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学情分析怎么写

写作思路:把教学中的进度写下来,具体到某一单元某一课。一、学情分析所教班级七年级(3)班44人,这个班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灵活一些,男女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大多数女生勤奋,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但男生的学习态度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个别甚至不学。学生智力水平较低,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偏低。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突出的特点是: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4、课堂上有用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还行存在的不足有: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2、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3、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4、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5、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二、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成长的生活故事(林海因<爸爸的花落了》),有的则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安徒生《丑小鸭》),等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诗人用凝练的语言道出的殷殷嘱托,一行行的诗句曾激励过无数成长中的青年。《伤仲永》促使我们反思一个天资出众的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原因。第二单元以祖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他们都有比较深厚的写作背景,都有含义深刻的精彩语段,都是适合朗诵的语言材料。第三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第四篇写的是群像,有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得和左拉。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气质、品格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第四单元中的文章尽可能广泛地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社戏》(鲁迅)以看戏串起一连串的人和事,像一幅民俗风情画,《安塞腰鼓》(刘成章)的节奏像铿锵激越的安塞腰鼓的鼓点,《竹影》(丰子恺)以儿童游戏为契机,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讲得深入浅出。

{0}

2,怎样写学情分析报告

学情分析能力是教师在调查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知识储备和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需要的能力。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不同学生、不同学科,不同班级学生的学情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知道“近水鱼性,靠山知鸟音”的道理。如果你对你学生的学情不了解,盲目的进行教学,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的教学设计应是为“学习而设计”,同样的课,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讲课方式必须不同,要想做好学情分析必须了解学生下列一些情况: 1、知识。我校的学生特别是初中部的学生都是好的学校选拔后剩下来的学生,可以说是有一定希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都到县城以上的学校就读,剩下的只有极少数基础好一点,其余要么就是知识基础差,要么就是智力不健全的。对学生即将学习的知识认识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必须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才能把握好你的教学尺度,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2、情感。农村的学生对某些学科的认知缺少很多实践基础,特别是涉及到现代科学的学科,缺少直观和现实的体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是极不端正,农村学生家庭教育较差,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小农意识强,影响了自己子女的学习意识,缺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而学,老师要求学生学习,做作业都成了学生的负担,课堂秩序较差,师生关系不和谐,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实施。 3、个性心理。我校的学生来自乡村的各个村屯的学校,学生个性心理差异较大,多数学生缺少自我学习的意志,长期的环境影响,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已经失去了信心,有的根本不学习,学生情绪低落,给教师的课堂管理、正常教学进程的进行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科根本完成不了学习任务,给教师的心理造成了很大压力。 4、方法和思维。部分学生从家庭教育开始就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学习、怎样学习,造成了学习成绩欠账,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差,影响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合作性学生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弥补他们在学习上的先天性不足。 5、环境。我校的学生都农民家庭出身,家庭的文化环境、物质环境都比较差,比较好的已到县城以上的学校就读,家长的文化素质低,有些家庭不和谐或是单亲家庭,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班级没有形成良好的班风,学生缺少自信心和上进心,学生在吃穿、享受上进行攀比,而在学习上很少有人向优秀学生挑战,热爱学习、关心学习的学生所剩无几。这是我校教师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1}

3,一年级数学课件模板

  一年级数学课件应该要怎么制定才能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上课内容呢?一年级数学课件模板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年级数学课件模板(一)   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感到困难,但对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会有困惑。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将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破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   通过图画情境和数学符号来理解题意。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6、7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图里有什么,大括号和 “?”号分别表示什么,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列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检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题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有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比比看,谁更棒。   1、课件出示(7以内数加法算式)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小兔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来帮它们解决问题,大家乐意吗?那我们赶快行动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小图遇了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图)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画面,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   小朋友接着看,这里还有两位新朋友,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①出示“}”和“?”。(说明:“大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下面加一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   ②同桌探讨新符号的名字、意义。   ③学生汇报研究符号的情况。(指名回答)   ④小结:大括号表示把左边4只和右边2只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只”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小朋友也来说说,边说边做动作。   ⑤指名说图意   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名回答)。   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指名边说边做动作)。   3、列式解决问题(板书:怎样解答)   ①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指名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6(只)   ②因为是要把两边的小羊合起来(教师做手势),所以用加法来算。那算式中的4、2、6各指什么?(指名说说)   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检查的?(同桌讨论或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说。)   ④左边有4只就写4,右边有2只羊就写2,再来看得数是不是6只,同学们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检查,我们就不是小马虎了。好,让我们一起来口答(师板书:一共有6只)。   ⑤小结:现在大家跟着老师来回忆刚才解决问题的时候,经过了哪几个步骤?(先看图里有什么,找出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列式解答,并进行检查,最后别忘了口答。)(师逐一步板书: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独立完成例题。(师生集体订正)   2、第46页“做一做”   3、练习十的第1题。   4、我来当小老师,指名说一说,师生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图里有什么?   怎样解答? 5+1=6(只)   解答正确吗?   一共有(6)只。   一年级数学课件模板(二)   教学目标   1、 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认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 能较快、准确地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   4、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提出的核心问题   1、“解决天空中有一共有多少只海鸥?”你认为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2、12+3=,哪种方法最容易计算?   3、“解决还剩下多少桶食物?”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4、计算17-4=,哪种方法最简便?   渗透的思想方法   学生主要的训练点 计算方法,书写习惯   教学环节    一、 复习旧知。   1、口算。   2、填一填。   (1)1个十和5个一是( )。   (2)1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17=10+( ) 13=( )+3 12=10+( )   二、创设情景:   师:海鸥回来了,小朋友可高兴了。星期天,小明和妈妈带着海鸥喜欢吃的食物到海边去喂海鸥,我们也去看看。   三、 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你能看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说,教师写有价值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3、解决天空中有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2)你认为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12+3= ”   (3)怎样计算?你能想出哪些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小组汇报:①接数的方法:13、14、15   ②因为2+3=5,10+5=15,所以12+3=15   ③因为15可以分成12和3,所以12+3=15   ④因为15-3=12,所以12+3=15   提倡算法多样化,注意突出算法最优化②。   (4)师:计算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还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3+12=15   4、 解决还剩下多少桶食物?   “17-4= ”的问题。   (1)出示“岩石上的海鸥”主题图   指名学生说图意,并列出算式。师板书:17-4=   (2)师:谁能算出17减4等于多少?怎样算?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小组汇报:①接着减数的方法:16、15、14、13   ②因为7-4=3,10+3=13,所以17-4=13   ③因为17可以分成13和4,所以17-4=13   ④因为13+4=17,所以17-4=13   提倡算法多样化,注意突出算法最优化②。   5、教学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出示算式: 12+3= 17-4= 让学生计算后,教师说明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12 + 3 = 15 17 - 4 = 13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6、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都是先用个位加或减,再合上十位的数。   四、 练习:   1、做自主练习的第1题、第2题。   注意一边做,一边说计算过程。   2、做自主练习的第3题   3、做自主练习的第4题   数一数,再填空可以;列式11+5=16也可以。   4、做自主练习的第6题   注意这是第一次接触“文字应用题”,一定引导学生多读题,充分理解题意。再列式计算:17-6=11(条)   5、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4+3= 20-10=   15-5= 15+3=   15-10= 5+12=   6+13= 16+3=   2+15= 10+7=   18-10= 15-3=   五、 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效果(教师做自我评价)

{2}


文章TAG:分析  分析报告  报告  ppt  学情分析报告PPT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