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新华书店有卖2年级的数学课本吗

有,小学课本新华书店都有卖

新华书店有卖2年级的数学课本吗

2,小学二年级的奥数教材有哪些好的麻烦大家给推荐本好书 搜

《21世纪金牌奥数实力标准竞赛教材小学二年级》; 《小学二年级奥数训练 100类-举一反三 》

小学二年级的奥数教材有哪些好的麻烦大家给推荐本好书  搜

3,小学二年级的课本都是有哪些

语文、数学、2113品德与生活、音乐、体育、美术、手工等,  课本,通俗的说就是5261在学校使用的书籍,也叫“教材”或“教科书”。它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蓝本,也是师生进行教学互动4102必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促进学习方1653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内过课本能够学习系统的知识,能够培养美好的情感,能够陶冶美丽的情操,让学生在学好本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容。

小学二年级的课本都是有哪些

4,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都教哪些内容

主要是乘除法!你是指上册还是下册。还有观察物体、统计和方向。
乘除法的初步认识及表内乘法、除法、时分秒、观察物体、统计初步知识、
乘除法的初步认识及表内乘法、除法。
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
小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要掌握的知识有哪些?重点有哪些 ?小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是上册还是下册?

5,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五层。因为爷爷从一层爬到三层,只爬了两层楼梯。 而小明的速度是爷爷的2倍,所以爬4层,加上底层,一共5层。知道了吗????????????????祝你成功!!!!!!!!!!!!!!!!!!!!!!!!!!!!!!!!!!!!!!!!!!!!!!!!!!!!!!!!!!!!!!!!!!!!!!!!!!!!!!!!!!!!!!!!!!!!!!!!!!!!!!!!!!!!!!!!!!!!!!!!!!!!!!!!!!!!!!
《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抚乏掂何郾蛊淀坍丢开册)》第6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
从一层到三楼实际只间隔2楼的位置,因此,爷爷上到三层,小明只能到达5层。
爷爷和小明都是从第一层开始出发的,当爷爷上到三层时,爷爷只升高了2层,所以小明升高的层数是2*2=4层,爷爷1+2=3层,小明1+4=5层。
∵当爷爷上到二层时,小明上到三层;当爷爷上到三层时,小明只能上到5层。∴爷爷上到第三层时,小明不可以上到第六层。
五层。因为爷爷从一层爬到三层,只爬了两层 楼梯。而小明的速度是爷爷的2倍,所以爬4层,加上底层,一共5层。

6,小学13年级的数学教材有那些主要内容

二年级上册目 录 第一板块 常规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4课时)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第2课时 认识厘米、米 第3课时 认识线段 第4课时 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第3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第4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第5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第6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第7课时 问题解决 第8课时 问题解决练习课 第9课时 连加 连减 第10课时 加减混合 第11课时 加减混合计算练习课 第12课时 加、减法估算 第13课时 单元整理和复习 第14课时 我长高了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第1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13课时) 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 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第3课时 乘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第4课时 5的乘法口诀 第5课时 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第6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 第7课时 乘加、乘减 第8课时 乘加、乘减练习课 第9课时 问题解决 第10课时 问题解决练习课 第11课时 6的乘法口诀 第12课时 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第13课时 整理和复习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4课时) 第1课时 观察物体 第2课时 轴对称图形 第3课时 镜面对称 第4课时 单元练习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13课时) 第1课时 7的乘法口诀 第2课时 7的乘法口诀练习 第3课时 倍的认识 第4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第5课时 倍的练习课 第6课时 8的乘法口诀 第7课时 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第8课时 9的乘法口诀 第9课时 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第10课时 乘法口诀表整理 第11课时 单元整理和复习(1) 第12课时 单元整理和复习(2) 第13课时 看一看 摆一摆 第七单元 统计(2课时) 第1课时 认识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 练习课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3课时) 第1课时 简单的排列、组合 第2课时 简单推理 第3课时 单元练习 第九单元 总复习(5课时) 第1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第2课时 表内乘法 第3课时 厘米、米 角和直角 第4课时 观察物体 第5课时 统计 第二板块 创新教学方案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厘米的认识 2.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3.两位数加减法练习课 4.问题解决 5.连加连减 6.加减混合练习课 7.单元复习与整理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2.画角 数角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1.相同加数的和 2.乘法的初步认识 3.5的乘法口诀 4.乘加乘减 5.乘加乘减练习课 6.6的乘法口诀 7.单元整理和复习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1.观察物体 2.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 2.倍的认识 3.倍的练习课 4.9的乘法口诀 5.乘法口诀表整理 6.单元整理和复习 7.看一看 摆一摆 第七单元 统计 1.认识条形统计图 2.练习课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1.简单的排列、组合 2.简单推理 第九单元 总复习 1.数与代数(1) 2.数与代数(2) 3.空间与图形 4.实践与操作 第三板块 经典课例赏析 1.角的初步认识 2.乘法的初步认识 3.9的乘法口诀 4.

