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范文

是什么? 让他风雨屹立千年, 是什么? 让他为世人所惊叹! 他—— 跨越千年历史腐朽的尘埃, 积淀万年人性光辉的力量。 高原盆地,河流山脉, 数不尽的美轮美奂; 花开莺啼,小桥流水, 赏不完的秀雅恬淡; 巍巍中华,大好河山, 数不完的壮志酬酬。 国粹京剧闺中宝, 外人模仿搞笑极, 唯我中华引为豪。 万里长征, 男儿气概。 同心抵寇 正气浩然。 五千年的岁月, 你依旧年轻美丽。 五千年的岁月, 您已步入新时代。 五千年的岁月, 您!让世界瞩目! 中华, 最伟大的母亲! 五千年的岁月, 依然朝气蓬勃! 最爱的母亲, 最棒的母亲!

诗歌范文

2,小学语文四几年级下古诗词三首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2.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3.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4.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我会继续学习,争取下次回答你

小学语文四几年级下古诗词三首板书设计

3,仿写诗歌爱什么颜色教学设计教案

爱什么颜色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 :1 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 认识本课10个生字,包括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3 理解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激趣引入,初读课文。我们的世界万紫千红,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自读课文,看看小作者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二、分组自学,初步感知。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4、检查自学情况(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重点指导“威、蔚、武”三字的笔画。学生交流学习。(2)出示“保”和“宝”学生区别。师引导学生认真区别其不同用法。三、再读课文,体会意境。1、指名分小节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2、指名简述读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彩色画面。四、完成“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抄一抄:碧绿蔚蓝辽阔威武乘风破浪……第二课时一、 回顾课文,积累词语。1、 试背诗歌,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2、 说出自己积累的有关“颜色”的词语。二、精品细读,体会感情。1、学生自主探究三小节的写法。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生活以及对理想的追求。3、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喜欢的颜色及原因。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语文天地”找一找描写颜色的词语:红()()……师重点指导学生“运用联想理解词语”(金钥匙)2、请仿照诗歌再编一段。第三课时一、 展示续编,培养兴趣。1、 小组内展示,评出最好的作品。2、 全班交流优秀作品。3、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鲜活的事物来描绘。二、读一读,背一背。不仅我们能用文字描绘世界的色彩,古人对色彩亦是喜爱有加。出示《渔歌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 生自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2、 标画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3、 说一说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三、课后延伸收集有关描写颜色的古诗。
我爱深蓝的颜色, 因为—— 海底世界是深蓝的, 名贵的宝石是深蓝的, 将来我要做一名海洋矿工, 身穿深蓝的制服, 开采许许多多深蓝色的宝石! (诗人:罗杰) 我爱粉红的颜色, 因为—— 盛开的桃花是粉红的, 鲜艳的荷花是粉红的, 在梦中, 我也变成了一朵粉红的花儿, 朝着小朋友微笑! (诗人:雷婷) 我爱金黄的颜色, 因为—— 油菜花是金黄的, 菊花是金黄的, 我生活在农村 连我的梦 也是金黄的。 (诗人:曾焙) 我爱洁白的颜色, 因为—— 纷纷扬扬飘舞的雪花是洁白的, 千姿百态的云朵是洁白的, 我愿变成一朵朵洁白的棉花, 在严寒的冬天, 给人们增添温暖! (诗人:王重新) 我爱雪白的颜色, 因为—— 乖巧的小白兔是雪白的, 可爱的北极熊是雪白的, 我愿做一名动物保护者, 呼吁人类,爱护小动物! (诗人:文博)

仿写诗歌爱什么颜色教学设计教案

4,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www.cn910.net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www.cn910.net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www.cn910.net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http://www.google.cn/search?complete=1&hl=zh-CN&newwindow=1&q=%E4%B9%A1%E6%9D%91%E5%9B%9B%E6%9C%88%EF%BC%8C%E5%9B%9B%E6%97%B6%E7%94%B0%E5%9B%AD%E6%9D%82%E5%85%B4%EF%BC%8C%E6%B8%94%E6%AD%8C%E5%AD%90%29%E6%95%99%E5%AD%A6%E8%AE%BE%E8%AE%A1&btnG=Google+%E6%90%9C%E7%B4%A2&meta=

