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园小班教案20分钟左右或者有什么技巧可以让内容生动有趣一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幼儿园小班教案20分钟左右或者有什么技巧可以让内容生动有趣一

2,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相同颜色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按颜色找出

先要做好事前准备——按照教案的内容,有动画片、图片、玩具等,那就要准备好放动画片的设备了,如电视机、DVD或VCD,相应的碟片和播放器,或者电脑等;印刷有动植物图案的图片等,这些文具店都有卖的;玩具,不同颜色的塑料玩具,这些一般幼儿园里都有。一项项来,按照教案操作、引导就可以了,颜色应该很好区分,除非是色盲,对红色等一些颜色无法区分。
小班情境数学活动:找相同活动目标:1、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2、让幼儿能从几个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相同的物体。3、能将相同的物体归类。4、练习粘贴,锻炼手指的协调能力。活动准备:1、 三种颜色的彩带;2、 苹果香蕉等实物各两个分别装在用布遮住的篮子;3、苹果香蕉等实物若干;4、墙饰上准备好贴了双面胶的大苹果香蕉等底图;活动过程:(一)师生问好1、教师和幼儿一起念手指儿歌引入:“一个小指头呀一个小指头呀,变变变,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两个小指头呀,两个小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白兔呀,跳跳跳,三个小指头呀三个小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喵喵喵。。。”“小朋友,刚才我们用手指变了小动物,现在,老师又要变魔术了,小朋友闭上眼睛,看看我变了什么。”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相同颜色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按颜色找出

3,幼儿童话故事小红帽教案

从前有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喜欢戴着祖母送给她的一顶红色天鹅绒的帽子,于是大家就叫她小红帽。有一天,母亲叫她给外婆送食物,并嘱咐她不要离开大路,走得太远。小红帽在森林中遇见了狼,她从未见过狼,也不知道狼性残忍,于是把来森林中的目的告诉了狼。狼知道后诱骗小红帽去采野花,自己跑到林中小屋去把小红帽的外婆吃了。并装成外婆,等小红帽来找外婆时,狼一口把她吃掉了。后来一个猎人把小红帽和外婆从狼肚里救了出来。 后来人们就用小红帽来比喻天真幼稚、容易上当受骗的孩子。 这是动画视频 http://www.hengchu.cn/donghua/story/tonghua/donghua_1596.shtml
英语学习中心(0-18岁版) 2007 build 3.6.0119 该软件收集了1336家英语学习网,有了她用户能够十分方便的通过网络进行英语读、听、说、写、考等英语学习。该软件内容有:儿童英语(共62份), 英语儿歌童谣(共8份), 剑桥少儿英语(共15份), 儿童英语童话故事(共7份)。 英语口语(共28份), 英语语音/发音(共16份), 英语口语口试技巧(共26份), 英语语法(共48份), 英语词汇(共37份), 英语句型(共20份)"), 英语拼写方法(共8份), 英语单词记忆方法(共15份), 英语考试(共47份), 英语考试技巧(共16份), 在线英语自测(共29份)。 英语教学综合(共45份), 小学英

幼儿童话故事小红帽教案

4,幼儿园大班美术课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小鱼捉迷藏》目标: 1.在不规则的线条画里擦出小鱼形象,并添画鱼的眼睛、嘴巴、鳍及花纹等。 2.学习合理搭配颜色,乐于表现美。 准备: 1.画纸、黑色水彩笔、油画棒每人一套。 2.范画,录音机,轻音乐磁带。 过程: 1.产生兴趣。 (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画线:有一条奇妙的线,它最爱在纸上快乐地跳舞。你瞧,它在这儿转了一个圈,又在那儿转了一个圈,在每一块空地上部留下了它的痕迹。 (2)幼儿徒手练习"画"会跳舞的线。 2.师幼一起观察会跳舞的线留下的痕迹,找找小鱼藏在哪里。 3.从这些会跳舞的线里找到小鱼后,教师添画小鱼的眼睛,嘴巴、鳍,花纹等。 4.讨论:怎样让这些小鱼变得更漂亮?(涂上漂亮的颜色。) 5.出示茫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了解绘画过程:先用黑色水彩笔在纸上画出会跳舞的线,再把藏在线里面的小鱼找出来,然后给小鱼添画上眼睛、嘴巴、鳍和花纹,并给它穿上漂亮的衣裳,最后还可以添画水草,小石头等。 6.播放轻音乐,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启发能力强的幼儿注意色彩搭配和画面安排。 7.展示、欣赏、交流作品,关注能力稍弱幼儿并给予鼓励。 延伸活动: 在美工区投入相应的材料和作品,引发幼儿继续创作。
有个客人有钱有势的,拿出20万第纳尔要吃猴脑,你就行行好当帮我最后一次吧……”==而然地朝投来苹果的方向望去,一眼看到了靠窗而坐的王丽都,只见她模样秀美,就像夜空中

5,幼儿中班教案认识梯形

一、小组活动 第一组:变梯形。 “请小朋友拿一张图形纸把它剪一剪,让它们变成梯形。” 第二组:给梯形涂色。 “看看图中都有什么图形,请小朋友给梯形都涂上颜色。” 第三组:按序填空格。 “看清空格前后各有几个点子,想想空格中应该画几个点子。” 重点指导第一组的活动。 3、活动评价:重点请个别幼儿演示是怎样变梯形的,启发幼儿想出多种方法。 活动名称:认识椭圆形 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 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
推荐一个免费教育教学资源下载网站-课件素材库 http://www.kjxy8.cn/caidown/,教案/论文/反思/说课/课件下载/课本插图/ 试题试 卷/课件视频 教程 /课件制作素材等资源约20多万条,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 没有你找不到的!