7,如何活用小学数学教材

小学数学怎么样学?随着小学数学教材的不断更新,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数题,而是将许多的生活中运算加到小学的知识中,这样一来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学数学的成绩加大了难度.那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掌握方法才能学好小学数学?第一:需要对学习方法更加注意,数学的学习不应该只包括加减乘除的运算,如果将计算只在大脑中形成一种纯粹的记忆,没有进行逻辑关系的理解,那么只会越来越觉得困难.第二:在所有的数学学习中,简单的计算或者只实际的问题解算,锻炼解题思路都不是通过解题步骤,因为谁都会有粗心大意的时候,所以教育孩子不能为了省事而去忽略步骤.第三:多问问题,遇到那些比较典型的题目,在第一次解题时即便是已经做对了,也要让孩子将思路在次的理清,这样做的原因是让孩子在做题过程中掌握规律.第四:理清思路,不仅仅是要做题,而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让孩子更加的清楚自己是正确的,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对知识充满兴趣.第五:让孩子学会对计算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孩子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将问题进行叙述,这同样也是孩子帮助自己理清思路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在将来遇到难题时能够准确的找到切入点.第六:引导孩子动脑筋思考,遇到较难的题目家长不能着急的将答案说出来,而是去想办法引导孩子通过转动大脑找到解决的方法,有的时候不妨用激将的方法让他自己去思考,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学习.第七:引导孩子对规律进行总结,对于相同的问题,观察题目的类型和特点,让孩子发现其中规律,进行经验的总结.第八:差异的比较,对于相近的题目,找出其中的差异,这也同样是能够让孩子掌握的方法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错误.第九:发现数学中的趣味,用特殊的语言和方法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其实数学本来就是一门很有意思学问,培养兴趣而不是枯燥的教学,如果有浓烈的兴趣,孩子自然会爱上学习.以上九点是有关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提出相关的方法.希望能给你带来借鉴和参考的价值,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正确的方法提高成绩.
求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如何从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教学源于教材,但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而应高于教材,真正体现数学教学的灵活和简单化。“活用教材”是将教材中的“资源”经过替换、整合、简单、生活化等优化教学活动,创新出能攻破重难点,促成教学目标的教材。我现小议如下: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解读文本”。 “ 解读文本”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解读文本能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现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解读文本需注意以下几点: 1、读懂文本编排的意图,特别要搞清文中插图和旁注文字。现行苏教版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这些文中插图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0页的插图就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这场景图就是原有3人浇花,后又来2人浇花。它的出题意图就是想让学生明确计算“3+2”的思考方法。 2、读懂例题的出题意图,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它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它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能让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把握教学重难点。习题的作用及难易,教师要心中有数,懂得习题不是例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必要的补充、发展和延伸。 3、正确解读教材的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的联系。 解读教材要把握:(1)、通读全册,理解各单元教学内容,理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细读各单元,理清各知识点,弄清新旧知识联系点,分析学生学习新知的思维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活用教材”。 在解读文本之后,设计出简单、实效、生活化的可行的教学流程,真正体现活用教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生活化,精讲活用。原有教材不一定适合本地教学,所以教师应用时必须对其进行合理思考,大胆取舍。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22页第六题时,在课前,我让学生用硬纸板画好并做成各种水果头饰,上课时让学生到黑板前表演教学。这样学生就能人人参与教学,学得兴趣,学得进。

文章TAG:小学  二年  二年级  年级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