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方程的意义 教

a+b+c=d d-c-b≠a

方程的意义 教

2,方程的意义评课优缺点

方程的意义评课优缺点如下:教学中的不足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大多数学生知道等式并能举例,向学生提供表示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问题情境,大部分学生运用算术方法列式。但是学生利用算术方法的解题思路,对列方程造成了一定的干扰。2、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虽然较感兴趣,但是,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生活情境转化成用数学语言,用含有未知数的数量关系表示时,存在困难3、我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而不应该替学生很快的说出答案改进措施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想首先是在课下的备课环节,重点的知识应重点去备,一定要详实,具体,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到讲出一种,备出十种。备学生有时比备教材更为重要稍微与学生脱节的备课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不小的影响。课上表述任务要求一定要具体,每一个形容,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也会完成到不同的层次上,要清晰,易理解,使学生能够按照要求操作、完成。

方程的意义评课优缺点

3,如何上好小学五年级人教版方程的意义的课

认真听讲,多做些关于方程的练习题,不懂的问老师,方程其实也不是那么难,方程就是把平时的算式倒过来,顺思维而答: 1+2=? 方程: 解:设答案为X。 X-2=1 X =2+1 X =3 所以方程也不那么难。

如何上好小学五年级人教版方程的意义的课

4,方程的意义评课稿

《方程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区分“等式”和“方程”,建立方程的数模模型在脑中。事先我曾经试教用天平来为学生建立等式模型,效果比较好,后进生也能理解方程的意义,但是会出现使用方程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误差,学生就经常误解方程是不相等的。为了解决这一误解我就尝试着用跷跷板做游戏来让他们感受同等的等量关系,用文字来陈述第三种情境,让他们感受到大于、小于、等于关系。学生的兴趣此时如我所料确实比较高,可是我忽视了后进生,用这三种情境太过于抽象,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不一定能立马反应过来。经过万主任的点拨,我好好的思考后我觉得应该给他们把天平和跷跷板同时呈现,用形象的图片呈现三种情境,他们的数模才会更容易建立。第二环节的巩固新知识时候,我让学生小组讨论被墨汁挡住的式子是否是方程时候,我回头想想我有点操之过急,我应该让他们先从基础的辨析后再来做这题,然后渗透集合思想让他们区分方程,这样这题的回答可能会更加的出彩。第三个知识深入时候,看图列式我也应该更加明确告知学生式子的要求。也就是因为前面的起点太高,所以一些后进生把题意理解错误,使答题不够准确。总之,本节课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交流、讨论,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方程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注意后进生,尽量多多从基础出发,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更要把数学思想时刻灌输的课堂中。

5,方程的认识 评课

http://jiaoxueanli.behs.com.cn/catalog.asp?tags=%E5%B0%8F%E5%AD%A6%E6%95%B0%E5%AD%A6%E8%AF%84%E8%AF%BE%E5%AE%9E%E5%BD%95

6,方程的意义评课

方程的意义评课如下:听了李老师执教的《方程的意义》一课。由于长年和李老师在同一个组备课,人又年轻、好学、好钻。这一节课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二课时《方程的意义》。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抓住了重点、难点。三、教具教具准备充分,课件设计新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四、教学过程新授环节充分利用教学实物的作用导入新课。从认识天平的作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天平的状态与等式(不等式)的关系。然后利用天平称空杯子,在天平平衡的状态下,空杯子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然后往空杯中加水,这时天平向左倾斜,而不知道加入水的质量,怎么表示水的质量,引起学生回忆旧知,用字母(x、a)代替。得到不等式100+ >100。接着提问要想称出水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学生自然想到加砝码。从而得到不等式100+X>200。让学生感受到加100G砝码仍然没有使天平平衡。继续加砝码。得到100+ x<300。天平向右侧倾斜。引起学生的思考。砝码加多了,应该加一个小一点的砝码。从而得到100+ x=250。称出了水的质量。得出这些式子后,老师继续提问,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而非老师的想法进行分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意识到这些式子可以按有没有等号,有没有未知数进行分类。接着老师并没有直接拿出方程的意义,而是让学生自己写式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员写出的式子再进行分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然后老师用集合的形式列举出这些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式子。让学生初步感知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体会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紧接着老师反扣概念,进一步强化方程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是否含有未知数,二是是否是等式。水平,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用含有末知数X的等式表示出等量关系并用天平平衡原理来解释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使学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义,尊重了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还很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的练习设计很有意义,为学生更好的巩固方程的意义很有帮助。如练习设计紧密联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几方面来练习,学生从中更深刻的理解方程的意义。五、最后提几点不足之处1、方程的左右两边应该以学生的方向为准。2、后面几题练习有点难,导致时间不够,因为在小学阶段这一课时,一般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只要学生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在知识上,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所以我的感觉有点急功近利。3、没有进行课后小结。

7,方程的意义是什么

数学中的方程简单的是人们为了求解一些数之间的关系,因为直接求需要复杂的逻辑推理关系,而用代数和方程就很容易求解,从而降低难度。 从复杂了说,就是人们在研究自然科学的过程中,有很多事物之间存在数学可以表达出来的关系,而为了方便能从此事物推导出和与彼事物的关系,就建立了许多中间的推导过程,这些就是方程,不过这样的方程叫数学物理方程。

8,一道方程的意义

意义可以任意给定 比如: 已知乙的钱数是甲的2/3, 甲乙都把钱捐出一半,总共捐出24元,问甲有多少钱. 又比如:两个差学生考试平均分数24分,已知考得更差的学生分数只有好一点的学生的2/3 问好一点的考了多少分.
(1/2) (5/3 X) = 24 => 5/6 X = 24

9,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计量数之比 物质的量比,气体体积比。质量比 式量比反应前后不变的 原子种类及个数反应前后变的 物质反应前后可能变的 物质的量反应的基本类型 化合,分解,置换,氧化还原。
概念: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概念关键在理解,并不能说明实质。离子方程式有其书写规则,并不是所有的离子方程式都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表示离子反应。 例如: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反应,写离子方程式时由于醋酸是弱酸,应写分子式。) 意义:  它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10,小学数学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一般在等式的意义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比如说: 100个苹果分给二个班级的学生,其中有一个班级得到的苹果是另一个班级的2倍.求二个班级各分多少个?这样可以列出2x+x=100这里的意义就是x表示那个分苹果少的班级.两个班级的苹果数是总的数目.
具体点问题
让学生更简单 直观的解答应用题,不必一次就在大脑中完全思考出解题步骤,简化思维
左边x移右边 2=1/10x 所以x=20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或启发,如果我的回答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谅解
小学数学方程很多都是要用道理来解释的,不像中学的方程目的就是设x解方程得x的值,不管具体过程中的运算意义。小学方程要用道理来解释是为了训练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带过小学奥数深有体会!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思维能力的体现!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文章TAG:方程的意义评课建议方程  程的  意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