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一等奖,2比3的比例评出一二等奖如果获二等奖的有21名选手获益一等奖的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9-20 04:14:23
本文目录一览
1,2比3的比例评出一二等奖如果获二等奖的有21名选手获益一等奖的

2,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5篇
星星从不嫉妒太阳的灿烂辉煌,它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发光。下面是我给大家准备的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 文化 交流》教案 范文 ,供大家阅读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一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与新罗的关系和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对唐朝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唐朝出现频繁对外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行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朝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白龙马》。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同学们小时候应该都听过这首歌、看过这部动画片吧,它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 故事 。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在历史上唐僧的人物原型是谁呢?他要去的西天是哪里?他经历千难万险取回来的经又有怎样的作用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 1.图片展示。 2.教师讲述:日本派遣使节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3.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答案提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标导学二:鉴真东渡 1.图片展示。 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3.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提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目标导学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教师讲述:新罗派遣使节和 留学 生到唐朝的目的。 (学习中国文化。) 2.提出问题:学生讲述唐与新罗交往的概况。 答案提示: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目标导学四:玄奘西行 1.史料解读。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王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643年春天,西行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2.提出问题: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 答案提示:印度。 3.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 答案提示:(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三、课堂 总结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3板书设计 4教学 反思 本课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要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很多启迪。第一,我们必须具备安定团结的、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同时,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第二,我们必须学习唐朝广博的胸怀,在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 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 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通 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 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 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 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 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 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 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 三、讲授新课 (一)遣唐使 (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隋唐时期曰本 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 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 曰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 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 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倍仲麻吕(晁衡)。留学 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1.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日本派遣唐使;②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③使团把赠品给 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2.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出示幻灯片)①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 革;②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③在 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比如京城的建筑,货币的 样式,诗歌、独特的茶文化等。 (二)鉴真东渡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 真。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 贡献。 出示幻灯片:鉴真的简介 从鉴真六次东渡中,你们能得出什么启示?