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讲述活动教案大熊猫在干什么

大熊猫在吃竹笋
吃竹子

{0}

2,语言活动大熊猫在干什么教案

语言活动:《大熊猫在干什么?》(讲述活动)  活动目的:  1、大胆地说说图片大熊猫所做的事情。  2、发准"刷""拉""踢""画"等字的音,并理解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  3、感受做做、说说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准备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大熊猫在干什么?》、学习包《语言。讲述活动。大熊猫在干什么?》、亲子手册《语言。大熊猫在干什么?》。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逐幅观察图片,说说大熊猫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运用"刷""拉""踢""画"等动词,并注意发准字音。  二、让幼儿一边模仿图片上的动作,一边说说大熊猫在干什么。  三、启发幼儿自编自演动作,说说自己在干什么(如:我在跳舞。我在唱歌)。  四、观看他人表演,说说表演者在干什么。  活动延伸:  1、以抽卡片的形式请幼儿表演动作,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2、结合图片排序活动,讲讲小动物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3、请家长注意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1}

3,中班健康教案大全小熊猫变成大熊猫了

幼儿园教案:小熊猫请客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的】  1、学习短的句子和模仿几种动物的叫声  2、幼儿懂的什么动物爱吃什么东西,它们是怎样叫的。  【活动准备】  1、教具一套、小鸡、小猴子、小狗、熊猫、小猫、虫子、桃子、骨头、竹笋、鱼等。  2、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教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饿歌曲,放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请幼儿拍手进入教师坐好。  2、让幼儿认识各总动物,并学各种动物的叫声。  (1)出示一座美丽的房子,告诉孩子熊猫就住在这里。  (2)今天是熊猫的生日,它要请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它贮备了许多许多好吃的东西,在等客人来。  (3)出示小鸡,教师:孩子们你们听一听,是谁来了?教师出示小鸡,幼儿回答:(是小鸡)它怎么叫?(叽叽叽)提问孩子并让孩子们学小鸡叫并表演。  (4)教师出示小狗,请孩子们看这是谁来了?(小狗)小狗怎么叫?(汪汪汪)让孩子们学小狗的叫声,并做相应的动作,表扬好的孩子。  (5)教师出示出示小猫,猜一猜是谁来了?(是小猫)它怎么叫?(喵喵喵)请孩子们表演小猫的叫声,并学小猫的样子。  (6)教师出示小猴子,这是谁来了(小猴子)?猴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喜欢吃什么?(桃子)  3、认识各种动物爱吃的事物  (1)熊猫看到客人都到可,就请它们吃最喜欢吃的东西。  熊猫请小鸡吃虫子,请小狗吃骨头,请小猫吃鱼,请猴子吃桃子。它们开心地在一起吃东西。  (2)做游戏:请小朋友帮助熊猫把各种动物最爱吃的东西放到小动物的面前,并说出它们最爱吃的东西是什么。  (3)找错误:看一看,哪个小动物吃的东西错了,给它调过来,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4、结束部分:请小朋友戴头饰,做“熊猫送客人回家”的游戏。【更多优秀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会变成熊猫饼干

{2}

4,十七课 国宝 大熊猫 分段及段意

《国宝——大熊猫》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课文标题表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全文共18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7段),说明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前三段写大熊猫在德国所受到的“贵宾”待遇。第4段直接写大熊猫的可爱。分别从喜欢嬉戏和善于表演两个方面着笔。介绍喜欢嬉戏时,用一组排比句分别写它直立、啃竹枝、打滚和玩耍。第5段是全文内容的领起,首句是全文的中心句,用两个判断句概说大熊猫的珍贵:一是“我国特有”,二是“国际上最负盛名”。这一句既照应题目,又统领下文内容。第6段描写大熊猫的形象。第7段写大熊猫在国外受到的欢迎。 第二部分(第8至16段),介绍野生大熊猫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野生大熊猫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处境。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第8段),简要说明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习惯于人工饲养的原因。这是一个过渡段。最后一句用设问,转入介绍在自然界里生活的大熊猫,领起下文。第二层(第9至13段),具体说明我国野生的大熊猫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活动范围。第三层(第14至16段),介绍大熊的繁殖情况。 第三部分(第17至18段),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
对不起,无此网络资源
第一部分(1-7)说明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第二部分(8-15)介绍野生大熊猫的生长环境和习性,以及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处境。第三部分(16-17)介绍大熊猫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动物,说明它是“活化石”
第一部分 (1-7)说明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第二部分 (8-15)介绍野生大熊猫的生长环境和习性,以及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处境。第三部分 (16-17)介绍大熊猫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动物,说明它是“活化石”
第一部分 (1-7)说明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第二部分 (8-15)介绍野生大熊猫的生长环境和习性,以及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处境。第三部分 (16-17)介绍大熊猫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动物,说明它是“活化石”

