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简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史实

《唐代前期军事史》《旧唐书》《新唐书》《唐语林校正》《明皇杂录》《贞观政要》《隋唐演义》《唐史史料学》《资治通鉴》

简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史实

2,求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案设计

通过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教学重点 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问题呈现 情境导入 回顾旧知,引入课题先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1.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 。2.公鸡只数的 是母鸡的只数。3.乒乓球队人数的 是男生人数。教师:我们已经知道,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关键是找出单位“1”的量,写出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找出单位“1”的量2、 说出数量关系式目标展示 1.通过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读教学目标检查解答结果 检查解答结果 检查解答结果

求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案设计

3,有没有人教版第十七册第一课的教案急求

http://www.isud.com.cn/soft/sort01/sort0318/sort0343/down-13593.html 《艺术的多元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欣赏不同国家,民族,艺术流派的传统与现代艺术作品,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 B了解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巨大变化。 C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多元化的现象和对现代艺术的欣赏,引导学生在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坦诚的氛围中表达自己审美感受,发表自我的观点、并且尊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尊重其他人的审美选择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素质结构与社会要求在心灵开放、交流互动中趋于和谐,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里,促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完善和感情与道德认识的不断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积极感受艺术作品,训练感知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公正的客观的态度品评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 1. 学生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 2. 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独立认识与感知,学生创作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难点: 如何对待艺术多元化。 EPD教育渗透点: 本课通过欣赏和分析绘画艺术作品,使学生认识到传统艺术是现代艺术的渊源,现代艺术是传统艺术的延续、发展与更新。在欣赏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 ......

有没有人教版第十七册第一课的教案急求

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本文与一般新闻相比独特的叙述角度。(2)能够抓住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体会作者的强烈感情和本文的写作意图。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电脑等搜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等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2)揣摩关键语句,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重点难点】1.鉴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新闻作品,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所以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体会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2.难点:体会新闻中所灌注的作者的个人感情。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思考【教学准备】1、利用课前预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收集整理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2、设计三个问题,以迅速了解学情:①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有何感受?②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③你希望老师重点讲些什么?【教学重点】根据所了解的学情,确定以下教学重点:1、为什么“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大新闻?2、这篇新闻有何独特之处?为何成为新闻史上的名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这堂课之前,老师问了你们几个问题。其一,读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你了解了什么,有何感受?其二,对这样一篇新闻,你还有什么困惑和疑问?其三,你希望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讲什么。读完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一定的收获和感受,也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无外乎这两个问题:其一, “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却成了新闻?其二,这篇新闻为何成为新闻史上的名篇?我们今天的课堂,将就这两个问题展开探讨。

5,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4—15页例9,做一做,练习三第4、5、6、7题。教学目标 1、掌握求一个数与它的几分之几的差(和)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对比,能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找单位“1” (1)一条公路,已经修了2/5,还剩几分之几? (2)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3/4。 (3)六年级学生有45人,占全校人数的1/8。 2、口答: (1)一批货物,运走了( ),还剩2/7? (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1/4,男生比女生少的人( )的1/4。 (3)母鸡比公鸡多2/5,母鸡是公鸡的几分之几?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继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探索新知(一)、1、出示例9 人心肮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阅读与理解1、学生独立读题,2、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1)青少年心跳每分钟75次,(2)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3)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3学生完成14页的填空。分析与解答1、提问:题中把谁看作单位“1”?2、画线段图进行分析,结合学生交流情况教师板书线段图3、交流解题思路方法一:先求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再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方法二:先求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再求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6,怎样设计教案

