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宝在幼儿园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我们园为宝宝建立了合理的生活制度,根据宝宝年龄特点,将宝宝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如睡眠、进餐、活动、游戏和作业等各个生活环节在时间上、顺序上和间隔时间上进行合理安排。

宝宝在幼儿园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2,幼儿园一日活动如何安排

应先播放音乐或带领孩子们唱歌跳舞,先进入状态。然后可以具体学一下各个年龄段要掌握的知识和课本,接着可以给孩子们念一些通俗易懂的可以培养情操的故事和文章。然后通过在实际中解决问题来提高孩子的能力。接下来可以带领孩子做操或做手工,来开发孩子的右脑。

幼儿园一日活动如何安排

3,幼儿园儿童一天的生活流程谁知道

九点喝水和上厕所,九点半上课,十点又喝水和上厕所。十点二十分左右开始做操。做完操以后又上厕所,然后会教室。十一点吃饭,十一点半散步看电视。十二点准备睡觉,然后三点起床。起床以后喝水和上厕所,然后只点心。三点半开始上课。四点等家长来接。一天大概就是这样子
去定点医院看病的时候,直接出示医保卡,医院会根据医保卡,扣除相应报销比例,自己只需支付实际费用就可以了  参保居民在下述情况下必须使用医保卡:  1、到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门诊,需通过系统结算时;  2、因病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办理挂号、住院及出院结算手续时;  3、到门规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门规治疗,在办理挂号、结算手续时。

幼儿园儿童一天的生活流程谁知道

4,幼儿园大班一日活动流程是怎样的

一日流程应该是入园首先晨检,幼儿区域(自由)活动、集体教育活动、户外活动、盥洗、进餐、午睡、幼儿户外活动、幼儿一日活动总结、幼儿离园。
1、饭前半小时应组织活动量小的游戏,保持幼儿愉快的情绪 2、组织幼儿用洗手液洗手 3、冬季分饭时注意保温(及时盖好盖子),夏季不盛过烫的饭菜。分饭菜时尽量均匀。 4、了解每个幼儿的进食量,随时为幼儿添饭 5、照顾幼儿进餐,观察幼儿进餐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 6、餐后提醒幼儿擦嘴,并将碗盘中的残羹集中倒入汤桶,餐后所有的碗碟应整齐的放在桶内,便于清洗 9、全体幼儿用完餐后,才能打扫活动室 附教学儿歌《白米饭》: 白米饭,喷喷香,农民伯伯种的粮,小朋友,要爱惜,浪费一粒不应当

5,幼儿园的半日活动流程怎么写中班

一、晨间活动——投掷网兜:(7:45—7:55)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区域材料,有序取放材料。教师: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引导幼儿与同伴良好互动。二、晨间谈话:播报天气(8:25—8:35)幼儿:积极参与天气的播报和讨论,能倾听别人的天气情况,最后能正确的进行集体播报。教师:发现幼儿播报时的错误情况,引导幼儿一起讨论。三、生活活动、早点(8:35—8:45)幼儿:主动洗手,安静吃点心,坐姿端正,不拖延时间。教师:指导幼儿正确吃点心,纠正坐姿,趁热吃完点心。四、早操(8:50—9:10)幼儿:能合着音乐节拍做动作,不抢动作,不拖动作。教师:动作准确有精神带操。五、第一教学:语言《胆小狮特鲁鲁》(9:15—9:40)六、生活活动(9:40—9:50)七、区域活动(10:00—10:30)幼儿:根据每个区域的人数自主选择,提高做事专注性和动手能力。教师:重点区域是美工区和语言区,投放对边折剪和新的看图讲述材料。八、户外活动:滚筒(10:30—10:50)九、生活活动 餐前准备(10:50—11:00)值日生能主动帮忙分餐盘和毛巾,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十、幼儿午餐(11:00—11:30)能趁热吃饭菜,独立完成自己的一份并收拾好餐具。

6,如何细化幼儿一日活动流程各环节

幼儿园不提倡统一、整齐划一的流程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清楚提出: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国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第三部分 ,第九条: “九、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以上表明:不要去搞什么整齐划一的流程表。 但是,一些幼儿园弄一些弹性大一点的一日时间表未尝不可,如:“入园接待--晨间活动--早操--点心--集中教育活动--户外活动--休息时间--午餐--散步(自由安静时间)--午睡--起床安静活动--游戏时间--离园活动”

