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教案陌生人的东西我不吃,如果教育孩子拒绝陌生人给的食物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9-05 08:04:30
本文目录一览
1,如果教育孩子拒绝陌生人给的食物
每个孩子都有嘴馋的时候,这是对零食和食物的敏感期,不必强迫孩子不去分享别人的食物,只要给孩子说清楚,对方愿意分享,才可以,我们不能去抢夺或者说是强迫他人手中的食物。
再一个就是制定一些规则,适度给予孩子零食的权利,他如果得到胃口的满足,慢慢就会淡化下来,所以每次不要训斥孩子,而是慢慢引导。孩子还小,出于好奇吧。
也许在家养成了习惯,就是没有太注意,她的好奇,他把外人当做是自己的家人了,不经意的吧。
学会引导,让他注意,慢慢地会改掉的,总是给她讲一些这方面的道理,在家时,他要东西,也不要就给他,让他学会思考,来得到她的东西,慢慢的她会有所改变的。那就找个人帮忙吓他一小下他以后就不敢拿了.....真确引导孩子,陌生人的东西会存在哪些弊端。每次孩子想吃的东西要尽量满足。小孩子都是这样的,做家长的要有耐心。慢慢来不要着急。呵呵和我儿子一样,我对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他讲白雪公主的故事,有一段不是白雪公主吃她后娘给的苹果药死,呵呵讲完故事他好长一段时间都不吃苹果,在告诉他吃别人给的东西就会像白雪公主一样,而且肚子会有好多虫子在爬,只有爸爸妈妈让吃的时候才不会有事,反正这招对我儿子是很有效,现在他就怕爸爸给他找后妈,呵呵真的好笑
2,幼儿安全教育 为什么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
★告诉孩子,吃喝陌生人的东西要征得父母同意
在陌生人给她吃喝的东西时,要征得父母的同意,那个陌生人的不法企图才没有得逞。所以,我们也应该告诉孩子,要征得父母同意,才能吃喝陌生人给的东西。只要孩子牢记我们的话,不法分子就无机可乘。
★给孩子讲讲吃喝陌生人东西受骗的案例
我
们也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因吃喝陌生人东西而受侵害的新闻或者真实案例,以提高孩子对陌生人的警惕,确保自身安全。有些成人没有保持对陌生人的警惕性,在
火车上随便吃喝别人给的东西,结果被迷晕,导致身上物品和钱财全部被盗走。通过我们讲述这些真实的案例,孩子就会提高警惕,从而不随便吃喝陌生人的东西,
进而远离危险。
★通过情景模拟,检查孩子是否掌握应对技巧
我们可以仿照情景剧的模式,进行情景模拟,调查孩子是否已经掌握我们教给他的技巧。父母可以装扮成不怀好意的陌生人,用吃喝的东西去引诱孩子,看看孩子如伺应付。在情景模拟中,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改正应对陌生人的错误方法,增强孩子躲避陌生人不法侵害的能力。
孩子掌握应对陌生人给他吃喝的技巧以后,我们还可以和单位同事联合,互相测试孩子应对陌生人的技巧。可以约一个特定地点,用食品去诱惑彼此的孩子,看看孩子的表现如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再作进一步的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信,通过这些实际演练,孩子就会提高警惕性,就会不再随便吃喝陌生人的东西。大人都是教育小孩子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一个是礼冒,肯人家客气更重要的是为了安全考虑
3,不让陌生人进屋的教案小班语言
引言:这个世界变得饿黑暗了,坏人越来越多,也伪装的越来 越好,小朋友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哦!通过本次小班教案,从小让幼儿养成独立的性格,让幼儿有能分清善恶的思想,引导不要让幼儿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危险找警察叔叔。 活动目标: 让幼儿知道不能轻信陌生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饼干、巧克力、玩具等,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好情境。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小华和陌生人》。 2.组织幼儿讨论: (1)他怎么会跟陌生人走的呢? (2)结果怎样了? (3)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 (4)小华跟谁走了? (5)什么是陌生人呢? (6)为什么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 小结:陌生人可能有坏人,坏人会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骗小孩,把小孩拐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3.情境练习。学习一些对付陌生人的方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情境(一):一个陌生阿姨敲门进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今天没空,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师提示: (1)你认不认识她? (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话? (3)小朋友都来想一想,××应该对这位陌生人说什么?(让幼儿练习)这样,陌生人见骗不了小朋友,只好走了。 情境(二):小朋友们正在草地上游戏,一位陌生的阿姨进来,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真可爱,阿姨给你吃巧克力。"教师提示: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对陌生人说:"阿姨,我不吃巧克力。"陌生人又拿出玩具给小朋友玩,教师提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为什么不能?陌生人遭小朋友拒绝后,边走边说:"真拿这些小孩没办法!"