问题四:怎样设计教案,确定一堂课的基本教学环节? 1.笔者的问题:老师们教案写得那么详细,为什么在课堂上不用?dj八月的回应:我觉得真正用心写的教案都记在老师的心中与脑中,带到课堂上的教案只是起到提示作用。黄国才的回应:课堂上不能用的“教案”最浪费老师们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教案就是教学方案,虽然不按部就班,但是,一定八九不离十,生成当然要、当然好,但是,没有充分的准备,就没有精彩的生成,或者生成了,你还浑然不知。教案简洁实用为好。重申备课不等于写教案,隐性备课——读书、思考,越详细越好;显性备课——写教案简洁实用为佳。于永正老师说备课于心和备课于书。阿香的回应: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写了教案并不表示就备了课。那教案是别人环节的拷贝,写在心中与脑中的教案是隐性的,但却是自己思考的结晶。绿苇的回应:一直以来,绿苇赞成写简案,但教师对上课基本步骤一定要在心底有个数,记住,充分的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前提哦!2.gt08lj的观点:以上几个问题都是在备课是所要认真考虑的,对于“设计教案,确定一堂课的基本教学环节?”我认为新课导入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这说明成功认真设计新课导入是十分重要的。还有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也不可忽略,这时正是学生大脑最疲劳,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核心,同时可以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推向高潮。3.林清华的观点:我想说说第四个问题:怎样设计教案,确定一堂课的基本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是一节课的线索,教学前,备好各个大的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活动就不会零乱、无序。可避免教师的一些“无作为”行为,容易组织有效的课堂对话,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备大环节时主要包括导语与过渡语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以及课堂情景的预设等。备好这些大环节,我认为一是要凭借教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感悟。二是来自于对学生的了解。4.点子的观点:在设计每个环节时要我们应习惯多问自己几句:“这样设计行吗?还有没有更恰当的设计呢?”“这样的做法究竟是有利于教师的教,还是有利于学生的学?”“这部分内容在我们当地、在我这个班级是否一定适合呢?”“这样设计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情况,该怎么处理?”只有我们深入思考,事前做好精心准备,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5.黄国才的观点: 教案,是在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学生和环境等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这种规划,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现,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储于教师心中的架构。前者是“有形教案”;后者是“无形教案”;前者是“显性备课”、后者是“隐性备课”;前者是“备课于书”、后者是“备课于心”。 6.Dj八月的观点:我觉得真正用心写的教案都记在老师的心中与脑中,带到课堂上的教案只是起到提示作用。

7,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谁的得分高》(教材第2、3页)二、教学目标1、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难点: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四、教具学具课件五、教学设计(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套圈游戏吗?老师告诉你们,淘气和笑笑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玩套圈比赛,想知道他们的比赛成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得分比笑笑高。·淘气两次得分超过了笑笑。······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们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套圈比赛)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表格描述数学信息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方式,本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读表,了解、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二)自主探究1、进行估算。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他们谁说得对”对话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要好的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的对呢?为什么?生1:淘气说得不对。虽然他的确两次都比笑笑得分高,但不能因此就说淘气肯定获胜。因为淘气的总分不一定比笑笑的总分高。生2:笑笑说的很有道理。像笑笑说得那样,淘气两次多2分,而笑笑一次就多出了3分,当然总成绩是笑笑的高,所以应该是笑笑获胜。【设计意图: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是需要经常训练的。估算方法本身就是个性化,通过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他人的快乐,学习更好的估算方法。】2、尝试计算。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谁的得分高一、教学内容《谁的得分高》(教材第2、3页)二、教学目标1、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难点: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四、教具学具课件五、教学设计(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套圈游戏吗?老师告诉你们,淘气和笑笑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玩套圈比赛,想知道他们的比赛成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得分比笑笑高。·淘气两次得分超过了笑笑。······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们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套圈比赛)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表格描述数学信息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方式,本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读表,了解、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二)自主探究1、进行估算。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他们谁说得对”对话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要好的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的对呢?为什么?生1:淘气说得不对。虽然他的确两次都比笑笑得分高,但不能因此就说淘气肯定获胜。因为淘气的总分不一定比笑笑的总分高。生2:笑笑说的很有道理。像笑笑说得那样,淘气两次多2分,而笑笑一次就多出了3分,当然总成绩是笑笑的高,所以应该是笑笑获胜。【设计意图: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是需要经常训练的。估算方法本身就是个性化,通过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他人的快乐,学习更好的估算方法。】2、尝试计算。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学生可能出现的多种算法有:(1)20+30+40=90 (2) 2 4 5 4 4+1=5 + 3 0 + 4 1 90+5=95 _________ __________ 5 4 9 5(3) 2 4 (4) 2 4 3 0 + 3 0 + 4 1 __________ __________ 5 4 9 5 + 4 1 __________ 9 5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应该给以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是计算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用竖式计算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知道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师:把你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和同桌交流一下。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通过实际计算和比较发现:笑笑多一分,获胜。【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三)总结提升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2人、3人都可以),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文章TAG: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教学设计  简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史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