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制作型科学活动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叶子魔术站教案怎么写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8-10 12:05:37
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园大班科学叶子魔术站教案怎么写
教材分析:题材体裁,内容形式,结构背景,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引导法等,教学准备:CAI等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a.课前准备,b.师生问好,二,导课,情景展示图片,学生观看思考回答想象,三,进行新课,a.出示课题,b.教师采用图片法,启发式,讨论法,谈话法,示范法,叙述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c.学生个别先掌握内容,分组掌握内容,全班掌握内容,学生在教师引导配合的进一步掌握内容,d.本节课内容丰富难易安排合理,形式新颖不拘一格,结构紧凑不拖沓分层分部分版块,e.学生在教师引导配合中掌握全部知识内容,实现本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f.拓展延伸,四,二度创作,五,小结反思。三、活动一:叶子的秘密 活动目的: 1、对探究叶子的秘密感兴趣 2、观察各种叶子的外形特征。 3、感受不同形状、颜色叶子的美。 活动准备:去户外场地上的树下安全查看、小塑料袋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各种各样的叶子。 (1)出寻叶子、提出疑问:你们猜猜,我这片叶子是从哪儿找来的? (2)交代去户外活动的注意点。 ①注意安全、不乱跑; ②注意虫子。 (3)幼儿寻找不同的叶子。 ①观察形状不同 ②观察颜色不同 ③了解叶子是什么树的?带着问题回去找资料查询。 2、回教室后。 (1)数叶子 (2)叶子分类
2,趣味复制萝卜印章教案 科学 求教案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复制的方法,并学习用拓模、印蓝纸、印章、透明纸等各种复制材料去尝试复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感受复制的便捷,对复制物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1、几组不同的材料:拓模复制(泥油及模具)印蓝纸复制(印蓝纸及白纸),印章复制(印章及白纸),透明纸复制(透明纸及图书)。 2、电脑、数码相机,录音机,幼儿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1、 请两名幼儿比赛画画,看谁画得快。 教师事先交待好两名幼儿绘画的内容及用具,幼儿轩轩用笔画,幼儿坤坤用印蓝纸印,请其他幼儿猜猜谁能在规定时间画得又快又多。 2、 讨论为什么坤坤会画得又快又多?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坤坤用的是印蓝纸,它能同时印很多画,让幼儿了解复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 想一想,还有什么能复制很多东西,给我们带来方便。 (1)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分别出示:印章;透明纸,拓模。 (2)教师与幼儿一起交流:印章,透明纸,拓模的特点及用途。 4、请幼儿尝试用印蓝纸、印章、透明纸,拓模材料进行复制,了解各种复制的方法。 (1)幼儿初步尝试复制,教师积极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幼儿相互交换材料,再次进行尝试几种复制的方法。 (3)幼儿相互交流使用复制材料复制的方法以及自己的感受。 师:跟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刚才你用什么复制的,怎样做的? 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5、 拓展幼儿有关复制的经验。 (1) 想想,还有什么能复制东西? (2) 教师分别出示电脑、照相机、录音机、幼儿活动录像。 (3) 教师组织幼儿感知打字、照相、录音、录像等复制的过程。 6、 出示多种被复制出的材料:多本书,磁带,光盘,材料等供幼儿观察,让幼儿感受现代化复制手段的先进与快捷。 7、 看幼儿用书p37,进行连线,巩固对几种常用复制工具的认识。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帮忙收集各种用于复制的材料。
3,幼儿中班科学蛋糕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教案
活动目标: 1、 大胆地设计、制作“糕点”,体验糕点制作的过程。 2、为自己能模仿糕点师傅的劳动内容和过程而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彩色油泥、模具以及泥工板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想开一个糕点店,可是我店里的糕点太少了,老师想请你们来做糕点师傅,设计各种各样的糕点,好吗? 请幼儿讨论: 糕点店里可以卖些什么糕点呢?糕点可以怎么做? 二、幼儿用彩色油泥尝试制作糕点。 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引导其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来制作,如糕点成形需要切割,然后在糕饼上刻上花纹或压印花纹,加上辅助物,模拟“巧克力豆”、“奶油”等,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的、富有创意的糕点。 三、瞧!我做的糕点。 1、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制作的糕点特征为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2、引导幼儿相互谈论哪些糕点很漂亮,为什么? 3、启发幼儿从材料、形状、使用辅助材料的情况等方面来欣赏、评价。 四、糕点店开张了。 教师请幼儿把自己做好的糕点送到老师的糕点店里。中班科学教案:太阳公公本领大2013-06-29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太阳的作用(发光、发热、光合作用、发电等),知道太阳给生物带来的好处。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活动。 