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生甲:鉴真六次东渡,表明了鉴真有一股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生乙:鉴真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 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肯定这种行为,并为中日睦邻友好尽自己的一份力 量。 想一想,鉴真东渡为什么会在中国和日本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鉴真和尚在日本生活了 10年,最后死在日本。鉴真也把丰富的中国 文化,如宗教、建筑、 雕刻 、医药等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 敬。鉴真曾经居住过的奈良唐招提寺里,直到现在,还供奉着鉴真大师在 世时就做成的他的塑像。日本政府立法尊奉它为“国宝”。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唐和日本的关系里,共有三个方面的 内容: 日本遣唐使、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鉴真东渡。 (三)玄奘西行 同学们,唐朝时和周边国家交往很多,除了和日本的交往外,还有和 古印度的交往。《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源于唐朝的玄奘 法师去印度(时称天竺)求法之事。 (出示多媒体)《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从 玄奘和尚的图片描绘的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玄奘身穿和尚 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着小包楸。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 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书箱顶上是遮阳蔽雨的 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了解唐朝和天竺 的友好往来及玄奘西游之事。 (出示多媒体)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 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 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疆域、城市、 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 传说 故事,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 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同学们,听了上面的讲解。结合你们平时看到的《西游记》的原著、 影视等作品。比较一下书中、影视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到的玄 奘有何异同?请大家讨论一下回答。 生甲:相同之处是玄奘西游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都取得了成 功。 生乙:不同之处是《西游记》里的唐僧有观音指点,有功夫超群、神通 广大的三个徒弟保驾,甚至连坐骑都是龙变的。而现实中的唐玄奘却没 有这般幸运,完全是靠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勤学不倦的精神取得成功。前 者是虚构的,后者是真实的。 四、课堂小结 (1) 唐朝为什么能够吸引万国来朝?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并由此引出下一个问题: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 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 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2) 以史为鉴:唐代的对外交流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影响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 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 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悉尼唐人街(上图)、日本唐人街(下图))图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 1.(多媒体展示《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史料解读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教师讲述: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吐为了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2.(多媒体出示问题: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标导学二 鉴真东渡 (一)开始——珍妮机的发明(18世纪60年代)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唐招提寺图片) 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多媒体链接鉴真东渡的故事)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主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2.(多媒体出示问题: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学生抢答论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印度)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四 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概况,知晓其典型例证: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及其重要影响;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唐代中国作为中华(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地位; 通过听讲,研读课文及相关史料,思考探究等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 感受、崇仰鉴真六次东渡、玄奘西行求法体现的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通过了解居当时世界第一流地位的唐文明的世界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 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本课三大历史事件,重点是遣唐使与玄奘西行;以此为例认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思考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理解唐代中国作为中华(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地位。 三 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2008年5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期间访问了奈良县(奈良古称平城京,唐朝时为日本国都),会见日本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并赠送鉴真塑像。这是胡锦涛同志同荒井正吾为塑像揭幕。 思考:你知道何为遣唐使吗?