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与教学论的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

课程与教学论的介绍

2,急求课程与教学论 王本陆主编此书的相关教辅 笔记 试题等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BF%CE%B3%CC%D3%EB%BD%CC%D1%A7%C2%DB&format=

急求课程与教学论 王本陆主编此书的相关教辅 笔记 试题等

3,急急急课程与教学论 王本陆 2009 版的和2004版的有什么不一样啊

一个新版一个旧版,就是版本不一样,内容都是一样的,不会有任何影响!
搜一下:急急急!!课程与教学论 王本陆 2009 版的和2004版的有什么不一样啊 复试的书 我看的2004的 有影响吗?

急急急课程与教学论 王本陆 2009 版的和2004版的有什么不一样啊

4,有82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资料吗

我有个同学在北师,是不统考,其他学校专硕居多,学术类比较少,加上推免的原因,招的人比较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唉,我们专业5个班,目前我就知道我自己考。
争议北师大、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西南大学、陕西师大这一块都不错,先考上再说读研期间能力提升跟学校有关,跟自己的导师水平和敬业程度也很有关系的-

5,浅析教学设计对教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摘要:教学设计是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学生情况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反思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系统的整体效应认为,只有每一个组成部分和谐地统一、协调于系统的整体之中,才能达到整体的优化。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要综观全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行整体优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6,课程与教学论的王本陆主编图书

书名:课程与教学论 主编:王本陆出版发行:高等教育出版社开本:787×960 1/16ISBN:978-7-04-027382-3字数:360 000版次:2009年7月第2版定价:29.80元 第一章 概论问题情境:一篇论文引发的思考第一节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第二节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 课程的基本理论问题情境:研讨会上的交锋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课程的历史发展第三节 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问题情境:中外课程价值观与课程内容的比较第一节 课程目标第二节 课程内容第四章 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问题情境:教研会上的困惑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第五章 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情境:一场关于教学改革的学术论争第一节 教学概念与教学本质第二节 现代教学及其特征第三节 优化教学的一般理论第六章 教学目标问题情境:教学目标小实验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第二节 教学目标分类第三节 教学目标设计第七章 教学模式问题情境:教师培训,想说爱你不容易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第二节 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及趋势第三节 当前值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第八章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一名教师的困惑:明天将流行什么教学方法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第二节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第三节 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第九章 教学手段问题情境:地理双语课教学的一次成功探索第一节 教学手段概述第二节 教学手段的分类第三节 教学手段的选择与使用第四节教学手段现代化及其对教学的影响第十章 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情境:学习的快乐——走向合作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第二节 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制约因素第十一章 教学评价问题情境:对待学生错误的不同方式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第三节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第十二章 课堂教学管理问题情境:扣分和命令第一节 课堂教学管理概述第二节 课堂规则第三节 课堂时间管理第四节 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第十三章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问题情境:教学手记一则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第四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附录附录一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式)附录二 条目是教案示例附录三 卡片式教案示例附录四 表格式教案示例

7,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有哪些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有哪些影响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得到全面发展。教育质量的高低与教育观念的恰当与否紧密联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学习理论的主流,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重视学习结果的质量。改变过去课堂上的“老师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必要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同时学生要主动地构建对外部信息的解释系统。深化教学改革就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大脑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柯新的理解、新的创新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其目的是最大主动地建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摈弃过去那种从灌输的教法,直接将教科书的概念知识搬给学生,这种像蚂蚁搬家式的教法早已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了,取而代之的必然是适合时代前进、能促进社会进步的新理念和新的教学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积累主动地积极地去认识知识、组织和重新组织知识,重点在引导学生主动地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究,让学生在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认识过程中去优化组合,去再认识,去再建构,实现意义重构的目的。 不难看出建构主义对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有了重新的定位: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学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取与建构者,它要求学生:①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究、思考去建构知识的意义;②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要求学生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大量信息和资料;③需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 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这种帮助、指导作用体现在:①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②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③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以上仅是本人对构建主义对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影响的浅浅之见,不足之处,望专家给予指导和批评。

文章TAG:王本  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  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版课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