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个谜语——天上有位老公公,圆脸庞,红面孔,天一这就出工,人东到本照大地,直到傍晚才收工。 2、小组讨论太阳的作用。 老师:你们知道太阳有什么作用吗?请你先和小组里的朋友们讨论一下。等下来告诉大家,好吗? 3、集体交流太阳的作用。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1)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请你找找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2)老师总结:太阳的本领可大了, 人们需要它,动植物需要它,有了太阳,我们的世界是亮亮的(发光),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光合作用),太阳还可以帮我们做许多事呢,暖暖的太阳可以把湿衣服晒干(发热),因为太阳的能量很大,人们很聪明,想出办法,利用太阳的能量发电,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其他能源,而且还很环保呢! 5、延伸活动:太阳还有什么作用呢?回家去找找并收集一些资料过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4,科学实验旋转秋千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感知惯性现象。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 3、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满足好奇心,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让幼儿感受开车、刹车时的身体变化。 2、户外场地,能感受惯性现象的秋千。 3、幼儿操作材料:瓶盖、小木棍、扑克牌、小木块、扣子、免洗纸盘、圆柱纸管、滑板车、飞盘、骑小车的车子、溜溜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 (1)小朋友你们都坐过汽车吧!那汽车开车、刹车时候身体有什么变化呢?为什么?请小朋友互相讲一讲。 (2)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二)、让幼儿在玩荡秋千中感受惯性,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荡秋千”的游戏。不过请你们注意在荡秋千时会有什么秘密呢? 2、 谈谈荡秋千的感受。 3、老师小结:初步了解什么是惯性? 我们坐车时,汽车突然的刹车,我们的身体会前倾,而突然的开车会让我们的身体后仰,这种现象就是惯性。荡秋千时我们不用推秋千,但是秋千还能荡来荡去,这也是惯性。惯性很有趣吧!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找一找有趣的惯性藏在哪里? (三)、幼儿自由分组选择多种材料来发现惯性现象。 1、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制作陀螺和旋转的纸盘,玩溜溜球、滑板车,摆多米诺骨牌,翻扑克牌,操作玩具车等),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玩一玩、找一找,惯性在哪里?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和感受,鼓励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 3、幼儿互相交流。 师:你发现的惯性在哪里?和同伴讲一讲。 (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较连贯的语言与同伴讲述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四)、通过玩游戏体验感知惯性,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1、带着问题重新选择材料发现、体验惯性。 (1)师:请小朋友选择没玩过的材料,再去发现惯性在哪里? (2)师幼互动:鼓励幼儿大胆展示或讲述自己的成果。 2、教师小结惯性的原理,解答幼儿发现的疑难问题。 3、鼓励幼儿讲述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惯性现象,相互交流惯性带来的不足。 延伸活动: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惯性,进一步了解惯性秘密和原理。 1、师幼共同寻找操坪周围运用了惯性原理的大型器械。 2、自由玩耍,体验惯性带来的快乐。
5,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上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
小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应注意什么分析提供学习资料 引导成果表述 学生活动:确定专题 提出假设或猜想理解学习资料 设计并实施实验或调查 得出结果 分析探究结果最后,师生共同回顾反思得出结论 特点:在教师引领下由学生简单而有效地重复科学研究地过程并作反思。2.引领、独立、感悟模式:教师活动:演示示范某一专题的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按示范探究过程另选专题独立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学习领会 独立完成自选专题的探究过程 最后,师生感悟探究过程,进入下轮探究过程。特点:教师引领学生独立探究相结合,通过感悟提高探究能力。3.技术设计类活动指导模式:教师活动:提出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原理 讨论设计创意 辅导制作 指导设计表达 学生活动:确定设计问题 理解设计原理 提出设计创意 制作 完成设计表达 最后, 师生共同反思。4.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模式:教师活动:提出活动目的 组织系列活动 引导表达活动成果学生活动:理解领会活动目的 开展系列活动 显示活动成果 最后,师生共同反思活动过程。特点:通过一系列有系统的组合或活动实现活动目标,每一单项活动中又可能有主题探究、设计制作等类型。(三)课外科技活动的实施方法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课堂教学所代替不了的,它可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又可以完全脱离课堂教学,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也可以进行一些课本学不到的东西。