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海伦多兰少儿英语学校是小班教学吗

海伦多兰采用的是小班教学,一个班里有4-8个小朋友,能够保证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性和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孩子们之前的团队精神。海伦多兰的小班教学,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也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跟其他小朋友沟通交流。
对的,一个班里4-8个学生。

海伦多兰少儿英语学校是小班教学吗

2,小班书教案 找一对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这个你到当当找,很多

小班书教案 找一对

3,小班教案及反思

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后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效果比较差。
活动目标: 1、运用各色吸管与纸片进行拼插、黏贴,制作立体小人,并用彩笔装饰。 2、探索不同的剪开方法与纸片拼插后产生的不同造型。 3、能大胆、富有创意的装饰立体小人。 活动准备: 1、会使用剪刀,剪过较硬的纸、薄塑料等。 2、材料包,剪刀,剪刀,彩笔,浆糊。 3、教师事先制作好的吸管小人半成品(没有四肢的)1-2个,草地背景板。 4、背景音乐。

小班教案及反思

4,小班教案 透过它们看一看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水果的生长环境,区分长在树上和地里的水果。  2、乐意操作,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水果乐园背景图;  2、在藤架上的葡萄及西瓜的视频;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  (1)(出示水果乐园背景图)师:水果乐园里有许多水果,看看有些什么水果?  (2)可是它们都找不到家了,我们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在哪儿。  (3)幼儿回答,教师制作背景图。  小结:苹果、橘子长在树上,草莓长在地里。  2、探索操作  (1)观察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说说,哪些水果是长在地里的,哪些水果是长在树上的?  (2)引导幼儿大胆操作。  要求:把长在树上的水果贴在上面的表格内,把长在地里的水果贴在下面的表格内。  (3)交流分享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  3、拓展延伸  (1)师:水果除了长在地里和树上,长在别的地方有没有?  (2)观看长在藤架上的西瓜和葡萄的视频。  (3)师:番茄和葡萄它们长在哪里的?我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水果像葡萄和蕃茄一样长在藤上的,找到了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在活动前可以带孩子参观果园,拓展孩子的思维。  2、引导幼儿在家中收集更多的水果图片,将操作材

5,小班数学教案如何写

意思是 幼儿园小班 认数字“2” 怎么写一个活动方案 我觉得可以写先教他们认识两个 比如两个东西 然后再教他们2字撒
认识数字2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2的形成,认识数字2,理解2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二、活动准备 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2张,1和2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2格,分别写上1和2的数字并剪开。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2格,画上1和2的圆点。三、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2的数数,认识数字2) (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2,认读数字2。 2、分萝卜:学习2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2分。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2个图形,先贴1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1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2个圆形,把萝卜分成2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习认识数字1-2和2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2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2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和2的数字)请兔宝宝将2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6,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垃圾扔哪里

活动目标:  1.懂得不乱扔果皮纸屑的道理。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两幅背景图(画面都是小花园,一个干净,一个到处是垃圾)。  2.操作材料《垃圾扔哪里》。  活动重点及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箱,培养幼儿垃圾入箱的良好习惯。  活动难点:学习整理,清洁地面的一些简单方法,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审美元素:  良好的公民素质培养需要从小抓起,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也需要从小一点一滴地培养积累。本活动是一个培养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学习遵守社会规则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一起当“小小清洁工”,把操场上、草坪里的垃圾拾干净,让我们的幼儿园的环境变得更加漂亮干净。让孩子们感受到干净整洁也是一种美,体验优美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同时也在劳动后获得了成就感。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这两个小花园哪个更漂亮一些呢?  二、组织幼儿讨论解决的办法。  师:花园这么脏,花园里的小花会怎么想呢?(请几名幼儿说说小花的想法。)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启发幼儿说出各种整理花园的办法。)  三、实践活动“我是小小清洁工”。  1、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师:我们幼儿园的操场上、草坪里也有一些垃圾,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清洁工”,把操场上、草坪里的垃圾拾干净,让幼儿园的环境变得更加漂亮。注意,在拾垃圾的过程中不能掉队,也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哦!  2、教师手持垃圾袋,请两位幼儿示范拾垃圾并放进垃圾袋里。  3、带领幼儿分散寻找垃圾,并将垃圾放进垃圾袋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情况,要让每个幼儿都在教师的视线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感受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师:幼儿园的环境变得真干净呀!我们来听听小花要对我们说什么呢?  (教师:小朋友,谢谢你们!现在幼儿园变得又干净又整洁,小朋友们在这里玩耍、游戏都很快乐。以后,不管在哪里,你们都要记住,要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  五、引导幼儿看操作材料《垃圾扔哪里》。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中的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六、教师评价  今天我们小朋友都知道了垃圾应该放进垃圾桶或垃圾箱里,以后我们不仅要自己注意不乱扔垃圾,还要提醒别人注意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

7,小班教案转一转摇一摇

[活动要求]  1.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别装着硬币、木珠、纸屑、米。  2.打击乐器若干。  3.四张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家。  4.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做客时要怎么样?(交代要求: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小纸片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操作活动一:听辨硬币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儿刚、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里面装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请小朋友们不要打开盖子,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马上告诉老师,看谁最能干。  (2)幼儿操作。摇旺仔牛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来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回答,证实正确答案后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作活动二:听辨米在胖大海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教师带幼儿到“小兔家”。(提醒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胖大海饮料瓶子)里面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辨米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米后,集体练习:这是米发出来的声音)  3.操作  活动三:听辨木珠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提醒幼儿向小鸡问好)  师:小朋友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木珠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个别回答,请一名幼儿证实,集体练习:这是木珠发出来的声音)  4.操作活动四:听辨纸片在可乐罐中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鸭家”。(提醒幼儿向小鸭问好)  师:前面是谁的家呀?(小鸭家)小鸭也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我们再来听一听,里面是什么?  (2)幼儿操作。听一听纸片在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里面有没有东西?会是什么? (幼儿如一时难以听出,教师视情况适当加以引导、提示)  三、第二次尝试: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1.导语:小朋友的小耳朵真灵,把瓶子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操作:老师在背后分别敲打木鱼、小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后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3.小结:这些都是打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尝试,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2.(放录音)教师示范为曲子伴奏一次。(用饮料瓶)  3.幼儿每人到小动物家拿两个饮料瓶,跟老师一起为曲子伴奏一次,伴奏两次后,跟老师边摇瓶子边出活动室。
活动目标:  1.观察几种秋天的水果,丰富有关水果形状和颜色的经验。  2.通过多感官的接触,能用语言描述自己对水果的认知。  3.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食物。  活动准备:  1.几篮不同的水果(苹果、香蕉、橘子、梨等,或当地秋天常见的水果)。  2.削成小片的水果若干盘,塑料小叉若干。  3.各种水果图片(尽可能全面)。  4.教学挂图:《秋天的水果》。

文章TAG:会跳舞  会跳舞的  跳舞  跳舞的  会跳舞的纸屑小班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