鉴真在日本备受尊崇,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恩人”又是为何? (二)新课展开 整体感知:读《唐朝中外交通图》 唐朝以其强盛的国力,先进的政治制度,高度繁荣的文化,博大开放的胸怀,不仅吸引着周边少数民族,也令周边邻国仰慕。大唐盛世对外文化交流广泛、频繁,对外来文明采取兼容并蓄的开明政策,使得唐朝文化呈现繁花似锦的景象。上节课我们也了解到,唐朝时少数民族甚至外国人在唐朝为官者为数不少,长安城内波斯商人聚集,本节课进一步了解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 Ⅰ自读课文:遣唐使 部分 结合教材思考讨论: 问:什么是遣唐使? 唐朝时,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Ⅱ 史料研读: (1)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 《日本书纪》 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 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使团官员是正使﹑副使﹑判官﹑录事。使团成员除约半数的舵师﹑水手之外,还有主神﹑卜部﹑阴阳师﹑医师﹑画师﹑乐师﹑译语﹑史生﹐以及造舶都匠﹑船师﹑船匠﹑ 木工 ﹑铸工﹑锻工﹑玉工等各行工匠。随行有长期居留的留学僧﹑留学生和短期入唐﹑将随同一使团回国的还学僧﹑还学生。 结合材料并教材归纳遣唐使的特点? 人数多,规模大,呈使团形式;批次多,往来频繁;人员组成全面,便于开展全方位学习。 (3)查看下表,观察教材《日本的和同开宝》图: 问:遣唐使的历史影响?一目了然。对日本国家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鉴真东渡 除了遣唐使西来求学,亦有中国文化使者东渡传法,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中国高僧鉴真。 Ⅰ速读课文,及【相关史事】栏目内容,了解鉴真 事迹 。 补充材料: 当时从唐朝去日本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由于造船技术的局限和对季风规律掌握的差距,从扬州穿越东海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故,和尚道福、义向、圆载先后在遣唐和归途中为风涛吞没。没有视死如归的冒险精神是不敢扬帆启航的。…… 唐招提寺建筑群,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他依靠嗅觉辨认药物,定名称及疗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 Ⅱ 以郭沫若诗总结:(学生齐读)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唐朝时,朝鲜半岛的新罗、中南半岛的林邑等国与中国交往也非常密切,新罗使者、留学生甚至超过日本,先进的唐朝制度、文化对他们影响巨大,并且逐渐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儒家)文化圈。 玄奘西行 遣唐使、鉴真东渡显示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核心是唐文明传播日本,日本民族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敬重。唐朝与天竺的交往也非常频繁,“天竺”是唐朝时对今印度半岛的称呼。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成为历史上中印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玄奘就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Ⅰ(提示学生注意教材正文说明)(教师询问并讲述)玄奘在全国各地从师学佛,通过学习,许多佛典译著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解也不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为明佛理真谛,决定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天竺求法。玄奘西游的时间是?贞观元年。他的西行求取真经、弘扬佛法之路可分为四个阶段: 艰难险阻,四年跋涉,初到天竺 →遍访名寺,游学十年,名扬天竺 →谢绝挽留,二年归国,宰相相迎,天子召见→潜心译经,凡十九载,弘扬佛法,交流文化 指导学生读《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注意其中经过的重要地点河西走廊、葱岭、曲女城、那烂陀寺等。并结合上述提纲简要介绍相关史实。 Ⅱ总结:玄奘西行的贡献:一是取经、游学、译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中亚、印度半岛、西域等地一百多个国家的历史,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Ⅲ 教材问题思考:鉴真和玄奘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困难的,你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什么精神?(学生自由回答) 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持之以恒;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等。 分析探究(难点突破)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Ⅰ 读《职贡图》(反映外国使节纷至中国,向唐朝皇帝进贡)并课后唐朝墓葬出土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图片。 思考:这些反映了什么?(唐朝时中外交往的广泛、活跃。) Ⅱ尝试分析总结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分析总结,教师给以适当引导) (1)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对各国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创造了前提;(盛唐气象) (2)唐朝实行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为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机会;(儒道释共存共荣,、伊斯兰教也在这时传入中国) (3)唐朝统治者在对外交往中高度自信,胸怀博大; (4)发达的陆路海路为中外往来带来了便利。 四、课堂小结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五 学习目标 1.说出长安城的布局及地位。 2.识记玄奘西行的主要原因、时间及结果。 3.识记鉴真东渡的目的、结果及影响。 4.识记日本遣唐使到中国的目的、规模及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1、同学们,《西游记》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根据玄奘到天竺取经的故事改编的,播放《西游记》片段;这是唐朝使者与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啊!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板书课题,投影学习目标、学生朗读。学习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家认真、细致的自学。 二、自学指导: (一)方法: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21---25页,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时间:8分钟 任务、1、说出长安城的布局及地位。 2、识记玄奘西行的主要原因、时间及结果。 3、识记鉴真东渡的目的、结果及影响。 4、识记日本遣唐使到中国的目的、规模及影响。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提问;点拨、更正和补充.8分钟 (二)方法: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21---25页,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 任务:1、请你分别说出玄奘和鉴真出行的目的地及主要事迹。 2、从两人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提问;点拨、更正和补充。7分钟 三、当堂测试:(15分钟) 导学案:自主测评和深化拓展,下课前交回。 板书设计: 一、唐都长安(政治经济中心,国际大都会) 二、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三、日本遣唐使来中国

