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请问那里能买到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

一般大点的书店都有卖的
书店

请问那里能买到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

2,孩子把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丢了在哪里能买到

你可以到学校图书室去找。(别的学校也可以)。或到大的新华书店去找。实在找不到,去复印一下。

孩子把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丢了在哪里能买到

3,哪里有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下载

京翰网来 小学数学自网 http://www.shuxuefudao.net/Datum-27.aspx ppt格式的课件较多zhidao。

哪里有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下载

4,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56页第八小题怎么做

$;$:$$;));$!!!
2.(1)∠AOC 的邻补角为∠COB,∠AOD。∠BOE 的邻补角为∠BOF,∠AOE.(2)∠DOA的对顶角为∠COB。∠EOC的对顶角为∠FOD。(3)∠BOD=∠AOC=50°(对顶角相等)∠COB=180°—∠AOC=130°(邻补角之和为180°)
我要题目!!!
拍下来,不然谁知道

5,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都教哪些内容

主要是乘除法!你是指上册还是下册。还有观察物体、统计和方向。
乘除法的初步认识及表内乘法、除法、时分秒、观察物体、统计初步知识、
乘除法的初步认识及表内乘法、除法。
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
小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要掌握的知识有哪些?重点有哪些 ?小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是上册还是下册?

6,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分有多长练习的教案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4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来抽象出长度单位“千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10米大约有多长;第二步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100米有多长;第三步通过10个100米跑道的长是1千米等场景,体会1千米有多长。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拉一拉、走一走、量一量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0米、100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在进行认识“千米”的教学时,充分联系前面100米有多长,那么10个100米长就是1千米,然后结合学校实际,学校的操场的跑道有400米,那么2圈半就是1千米,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并介绍怎样用字母表示以及与米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多数学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学生带在学校的操场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实地拉一拉、走一走、量一量等活动,充分感知“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对于学困生,通过和他们玩游戏的活动来引导他们感知1千米的具体长度,从多角度来激发他们的参与,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并让他们积极汇报自己的亲身体会,达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原则。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并体验1千米有多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拉一拉、走一走、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千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提问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用手势表示一下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它们有多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一般我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教学

7,如何活用小学数学教材

小学数学怎么样学?随着小学数学教材的不断更新,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数题,而是将许多的生活中运算加到小学的知识中,这样一来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学数学的成绩加大了难度.那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掌握方法才能学好小学数学?第一:需要对学习方法更加注意,数学的学习不应该只包括加减乘除的运算,如果将计算只在大脑中形成一种纯粹的记忆,没有进行逻辑关系的理解,那么只会越来越觉得困难.第二:在所有的数学学习中,简单的计算或者只实际的问题解算,锻炼解题思路都不是通过解题步骤,因为谁都会有粗心大意的时候,所以教育孩子不能为了省事而去忽略步骤.第三:多问问题,遇到那些比较典型的题目,在第一次解题时即便是已经做对了,也要让孩子将思路在次的理清,这样做的原因是让孩子在做题过程中掌握规律.第四:理清思路,不仅仅是要做题,而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让孩子更加的清楚自己是正确的,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对知识充满兴趣.第五:让孩子学会对计算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孩子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将问题进行叙述,这同样也是孩子帮助自己理清思路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在将来遇到难题时能够准确的找到切入点.第六:引导孩子动脑筋思考,遇到较难的题目家长不能着急的将答案说出来,而是去想办法引导孩子通过转动大脑找到解决的方法,有的时候不妨用激将的方法让他自己去思考,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学习.第七:引导孩子对规律进行总结,对于相同的问题,观察题目的类型和特点,让孩子发现其中规律,进行经验的总结.第八:差异的比较,对于相近的题目,找出其中的差异,这也同样是能够让孩子掌握的方法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错误.第九:发现数学中的趣味,用特殊的语言和方法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其实数学本来就是一门很有意思学问,培养兴趣而不是枯燥的教学,如果有浓烈的兴趣,孩子自然会爱上学习.以上九点是有关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提出相关的方法.希望能给你带来借鉴和参考的价值,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正确的方法提高成绩.
求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如何从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教学源于教材,但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而应高于教材,真正体现数学教学的灵活和简单化。“活用教材”是将教材中的“资源”经过替换、整合、简单、生活化等优化教学活动,创新出能攻破重难点,促成教学目标的教材。我现小议如下: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解读文本”。 “ 解读文本”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解读文本能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现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解读文本需注意以下几点: 1、读懂文本编排的意图,特别要搞清文中插图和旁注文字。现行苏教版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这些文中插图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0页的插图就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这场景图就是原有3人浇花,后又来2人浇花。它的出题意图就是想让学生明确计算“3+2”的思考方法。 2、读懂例题的出题意图,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它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它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能让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把握教学重难点。习题的作用及难易,教师要心中有数,懂得习题不是例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必要的补充、发展和延伸。 3、正确解读教材的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的联系。 解读教材要把握:(1)、通读全册,理解各单元教学内容,理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细读各单元,理清各知识点,弄清新旧知识联系点,分析学生学习新知的思维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活用教材”。 在解读文本之后,设计出简单、实效、生活化的可行的教学流程,真正体现活用教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生活化,精讲活用。原有教材不一定适合本地教学,所以教师应用时必须对其进行合理思考,大胆取舍。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22页第六题时,在课前,我让学生用硬纸板画好并做成各种水果头饰,上课时让学生到黑板前表演教学。这样学生就能人人参与教学,学得兴趣,学得进。

文章TAG:二年  二年级  年级  数学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