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光的知识点总结

你好!不懂哦如有疑问,请追问。

光的知识点总结

2,高考物理有关于光电效应的知识考点

高中物理的光学的主要知识点有  1、几何光学: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光的色散。  2、光的本性: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光谱、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德布罗意波。

高考物理有关于光电效应的知识考点

3,高中光学总结

红橙黄绿蓝靛紫 依次1 波长逐渐减小 2 通过玻璃的折射率逐渐增大3 频率逐渐增大4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
√2r/2吧,光束的宽度是从o点到右边与园相切的光束出射线与mn相交的那点之间的距离。r*sin45°=√2r/2o点右侧全都全反射了,o点刚好45°,临界点。

高中光学总结

4,高中物理的光学的主要知识点有哪些

主要掌握对现象的识别,比如:给你个图,你能看出是衍射还是泊松亮斑,或是干涉还是衍射等等。还有一些小计算,比如:此处紫光变为红光,折射怎么偏,干涉或是衍射条纹怎么变之类的。还有就是图像题,一般来说必考全反射这个知识,重点记住是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这一前提和临界角就行。另外一些光的应用也应知道的,例如:紫外线能杀菌之类的。光学应该就是这些吧,如有遗漏请你提出来喽,多给一点支持哦!
高中物理的光学的主要知识点有  1、几何光学: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光的色散。  2、光的本性: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光谱、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德布罗意波。

5,高中的全部有关光学的知识点

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光向法线靠拢。 2.光过玻璃砖,向与界面夹锐角的一侧平移;光过棱镜,向底面偏折。 3.光到球面、柱面,半径是法线。 光的本性 1.双缝干涉条纹宽度:Δχ=Lλ/d。 2.用标准样板检查工件表面情况:条纹向窄处弯是凹,向宽处弯是凸。 3.增透膜的厚度为光在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 4.电磁波进入介质时,频率(和光的颜色)不变。光入介质:v=c/n,λ=λ0/n 原子物理 1.在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α衰变,内切圆是β衰变,半径与电荷量成反比。 2.X变成Y经过几次α、β衰变?先用质量数求α衰变次数,在由电荷数求β衰变的次数。 3.平衡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 4.1μ=931.5Mev 5.核反应总质量增大时吸能,总质量减小时放能。仅在人工转变中有吸能的核反应。 6.氢原子任一能级:E=Ep+Ek,E=-Ek,Ep=-2Ek量子数n增大,E增大,Ep增大,Ek减小,V减小,T增大。

6,高中物理关于光的干涉衍射的知识点

一、考点理解1.双缝干涉  (1)两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发生叠加,在某些区域总加强,在另外一些区域总减弱,从而出现亮暗相间的条纹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2)产生干涉的条件  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叫相干波源,只有相干波源发出的光互相叠加,才能产生干涉现象,在屏上出现稳定的亮暗相间的条纹。  (3)双缝干涉实验规律  ①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某点到相干光源、的路程之差为光程差,记为 。  若光程差 是波长λ的整倍数,即(n=0,1,2,3…)P点将出现亮条纹;若光程差 是半波长的奇数倍(n=0,1,2,3…),P点将出现暗条纹。  ②屏上和双缝、距离相等的点,若用单色光实验该点是亮条纹(中央条纹),若用白光实验该点是白色的亮条纹。  ③若用单色光实验,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若用白光实验,中央是白色条纹,两侧是彩色条纹。  ④屏上明暗条纹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其距离大小与双缝之间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及光的波长λ有关,即 。在和d不变的情况下,和波长λ成正比,应用该式可测光波的波长λ。  ⑤用同一实验装置做干涉实验,红光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大,紫光干涉条纹间距最小,故可知大于 小于。2.薄膜干涉  (1)薄膜干涉的成因:  由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相间的条纹。  (2)薄膜干涉的应用  ①增透膜:透镜和棱镜表面的增透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  ②检查平整程度:待检平面和标准平面之间的楔形空气薄膜,用单色光进行照射,入射光从空气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波,形成干涉条纹,待检平面若是平的,空气膜厚度相同的各点就位于一条直线上,干涉条纹是平行的;反之,干涉条纹有弯曲现象。3.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现象  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偏离直线传播方向而照射到阴影区域的现象叫做光的衍射。  (2)光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当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光波波长小,或者跟波长差不多时,光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3)衍射图样  ①单缝衍射:中央为亮条纹,向两侧有明暗相间的条纹,但间距和亮度不同。白光衍射时,中央仍为白光,最靠近中央的是紫光,最远离中央的是红光。  ②圆孔衍射:明暗相间的不等距圆环。  ③泊松亮斑:光照射到一个半径很小的圆板后,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这是光能发生衍射的有力证据之一。

7,总结光合作用过程

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的。 在光反应阶段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这些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方面是将水分子分解成氧和氢[H],氧直接以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而氢[H]则被传递到叶绿体内的基质中,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到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中去;另一方面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这里,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且储存在ATP中。这些ATP将参与到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中去。 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 在暗反应阶段中,绿叶从外界吸收来的二氧化碳,不能直接被氢[H]还原。它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一种含有五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简称五碳化合物,用C5表示)结合,这个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固定。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被一个五碳化合物分子固定以后,很快形成两个含有三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简称三碳化合物,用C3表示)。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释放出的能量并且被氢[H]还原。其中,一些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一些三碳化合物则经过复杂的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从而使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循环往复地进行下去。
【简单归纳一下,仅供参考】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 光反应阶段 和 暗反应阶段。 一、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 1.物质变化: ① 水的光解,生成氧气和[H]; ② 利用光能将ADP和Pi结合形成ATP。 2.能量变化: 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二、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1.物质变化: ①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 ②碳的还原:利用光反应所提供的ATP和[H],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2.能量变化: 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三、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注】光反应必须有光;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但是必须有光反应提供ATP和[H]。
太范啦。能不能具体点。高中知识点第一就是光合作用。如果全总结太范

文章TAG:高中光的知识点总结高中  高中光  知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