4,德育别人的东西我不要
一、情景回放: 还记得有位家长早上送宝宝上幼儿园时,拉着老师到一边悄悄的说:“老师,晚上我帮宝宝整理书包时,发现了一个漂亮的电动玩具。我和他爸爸都没给他买过这种玩具。我觉得奇怪,便问了宝宝。他说这玩具是他班上的一个小朋友的,他觉得好玩就悄悄拿过来了。孩子悄悄拿了别人的东西,我知道这是不对的,可是我不知道该怎样去教育他,这该怎么办呢?”是啊,这该怎么办呢?我想做为家长和老师,有必要也有义务对类似的事情采取干预和教育。 二、案例分析: 孩子看到漂亮的和自己喜欢的东西会不由自主地把它拿走,我想这种情景基本上每个小朋友都会经历到,悄悄拿别人的东西,其实与孩子的年龄特点密切相关: 1、克制力差,较冲动,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看待事物,他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像是家里的玩具一样,应该属于自己。 2、思维单一,仅凭着天性,不会想更多。凭着天性,孩子希望把喜欢的东西拿走。但是,孩子不能进一步想到,虽然我喜欢,但这个东西不是我的,所以我不能拿。 当孩子的控制能力、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后,就不会拿别人的东西了。所以,对于幼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能算是偷,也不能看作是道德品质问题。三、具体措施: 1、让孩子了解到底谁才是物品的主人。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对物品的主人是谁有了一个认识。因此,拿了别人的东西后,孩子一般是因为说是自己喜欢才拿的,而不情愿承认这是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因为在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观念: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如果他承认了是别人的东西,就意味着要还给别人。 我想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这种心理入手,心平气和地追问他:这个玩具是你的吗?直到孩子承认:玩具不是自己的。之后,家长和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他的行为,比如不是自己的玩具不能拿,丢了玩具的小朋友会着急的,或老师发现玩具不见了也会着急的,明天一定要把玩具还回去,并向玩具的主人道歉。父母和老师不断向孩子强化这种物品“所有权”观念: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反复几次之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会得到增强,也就不会再拿别人的东西了。 2、其实有时自言自语也可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的自言自语也可以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在面对喜欢、但又不是自己的东西时说“这不是我的东西,不能拿”“这是别人的东西,要去还给他”或者“我要问问老师可不可以拿这个东西”。孩子通过自我言语的指导,也能限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慢慢培养,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在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偷”的概念之前,不能用这个字眼来描述孩子的行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也会逐渐形成,当孩子理解了什么是“偷”的时候,就不会“偷”了。 3、要对孩子的行为及时的进行督导。 在孩子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前,家长和老师要对他的行为加以关注和指导,不仅要注意他的安全,还要注意他的行为。如果看到孩子想要某一件东西时,千万不要熟视无睹,要及时制止他。比如你可以说:“我不会同意你拿走小朋友的任何东西,那是别人的玩具,而不是你的。”在孩子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时候,家长有责任督导孩子的行为。 4、孩子,让我们一起来解决。 除了以上要做的,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孩子拿个主意出来,让他知道该怎么解决。你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如果你想得到玩具,你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也许会给你买。你也可以用自己的东西跟别人交换,也许她们会跟你换。 5、犯错了,略施小惩也是必要的。 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孩子,父母和老师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偷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比如孩子偷拿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让他向对方赔礼道歉,并把孩子平时攒在储钱罐里的硬币拿出来,买好同样的东西送回去以示处罚。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能总提这件事,否则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过几天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已经很信任他了,相信不会再发生拿别人东西的事了。经过了这次“风波”,孩子应该会懂得自己该怎么做了。
5,不吃陌生人的东西教案及反思
设计背景
对于孩子来说,安全教育很重要。现在家里就一个孩子,父母上班在外,经常留一个孩子在家,对于孩子在家的安全就格外重要。如不动电、不动气等。陌生人敲门等幼儿怎样处理,这是孩子要掌握的技能。在超市和父母走丢怎么办?有陌生人来接怎么办等。 籂触焚吠莳杜锋森福缉今天我设计的主题就是围绕这个问题,想通过这次教学,让孩子们懂得面对陌生人该怎么办。
活动目标
1、树立幼儿初步的防范意识。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
重点难点
讨论遇见陌生人时,我们该怎么办?
