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春的教案,初一上册第一课春此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搜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10-25 13:58:51
1,初一上册第一课春此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搜
此文分为三个部分,先是盼春,后是绘春,最后是赞春,绘春部分是文章主干,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一些春天的图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无限的热爱
2,人教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 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人教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掌握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 3、明确本学期语文教学常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做自我介绍,然后以讲故事、读美文、汉字趣解等不同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推荐: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刘卫民《我爱你,汉语》。 二、语文的概念 1、流行的几种说法:语言和文学、听说读写、叶圣陶:口语和书面语。 2、初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3、大语文概念:应试、应用、人格修养;文史哲不分家;语文的社会生活化。 4、雅和俗:作为基础语言工具,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是交际需要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可以提升个人魅力和生活层次。 三、方法介绍 1、相信自己,勇敢挑战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不要去想过去,想自己的基础是不是很差,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和失败。) 2、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强调语文学习积累要坚持) 3、自我规范,养成习惯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强调: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 4、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你们说,这个小孩是不是很聪明?(——重要的还在钓技。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四、学习要求 可以从“工具准备”、“上课要求、”“作业习惯”、“作文训练”、“其他规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学习要求。 五、课堂小结 在中学的历程里,语文——文学作品,他能通过写作者真实的生活经验与心理历程与你交流,向你展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取向,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你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作者的精神家园,中学里没有哪一门功课是这样的内容,在精神上为你做引领。在我看来,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做人。你不一定要踏入大学的门,可你必定要跨入社会的门,你可以不懂数理化,没有任何特长,只要领工资会签自己的名,但你不能不会做人,你可以失掉一切,但你没能失掉尊严。 希望大家在中学阶段,不要把语文看成是在应付考试,那样你会学得很吃力很疲倦,我希望大家把它当成一种欣赏,一种享受,这样你才能真正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文字是一种美丽,一种遭遇,和文字用心灵和他相逢是一种幸福。 人教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3 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调和节奏的变化。 3、 通过圈划、品味、揣摩文章中“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描写领悟文章中深层无私的母爱。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见目标2、3 2、 难点:见目标3 三、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语言法,小组合作法 四、 教学时数:2节 五、 预习要求: 1、 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至少通读课文3遍。 2、 运用工具书和互联网收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着重了解其瘫痪的人生经历。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要点:见目标1、2 二、 教学内容和步骤 1、 导入(1min) 文人自古悲春伤秋,秋天,确实是一个勾起人无限情思的季节。游子在秋天思念家乡,史铁生先生也在秋天怀念着自己的母亲,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怀念》。 2、 知人论世(7min) 史铁生先生是我国的文学大师,大家昨天查阅资料对史铁生先生了解多少呢?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整合关于史铁生先生的资料,将你认为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最需要掌握的3个信息选出来。 明确: 1、史铁生先生21岁时瘫痪,找不到工作,生活苦恼,失去活着的欲望。 2、写这篇文章时史铁生先生已经走出瘫痪的阴影,热爱生活,我明白了母亲的苦心 3、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齐读,教师听读。学生读完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疏通词意。(5min) 明确:课后读读写写的词。 2) 初步感知,把握文章感情基调(18min) A、 文章题目《秋天的怀念》包含几层意思? B、 明确:怀念的是母亲;母亲在秋天去世 C、 通过读文章,你觉得文章中的史铁生先生是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文本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情绪不稳定、敏感、暴躁、暴怒、绝望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不,我不去。” “我可活什么劲儿”。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反复读那两句语言描写。 D、 你觉得史铁生先生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可以小组讨论然后发言,注意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怀念,愧疚,自责。“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天地。”“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有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了。”“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3)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学生标出停顿和重读的词。听读结束后,学生自由读,要读出感情,读出节奏,教师巡视并指导。(9min) 4、 结语: 史铁生先生怀着对母亲的想念和愧疚写下这名作。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爱,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母亲。 三、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母亲 暴躁、暴怒无常 浑然不知 重病缠身

3,初一语文春一课春雨图怎样分段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盼春的心情。第二部分(第2~7段):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第三部分(第8~10段):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
4,七年级第一课春全文用一句话概括
春》描写细腻,富于情致。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用两个“盼望着”,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5,初一第11课春作者朱自清的详细板书