5,小班上学期熊猫背背乐手工教案

计思路: 孩子们对动物宝宝充满着好奇,尤其是一些动物玩具,更让他们爱不释手,因此根据他们的需要精心设计了此活动,通过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同时体验到活动的快乐,树立了自信心。目标:1、学习在长条纸上用各种图形粘贴熊猫的五官制作熊猫的技能。2、初步掌握粘贴五官的正确部位。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对美工活动的兴趣。准备:1、熊猫范例每组一只。2、长条纸、各种图形、回形针、胶水、磁铁、废旧管子、抹布、等操作材料。过程:一、出示范例,引起兴趣。1、 语言引起兴趣:我们教室外面的动物乐园里已经有哪些小动物了?有一种动物它最爱吃竹子了,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动物吗?你们想不想用纸做一只熊猫?2、 欣赏观察熊猫,师生共同讲述观察的情况。A:熊猫的身体是用什么形状做成的?(取一根长纸条,用细细的管子从纸条的一端开始卷起来,然后放开,就卷成熊猫的身体)B:熊猫的耳朵、眼睛、嘴巴分别是用那些图形粘贴而成?(重点要求幼儿辨别各种图形的大小以及分别是粘贴五官的哪些部位)C:提问:看了桌子上的熊猫,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你不会做的,可以告诉我们大家,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重点示范眼睛的粘贴次序,蓝白黑)二、制作熊猫。1、幼儿自由选择一张长纸条制作熊猫。2、提醒幼儿正确掌握眼睛的粘贴次序。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三、交流分享作品。通过提问让幼儿讲述自己制作熊猫的过程。如:刚才你在做“熊猫”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是怎样解决的?(幼儿说说刚才遇到的困难,教师或同伴给予解答。如,请完成熊猫制作的幼儿介绍自己是怎样做成的)活动反思:在日常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用此方法制作各种小动物,并应用于各游戏活动中。如:进行探索活动,用磁铁使熊猫动起来;语言角的故事表演(边听故事边摆弄各种小动物,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用于教室的环境布置(让孩子参与环境布置,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 1、通过拆纸盒游戏,发展托儿的撕、剥技能,进一步激发托儿的探索兴趣。 2、教育托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准备: 童鞋盒包装成的礼物盒人手一个(桔子、花生、毛巾),垃圾筒两个 过程: 一、引入活动 1、整理散落在地上的礼物盒,引导孩子...

6,幼儿园安全课教案电梯里的大熊猫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 1.练习自抛自接球,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上肢动作的灵活性。 2.在游戏中初步感受抛接球的动作,探索接住空中球的方法。 3.体验玩球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皮球、气球伞一个。 2.幼儿已会玩拍球、滚球、接落地球游戏,会听着音乐玩“大皮球”游戏。 3.音乐:“大皮球”音乐、背景音乐,录音机。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幼儿自由玩各种球类游戏。 2.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法,大家模仿游戏。(拍皮球、滚皮球、转球、抛球、接落地球 3.听音乐玩“大皮球”游戏。 二.练习自抛自接球: 1.幼儿探索自抛自接球的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发现接不落地球的好方法。 2.请幼儿介绍“如何接住不落地的球”,师生共同小结: 3.幼儿用讨论好的方法再次尝试“自抛自接球”,教师鼓励个别幼儿接住空中的球。 4.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是如何接住抛起的球的,并表演个大家看。 5.教师引导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练习自抛自接球。 三:游戏活动“抛豆豆”: 1. 集体玩钻蒙古包、吃蛋糕、彩伞转等游戏。 2. 玩“抛豆豆”的游戏,选几个球放在伞中听信号抛起抱球离开场地,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首先充分地让幼儿去试一试能不能接住还没有落的球、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接住这样的球,活动中我注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感知,从而去尝试发现“自抛自接球”的方法。并注意观察幼儿在尝试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以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找出问题的所在,提供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满足他们的需要,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又加以经验的提升,易于幼儿理解、掌握和提高。“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前面的尝试以及讨论,幼儿初步掌握了“自抛自接球”的正确方法,并产生了继续尝试的欲望。于是,和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使得孩子自抛自接球的动作成功率大大提高,使幼儿的兴趣更高,同时教师和孩子共同念的儿歌也起到控制幼儿抛接节奏快慢的作用。有3个幼儿在开始抛球时因为害怕自己接不住,不敢抛,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其他小朋友的帮助下,慢慢开始尝试,从不敢抛到接不住到像抱着宝贝一样抱住球,他们从中体会到的快乐可想而知了。在跟着儿歌抛的环节中他们还是有点跟不上节奏,但我相信他们多练习几次,平时在多给一些鼓励,多给一些表现的机会,他们会做的更好。
搜一下:幼儿园安全课教案电梯里的大熊猫活动反思

