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高一必修一物理

因为秒针的转速为6°/秒,分针转速0.1°/秒所以(6-0.1)*t=6 t=60/59

高一必修一物理

2,高一物理必修1

约4km 过程 3km传声要9s 云层传来要15s X平方+9平方=15平方 得到云层与地面垂直距离传声12s 后面你就应该知道了吧

高一物理必修1

3,高一必修一物理

V^2=2a1s1和V^2=2a2s2,V^2(a1+a2)/2a1a2=s,t=2s/v,答案是根号下2(a1+a2)s/a1a2
就用那个可以列出两个方程,可以解的

高一必修一物理

4,高1物理必修1

13. 125m 用1/2 g t^2 -1/2 g (t-1)^2 =9/25 H 解得 14. 1:根号2 -1:根号3 - 根号2 1:根号2 +1:根号3 + 根号2 15. 下落h/4 用时为全程的1/2 所以速度是落地时的0.5倍 16 (3+2*根号2)*g (g为重力加速度),与13同理

5,高一物理必修1

设全程为S前一半用的时间t1=(s/2)/v1后一半用的时间t2=(s/2)/v2全程平均速度v=S/(t1+t2)=S/[(S/2)/v1+(S/2)/v2]=2v1v2/(v1+v2) 设总时间为2T,则总路程为V1T+V2T 全程平均速度=(V1T+V2T)/(2T)=(V1+V2)/2
1;解:设一半位移为s s=v1*t1 s=v2*t2 ,t1=s/v1 t2=s/v2 v=(2s)/(t1+t2)=(2s)/(s/v1+s/v2)=2(1/v1+1/v2)=2v1v2/(v1+v2) 2:设一半时间为t S=v1*t+v2*t v=s/(2t)=(v1*t+v2*t)/(2t)=(v1+v2)/2

6,人教新高一物理必修一

牛顿三大定律 牛顿三大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定律,它是研究经典力学的基础。 1.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说明:物体都有维持静止和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的运动速度决定的,没有外力,它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第一定律也阐明了力的概念。明确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了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因为加速度是描写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所以力是和加速度相联系的,而不是和速度相联系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这点,往往容易产生错觉。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在所有的参照系里都成立,实际上它只在惯性参照系里才成立。因此常常把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成立,作为一个参照系是否惯性参照系的判据。 2.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 第二定律定量描述了力作用的效果,定量地量度了物体的惯性大小。它是矢量式,并且是瞬时关系。 要强调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会产生加速度,可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速度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和物体本身的运动状态有关的。 真空中,由于没有空气阻力,各种物体因为只受到重力,则无论它们的质量如何,都具有的相同的加速度。因此在作自由落体时,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中,它们的速度改变是相同的。 3.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说明:要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其它物体和它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力体现的。并且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必有反作用力。它们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另需要注意: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这一对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可能抵消。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须是同一性质的力。 (4)与参照系无关。

文章TAG:高一物理必修一网课高一  物理  必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