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机动灵活、多种多样。要注意“点”和“面”结合,也就是要把群众性活动和个别性活动结合起来。1.建立活动小组建立科技活动小组,就是为了突出“点”,通过发展部分学生的科技特长和爱好,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学校的科技教育。小学课外科技活动可成立的小组很多。 “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组,是一项内容广泛、意义重大的科技小组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不仅可使学生学到各方面的专门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通过科技制作活动,可以引导青少年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勇于提问,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科技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可使青少年掌握绘图识图、木工、钳工、电工、油漆工等技术。这种小组是以科技制作为主,也是基础。改革、创新是主旨,发明、创造是方向。进行这项活动时,要注意组织辅导,爱好科技制作的青少年比较多,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分层次、分级别组织好,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不同程度的要求,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按不同兴趣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制作小组,使活动的形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广泛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制作活动的内容非常广泛,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的制作,也包括日常生活用具、工作学习用具、游戏玩具、工农业生产设备模型、教学演示仪器和其它实用器材等。如简易天平、指南针、风车、水车、简易显微镜、望远镜、验电器、收音机等电子小制作,等等。在这些方面有很多资料可供参考和使用。在进行这项活动时,教师要先对已有的资料进行直观解释,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做,通过仿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拓学生的思维,但仿做不是主要目的,是活动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头脑中创造出某一事物的新形象,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构思、设计,不能让小学生没依据的空想、乱想,而是在教师提供线索的指导下,进行联想,做出新的改进和创造,或者在原制作的启发下提出新的作用方案,如果在教师帮助分析下,认为可行,那么这可能就是小发明、小创造,这时活动的收获和意义是难以形容的。另外,还可以组织科技夏令营、冬令营、春游等活动,走向大自然进行实地观察、考察,也可以指导小学生做一些科学小实验。为了提高科技活动的效果和质量,还要组织一些相应的科技比赛、科技成果展览评比、科技小论文比赛等。2.搞好科普活动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应突出“部分”,面向“全部”。由于少年儿童的不定性特点,各个方面的潜力很大,特长爱好的表现有早有晚,所以搞好群众性的科普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人才的成长,而且有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群众性课外科技活动受益面广泛,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科普报告、科技专题讲座、故事会、科技知识竞赛、智力竞赛、放科技幻灯、电影和录像等,有些内容可组织全校学生直接参加,有些活动内容,宜以教学班为单位开展,如竞赛一类的活动,可采用由班组到学校层层选拔的办法,对成绩好的班组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奖励,学校应有一定的计划和规章制度,对科技活动起码一学年要表彰一次,形成制度,按时比赛,及时奖励。平日要在学校黑板报、宣传栏开辟“科普
6,求幼儿园科学技术操作型教案案例
参考http://wenku.baidu.com/view/56e35df8fab069dc5022018a.html谢谢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弹性 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 有弹性的物品在我们的周围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欢玩一些利用弹性的原理制作的小玩具,但是他们只是觉得这类玩具好玩并不知道它的一些科学原理,而作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适当地对其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操作等来理解物体的弹性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迁移生活经验,了解更多有弹力的物品从而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离不开弹性物品的,有了这些弹性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帮助,使我们生活的更加舒适、美好。 2、重点难点 重点: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及物体弹性的用途。 难点: 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及物体弹性的用途。 2.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活动准备 1.皮筋、海棉、弹簧、橡胶做的小球等有弹性的物品若干。 2.记录单每组一张 3.