5,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诗歌怎么讲啊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专题: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学段要求: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要求: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2、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3、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语文实践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5、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6、学写童诗 活动开展: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是个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是个,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活动内容: 1、诗歌总集:《诗经﹒采薇》 唐诗:《春夜喜雨》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元曲:《天净沙﹒秋》 现代诗:《太阳的话》、《白桦》 2、本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 3、不同角度搜集: (1)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2)按形式分: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 (3)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4)按国家和作者分: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国的雪莱、海涅、普希金…… (5)民歌 (6)童谣 4、诗歌的起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5、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6、诗歌的表现手法: (1)赋——直接陈述事物;比——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兴——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传统) (2)夸张、复沓、重迭、跳跃……(发展) (3)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4)象征:以象征义,现代诗歌中,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 7、现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 (1)比拟——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2)夸张——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3)借代——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与比拟有相似之处。 8、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音律分: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涵盖;发展轨迹)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长调:91字以上。 ◎中调:59—90字。 ◎小令:58字以内 ◎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单调:只有一段。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其特点是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分: (1)怀古诗: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 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5)行旅诗和闺怨诗 (6)送别诗 9、现代诗歌的分类: (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方法:借助注释读懂诗歌,了解诗意,感受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拓展:了解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专题: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学段要求: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要求: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2、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3、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语文实践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5、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6、学写童诗 活动开展: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是个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是个,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活动内容: 1、诗歌总集:《诗经﹒采薇》 唐诗:《春夜喜雨》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元曲:《天净沙﹒秋》 现代诗:《太阳的话》、《白桦》 2、本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 3、不同角度搜集: (1)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2)按形式分: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 (3)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4)按国家和作者分: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国的雪莱、海涅、普希金…… (5)民歌 (6)童谣 4、诗歌的起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5、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6、诗歌的表现手法: (1)赋——直接陈述事物;比——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兴——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传统) (2)夸张、复沓、重迭、跳跃……(发展) (3)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4)象征:以象征义,现代诗歌中,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 7、现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 (1)比拟——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2)夸张——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3)借代——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与比拟有相似之处。 8、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音律分: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涵盖;发展轨迹)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长调:91字以上。 ◎中调:59—90字。 ◎小令:58字以内 ◎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单调:只有一段。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其特点是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分: (1)怀古诗: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 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5)行旅诗和闺怨诗 (6)送别诗 9、现代诗歌的分类: (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方法:借助注释读懂诗歌,了解诗意,感受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拓展:了解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
以自学为主读读、背背、赏赏,然后再扩充还可以鼓励学生创作儿童诗

