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答题模板大全文档可复印,初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答题格式要详细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5-23 14:10:27
本文目录一览
1,初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答题格式要详细
一、本诗(词)运用了()修辞手法或是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二、诗词中某个字用得好,有()作用
三、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2,初中语文 说明文 记叙文 说明文 各种题型的答题格式
「说明文」“××”能否删去:①不能(一般不能),用了“××”词,生动的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准确地说明了……。
3,中考语文作文万能模板可采纳
开头排比,比喻加点题。结尾排比,比喻加扣题,首尾呼应。中间可以采用分行排比的并列式结构,写三段,每段的首尾点题。以未来作中心,大胆想像,就比如十年前谁也不知道手机能发展成今天,手机己经改变了人娄啦,祝你中考高升
4,谁能给我初中语文的所有答题格式语文老师或语文好的进
这个问题有点含糊,什么题的答题格式呀?是作文还是资料分析?
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醒应该是:字词基础知识,古诗句填写,语境联系(口语交际方面的),制作名著书签,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会有圈点和链接材料分析),作文。
这些题型老师在中考前都会练的,只要你认真点应该没问题的,也要记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注重平时的积累。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呵呵
5,给我初三语文的答题格式具体点
句子赏析: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果没有修辞就携剧中的亮点)
拟人:把xx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xx的感情;
比喻: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xx的感情;
叠词:写出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xx的感情;
排比:增强语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xx的感情;
阅读
一、读懂文章:①文章写了什么②作者为何这样写③读出任务的性格(写人的文章)④弄清作者观点(议论文)⑤明白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1说明对象2特征3说明顺序4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等]
二、二、读懂读清问题要求(1全话题干2划清提干要求)
三、针对问题要求,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内容:
①找出关键语段②找出直接指向问题的关键字词句,若能直接回答问题的,则以原文回答③若不能直接回答,则用自己的语言抓住关键内容作答(组织语言必须包含文中的关键内容)
四、若问题的真确答案不止一个:
①分点作答分值越高,要点越多
②要点分点整理(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五、注意书写
答题
一、写景句子的修辞,作用中要包含景物的特征
二、句子作用:①内容上②结构上
三、写事物特点:表面,内在
四、理解句子含义:①从文中找出该句②画出上下文中与此相关的句子,全出关键的字词句内容③组织语言
五、品味词语在句中的作用:①写词语的本意②写该此在句中的意思、作用③若问可否用别的词代替,一般都不能,要回答不能和为什么不能
六、找文章的线索:时间、人物、情感、空间、文中多次提及的事物
七、一句话概括:谁(只能是一个)+做什么+结果
八、说明文选择题:①从文中找出与个选项相对应的句子②比较文中原句与选项是否有差别③注意不能忽略细微差别和语言的准确性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演义》采用的是“依史以演义”的独特文学样式,也就是三顾茅庐的故事是依照《隆中对》来展开描述的。《三国演义》里面写刘备三顾茅庐要比三国志要生动的多,而且细节上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刘备爱贤才之心,三国演义里面主要内容是根据三国志写的,但为了更能表现诸葛亮的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罗贯中有添加了一些细节,如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亮夜观天象等来表现诸葛亮的谦虚,军事才略,对天文的了解。。这样描写就更加贴近刘备的苦心是值得的,总之三国演义是从细节上描写人物,三国志是概括人物性格。
6,初中阅读答题格式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转自——E度中考网)
7,我需要初中语文阅读的答题模板如比喻的作用把比作形象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给我分吧·····我现在一分也没有,可可怜啊
文章TAG:
初中 初中语文 语文 答题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大全文档可复印
大家都在看
-
小班游戏小手拍拍教案反思,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4
2022-12-14
-
儿歌小扇子教案,第二集:春暖花开的秘密
2022-12-20
-
教案 能力目标,幼儿园教案目标包括学习目的和培养目标
2022-12-21
-
第二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摇篮
2022-12-22
-
燃烧与灭火教案人教版,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2022-12-28
-
小剪刀伤人教案,如何正确使用小剪刀?
2022-12-29
-
小班《古诗锦集》教案,同情农民活动目标:助幼儿理解古诗意思
2023-01-08
-
数学好课教案视频,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班教案有趣图文!
2023-01-09
-
与风做游戏教案设计,幼儿园大班教案5,风车、雨伞
2023-01-27
-
幼儿园托班游戏简单教案,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2023-02-12
-
秋天的蝴蝶教案,幼儿园大班图教案:秋天蝴蝶飞过树梢
2023-02-20
-
我最喜欢的季节二年级作文教案,我的最爱季节是夏天和秋天
2023-02-22
-
手工制作哑铃教案,如何使用哑铃健身和瘦身?
2022-12-17
-
二年级音乐小河淌水教案,小河滴水被誉为东方小夜曲
2022-12-19
-
数学大班认识时钟教案,幼儿园班级数学游戏活动教案几点了
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