活动准备
1、 排练情景表演:小红没上当。
2、录制有关轻信陌生人上当受骗的内容。如:自己在家时随便给陌生人开
门,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在公共场所迷路了随便跟陌生人走等造成不良后果,选择适合幼儿看的有关打击拐卖儿童的记录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
“小红没上当”,教师在主要部分给以提示。
二、 展开讨论
1、导幼儿讨论:小红如果轻信了陌生人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并说一说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情况时应采取怎样的做法。
2、观看并讲述录象内容,引导幼儿明白遇事要动动脑筋,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幼儿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记录,教师将幼儿的记录进行整理、张贴、以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4、开展“有奖竟猜”游戏,可将幼儿分为男女两方,提问问题,幼儿迅速且较完整的说出想法,答对的一方可奖一朵小红花。
(1)在商店里,不小心和家人走失里,你该怎么办?
(2)在家门口玩,有不认识的人要带你去玩或去买东西吃,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人强迫你走,你该怎么办?
(3)你一个人在家时,若有人敲门或门铃向了,你该怎么办?
(4)在幼儿园里玩,有不认识的人来接你,你跟他走吗?你该怎么办?
三、活动结束
请幼儿说说活动中的感受。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知道遇到陌生人时,可以求救老师、家长。有的幼儿还知道大声喊叫。在超市里还知道广播、打电话等。幼儿都能掌握许多应付陌生人的方法。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隐藏了动物的特征或局部信息,找出对应的动物。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准备:
1.小猫、小狗的大卡片10张。
2.谁藏起来了游戏图1张。
3.幼儿操作动物卡片。
过程:
一.认识小狗小猫。
1.教师出示5张小狗的大卡片,让幼儿认识小狗,并学学小狗叫声。(引导幼儿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去发现它们的明显特征。)
师:今天,刘老师请来了小动物和我们玩游戏,,瞧!它是谁?它怎么叫的?小狗知道要来和小朋友玩,特别打扮了一下,漂亮吗?找找它们哪里漂亮?
2.教师出示5张小猫的大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小狗小猫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去发现它们的明显特征。)
师:喵!小狗小狗等等我,我也想来玩游戏,谁来了?(小猫),仔细瞧瞧小猫与小狗哪里不一样?
3.教师小结小狗,小猫的各自特征,不一样的地方。(小猫有长胡须还喜欢爬上,小狗不会爬上也没有胡须)
二.集体游戏:“看看,找找”,巩固对小猫与小狗的认识。
1)教师任选几张小狗的大卡片,给幼儿观察后用遮挡纸遮住,幼儿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这几张动物卡片。
师:小狗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瞧!不见了,请小朋友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这只小动物卡片。
2)教师再任选几张小猫大卡片,给幼儿观察后用遮挡纸遮住,幼儿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这几张动物卡片。
师:同上二.幼儿操作,“谁藏起来了。”出示“谁藏起来了”的游戏图,引导幼儿观察,然后教师任意选一张动物大卡片,请幼儿从游戏图中找出相应的小动物,并把小动物卡片,放到游戏图中对应的位置上,并学学该小动物的叫声。游戏进行多次。
师:许多小狗小猫都藏起来了,我们把它们找出来吧!请小朋友把这只小动物在游戏图中找出来,并把小动物卡片,放到游戏图上,和它亲一亲.
文章TAG:
小班 安全 教案 陌生 小班安全教案陌生人的东西我不吃
大家都在看
-
语文版《百合花》教案,中秋之夜百合花的背景
2022-12-23
-
有理数乘法第一课时教案,乘法of有理数的概念
2023-01-01
-
语言活动教案祝福树,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4仅供参考
2023-01-09
-
托班主题教案搬鸡蛋,公仔、大鸡蛋和母鸡妈妈的故事
2023-01-24
-
超越嫉妒心理课教案,我们不会嫉妒爱因斯坦和巴菲特
2023-01-29
-
络绎梨花免费教案,第二集:《特种兵》第一集
2023-02-13
-
幼儿园健康教案 换牙,教案怎么写?
2023-02-13
-
手指教案和反思,幼儿园教材:毛球运动项目
2023-02-17
-
教案悬空,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矛和盾儿童动手操练
2023-02-26
-
美术活动神奇的圆教案及反思,一文读懂!
2023-02-26
-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译林出版社,怎么拼写英语单词?看这里!
2022-12-15
-
中班区域美丽的树的活动教案,中班教案一文读懂!
2023-01-02
-
幼儿园小班剪纸教案小鱼,纸上画a小鱼剪上小鱼
2023-01-03
-
请多喝水教案,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
2023-02-01
-
交通安全记我心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交通安全教案1
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