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初二地理题目

你好 . 两个突起 是因为 图中 有两个地方经过100~150, 这两个地方在直线上海拔最高, 所以 会有俩 凸起。这俩地方中间低于100M 所以 ,会有答案中 的凹处 ,...画这种图,最主要的是 将剖面线经过图中的最值点找出来.... 答案也就出来了..
很简单啊 你看那条线经过了个像“m”的等高线 , 所以2图才会有两个突起啊

初二地理题目

2,初二地理

Tom:Jerry春节愉快!今天我们这里天气晴朗,温度适宜,我打算待会出去采购一些年货。 (Jerry):我们这里可是零下30多度,白天时间又短,还好我们家里有集中供暖,窗户是双层玻璃,所以我今天打算呆在家里不打算出门了。 Tom:说到白天的长短我们这里现在也是下午五点多就黑天,白天比夏天时也短不少时间呢。不过我们没有供暖,一旦天气冷了我们在家也会感到些许寒意。 (Jerry ):哦,是吗,那妮可主意身体,另外也祝你春节愉快!

初二地理

3,哪里有初中优化设计地理七年级商务星球版教师用书的资料

我也买了上下册两本,这本书确实不错,书中汇集了众多一线教师的教学才智,吸收了最新、最权威的理论知识,融合了各种资源优势。 书中包含: 名师精品教案,汇集各地名师的教学智慧,让您轻松备好每一堂课。是老师的好参谋和好助手。我买的非常便宜,才3.95元,因为我是普通卡,如果升级到白金卡才不到一元,太合算了 我是在马博士商城买的,初中优化设计地理七年级商务星球版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都有。里边还有别的书,可以多选购几本看,价钱真的是超级便宜。

哪里有初中优化设计地理七年级商务星球版教师用书的资料

4,什么是地理单元

一定范围内的地理事物所组成的地域!
地理因子在一定层次上的组合,形成地理结构单元,再由地理结构单元组成地理环境整体的地理系统。在此种意义上,地理单元介于地理基质(最小低层次的独立成分)和地理整体系统之间,有时也可将地理单元称为地理子系统或地理亚系统。如由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再组成水圈;由大气组成气团,全部气团组成大气圈等。故凡由地理基质组成的、低于最高层次系统的各种中间结构形式,均可称为地理单元。
中文名称:地理单元 英文名称:geographical unit 定义:按一定尺度和性质将地理要素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空间单位。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理学总论(二级学科)

5,谁会写初中地理教案

我老师
呵呵 小冉然忙工作咯
第一节 日本教学目标:1、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2、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3、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4、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重点和难点:1、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3、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准备和方法:1、 课件《樱花》2、 课件<日本>3、 活动设计采取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加以引导教学过程: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课件开始]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上课时,停放音乐,导入新课后。[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板书]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 版面1)[导入新课]: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探究题活动1]:(版面2)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3、日本有那几个著名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板书]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自然地理特征思考题),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显示“日本图”(版面3),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版面4)、 (版面5)、 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版面6),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探究题活动2]:读图7.5-7.7分析完成(版面7)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版面8),(版面9),(版面10)。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接着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版面11)第二课时:国家 人口数(亿)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中国 13 960万 日本 1.27 37.7万 [阅读材料](版面12)?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板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版面13)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
地理老师会写

6,如何整体把握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的教学实录

并辅以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区域地理是高中新课程必修三的主要内容,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共同组成了高中地理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必修三是在学习了必修一、必修二有关地理环境的组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就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的综合分析的学习过程。因此,必修三是依托具体区域案例,培养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而认识这一关系则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上,因此进行区域地理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与必修一、必修二的联系,同时突出区域地理特点及教学价值,需要对这部分内容有整体把握。高中新课程必修三区域地理包括两部分内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目标,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是基础,只有在认识区域内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及其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才可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区域地理教学设计时,需要将这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单元教学设计,通过依托具体区域,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本部分教学设计的主体思路。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一般来说,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教学内容及其教育价值分析、学生及学习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学习效果评价的设计。这其中,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所有教学活动都为达成目标而设计,而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依据课程标准;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教育价值分析是首要任务,因为“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为重要,只有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学才能顺利实施。因此本讲聚焦于整体把握区域地理教学内容,梳理出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的思维主线,找出最核心的知识,从而回答区域地理部分需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知识的问题。1 基于课程标准整体把握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的一般思路课程标准是对区域地理教学设计所需要达成的最终教学目标,因此整体把握区域地理教学内容,首先需要在理解课标的基础上进行。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必修三区域地理包括两部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其中,“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部分的标准如下: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的课程标准如下: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2)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3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5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总体来看,课程标准对于区域地理部分的要求,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特定区域为载体,从了解区域的含义入手,认识区域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并以具体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应用,进而达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区域地理教学设计可以运用地理视角,即地理的空间视角、时间视角和综合视角来分析和看待这部分内容,构筑教学设计的思维主线,梳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有层次的知识结构。因此整体把握区域地理教学内容可以有以下思路:
搜一下:如何整体把握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的教学实录

7,初一上学期地理经纬线和大洲大洋的单元我学的不好谁能帮我总结一

4.纬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形状都是圆;②长度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最短的纬线是南极点和北极点。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划分方法:赤道为0°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划分为9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南纬、北纬辨别:纬度向南越来越大为南纬;纬度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 ●重要纬线: 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回归线(南北纬23.5度),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限,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南北纬66.5度)温带和寒带得分界限,极昼极夜的最南、最北界限。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地区(0°—30°);中纬度地区(30°—60°);高纬度地区(60°—90°)。 5.经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相交的半圆。 ●特点:①形状都是半圆;②长度都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划分:从0°经线起向东、向西各分为180°;0°经线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东经、西经辨别:经度向东越来越大为东经,经度向西越来越大为西经。 ●重要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180°经线:既是180°E ,又是180°W。习惯上称作180°经线; 20°W和160°E经线: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东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 ; 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 6.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7.地球自转: 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运动。 运动方向:面对地球自西向东;从北极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看是顺时针方向。 周期:一天(或24小时)。  地理现象: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时间差异。 20.基本概念:大陆;岛屿(格陵兰岛面积最大);大洲;半岛;海峡。(P28) 21.海陆分布状况 ①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的说是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③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多于陆地。 ④大洲基本上是一南一北对称分布. ⑤大陆的轮廓多呈三角形。 2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课本P29 23.位置: 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4.面积从大到小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5.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峡。 26.熟悉和掌握:①本初子午线、东经120°、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的大洲; ②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和大洋(北冰洋);③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和大洋(北冰洋)。 27.四大洋分布特征:  1.太平洋跨东西和南北半球,主体位于西半球; 2.大西洋跨东西和南北半球,位于东西半球分界处,呈"S"型; 3.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 4.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 28.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9.板块学内容: 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图P37)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0.红海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 地中海缩小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口诀:横纬竖经--横的是纬线,竖的是经线
横经竖纬
经线:是指示南北方向,每一个经线圈都相等;重要的经线有东西经120、90、60;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重要的纬线有南北纬10、45、60。当然赤道就更重要了! 七大洲: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你要想记的准记的清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根据经纬度画地图然后在把重要的添上去
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来问我,自愿就来,来得时候记得说你是谁哈
本人就是初中地理教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我就好

文章TAG:初中  地理  地理单元  单元  初中地理单元设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