6,小班公开课教案可爱的兔子

http://new.060s.com/article/2008/10/21/127271.htm
小班《可爱的兔子》 思考几个现象: 20人左右上课,只提供一只小兔给观察; 喂兔子环节:教师发给每人一根青菜或一个胡萝卜,每个幼儿拿一样东西去喂小兔子,让幼儿去观察兔子喜欢吃什么; 幼儿座位:坐在教室中间的一块垫子上,面积很小,幼儿挤得很紧。回答问题时要站起来,每次活动都要再爬起来。 分析:教师更多的是考虑“怎么教”,考虑这个教的过程怎么一步一步往下进行,如果她更多考虑到幼儿的学,就会想到: 1、材料提供得不够会引起秩序的混乱,有很多幼儿都不能就近观察,只能在边上推来挤去。 2、那么多东西喂一只小兔子太不科学,结果也是失真的(吃得下吗) 3、幼儿爬起来回答问题、去观察兔子、去喂兔子都比较费力,而且人为的挤来挤去使得幼儿注意力转移,不利于良好学习常规的形成。 注重“如何教”,忽视“如何学”的课的特点:环节分明,但较为生硬、机械。 (三)、多一些真实,少一些作秀。 每上一节课之前,我们都得做一定的准备,包括物质的准备、知识经验的准备等,但这准备不能过度。几年前,有阵风刮得挺盛的:公开上的课或比赛课内容事先让幼儿知道,有的甚至练得非常熟练,到正式上课时变成了排练后的演出。 最近去乡镇听课,发现还是存在这样的现象,试教时用自己班上的孩子。当时我问那老师:“你正式上课是用自己班上的孩子吗?”她回答说:“是的”。我又问:“那你试教时为什么不用别的班的孩子?”她说:“不熟悉,怕管不住。”我就纳闷:管不住孩子,课堂中出现缺憾或者失控有利用孩子作假、演戏重要吗?因为在我看来,虚假的课堂欺骗的问题是很严重的,虽然我能理解这些老师的心情,怕上砸了,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 例如:《有趣的树叶》一课中,老师问:你知道哪些树叶?……幼儿一个接一个说出许多许多,很多我都不知道。 当老师问:树叶有哪些作用?幼儿:琵琶叶可以做药、银杏树叶可以…… 课后我了解到,这节课光是试教就已经三遍,老师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不明智的教学行为,豪不隐瞒地告诉我,每次试教都是本班的孩子。更别说别的准备工作了。(在此我只对这种现象加以分析,不针对老师,其实老师也是很想把工作做好才有这样的行为的)当时我对那老师说:“其实孩子说出那么多树叶的名称和作用是不正常的,说不上才是正常的情况。”为了弥补幼儿表现出的无所不知的不正常情况,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让那老师发给幼儿带回家,是让孩子和自己父母共同去查树叶作用的资料,如果经过调查能说出树叶的作用那也算是正常情况了。当然,此乃下策,顺序颠倒了。 虚假的课堂有一个特点:幼儿非常熟悉活动,非常配合老师,过程进行比较顺利,但是幼儿的眼中看不到生动、看不到兴奋、好奇、投入,因为他们已经没了挑战,适度的挑战才会有真实的兴趣与愉悦,现在他们就如同熟悉工作流程的工人在机械地重复完成一项熟练的任务。 真实的课堂,才是最美丽的!我们要记住一点:我们上课不是给别人看的,不是取悦于谁的,而是带着孩子们一起演绎一段发展的故事,是为自己和孩子在上课的。 (四)少一点华丽,多一点平实。 老师们回忆一下,你外出听的课、看的录象课,有多少节感觉是朴素的、实用的、常态下的课?许多课堂都披着华丽的外衣,这些华丽的外衣底下暴露的是刻意包装的痕迹。 有的课情景表演、课件、动手制作、游戏、录象等热闹繁华,什么手段都用上了,全副武装。

