的作用?带着这个问题,她们开展了《立宛藓防霉防腐的初步研究》的课题研究。他们找来了上海地区最常见的立宛藓活体,通过对照实验发现文宛藓确实能减缓食物变馊、腐败的速度。食物的腐败是因为霉细菌的繁殖,看来立宛藓对霉细菌有抑制作用。在已开展的实验基础上,她们进一步联想:干的立宛藓和立宛藓的提取汁是不是也有防腐作用呢?经过实验,她们得出了肯定的结论。由此她们发明厂了"撤上于立宛藓"这么一个既方便又便宜的水果运输防腐方法。研究的成功使她们发现了自己的潜能,确立了自信。在研究型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研究全过程的实践与经历,学生获得了各种丰富的体验,获得了大量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内隐知识,例如:什么是做学问以及做学问的艰辛;做学问必备的严谨求实、精益求的科学态度;获得成功时的成就感;许许多多?quot;第一次"等等。这种体验的积累会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积极求知的心理倾向,这就是创新精神。研究型课程的学习主要以小组形式开展研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也有助于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研究型课程的开设为学生健全而充分的发展提供了时空。 2.促进教师的提高与发展 研究型课程的开设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使原来教学中有准备的教师面对元准备的学生的状况变为有准备的学生面对几乎没有准备的教师。这种转变一方面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改变,另一方而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正在逐步形成。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把以考试分数为依据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学习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成绩不好的就是差生。一元化的以学习成绩为依据的评价标准,不仅造成了人才培养上的严重"失根现象",也导致教师征人才观、质量观上产生严重偏差。研究型课程给学生才能的展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渠道。在研究型课程的教学中,一些平时学科成绩平平或较差的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崭露头角。在2001年6月由上海市教委召开的上海巾小学研究型课程成果展示报告会上作报告的学生中就不乏这类学生。事实教育教师要从多元化的角度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才能。 (2)新型的平等的帅生关系在形成。在研究型课程的教学中,面对学生涉及到的丰富多彩的广域性的研究内容,无论学历多高、教学功底有多深的教师,都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失去了对学生探究内容的权威地位,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必须揣摩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思考和理解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进行质疑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供学生参考。这时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平等地位的真正实现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而研究型课程则为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空间。 (3)教师继续学习的自觉性在提高。在研究型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往往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还常常会发生对某些问题学生占有的资料多于教师酌情况。因此,教师不再能以"智者"的身份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在研究型课程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在平等参与学生研究的过程中作出恰当的指导。教师要承担这样的任务,光具备"要给学生-杯水,教师需要有-桶水"的条件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具备"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常流常新的水"。这就是说,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坚持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同时.研究型课程的教学中,师生接触机会增多,教师的思想品格、科学态度、理想追求等都将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这也对教师提出了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可以这样说,研究型课程促使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与发展。 3.突破了原有课程编制模式 长期以来,学校课程都是由国家组织专家进行编制,学校、教师和学生只有按照国家制订的课程标准实施课程的任务。这种模式导致了课程编制与课程实施的分离,使得理想课程(国家编制的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所编课程(国家编制的教材)、所教课程(教师的教学)、所学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之间形成层层落差,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研究型课程是由学校教师、学生根据"学习者为小l1"的原则进行开发与实施的。将课程的开发与课程的实施结合在一起,改变了过去课程开发与实施分离的状况,减少了编、教、学之间存在的落差,提高了课程实施的效益。 4.推进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进程研究型课程是从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的课程,教学的时空是开放的,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校友充分开发社会、社区、家庭的人力、物力、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教育资源供学牛在研究学刁中使用。学生到社会、社区中去探究学习.向社会各界包括家长在内的内行人学习。实践证明,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冲破了学校围墙,进入社会、社区和家庭,推进了学校教育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进程,改变着传统封闭式的办学模式。
文章TAG: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课程 教材 教学
大家都在看
-
小班分类的相关教案,按颜色分类小班math教案精选
2022-12-31
-
整合教案车轮的秘密,幼儿园小班教案一览表
2023-01-21
-
隆中队教案,复习参考资料(一)
2023-02-04
-
衣架的使用教案,空气干燥器衣架知多少?问与答(19)
2023-02-17
-
小班水果区域活动教案,我的最爱水果
2023-02-27
-
我用镜子做游戏幼儿教案,小学语文活动照片
2022-12-19
-
人主要食物的营养成分教案,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第七种营养元素
2022-12-31
-
幼儿园中班体游小蜘蛛请客教案,小蜘蛛织网教案怎么写?
2023-01-20
-
小班付又反思的教案,幼儿园小班安全公开课教案《安全全滑梯》
2023-01-23
-
绘本别再请来请去教案,一文读懂!这些幼儿园绘本教案
2023-01-23
-
教案画一棵树的教案,如何写幼儿园美术教案?
2023-01-25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小数乘法整数有何不同?
2023-02-10
-
音乐教案 贝多芬与歌德,歌德不愿意走但乐队鼓励他继续走下去
2023-02-18
-
生活当中的色彩搭配教案,坚毅向前预算案
2022-12-17
-
小学武术踢球教案设计,体育健身操、跑步、游泳、乒乓球
202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