7,幼儿园中班剪贴熊猫吃竹子教案

活动类型:美工---泡泡泥活动名称:小熊猫吃竹子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积极参与制作的兴趣。 2.通过故事得知小熊猫的基本构造是用球形和椭圆形组成的。 3.能够认识一些常用色,用名字进行在一次的颜色认知。活动准备:泡泡泥 牙签 黑色笔 盘子 小熊猫吃竹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向家长解说课程说明及本次活动有关的注意事项,通过播放图片的方式让家长对泡泡泥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故事导入 1. 从前有只小熊猫,它特别喜欢吃竹子,于是,就种了一片竹子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小熊猫吃竹子图) 2. 提问:谁来到了竹子地? 3. 教师出示小熊猫的图片来进行提问,这是谁? 4. 它的身体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都是什么形状的? 三.找出水滴形及球形 1. 提问:小熊猫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2. 它们身上都用到了哪些形状和颜色? 3. 哪些地方都用到了圆形形?(出示图) 4. 球形有几个?椭圆形有几个?大小一样吗? 5. 通过以上提问,让幼儿更加细致的了解到小熊猫的身体构造。 6.幼儿观察竹子的颜色和形状特征。 四.操作活动 1.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小熊猫和竹子的基本做法,制作出一只小熊猫一根竹子。 2.幼儿人手一块泡泡泥,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制作。 (1)分析图 (2)根据图进行分泥 (3)独立完成制作 五.亲子合作创意(大显身手) 1.在完成作品的基础上给小熊猫创意添加一些装饰品,让自己的小熊猫与众不同。(家长幼儿共同完成) 例如:帽子 围巾 衣服 领结 头花 2.将制作好的小熊猫展示在长有竹子的作品盘里。 六. 儿歌表演 幼儿跟音乐学习小熊猫的动态。
活动背景: 今天的纸版画活动是《熊猫》,熊猫虽然小朋友们都没有亲眼看过,但在电视里或者书上看过,所以比较熟悉,绘画的熊猫小朋友都刚画过,这次要来进行纸版画的熊猫,小朋友们都特别感兴趣。活动过程: 一、动物猜谜,导入活动主题 教师:脑袋圆圆的,眼睛黑黑的,身穿黑白衣,爱吃嫩竹子。(熊猫) 二、引导幼儿观察熊猫图片,进一步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提问: 1、它的头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2、眼睛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3、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4、它的四肢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熊猫的头是圆圆的,耳朵像半个圆,熊猫的身体胖胖的,像个气球,四肢短短的,有点像椭圆形,它的身体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毛。 (赵凌越说:我在书上看见的熊猫身体都是圆圆的,胖乎乎的很可爱的;周琦说:我知道熊猫喜欢吃竹子的;华夏飞说:熊猫我在电视里也看见过的,它不咬人的——) 幼儿由于平时在图书、电视里经常能够接触到熊猫,所以对熊猫比较熟悉,对熊猫的一些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也比较了解,能够把熊猫的样子比较清晰描述出来。

文章TAG:关于  大熊猫  熊猫  教案  关于大熊猫的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