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上册化学离子方程

Ba+ SO42- BaSO4 Ca2+ CO32- CaCO3 2H+ CO32- H2O CO2 无 Fe Cu2+ Fe2+ Cu

高一上册化学离子方程

2,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怎么导入

其实我也还只是个学生,虽然已经脱离了中高考。从我学生角度来想,第一课时,可能可以从一些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入手,让学生们思考并讨论一下它们在水中可能会以什么形式存在。然后引而不发,再举一些典型的离子反应的例子,让同学们想想它们在水中反应和直接固体间反应的可能性(或直接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说明离子反应在固体状态下需要n年甚至无法完成),引导大家思考其中的原因。最后在向大家引出离子反应一系列内容。第一节课我觉得还是给同学更多的思考较好。 虽然只是一堆套话,不过还是求采纳哈~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怎么导入

3,初中化学 离子怎样引课

你是老师吧,老师有你这样当的吗?
什么意思,看不懂,重新问下呢
1、以前面的原子结构及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为突破口,再加上原子结构示意图就更直观了;2、如果在前面学习电子得失关系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此课要两个课时),那么学生在理解离子的时候就更轻松了3、加上生动的举例来说明离子构成物质
要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出发,讲清稳定结构的特点,发生最外层电子转移的原因和倾向即形成离子的原因。离子符号的表示。本课题内容抽象枯燥,能否化难为易,语言幽默风趣,让学生有趣自主探究,变抽象为形象。

初中化学 离子怎样引课

4,化学离子的讲解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带电的原子叫离子。 分子: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大多数物质都是分子构成的(除了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稀有气体、金属等),单个的分子就有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写它的化学式即可。 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或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再组成新的分子。可以说分子被拆开,拆成原子,再变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离子:在溶液中或在离子化合物中,原子得到电子或者失去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这种带电得原子或原子团就叫离子。
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电解质熔融或者溶于水形成阳离子与阴离子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离子浓度的减小

5,离子化合物都含有离子键

恩。但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不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可以有共价键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氯化钠固体和水的样品。   【设问】1.食盐是由哪几个元素组成的?水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2.氯原子和钠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氯化钠?氢原子和氧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水分子?   思考、回答:   食盐是由钠和氯两种元素组成,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猜想。

6,初三关于离子的讲解

2和8是规定的,第一层最多只能有两个,第二层最多只能有8个,如果外层有电子,则次外层及所有里面的各层都需要排满电子。
1.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因为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2)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电子层运动。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第一层。2.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17表示质子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3.元素的分类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4.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2)离子符号的写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而所带正负电荷的数目,有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5.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2)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6.共价化合物 (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2)构成共价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7,如何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教学设计

如何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教学设计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中华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初学者常常感到没有规律可寻,难写、难记。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快捷的书写离子方程式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体会,供同学们在学习时参考。 一. 深刻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揭示离子反应的本质 1.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它是离子反应的一种具体表达形式。因此,在书写时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想象,主观臆造不存在的物质或不存在的反应。 2. 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了一个化学反应的变化过程,而且突出显示了反应过程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分子或离子,能清楚的揭示反应的本质。 3. 离子方程式所表示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反应,它表示的是一类反应。如离子方程式,表示了可溶性钡盐与可溶性硫酸盐或硫酸之间的反应,也可以表示氢氧化钡与可溶性硫酸盐(硫酸铵例外)之间的反应。 4. 和化学方程式一样,离子方程式同样遵循元素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及电子守恒,同时还必须遵循电荷守恒,即反应前所有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与生成物所带电荷总数相等。 5.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体系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参加的反应,只有这类反应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而固体与固体、固体与气体、气体与气体以及固体与浓硫酸等反应都不能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如用氯化铵与消石灰制氨气、浓硫酸与氯化钠反应制氯化氢等都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二. 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 初学者一定要按照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去书写有关离子方程式,不要急于求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为四步(以BaCl2和CuSO4反应为例): 第一步:写 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 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第三步:删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第四步:查 检查方程式两边的元素和电荷是否守恒 上述四步“写”是保证。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前提和保证,化学方程式写错,其离子方程式也就不言而喻了。“拆”是关键。难溶物质[BaSO4、CaCO3、CaSO3、AgCl、Mg(OH)2、Al(OH)3、Fe(OH)3、Cu(OH)2、CuO、MnO2]、弱酸(CH3COOH、HClO、H2SO3、H3PO4、H2S、HF)、弱碱(NH3·H2O)氧化物(Na2O、CaO、Na2O3)、挥发性气体(CO2、SO2、NO、NO2)等物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都不能拆写,必须写化学式。 三. 牢记离子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 化学反应是否是离子反应,是否可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必须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尊重富观事实。通常情况下有沉淀、气体、弱酸、弱碱以及有水等难电离的弱电解质生成或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都能进行。 如: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醋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 氯化铵稀溶液中加入稀烧碱溶液 四. 加强实验,注重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要能够准确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同样要加强化学实验,以实验事实为依据,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揭示反应实质并发现规律。如氢氧化钡和硫酸、氨水和醋酸等反应设计成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1:在氢氧化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然后再向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淡直至红色完全消失,同时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并不断增加,红色完全消失时沉淀完全。这一实验事实说明,和、和之间的反应是同时发生也同时结束。 实验2:分别取稀氨水和稀醋酸做导电性实验,两次灯光都很暗,再将两溶液混合后做导电性实验,灯光明显变亮。这说明混合后的生成物电离能力显著增强。因为醋酸铵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而氨水和醋酸都是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对不同类型的离子方程式进行归纳整理,并通过练习进行分析、比较,总结规律,达到熟能生巧。 3. 从分析离子方程式常见错误入手,总结概括书写要点。下面列举学生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 (1)违背客观事实或主观臆造生成物而造成错误 例1. 用氯化钠和浓硫酸共热制氯化氢气体 错: 正:不是离子反应,故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例2. 铁和稀硫酸反应 错: 正: 例3. 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错: 正: (2)元素、电子或电荷不守恒导致错误 例4. 金属钠与水反应 错: 正: 例5. 氯气与氯化亚铁反应 错: 正: (3)化学式拆写不当导致错误 例6.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错: 正: 例7. 氯化铝溶液和氨水反应 错: 正: 例8. 氯气与水反应 错: 正: 例9. 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错: 正: (4)反应前后约简不当造成错误 例10. 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 错: 正: 例11. 溴化亚铁溶液跟氯气反应 错: 正: (5)忽视反应物之间量的关系导致错误 例12.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错: 正: 例13. 碳酸氢钙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 错: 正: (6)没有合并方程式中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符号而导致错误 例14. 向氯水中通入二氧化硫 错: 正: 离子方程式在书写过程中,除上述常见错误外,还有许多,如不能正确写出生成物的沉淀或气体符号,忽视氧化还原反应中离子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以及溶液浓度改变对反应产物的影响而导致错写化学式等。

文章TAG:离子教学设计离子  教学  教学设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