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5-06 14:17:10
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
这个题出错拉~第一个条件:“有两筐苹果”,说明两个筐都有苹果;第二个条件:“第一筐重30千克,如果从第一筐中娶出1\2千克放入第二筐.则两筐苹果重量相等”第一筐有30千克苹果,30的1/2就是15,就是15千克,把30分为两份,就是每份15,15〓15,所以相等。而第一个条件说明了两筐都有,但后面第二个条件又说明了第二筐没有,这是题意前后矛盾,所以我说题出错了!从第一筐里取出1\2,那么第一筐里就剩了它的1\2,它剩的1\2和第二筐加上第一筐给它的相等,所以第二筐是空的。列式是:30*1/2=15 15+15=30希望你的成绩越来越好,遇到问题要自己分析哦!(1).求2005年人均消费?249-249×15.7 (2).05年人均消费比2000年减少?249-(1) 30-1/2×2+30=29+30=59千克答:两筐年个苹果一共重59千克30千克呀第一筐中取出二分之一,所以第一筐还剩15个,给了第二筐十五个,这是两筐相等,说明第二个筐是空的
2,求苏教版小学五六年级数学教案
http://www.isud.com.cn/soft/sort01/sort03/sort0130/down-6023.html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三单元 认识小数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 :找规律第六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第七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八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二)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一张联系纸、一个信封、温度计教学过程课前游戏.... ......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sort0130/down-5404.html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 方程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 认识分数第五单元 找规律第六单元 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七单元 统计第八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九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单元 圆第十一单元 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准备:天平、砝码。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1)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0+50=100 50×2=100 )(2)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等式吗?根据学生举例写下2~3个。 (3)你感觉什么样的式子是等式呢? 用等于号连接的数学表达式;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左边算起来来等于右边的......

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设计
一 填空。(1)兴趣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25表示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男生人数占其中的( )份,女生人数占其中的( )份,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苹果的质量比橘子多15,那么橘子的质量是苹果的? ?? ?。(3)李玲看一本240页的童话故事,已经看了这本书的14,已经看了多少页?要求已经看了多少页,就是求( )是多少,算式是( )。 (4)小兰读一本故事书,平均每天读完它的112,6天一共读( ),还剩( )没有读。(5)“苹果的重量的23与梨子的重量相等”中,( )表示单位“1”的量,数量关系式是( )。(6)有一根塑料绳长48米,用去它的13,用去()米。 (7)人体共有206块骨头,其中手骨的块数占全身骨头的27/103,手指骨的块数又占手骨的14/27。人体的手指骨共有()块?二、. 唐僧、孙悟空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一处桃园,主人一共摘了24个桃子款待他们,孙悟空吃了其中的13,唐僧吃的比孙悟空吃的12还少2个。唐僧吃了多少个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
4,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引导语: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所给的长方形。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总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 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教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三个面。 教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 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每个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认识一下,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板书。 顶点:8个 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 面:6个,相对面的形状完全一样。 学生对照自己的教具再说说长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 教师进一步介绍学生认识长、宽、高并板在图中板书。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3.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直接在小组里交流。 二、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2 (1)出示正方体的教具,问: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们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模仿例1的学习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研究一下正方体的特征。 (2)交流学习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 学生根据板书,结合立体图形,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评讲。 2.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 (1)学生观察后判断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 (2)学生直接口答。 (3)重点说说其余的几个面是否完全相同? 3.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让学生先分别指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哪条线段,然后说 说各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教学后记: 在教学长方体的特征的活动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用学具进行操作性的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操作、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在教学中加强动手操作,提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实践操作活动,经历长方体的特征的感知、理解、概况的过程,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5,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全套教案,共69页,这里只能复制一小部分,详细的你可以到我们网站去下载
第一单元 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导入
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新授
教学例1
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小结例1: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练习:
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例2
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练习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练习一第6题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6,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教学设计百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借助直观并通过知识迁移,探索和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前后是具有连续性的,知道旧知识可以解决新问题,体会“转化”的思想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单位“1”的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练习回顾。 (1)单位换算。 30厘米=( )分米; 120分=( )小时; 2000千克=( )吨。 完成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2)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题让学生感觉今天所学的知识是与学过的知识有关系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信心。既是对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知识的一个回顾,也为本节课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提供了形的依托。 (二)创设情境,探索研究 1.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鸡20只。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 (1)阅读与理解。 教师:“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主交流讨论) 交流后得出: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 教师:“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又怎样理解? 交流后得出:就是求20只是10只的多少倍。 (2)分析与解答。 教师:这里第一个问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鸭的只数“10只”。) 教师:根据分数的意义又可以得出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对应图示。 教师小结:把10只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7只就是这个整体的。 教师:那算式该怎么列? 引导学生得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可以用7÷10。 得到算式:7÷10=。 教师:例题中的第二个问题“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又该如何解答呢? 引导学生回忆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解决。将问题转换成20只是10只的几倍,得出算式:20÷10=2。 (3)回顾与反思 教师:上面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可以通过比较这两个问题的异同点。(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后反馈) 相同点:都是用除法计算的。 不同点:前一题的商是一个分数,后一题的商是一个整数。 教师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用除法计算。在上面的两道题目中,都是以鸭的只数(也就是单位“1”)作除数,得出的商都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都不能注单位名称。所不同的是,前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得到的商是小于1的数;后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到的商是大于1的数。 教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预设:鹅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鹅的多少倍?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 小结解题方法:先找出单位“1”,然后以单位“1”作除数,进行除法计算。 7÷20=;20÷7=;10÷20=。 (4)自主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动物园里有大象9头,金丝猴4只。金丝猴的数量是大象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先找一找单位“1”,然后再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环节,http://wenku.baidu.com/link?url=HIQmxvn1HdiMqr9BL5Z0Vgp0Uf744L29coLN31t20Gxu5ssCQjEBqP3jiNYCfP8M6pH7RpTM6ScKuPQt4h0iRbYNMJpoGdAX1GMcMmtvcjS
文章TAG:
苏教版 小学 六年 六年级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大家都在看
-
三位数除一位数笔算教案设计,三位数除法如何计算?
2022-12-25
-
学唱拨浪鼓 教案,牛奶盒贴上波浪鼓幼儿边玩边学唱
2022-12-26
-
幼儿园美工手工折飞机教案,纸飞机折叠方法(1))
2022-12-31
-
《香玉》《王六郎》教案,香玉康复后和九生一样幸福快乐
2023-01-01
-
关于诚信小班教案,一文读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023-01-05
-
喂 出来---教案设计,喂养小动物幼儿园教案1
2023-01-08
-
初二物理公开课杠杆教案,杠杆知多少?问与答(20)
2023-01-24
-
幼儿园这只狐狸教案,教案(一)
2023-02-17
-
龟兔比赛教案,骄傲兔子比赛被比赛结果出炉!
2023-02-17
-
六年级数学商场打折教案,六年级新学期开学礼包新折扣
2023-02-18
-
小鸭童谣教案小班,小学儿歌教案
2022-12-18
-
自我新形象 教案,如何在职场迅速认识自己?
2022-12-26
-
万圣节的由来介绍教案,万圣段由来万圣节前夕最热闹
2022-12-30
-
幼儿园剪纸课优秀课教案,剪纸知多少?问与答(19)
2023-01-28
-
车的运动教案,汽车为何不能启动?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