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美术教学论哪个出版社的好

美术教学论作者:王大根著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建设第二批资助项目之一,适合高师美术学师范生、在职中小学教师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使用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这个比较好,你可以去看看,比较适合你使用
人民美术出版社要权威一些,上海书画出版社要时尚潮流一点,各有千秋!

美术教学论哪个出版社的好

2,谁知道有哪些比较好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

我也在找这方面的东西我先告诉你一个好一点的http://www.qlym.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668或许这里有你要的东西。我正在找。能和你交个朋友吗?QQ309954577欧洲主要3个时期: 文艺复兴前期: 尼古拉·皮萨诺《基督降生》《基督受难》(浮雕)《圣母子》 乔托 《逃往埃及》壁画 文艺复兴盛期: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米开朗基罗 《大卫》雕像 《创世纪》 拉斐尔 《雅典学院》《西斯庭圣母》 (3个代表很有名,也很重要) 威尼斯画派: 乔尔乔内 提香 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莫奈、塞尚、高更、梵高、吐鲁兹—劳特累克、雷东、波纳尔 现代主义:毕加索
不喜欢我们现在老师的教学方式

谁知道有哪些比较好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

3,想做小学美术老师应该看什么书

多看美学方面的书 和怎么教孩子学美学的书 已经儿童智力开发的书作为一名教育人员来说,美术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并不等同于进行技法教育,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坚持做好人文教育,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所以在实际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具备专业的教育学与心理健康教学知识,这样才能掌握好各个阶段学生的心里特点,在掌握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学与心理学中的相关知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总之,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想做小学美术老师应该看什么书

4,急求浅谈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训练这篇论文的摘要关键词

【摘要】:个性教育是教育的原始核心。在美术教学中发展个性教育,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发挥教师主导地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品质。【关键词】: 个性教育 美术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 学生创新意识 解决问题 训练学 【摘要】:高等综合院校美术教学中,要在常规教学中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必得处理好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与创新性思维的关系,提高基基本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和基本应变能力,是促进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开展实验教学,探索不同以往的教学方法,兼收并蓄突破传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 因材施教 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 【摘要】:目前,学术界关于美术欣赏的理论不少,但小学美术教师仍感欣赏教学困难,原因或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或是教师没有好的欣赏方法,或是教师的欣赏知识和能力匮乏,或是教师教育观念受当今各种观点的影响而无所适从。因此,需要我们从艺术创作的本质到欣赏的方法来进行思考,抓住本质,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和学生的美术欣赏教学之路。【关键词】: 美术欣赏 教学 小学

5,请问适合小学美术老师提高教学理论和技能的期刊杂志有哪些

推荐《教育理论与实践》,核心期刊,简介如下:《教育理论与实践》(旬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山西省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学术期刊。期刊办刊宗旨:繁荣教育科学研究、倡导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服务教育学学科建设及教育改革和发展。期刊主要栏目:主要栏目有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决策与管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理论、课程论、教育心得、比较教育、教师论坛、青年论苑、学术动态等。期刊主要读者对象:读者对象主要为育理论、教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及师范院校学生。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 二、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儿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内容丰富。 三,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6,关于美术教学理论的书籍或杂志