3,试述唐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结果获一二等奖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2获二三等奖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0
获得二等奖占总人数3/10. 获得二三等奖人数总9/10,也就是一等奖的人数仅占1/10. 而一二等奖的占比为2/5,也就是4/10,用4/10减1/10就得出二等奖人数的比例3/10
5,举个例子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
张骞通西域、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唐招提寺)、日本遣唐使、与新罗的交往。
借鉴围绕书上的意义来谈,加一点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文化交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等。一楼把张骞也弄到唐朝了。史实就是日本和朝鲜都以识汉字为有文化的标志。象现在以懂英文为人才的标志一样。
6,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假如你是一名商人 你的店铺会设在东市还是西市
唐代最初的都城在长安,后来迁都东都洛阳在长安的布局来看,大部分地区是宫殿区,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所以仅在城的西北角布置了东市和西市。一般都是城的东北部为手工作坊区,城西北为市场区。如果我是商人,经营作坊的话,自然是在东市,若是开店,自然在西市了。如果你是普通的商人就把在西市,如果你卖的是奇珍异宝就在东市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7,问答题回答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关问题1简述遣唐使玄奘西行
(1)主要史实:①遣唐使: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②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到达天竺后,玄奘用大约十七年的时间研习佛法。玄奘从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他还把《老子》翻译成梵文,介绍到天竺。玄奘及其弟子还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③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2)发展特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一方面,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天竺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唐朝也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3)启迪:①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②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③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8,1以隋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不是隋唐史,是遣唐使。遣唐使与中外交流: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玄奘西行:玄奘的语言天分很高,在取经之前很可能已初习胡语,由于唐初在中原特别是长安城居住有许多来自西域的胡人,他可以向他们来学习语言。在西行途中,还可以借助来住于中原和西域的商人与当地人进行交流。玄奘通梵文,当时西域和印度都盛行佛教,不仅是出家的佛教徒,而且在俗家信徒中也有大量人知晓梵文。这样,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鉴真东渡:鉴真是我国唐代赴日本传戒并首创日本律宗的高僧,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达到弘扬佛法的目的。反映了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的传统友谊,为人类和平、文明和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我觉得他们都是绝顶伟大的人,但玄奘西行是出于寻找正法,因为那时候流传到中国的佛经遭篡改或损坏非常严重,为了寻找真经,使东土人民能学到真正的佛法,他才穿沙漠过高山草地一个人历经坎坷来到古印度。鉴真和尚在当时的中国也是一名高僧,那个时候的唐朝简直就是日本人梦中的天堂,历尽千辛万苦来中国的日本人非常多,那时,鉴真收的有日本徒弟,他们为了使日本人民也能学到佛法,于是就苦苦哀求鉴真东渡日本,为了弘扬佛法,使更多的人能沐浴在佛的光辉下得到渡化,鉴真就答应和他们偷渡日本,因为当时的鉴真非常有名,当时的政府根本就不放他们走,他们只能偷渡,辗转了好几次都没走成,其中有一次在海上漂泊良久,九死一生,终于爬上岸,一问,竟然还是在中国,只不过到了海南岛。这些是我在《十大高僧》这本书上看的,鉴真到日本后,对日本的文化发展做出了绝顶伟大的贡献,他不止是传扬佛法,据说日本的文字都是鉴真根据中国的草书创造的,他在日本受到爱戴与尊敬,直到今天,他待过的寺庙都还存在着。 玄奘和鉴真的事迹让我感到极度的震惊,尤其是玄奘,在沙漠里马都死了他竟然活着走了出去,想起来都感动的想流泪。他们的行为都是为了他们心中的佛,不信佛的人,哪里会理解什么所谓的意义呢?
文章TAG:
唐朝 中外 中外文化 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一等奖
大家都在看
-
我妈妈 绘本故事教案,每个孩子都会喜欢这样的父亲和妈妈
2022-12-14
-
黑白线描少儿美术教案,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一)
2022-12-14
-
幼儿园冰皮月饼 教案,自制冰皮月饼制作过程图
2022-12-28
-
区别回收和不可回收 教案,无可回收垃圾什么垃圾都可以回收?
2022-12-30
-
数学分析教案下载,数学分析新练习:直接点击视频下载
2023-01-19
-
走进实验室教案浙教版,小学生科学实验如何进行?
2023-01-24
-
跳高比赛教案,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1动动手指也要动起来!
2023-01-25
-
幼儿园科学我们的小鸟朋友教案,幼儿园小鸟找家教案
2023-01-30
-
二年级认识米教案人教版,一米长的毛巾和书包
2023-02-03
-
100以内数加减法教案ppt,100-3加减法快速计算技巧
2023-02-04
-
小学数学招聘考试教案,学习四则运算和带括号算术
2023-02-12
-
布创意画教案,儿童创意art教案1课时内容及注意事项
2023-02-19
-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元宵节灯谜,幼儿园-3教案来历
2022-12-15
-
有趣的动物泥工教案,教师展示纸糊画引起幼儿观察和思考
2022-12-16
-
花朵律动教案,全球免费高清资源下载地址
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