春 一、 盼春。 盼、来、近(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 二、 描春 一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二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6,人教版初一语文上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春与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相同点:都是以散文形式来描写景色,两位作者都善于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该季节写的令读者身临其境,将景色写得十分美丽,十分迷人。赞同22不同之处: 1.季节不同(这个有点废话,可不写) 2.朱自清的春是根据触觉、视觉、听觉来写的,而济南的冬天主要是根据视觉和温度来写的。相同之处: 1.都是写景的(这个有点废话,可不写) 2.两篇文章都用了一些很好的手法,如:比喻、拟人、虚实相生。 3.文章段落很分明,一目了然。 4.句式优美、让人回想、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5。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手法相同
7,初一语文课文春的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词语拼音
没有教材在手里,只能提供以下生字词的拼音,仅供参考——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软绵绵:形容柔软。 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眨:(眼睛)闭上立刻又睁开。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地开着的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卖弄:炫耀。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花针:绣花用的细针。 黄晕:昏黄不明亮。晕,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也指光影或色彩周围模糊的部分。 烘托:原指国画技法,后借用为写作技法。这里是衬托的意思。 和平:平静安定。 蓑: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笠: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可以遮雨、遮阳光。 舒活:舒展活动。 抖擞:振作(精神)。 一年之计在于春:古谚。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古谚中还有“一日之计在于晨”的说法。 落地:这里指婴儿生下来。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健壮:强健。 嘹亮:(声音)清晰响亮 静默:①寂静;没有声音②肃立不做声,表示悼念 抖擞精神:振作起精神。 繁花嫩叶:花儿繁多,叶儿鲜嫩。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8,七年级第一课春拼音
第十一课《春》朗润lǎngrùn:明朗润泽酝酿yùnniàng:原意是造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卖弄màinong: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宛转wǎnzhuǎn: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说话含蓄、曲折而温和。声音委婉而动听。嘹亮liáoliàng:声音圆润而响亮。黄晕huángyùn:昏黄不明亮。晕,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也指光亮周围的影子。烘托hōngtuō∶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像鲜明。陪衬,使明显突出。文中指“衬托”的意思。静默jìngmò∶人不说话,不出声音。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舒活shūhuó:舒展,活动。欣欣然xīnxīnrán:欢欢喜喜的样子。繁花嫩叶fánhuānènyè繁花,盛开的花;各种各样的花。嫩叶,鲜嫩的叶子。呼朋引伴hūpéng-yǐn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抖擞精神dǒusǒujīngshén:振作,振奋精神。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zhǎn第十一课《春》朗润lǎngrùn:明朗润泽酝酿yùnniàng:原意是造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卖弄màinong: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宛转wǎnzhuǎn: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说话含蓄、曲折而温和。声音委婉而动听。嘹亮liáoliàng:声音圆润而响亮。黄晕huángyùn:昏黄不明亮。晕,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也指光亮周围的影子。烘托hōngtuō∶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像鲜明。陪衬,使明显突出。文中指“衬托”的意思。静默jìngmò∶人不说话,不出声音。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舒活shūhuó:舒展,活动。欣欣然xīnxīnrán:欢欢喜喜的样子。繁花嫩叶fánhuānèn yè繁花,盛开的花;各种各样的花。嫩叶,鲜嫩的叶子。呼朋引伴hūpéng-yǐnbàn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抖擞精神dǒusǒu jīngshén:振作,振奋精神。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zhǎn第十一课《春》朗润lǎngrùn:明朗润泽酝酿yùnniàng:原意是造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卖弄màinong: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宛转wǎnzhuǎn: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说话含蓄、曲折而温和。声音委婉而动听。嘹亮liáoliàng:声音圆润而响亮。黄晕huángyùn:昏黄不明亮。晕,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也指光亮周围的影子。烘托hōngtuō∶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像鲜明。陪衬,使明显突出。文中指“衬托”的意思。静默jìngmò∶人不说话,不出声音。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舒活shūhuó:舒展,活动。欣欣然xīnxīnrán:欢欢喜喜的样子。繁花嫩叶fánhuānènyè繁花,盛开的花;各种各样的花。嫩叶,鲜嫩的叶子。呼朋引伴hūpéng-yǐn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抖擞精神dǒusǒujīngshén:振作,振奋精神。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zhǎn七年级语文上册生字拼音《春》嗡wēng 朗lǎng润rùn 酝酿yùnniàng 卖弄màinòng 喉咙hóulóng 应和yìnghè嘹亮liáoliàng 烘托hōngtuō 静默jìngmò 风筝fēngzhēng 抖擞dǒusǒu 健壮jiànzhuàng呼hū朋péng引yǐn伴bàn 花枝招展
文章TAG:
七年 七年级 年级 语文 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春的教案 搜
大家都在看
-
三位数除一位数笔算教案设计,三位数除法如何计算?
2022-12-25
-
学唱拨浪鼓 教案,牛奶盒贴上波浪鼓幼儿边玩边学唱
2022-12-26
-
幼儿园美工手工折飞机教案,纸飞机折叠方法(1))
2022-12-31
-
《香玉》《王六郎》教案,香玉康复后和九生一样幸福快乐
2023-01-01
-
关于诚信小班教案,一文读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023-01-05
-
喂 出来---教案设计,喂养小动物幼儿园教案1
2023-01-08
-
初二物理公开课杠杆教案,杠杆知多少?问与答(20)
2023-01-24
-
幼儿园这只狐狸教案,教案(一)
2023-02-17
-
龟兔比赛教案,骄傲兔子比赛被比赛结果出炉!
2023-02-17
-
六年级数学商场打折教案,六年级新学期开学礼包新折扣
2023-02-18
-
小鸭童谣教案小班,小学儿歌教案
2022-12-18
-
自我新形象 教案,如何在职场迅速认识自己?
2022-12-26
-
万圣节的由来介绍教案,万圣段由来万圣节前夕最热闹
2022-12-30
-
幼儿园剪纸课优秀课教案,剪纸知多少?问与答(19)
2023-01-28
-
车的运动教案,汽车为何不能启动?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