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学生适合研究的课题

研究中学生的日常消费啊!

中学生适合研究的课题

2,有什么适合中学生搞的课题研究

化学方面 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

有什么适合中学生搞的课题研究

3,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就是用一定的理论作指导,选择具体的内容,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一定的研究步骤,逐步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广应用成果的认识实践过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规范的形式来解决学校发展、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惑,总结课程改革中成功的经验,反思教育教学中行为,推广应用先进成功的科研成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实践活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份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升与飞跃。” 附件:《》下载。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4,初中课题研究怎么做

教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有如下几个原因: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3、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4、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那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呢,那就要做好如下的几点: 一、首先要选好课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 1、课题从哪里来? 过去比较多的是从上之下,下达课题,往往大而空;我比较主张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 2、选题的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价值性原则 3、选题的具体方法 1)根据形势需要同步选题,可参考各级教育科研部门提供的课题选题指南,要注意切合自己的实际,因为这些课题 都比较空泛,不够具体,不太适合教师去研究;2)随机性选择课题;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问题,提出选题。 4、选题注意事项 (1)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 (2)不要贪大求全。如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如果改成中学生学习语文概念思维特点的研究,就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做。 (3)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 二、课题的前期论证 课题的前期论证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把这一过程分成三步:明确研究方向、详细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可能性的自我分析。总之,通过教育实践,挖掘研究方向,提炼课题雏形,设计研究课题的内容。 三、内容设计   指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是研究计划。内容设计要把课题从结构上分析,其包括几个子课题,子课题又包括几个部分,就是结构的科学树。 四、步骤设计  将研究任务和目标加以分解,与时段结合起来,落实到人,制定分阶段的操作计划。 五、方法设计   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座谈会、实验法、问卷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模拟法、案例法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0353437。 六、成果设计   指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表现形式为:论文集、教学案例集、讨论稿、研究报告、阶段总结、研讨课、实验观摩、实验小结、论文、个案分析、电脑光盘等。 总之,通过学习我的课题研究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在科研课题的研究上明白了很多,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所学、所想、所思的东西更好的运用于实际,在不懈的学习中让工作得到提高。
是教育规划类课题,还是个人教育小课题?课题的含2113金量很高的,需要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5261基础扎实,然后写的时候又需要具体的操作,大话空话4102是没有用的,文件通知一般有详细的申报表格,通常按照表格里的几个环节来写的。不1653过,每个环节具体写些什么,才更符合课题立项条件,立项可能性大。很难和你说内清楚的哦,你要不去淘宝上看看吧,看那里有没有人对教育课题或教学课题在行容,我们有同学就是那样操作的。

5,浅谈如何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原名思想品德,在初中的课程体系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帮助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正确观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时政知识融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当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点,值得推广运用。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时政教学;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是由初中思想品德演化而来的一门课程。过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这门课长期不受重视,往往只是在九年级时才因中考需要“突击”一下。如今在党中央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1]。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加上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我们可以有机地在教学环节中融入时政教学,以提高教学收益。本文对此进行分析讨论。一、时政教学的案例选择要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改变其传统的教育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时政教学应运而生。我们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当注意以下要点:1.紧贴本课的知识点在选择教学案例时,我们一定要紧贴本课的知识点,围绕着知识点的基本要点,切忌选择一些与本课知识点关联不大,甚至偏离本课知识点的案例。例如,在
一、开展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自我认知水平,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自觉践行规范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阶段,学生的各方面可塑性较强,尤其是性格和行为方式。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发展和塑造的关键期,组织教育力量,对学生加以有利的熏陶教育,使其道德意识不断加强,道德情感产生内化,道德意志更加坚韧,道德行为进一步持久稳定。(一)开展专门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后续道德情感、意志、行为的支撑与条件。学生只有在充分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才可能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才能够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时自觉规范不良行为,杜绝不好的想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普及基本的公民道德要求或者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等。但是,必须避免道德的说教,而是要通过具体真实的案例,来启发学生自主产生价值评判,这样既可以诱导学生主动产生积极的价值标准,又可以提升其道德认知能力。(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产生情感的认同只具备道德认知还不足以推动学生产生积极的道德行为,教师要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具有感人力量的教学环节或者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与思考中,对美丑善恶产生内在的情感冲突,自觉排斥丑陋的行为,接近和赞赏美好的品行。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诚信的重要性的时候,如果只是枯燥的进行说教,学生不仅不会对诚信产生自我的体验,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但如果教师以为诚信而牺牲个人利益,成就集体利益的事例来说明其作为立人之本的重要性,学生在内心会产生巨大的情感认同,在心灵的震撼中自觉认同诚信的价值意义。(三)组织道德教育活动,在实践中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稳定的道德行为初中时期,教师要善于动员学校的隐性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的锻炼。在具备道德情感之后,初中学生不一定能够在面对诱惑时坚持自己的原则,而需要在实践锻炼中磨炼其恒久的意志。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只有具备坚定的意志之后才能产生稳定的道德行为。例如,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开展校级劳动周,在劳动锻炼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日常生活中严格规范学生的自我生活管理与行为约束能力,提高其自律意识,发展自我规范能力;开展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优秀道德品质,评选学校道德标兵等。在实践中促使学生自觉反思其道德意志与行为表现,自觉提高道德水平。

文章TAG:初中道法小课题研究初中  道法  课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