生活中的弹性物品(枕头、弹性小玩具、弹簧秤等)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弹性物品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在桌上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你想来玩一玩吗?” *提出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桌子上的东西你可以用来捏一捏,拉一拉,玩好了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看看里面藏着什么小秘密。 评析:教师提出清晰的要求让幼儿带着好奇去观察、操作,即让幼儿有了操作的欲望,又给了他们明确的目的,为下一步的讲述做好了铺垫。 *幼儿观察操作(教师指导) *请幼儿带着发现回到座位,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去玩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教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边操作边回答(如:拉皮筋的时候会变长,松手就变成原来的样子,捏捏皮球会扁下去,松手又鼓起来了等)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在玩材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秘密,桌上的东西在用力的时候他的形状会发生变化的,不用力的时候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种现象叫物体的弹性,原来我们桌上的东西是又弹性的。 评析:在此过程中教师在请幼儿讲述时,围绕了弹性物品的特征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了表述,“例如在玩海绵时引导幼儿说出海绵在用力时会变形,松手(不用力)时会变成原来的样子”最后教师在总结更是让幼儿对弹性物品有了一个完整的概念,理解的更加透彻。 二、第二次操作,加深理解。 *教师:“老师呢,又给你们在桌上准备了很多不同的材料,但是这次的材料有的是又弹性的有的是没有弹性的,要请小朋友来动动小脑筋把有弹性的物品找出来并记录在记录单上,但每组只有一张记录单要请一组小朋友来合作完成,并最后还要推选一名组长来介绍。 *幼儿再次操作 *每组推选一名幼儿上来介绍发现的弹性物品 *教师根据幼儿的介绍进行总结,并将有弹性的物品放入篮子进行归类。 评析:这个过程是教师帮助幼儿再次理解弹性的过程,通过寻找弹性物品并进行表述,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弹性的概念,并且教师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尝试了用小组合作的方法,给了幼儿更大的自主探索、学习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在相互的讨论合作中进一步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弹性 *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有弹性的物品,那你在平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有弹性的物品呢?它有什么用? *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补充或者丰富。如:沙发、床垫、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秤等。 评析:通过两次操作以后孩子们对弹性物品有了一个清楚的概念,然后在引导幼儿从周围生活中入手,寻找生活中的弹性物品,使他们明白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弹性物品,这些东西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帮助,是我们生活的更加舒适、美好。 四、增加生活经验,制作弹力毽子 *教师出示一个弹力毽子引起兴趣。 *教师:看,老师手里是什么?你们想来做一个弹力小毽子吗? *教师指导幼儿学做毽子 *幼儿将做好的毽子拿到操场上玩。 评析:这个过程即是生活经验的再次迁移,又为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用这个做好的弹力毽子来参加体育锻炼,可谓一举多得。 活动反思 在这个科学活动中,教师清楚的运用了三大环节,过程清晰、合理。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运用了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发现秘密。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能为这个活动服务,如:第一环节的设计给了孩子一个清楚的弹性的概念。第二环节增加了孩子对弹性物品的认识,第三个环节迁移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更多的了解了有弹性的物品。这三个环节以点到面、层层递进,拓展了孩子的经验。并在活动中教师尝试了让幼儿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探索,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文章TAG:
技术 制作 科学 科学活动 技术制作型科学活动教案
大家都在看
-
三位数除一位数笔算教案设计,三位数除法如何计算?
2022-12-25
-
学唱拨浪鼓 教案,牛奶盒贴上波浪鼓幼儿边玩边学唱
2022-12-26
-
幼儿园美工手工折飞机教案,纸飞机折叠方法(1))
2022-12-31
-
《香玉》《王六郎》教案,香玉康复后和九生一样幸福快乐
2023-01-01
-
关于诚信小班教案,一文读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023-01-05
-
喂 出来---教案设计,喂养小动物幼儿园教案1
2023-01-08
-
初二物理公开课杠杆教案,杠杆知多少?问与答(20)
2023-01-24
-
幼儿园这只狐狸教案,教案(一)
2023-02-17
-
龟兔比赛教案,骄傲兔子比赛被比赛结果出炉!
2023-02-17
-
六年级数学商场打折教案,六年级新学期开学礼包新折扣
2023-02-18
-
小鸭童谣教案小班,小学儿歌教案
2022-12-18
-
自我新形象 教案,如何在职场迅速认识自己?
2022-12-26
-
万圣节的由来介绍教案,万圣段由来万圣节前夕最热闹
2022-12-30
-
幼儿园剪纸课优秀课教案,剪纸知多少?问与答(19)
2023-01-28
-
车的运动教案,汽车为何不能启动?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