7,幼儿园的常规日程流程

7.30——800.老师入园接待,幼儿晨间活动(值日生,玩玩具,锻炼) 8.00——8.30.幼儿早餐 8.30——8.40上厕所,第一节活动准备 8.40——9.10(视孩子的年龄,活动时间可稍为短一点)集体活动 9.10——9.30,自由活动及入厕,喝水等 9.30——10.00.早操及户外活动 10.00——10.20.课间餐 10.20——11.00.区域活动或第二节集体活动 11.00——11.30.户外活动 11.30——12.10.个人卫生及中餐 12.10——2.30.午睡 2.30——3.00.起床及午点 3.00——3.30.集体或分组活动 3.30——4.30.户外活动或自由活动 4.30——5.00.晚餐 5.00——5.30.离园活动 5.30——离园
7:30-8:10入园,做早操 8:10-8:20入厕,餐前准备 8:20-8:50早餐 8:50-9:00搞卫生
除了当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外,幼儿教师最好是学过蒙氏教育。这样便能更好的观察幼儿,因为在幼儿的成长中,他并未意识到自己内在的需求。要给幼儿全面的感官教育,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练习。 一个好的幼儿园最重要的不是硬件设施,而是一些优秀的幼儿教师,表现在: 1.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玩玩具或与别的孩子玩,而不是无目的地四处活动或被迫长时间地安静坐着。   2.一天中孩子们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搭积木、扮演角色、看书、涂颜色等。而且他们不是天天在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   3.孩子们从学习数字和字母、探索动植物世界、烹饪、做服务工作、准备快餐等获得有意义的日常生活经验。   4.教室用孩子们自己的艺术作品装饰。   5.教师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经验和背景进行指导,课程表适用于那些比别的孩子强的孩子和需要额外帮助的孩子。   6.只要天气许可,孩子们每天有机会到室外活动。户外游戏决不能被太多的室内教学时间所占用。   7.一天中老师分别与单个孩子、小组以及所有孩子进行接触,跟他们一起活动。   8.全天任何时候老师都可以读书给孩子们听,不只限于讲故事的时间。   9.填写工作表不应是老师的基本活动。 教师除了会唱歌,跳舞,弹琴外,在健康教案,艺术教案,科学教案,社会教案,语言教案,数学教案,整合教案和主题教案中,都要准备丰富的挂图,图片,卡片,背景音乐,课件和一些实物,小制作等。 教师还要合理并有质量的安排幼儿的半日活动和区域活动。
7:00开园,7:30进园,音乐响起,和老师一起做早操,8:00关门,就不再让进了,小孩回教室洗手,吃早点,10:00户外活动,10:30回班喝水,吃加餐(饼干,蛋糕等),然后就在班里学习,12:00吃午饭,13:00睡觉,下午15:00吃一次水果,16:00出来做游戏,有事就在班里做游戏,17:00吃晚饭,17:30可以接孩子,18:00闭园,基本就这个流程,不同班级学习时间不同,会有细微变化。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常规的内容及意义。 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一些学者对常规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认为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具体包括三方面含义:(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显然,常规是幼儿教育主要内容之一。同时,常规的建立也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人认为通过常规培养发挥着三种作用:(1)常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 其次,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常规培养中的几点做法: 一、 要求和规则应切合孩子实际。 各班的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分阶段提出。9月份孩子刚入园,可要求孩子在教师的示范提示下 初步学习按老师的指令(如铃声)进出活动室,收放玩具。(如某一段琴声)告诉幼儿活动要开始了,赶快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另外,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10月份,要求幼儿习惯于听铃声做事情;把掉在地上玩具捡起来;离开活动室时会把自己的小椅子轻轻摆放到自己的位子上,会用小勺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乐意在班上午睡,不依赖某种物品入睡等等。 到了第二学期,要求幼儿理解并执行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转换指令,养成好习惯,如进出活动室慢慢走、不奔跑、不互相追逐;与教师一起收拾玩具,与同伴愉快地游戏等等。每一项规则,一点一滴,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逐步学会独立完成。 二、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教师可把对孩子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孩子们共同讨论。 三、 让孩子参与常规的制定。 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例如:午睡前要叠衣服,椅子小,叠起来很困难。有的孩子在床上、地上叠衣服,很不卫生。抓住矛盾,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里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所以说,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四、 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班级常规的关键。生活在集体中的孩子,他的一天由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所组成。其中包括饮食、睡眠、盥洗、游戏、学习和交往等内容,从而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

文章TAG:幼儿  幼儿园  一天  流程  幼儿园一天的流程安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