6,我急求小学语文课文听听秋的声音的说课稿麻烦各位了 谢谢

诵读诗歌 体味秋韵——《听听,秋的声音》教案及部分教学片断【按:10月9日,在华桥中心小学听了吴老师上《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10月17日,在司前中心小学,我也上了这篇课文。下面是我的教学设计及两节课的部分课堂教学片断。】《听听,秋的声音》(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画面感强,读来琅琅上口,秋天独特的风情毕现。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熟读成诵。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独特风情。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教学重点: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且通过感情朗读,把体会到的浓浓的秋情表达出。多媒体课件(如果有,真好。):准备各种秋天的冬眠动物的声音,如蛇、青蛙等;各种昆虫,如蚂蚁、知了等;各种候鸟,如燕子、天鹅等;各种花开,如菊花、桂花等。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语:孩子们,我们在《秋天的雨》中,欣赏了秋天多彩的颜色、品味了秋天好闻的气味,真是令人陶醉!这节课,我们再走进秋天,去听听秋天美妙的声音!听——一.范读,听秋声。1.老师有感情地范读(如果能够背诵的话,效果更好。)课文。读后,问问学生“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目的有二:一是用老师有感情的范读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以提问来检查学生听的效果,培养听的能力。2.板书课题,读好“听听,秋的声音”(后一个“听”读轻声,“秋”稍重稍长,但气息不要断),读出一些味儿。3.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读完可以提问学生,学习这首读要达到什么目标(一是有感情朗读;二是想象交流体会;三是接着写几句)。二.默读,说秋景。1.自由读,多读几遍,必要时,老师可以领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出诗的韵味。2.默读,想象画面,并说说“仿佛听到什么声音”或“看到什么景象”。如教学片断:师:你听到秋的什么声音?生:“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师:黄叶说——生:大树,再见了,我要落到地上了。师:黄叶落到地上变成了——生:肥料,保护大树。师:“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吧。请你连起来说——生:大树,再见了,我要落到地上变成肥料,保护你。学生齐读第一节诗,然后由这位学生接着说黄叶的话。师:还听到——生:“蛐蛐”,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师:蟋蟀说——生:再见了,阳台,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你听。学生齐读第二节诗,然后由这位同学接着说蟋蟀的话。师: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大雁对白云说——生1:白云,再见了,我要去南方过冬。师:她还要“叮咛”几句——生2: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师:这就是“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风歌唱道——生: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三.诵读,表诗情。提问:读完了诗歌,你觉得作者喜欢秋天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喜爱之情表现出来呢?适当讲解:诗歌押韵,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把作者对秋的赞美之情,通过自己的表情——面部肌肉放松、含着微笑,还有声音等表现出来。1.自由朗读。2.比赛朗读。四.续写,述诗文。1.看多媒体课件(如果没有,就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还听到什么声音。(老师作一些提示,如蛇的声音“咝咝”;蛙的声音“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花开的声音“啪啪”,等等。)2.小组合作,按照下列句式,把听到的声音用诗的语言表达。句式:听听,/秋的声音,/ ,/“ ”,是 道别的 。/生:听听,/秋的声音,/燕子拍拍翅膀,/“喳喳”,/是和北方的家道别的话语。/3.把说的,按照诗歌的形式写下来。(注意用提行的方式)如一位学生写道:听听,秋的声音,果树摇摇头,“啪啪”,是与果子告别的歌韵。五、家庭作业。把这首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能背诵更好。
第一个好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 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蠼蠼”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诵读诗歌 体味秋韵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及部分教学片断 【按:10月9日,在华桥中心小学听了吴老师上《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10月17日,在司前中心小学,我也上了这篇课文。下面是我的教学设计及两节课的部分课堂教学片断。】 《听听,秋的声音》(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画面感强,读来琅琅上口,秋天独特的风情毕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熟读成诵。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独特风情。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且通过感情朗读,把体会到的浓浓的秋情表达出。 多媒体课件(如果有,真好。): 准备各种秋天的冬眠动物的声音,如蛇、青蛙等;各种昆虫,如蚂蚁、知了等;各种候鸟,如燕子、天鹅等;各种花开,如菊花、桂花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语:孩子们,我们在《秋天的雨》中,欣赏了秋天多彩的颜色、品味了秋天好闻的气味,真是令人陶醉!这节课,我们再走进秋天,去听听秋天美妙的声音!听—— 一.范读,听秋声。 1.老师有感情地范读(如果能够背诵的话,效果更好。)课文。读后,问问学生“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 目的有二:一是用老师有感情的范读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以提问来检查学生听的效果,培养听的能力。 2.板书课题,读好“听听,秋的声音”(后一个“听”读轻声,“秋”稍重稍长,但气息不要断),读出一些味儿。 3.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读完可以提问学生,学习这首读要达到什么目标(一是有感情朗读;二是想象交流体会;三是接着写几句)。 二.默读,说秋景。 1.自由读,多读几遍,必要时,老师可以领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出诗的韵味。 2.默读,想象画面,并说说“仿佛听到什么声音”或“看到什么景象”。如教学片断: 师:你听到秋的什么声音? 生:“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师:黄叶说—— 生:大树,再见了,我要落到地上了。 师:黄叶落到地上变成了—— 生:肥料,保护大树。 师:“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吧。请你连起来说—— 生:大树,再见了,我要落到地上变成肥料,保护你。 学生齐读第一节诗,然后由这位学生接着说黄叶的话。 师:还听到—— 生:“蛐蛐”,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师:蟋蟀说—— 生:再见了,阳台,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你听。 学生齐读第二节诗,然后由这位同学接着说蟋蟀的话。 师: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大雁对白云说—— 生1:白云,再见了,我要去南方过冬。 师:她还要“叮咛”几句—— 生2: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 师:这就是“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风歌唱道—— 生: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 三.诵读,表诗情。 提问:读完了诗歌,你觉得作者喜欢秋天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喜爱之情表现出来呢

