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

题西林壁。绝句。渭城曲。蝉。送杜少府之任蜀洲。白雪歌。松武判官归京。望月。由山西树。冬夜读书s示字津。观书有感。

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

2,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有哪些

【小学三年级 】 上册: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下册:1、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3、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4、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有哪些

3,s版三年级上册古诗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宿(su4)新市徐(xu2)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shu1)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碟, 飞入菜花无处寻。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早发白帝(di4)城》 〔唐〕李白 朝(zhao1)辞(ci2)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ling2)一日还(huan2)。 两岸猿(yuan2)声啼(ti2)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chong2)山。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cui4)柳, 一行白鹭(lu4)上青天。 窗含(han2)西岭(ling3)千秋雪, 门泊(bo2)东吴(wu2)万里船。 《鹿柴(zhai4)》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游子吟(yin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ui1)?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jing4)人踪(zong1)灭。 孤(gu1)舟蓑(suo1)笠翁(weng1), 独钓寒江雪。 《逢血宿涪钉帝固郜改佃爽顶鲸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mu4)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quan3)吠(fei4), 风雪夜归人。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yan4)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支流氢气满乾坤(qian2kun1)。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括号那些是拼音加声调,如“宿(su4)”su第四声。 《墨梅》的作者是王冕(mian3) 《元宵》的作者是唐寅(yin2)

s版三年级上册古诗

4,三年级上册的所有古诗有哪些

下面的内容就是三年级上册全册的古诗文和日积月累: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欲:想要。捕:捉。鸣:叫。立:站立。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第二单元课文 4 《古诗三首》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注释: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生:产生,生出。坐:因为。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注释: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擎:举,向上托。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萧萧:风声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篱落:篱笆。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人心齐,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第六单元课文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楚江:即长江。长江中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

5,三年级古诗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无心插柳柳成阴。
鹅 鹅 鹅,曲项像天歌。白毛俘绿水, 红掌拨清波。悯农 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草 唐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三年级古诗大全春晓 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古朗月行 唐 李白小识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近,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语文第三册:悯农(二) 唐 李绅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蚕妇 宋 张俞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夜宿山寺 唐 李白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江雪 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梅花 宋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语文第四册:村居 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回答者: 忆凝儿 - 助理 二级 11-30 10:56
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6,小学三年级上册所有古诗内容

山 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小学一年级】 上册:《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春 晓 (孟 浩 然) 春 眠 不 觉 晓,处 处 闻 啼 鸟。夜 来 风 雨 声,花 落 知 多 少。 村居 (高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拂 堤 扬 柳 醉 青 烟。儿 童 放 学 归 来 早,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所 见 (袁 枚) 牧 童 骑 黄 牛,歌 声 振 林 樾。意 欲 捕 鸣 蝉,忽 然 闭 口 立。 小池( 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小学二年级 】 上册: 赠刘景文(苏 轼)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最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山行 (杜 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回乡偶书 (贺知章) 离 别 家 乡 岁 月 多,近 来 人 事 半 消 磨。唯 有 门 前 镜 湖 水,春 风 不 改 旧 时 波。 赠汪伦 (李白)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下册: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 一 岁 一 枯 荣 。 野 火 烧 不 尽,春 风 吹 又 生。 远 芳 侵 古 道,晴 翠 接 荒 城又 送 王 孙 去,萋 萋 满 别 情。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 落 疏 疏 一 径 深 ,树 头 花 落 未 成 阴。儿 童 急 走 追 黄蝶 ,飞 入 菜 花 无 处 寻。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飞 流直 下 三 千 尺,疑 是 银 河 落九 天。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 上册:《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参考资料:课本

7,1到3年级语文书的古诗

一年级:咏鹅 唐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悯农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语文第二册: 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识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近,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二年级: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乞巧唐 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嫦娥唐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8,三年级语文古诗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按内容: 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闺怨诗、战争诗、抒情诗、叙事诗 按形式: 古诗分类 古体诗 乐府 律诗 绝句 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 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於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文章TAG:小学  三年  三年级  年级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