书名: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ISBN:704016219 作者:钱初熹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定价:30 页数:321 出版日期:2005-2-1 版次: 开本:16开 包装: 简介:本书是一本凝聚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美术教学理论教材,全书分三编。第一编美术教学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美术教学的前提、理论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演变及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第二编美术教学方法,主要论述了美术教学设计、内容及方法、评价和研究;第三编美术教学研究,主要阐述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研究及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本书汇集了大量国内外美术教学理论及方法方面的素材,力求呈现美术教学的多元化面貌及发展趋势,给美术教师进行新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很大的启示。本书使用范围广泛,除作师范院校本、专科,美术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外,亦可为爱好美术教育的广大社会读者选用。目录: 引言 站在新旧百年的交界线上参考文献第一编美术教学理论基础第1章 美术教学的前提§1三个命题1.1美·艺术·美术1.2未完成的人1.3多元智能理论§2美育、艺术教育与美术教育2.1美育2.2艺术教育2.3美术教育§3社会与美术教育的发展3.1全球化趋势3.2我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3.3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小结参考文献第2章 美术教学理论的基础§1教学理论的发展1.1教学的定义1.2教学理论演变的慨述1.3后现代教学理论§2美术观念的演变2.1现代主义美术2.2后现代主义美术§3视觉认知与美术能力发展的研究3.1视觉认知研究的进展3.2儿童美术发展研究的进展§4儿童世界的变化4.1儿童生活环境的变化4.2“视觉文化”时代3.3“绘画·雕塑”系列的教学内容及方法3.4“设计·工艺”系列的教学内容及方法3.5“书法·篆刻”系列的教学内容及方法3.6“现代媒体艺术”系列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小结参考文献第7章 美术教育评价§1美术教育评价概述1.1教育评价1.2美术课程的评价建议及特征§2美术教育评价方式2.1多样化评价2.2表现性评价§3美术教学评价案例3.1我国的美术教学评价案例3.2日本的美术教学评价案例3.3美术教育评价展望小结参考文献第三编美术教学研究第8章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1美术教育改革与课程资源开发1.1后现代教育思潮与美术教育改革1.2课程资源与课程扩展1.3外国学校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1.4我国学校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2美术课程的新资源2.1美术课程的资源2.2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和方法2.3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发展方向§3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案例3.1我国美术课程资源_开发的案例3.2外国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案例3.3两国共同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的案例小结参考文献第9章 美术教学研究§1美术教育研究1.1美术教育研究1.2美术教育研究的范围与原则1.3美术教育研究组织§2美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2.1美术教育研究的分类2.2调查研究(又称描述研究法DescriptiveResearch)2.3实验研究(ExperimentalResearch)2.4历史研究(HistoricalResearch)2.5理论研究(TheoreticalResearch)2.6比较研究(ComparativeResearch)2.7质的探究方法的提出§3学校美术教学研究3.1学校美术教学研究3.2确定研究课题3.3文献检索3.4研究计划的设计和制订3.5研究方法的实施3.6研究结果分析§4美术教学研究成果表述4.1研究成果表述的意义、类型与原则4.2研究成果表述的步骤4.3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小结参考文献第10章 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1美术师资培育课程与教学1.1美术师资培育的现状1.2中小学美术师资培育的发展前景§2美术教育实习的意义与方法2.1美术教育实习的意义2.2美术教育实习的过程2.3微格教学2.4美术教育实习展望§3迎接挑战的美术教师3.1来自新课程的挑战3.2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小结参考文献结束语 新的视野与新的起点参考文献附录 美术教育文献索引后记