7,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集 体 备 案 流 程  教学时间 执 笔  教学内容 26.“红领巾”真好  教学目标 1. 认识“叽.喳”等8个生字,会写“羽.领”等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  3. 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2课时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小鸟美丽可爱,叫声婉转动听,还能捕捉害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小鸟吗?最喜欢什么鸟?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说自己最喜欢的鸟,并简单讲述理由。  2、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小鸟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欣赏图片:  师:看了这些可爱的小鸟,你有什么感受?  生答,小鸟惹人喜爱,要爱护它们等等。  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爱鸟护鸟的课文,  集 体 备 案 流 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红领巾”真好》。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红领巾”的意思。  提示: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  4、提问: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生思考、回答。如:谁赞扬少先队员真好?为什么要赞扬他们?  师: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2、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字词。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注音纠正错误读音。  4、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部分,更正读音。  三、指导朗读  1、齐读第一节第一句,读出设问的语气。  2、师:从课文中哪些词看出小鸟最快乐?  要求学生轻声读一读课文,画出表现小鸟快乐的词句。  3、指名朗读课文,说出表现小鸟最快乐的词句。  提示: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边唱歌,一边梳理蓬松的羽毛。  4、指导朗读  师:清晨,小鸟快乐地唱歌,蹦跳,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我们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第一节。  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5、师:刚才我们用“读-画”的方法学习了第一节。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读读第2、3节。  6、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勾勾画画。同桌可以互相讨论。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指导语气。  第二节中表现小鸟活跃的词语有:“扑棱棱”(小鸟扇动翅膀飞翔)、“飞来飞去”。它们这么活跃是为了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  教师补充鸟类是如何捕捉害虫、保护树林的。  教师补充鸟类是如何捕捉害虫、保护树林的。  朗读时速度较快,体现小鸟捕捉害虫时非常忙碌。  第三节中勾画出是“是红领巾”来放鸟巢”。少先队员一大早来到树林里,是为了安放鸟巢,让小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窝。他们还插上木牌,宣传“不许打鸟!”让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集 体 备 案 流 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不许打鸟”是严厉禁止打鸟,朗读这句时语气要坚决。“红领巾真好!”要读出赞扬少先队员的语气。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四、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羽、歌、护、活”的字形。  “羽”是两个“习”;“歌”是“哥”加欠字旁;“护”是提手旁加“户”字;“活”是把“话”的言字旁换成三点水。  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跃:右边是“夭”(“笑”的下边),不是“天”。  保:右边不要写成“果”。  写:上边不要写成宝盖儿。  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写好以下几个字。  “歌”、“羽”、“新”三个字要写得左右相等。“活、跃、保、护”四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歌”和“新”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  五、实践活动  1、师:同学们,每当我们到郊外游玩的时候,会发现在蓝天白云下面,除了绿树红花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鸟。它们不仅是人类的朋友,还是环境的卫士。你也是一位“红领巾”,也想得到小动物们的夸奖吧?让我们行动起来,和文中的“红领巾”一样,去爱护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吧!  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做鸟巢和广告牌,到树林放置鸟巢,插上“不许打鸟”的木牌。  2、在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或有关鸟类知识的书籍,在活动课上向同学们讲鸟类趣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课前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也来了想知道他是谁吗?看--是谁?师:想不想和小鸟一起到美丽的大森林里去看一看?  生:想。  师:但是小鸟说了,小朋友必须先闯过它设得两道关才能和它一起去。咱们要不要闯关?有没有信心?  第一关:读生字  生字卡片出示:羽毛、红领巾、捉虫、梳理、活跃、机灵、清晨、  集 体 备 案 流 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师:像蹦蹦跳跳这样得词语你还能说出哪些?  指名答。  师:大家的表现棒极了,那就让我们和小鸟一起唱着歌走进大森林,再次走进26课《“红领巾”真好》(板书课题)  二 、学习课文  教学第三小节  1、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师:“红领巾”真好,是谁在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谁找到了?快说给大家听吧!  生:小鸟夸红领巾、放鸟巢、写木牌…  师板书:放鸟巢、写木牌。师:你能结合图片,用“因为…所以…小鸟夸红领巾真好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不错,文中是怎样写得呢?谁能读一读?  生:读课文…(师指导朗读)  师:请大家齐读这一小节。  学生齐读第三小节。  2、背诵第三小节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听,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赶快练习吧!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生:练习背课文…  师:谁愿意试试?  生:背诵课文…  师:清晨,红领巾早早来到树林里,手捧鸟巢,肩扛木牌,给小鸟安家,宣传“请爱护小鸟”。你知道红领巾为什么这样做吗?请再读课文,和你的小伙伴交流讨论一下,谁能说说?  生:交流讨论…  师:课文中是怎样说小鸟活泼可爱的?  生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小鸟是那么可爱,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小鸟吗?大家都喜欢它,那该怎样读出这种语气呢?谁愿意试试?  生读课文,学生评议。  师:小鸟的样子多可爱呀!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得羽毛,你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句话好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生:汇报。师板书:可爱的  集 体 备 案 流 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生:还因为机灵,红领巾…师板书:机灵的。  师:课文中是如何说的?  生读课文第二小节,师指导朗读。师:谁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生:朗读课文(师放配乐)。  背诵课文  师:读得太好了,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能背一句话,有的能背一小节,想不想把全篇都背下来?  学生练习背诵课文。指名背诵,齐背。  三、情感升华,拓展思维  师:文中的小鸟儿在红领巾得关心、爱护下,快乐的生活在大森林,可是有一只小鸟却无家可归了…播放媒体资源中林中小鸟视频2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吗?  指名回答。  四、 总结  师:对呀!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树木的医生,森林的卫士,我们应该像课文中的红领巾那样爱护它、保护它,同时也要爱护其它小动物,爱护它们,就是爱护我们自己,让我们和动物成为永远的好朋友吧!  课后反思:
?”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反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事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
xvgffv

文章TAG:教案模板小学语文诗歌教案  模板  小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