7,急求中班语言教案玩具宝宝回家了

以玩具宝宝小象回家举例说明教案如下:活动目标:  1、 能根据提示,观察图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象要回家的心情,乐意把玩好的玩具送回家。  2、 懂得幼儿园的玩具是给大家玩的,不能自己拿回家。  3、学习短句:我的家在幼儿园的玩具柜里,XX要回家。  活动准备:  1、挂图16号;《小朋友的书·我们都是好孩子》  2、磁带及录音机  3、班级中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故事的题目是什么?小象的家在哪里?  二、教师边出示挂图,边讲述故事,并提问:  1、这是谁?元元带着什么?要到那里去?  2、元元到家了,元元和玩具们在做什么?  3、大家都高兴吗?小象呢?  4、天黑了,玩具们干什么去了?元元和小象呢?  5、小象现在要去哪里?元元是怎么说的呢?  6、玩具动物们吵醒了,问小象“你的家在哪里啊?”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象的家在哪里?(引导幼儿学说“我的家在幼儿园的玩具柜里,我要回家。”)  7、长颈鹿在干什么?它看到幼儿园里怎么了?小朋友,你们说应该怎么办?元元在干什么?  8、小象回到了自己的家,大家高兴吗?你们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小结:幼儿园的玩具是给大家玩的,玩具们每天和那么多小朋友玩,他们很高兴。现在小象回到了家,玩具们都很高兴,元元也很高兴,他说,他再也不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了。  三、欣赏故事录音。  四、逐一出示班级中的几件玩具,说“XXX找不到家了”。  请幼儿用“我的家在幼儿园的玩具柜里,XXX要回家”句式练习表达,并将这个玩具送回到玩具柜里。  五、阅读《小朋友的书·我们都是好孩子》第17~20页“小象要回家”。  幼儿自由阅读并相互交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根据提示,观察图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象要回家的心情,乐意把好玩的玩具送回家,并懂得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玩的,不能自己拿回家。这次活动通过元元在回家的时候把原本属于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了,导致在幼儿园的小象妈妈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宝宝而伤心难过,最后,元元知道自己做错了然后把玩具送回家的故事让幼儿来了解、讨论小朋友是否应该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玩。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对自己的想法说了很多关于自己的见解,也能对故事中元元所作的事情有一个很好的了解,知道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的行为是错的,从而对幼儿的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产生一些行为的准照。
以小象玩具回家了教案为例活动目标:xjlet.com 1、学会看挂图,理解小象的心情变化。 2、教育孩子爱惜玩具,幼儿园的玩具以及其他伙伴的玩具都不能带回家。 3、理解并能初步掌握儿歌:玩具玩具我爱你,天天和我在一起,玩完玩具送回家,小朋友们牢牢记。 活动准备: 1、《小象要回家》故事图片(教师手绘)3张。 儿歌配图4张(教师手绘)。及卡通磁石7个。 2、《小象要回家》故事磁带。 《玩具进行曲》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3、幼儿玩具十几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玩具进行曲》,教师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随音乐律动。 2、先表扬:宝贝们做得真好,老师真喜欢你们。 提问:谁能告诉我,刚才歌曲里都唱到了什么玩具:(幼儿在教师提示下回答问题) 二、基本部分: 1、引入故事:今天,我们就要讲一个有关玩具的故事。 出示挂图并引导幼儿观察图中事物,理解图片意思。 2、现在我们就来听这个故事,听完故事之后,我要请聪明的乖宝贝下来讲故事,我要看谁是乖宝贝当中最聪明的一个。(师与幼儿围坐一起听故事,师适时做动作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理解故事意思)。 3、师与幼儿一起看挂图回顾故事内容一遍。 4、邀请“聪明宝贝”给大家讲故事(至多3个)。 5、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园园把玩具小象带回家对不对,为什么?我们能不能把玩具带回家:为什么? 6、夸奖幼儿都是懂事的好孩子,作为奖励,每个发一件玩具玩,提示要爱惜玩具,可以大家交换玩具玩,让玩具和大家都成为好朋友。(教师与孩子们一起玩,避免玩具受损和儿童之间的争抢。) 结束部分: 1、学习儿歌。 师:宝贝们,现在玩具们有点累了,我们抱着它休息一会儿吧。趁玩具们休息的时候,我们学一首好听的儿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看图编动作记儿歌。) 2、现在大家跟老师一起唱着儿歌把玩具送回家吧! 自我评析: 本次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孩子通过《小象要回家》的故事,让幼儿明白集体的东西、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往家里带。 活动一开始,让孩子们随着《玩具进行曲》的音乐跟老师一起动,不但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歌曲内容也利于导入活动。 基本部分进入故事学习,我首先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挂图,通过分析领会图画意思。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读图能力,也为后面听故事时有效地理解故事做好了铺垫。听完故事后,让幼儿复述,使其更加深刻理解故事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之后的“玩玩具”活动,让孩子们在严谨的思考之后有一个适当的放松,也为儿歌的学习做好引子。 结束部分,老师与幼儿一起编演儿歌,进一步巩固了玩具不能带回家这一原则,还锻炼了孩子们的动脑、动手能力,达到多方面提高幼儿素质的目标。 最后设计的“唱着儿歌把玩具送回家”,紧扣活动主题,让孩子们牢记在心不能把玩具带回家。xjlet.com

文章TAG:幼儿  幼儿园  教案  小班  幼儿园课教案20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