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七步诗和出塞的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 豆秸 (曹植) (曹丕) 相煎何急

古诗七步诗和出塞的板书设计

2,如何读懂古诗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花、哥、弟、个、画”五个字,正确读词,并巩固拼读。2、会读儿歌,体验童趣。重 点 认识汉字。难 点 在认识的基础上,感受拼读。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如何读懂古诗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3,古诗明日歌教案

明日歌【作者】钱福 【朝代】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古诗明日歌教案

4,帮忙设计一篇中学语文课文的教学板书

荷塘月色 (朱自清) 一、缘由: 颇不宁静、忽然想起荷塘 二、1. 荷塘: 荷叶:亭亭(美) 田田(多) 零星点缀 白(色) 荷花:如明珠、如星星(光) 袅娜、羞涩(态) 荷香:缕缕---仿佛歌声 动态美 像闪电(快) 荷波:凝碧(色) 2.月色: 流水:脉脉(态)静态美 月光:如流水---流动 泻---轻柔 月色:青雾浮、轻纱的梦 光和影的和谐 树: 重重、阴阴(沉郁) 3. 四周: 远山:隐隐约约 灯光:没精打采(月色迷离) 蝉鸣、蛙叫 三、联想: 江南采莲——渴望自由 仅供参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5,古诗绝句教案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绝句》活动内容:古诗《绝句》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活动过程:一、导入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二、展开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三、结束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6,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www.cn910.net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www.cn910.net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www.cn910.net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http://www.google.cn/search?complete=1&hl=zh-CN&newwindow=1&q=%E4%B9%A1%E6%9D%91%E5%9B%9B%E6%9C%88%EF%BC%8C%E5%9B%9B%E6%97%B6%E7%94%B0%E5%9B%AD%E6%9D%82%E5%85%B4%EF%BC%8C%E6%B8%94%E6%AD%8C%E5%AD%90%29%E6%95%99%E5%AD%A6%E8%AE%BE%E8%AE%A1&btnG=Google+%E6%90%9C%E7%B4%A2&meta=

7,山行古诗教案怎么写

sgsdfhfdjhfd
网上搜一搜啊。
《山行》教学设计2 蒋志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600-200+900=

文章TAG:语文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范文语文  古诗  教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