7,求助关于小学美术论文一篇

《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要指导儿童自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加强实践和创造活动。”要让学生富有创造精神,就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有拘无束地独特思考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我深刻体会到“互助教学”在小学美术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如何恰当地在美术教学中实施“互助互动”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运用互助互动,进行想象能力的互补。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表象丰富,想象就开阔而深刻,表象贫乏,想象也就狭窄而浮浅。人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果能同心协力讨论如何解决问题,那一定会使问题迎刃而解。例如我在上苏教版小学美术第11册第4课《杯子的设计》时,让他们从杯的形状、材质、作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设想,畅所欲言,可以在他人设想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比比谁想得更出色。他们有的说制作一个带有蓝猫的杯子。看到喜欢的杯子,就想起喝水。有的说在制作一个能在太空中用的杯子,还能保温。国家与国家间的友谊杯,还有各式卡通杯、水果杯、学习杯。在学生讨论互动的情形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发而不可收。也带动了一些思维并不活泼的同学,最后,学生的作品设计的都不错。还有同学得了小小设计师的美誉呢!  二、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创作能力的互补。  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实物为发散点,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扩散出与图形或实物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新形象。课上经过学生交流,学生脑中的印象深刻了,可以着手自己动手绘画或者制作了,这时,再进行小组合作。例如我在上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5课《蔬菜的联想》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一方面,组内成员多,带的东西也就积少成多了,有的同学可能自己带的不够或是某一类多了,那就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蔬菜。另一方面,可以合作,大家出谋划策,进行添加,完善,使作品更加完美。让大家体验合作成功的愉悦。结果用茄子做的企鹅,用油菜做的鱼,用菜花做的绵羊等等还真栩栩如生呢!之后,有不少学生还在课后写了一篇日记,介绍了制作过程,还在学生刊物发表了呢!这就是合作的作用和乐趣。我在上《纸品乐陶陶》、《有人脸的器物》、《衣架的联想》、《便签盒的设计》等彩纸作品、泥塑作品、综合材料作品时,也采用合作的方式,学生情绪高涨,制作出了比较大的或者组合作品,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不仅手工可以协作,绘画当然也行,根据课的需要,在一张大画纸上,几个同学一起通过分工,合作,也能绘出比平时更大更美的作品。  四、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审美能力的互补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较弱,审美意识还很模糊,而这一阶段却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黄金时期,学生通过上美术课,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绘画规律和认识能力,还应该逐步的提高和具备发现艺术世界中的美的能力。  同一题材的美术作业由于每个学生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不同,所以画面无论从构图上,还是从色彩上,还是在想法上也完全不同。所以有他的特殊性,也造成了评价的不一。学生的美术作业有可能画得“很好”,但不应有“最好”。教师不能用自己主观臆断去评价。扼杀孩子自身的想法。因此在美术课的最后几分钟组织小组讨论,进行互评、互议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评价较为客观细致,充分地让他在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评价自我,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孩子宽容的合作精神及敏锐的审美鉴赏力,也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这种让学生直接投身于审美创造的实践活动,更能锻炼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达到主动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其他知识的互补。  我们说绘画来源于生活,跃然于纸上的作品往往是经过观察生活而表现出来的生活的再现,或是高于生活的再创造。所以在美术课伊始,可以采用交流的方式,进行生生互动,获得自己未知,而其他同学所知道的知识,提高学生绘画思维的发展。例如我在教学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第8课《剪纸的故事》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故事资料,他们兴趣很高,有的是拍的照片,有的是挂历,有的是科普读物,有的是画报,来源各不相同,收集到的故事也是五花八门,但个  人收集到的毕竟是有限的,没有集体的力量大。于是我就让同学之间进行介绍交流,使他们尽量看到更多的故事,这对他们能表现本课剪纸故事打好基础。绘画来源于生活,只有有更多的生活储备,才能厚积而薄发,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总之,在“互助教学”中,学生处于放松状态,不用时时刻刻揣摩老师的意图,然后察言观色地回答问题,而是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个性张扬,从自觉参与中启迪智慧,体验探索新知识的乐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必然能迸发创造的火花。
看你写的是什么方面的文章,是评职称吗?
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而美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非常直接地体现着这种直观性。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美术绘画课的教学除了学习线条、形体、空间、明暗、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之外,还要学习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艺术的表现手法。例如静物写生课,不管是一瓶沐浴着阳光、摆在窗前的鲜花,还是随意堆在桌上的肥硕水果;不管是一组闪耀着光泽的玻璃器皿,还是刚买回来的新鲜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横生的形态,都能人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人物头像绘画课,不仅使学生明白头型的“八格”、五官的比例尺“三停五眼”,还要懂得“形神兼备”的意义。人像的美,并不是“浓眉大眼”或“樱桃小嘴”等概念,关键是创造生活中有个性特征的感人形象。例如周思聪先生的肖像画《老矿工》,极为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老矿工的形象。在老矿工布满班痕的脸上,可以看到这位煤矿工人的艰苦劳动的一生,然而他又是那样善良,淳朴和敦厚。美术作品并不是以“像不像”“美不美”“好看不好看”为评价标准。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的感受、想象与思考,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工艺课是一种带有设计意识的艺术实践活动。在美术课上学过色彩知识和造型规律,学生掌握这些形、色的审美常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点,对于学生盲目追求流行时装、奇怪发式的现象,有正确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思想品德的提高。另外,美术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根据科学研究,人脑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维,许多复杂的精神活动是由大脑两半球协同完成的。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一般多用左脑思维,而美术课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美术课的任务正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在绘画课上,教师总是强调学生观察、观察、再观察,由表及里的观察,由近及远的观察,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只有正确的观察,才有正确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积极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进而是逻辑思维的发展。这样也就有利于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人脑的潜力。美育被明确地列入教育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

文章TAG: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书籍小学  学美术  美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