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队心理教育的有关规定有哪些

作为部队中的一员,荣誉感、责任感的培养是首当其冲的。从心理教育的角度上说,如何让战士们有归属感,有荣誉感,有责任感,是应当第一位去解决的。拥有了这些核心价值观的战友们,会重新让国人敬佩和骄傲的新时代兄弟!

部队心理教育的有关规定有哪些

2,怎么预防心理疾病心理预防干涉需要做到基层官兵

当前新形势下,紧张的部队生活,繁重的工作任务,对官兵的心理素质提出考验,基层所队官兵心理长期得不到休整减压,官兵中因心理因素引起的思想问题明显增多。因此,加强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笔者认为要加强基层官兵心理教育工作,
没看懂什么意思?

怎么预防心理疾病心理预防干涉需要做到基层官兵

3,如何维持和促进军人心理健康

我是外行。家族里有许多亲人曾是军人,好像以前没有这类现象。部队训练强度大、生活单调、孩子们又都是家里的宝,入伍前生活很丰富,有网络、有游戏,入伍后有不适应部队生活是可以理解的。能不能在训练之余多搞一些活动,让他们没时间想别的事情。另外,多和他们接近,让他们尽快感到大家庭的温暖。
天天锻炼 难道心理还不行! 应该不可能!
口语好吗
你好!允许BL吧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建议定期进行心理检查,通过回答试题来做分析。

如何维持和促进军人心理健康

4,有没有关于部队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啊

[1]关于重视做好基层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意见.总政治部、总后勤部,2000-12-14. [2]董聚山.塑造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新型军人.解放军报,1999-09-18. [3]何昌东.要在提高心理教育的实际效果上下功夫.基层政治工作研究,2000(9). [4]曹晓明、刘学农等.关于提高官兵心理素质的调查与思考.解放军报,1999-10-08 . [5]王忠诚.为学员锻铸第三张“通行证”.解放军报,2000-11-05. [6]董强.开辟崭新渠道 架设心灵彩虹.解放军报,2001-09-01. [7]张建中.谈谈青年官兵的情绪调节.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9(5). [8]林树强等.开拓育人新天地.解放军报,2001-07-21. [9]王道华等.顺潮扬帆气象新—北空部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实践.解放军报,2001-08-18. [10]许家祥.把握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解放军报,2000-10-19. [11]蒋一斌.如何区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政工学刊,1999(11). [12]芮和军.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素质.政工学刊,2001(1). [13]刘世仁、吴溪.沈阳军区心理疏导工作全面铺开.解放军报,1999-11-11. [14]卢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1(8). 给你找了些 自己去看下
有。

5,谁有关于部队心理健康知识的咨询啊

做好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部队官兵心理素质,增强官兵心理水平和部队战斗力。方法 (1)提高认识,突出基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2)健全制度,确保基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3)抓住重点,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4)注重方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5)抓好质量,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上新台阶。结果 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官兵运用心理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的能力,官兵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和违纪现象明显减少,有力地促进了部队的全面建设和战斗力的提高。结论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官兵的个人修养大为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增强,官兵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官兵工作、训练、学习的需要,必须常抓不懈。 群体压力与个人愿望 在后进战士与其所处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中,群体压力是一步一步升级的,它使得坚持自己意见的少数者产生强烈的内心冲突,必须在维持独立与归属群体的愿望中作出抉择,或者是抗拒群体的压力,为坚持自己的意见而疏离群体,或者是屈从于群体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但无论如何,这都使他强烈地感受了群体压力的存在。由此可以看出,所谓后进战士往往是那些性格倔强,个性很强的战士。 个人违纪行为与社会违纪现象 个人初次违纪行为是从轻度偏离社会所允许的规范开始的,发展到违纪行为的“临界点”,可能是处于因果链条一定位置上,这个因果链条就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而违纪现象则是一定地区、特定时期内违纪行为的总和,违纪现象的原因则要到社会现实中去寻找。探寻后进战士违纪行为的原因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个人违纪行为与社会违纪现象的区别。
抑郁症的调试与疏导多写点。

6,团队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树立好自己的个人形象:积极主动,乐观开朗等等2.举办群体性活动,吸纳更多的人参与。3.能够时常的鼓励和肯定成员。4.不知道你所说的团队具体情况如何。有固定场所的群体,可以采用在他们视觉可见的地方张贴积极心里暗示的标语。5.在做思想工作的时候,要在交谈中采用正面积极性词句。6.有专门的交流会,营造一个轻松祥和的环境,大家坐在一起,品品下午茶,聊聊家庭、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问题。形式可以多样化,不局限于喝茶啊。而且也要条件允许。很多事情还是要根据你的团队的具体情况而定啊。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和升学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人类的大脑重量约为1400克,大脑皮层的表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其中含有140亿个神经细胞,所有这些特点,人人几乎都是相同的。即使是爱因斯坦的大脑,无论从体积、重量、还是构造上都与其他同龄人无多大区别。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根据实验和调查研究认为,除了天才儿童和低常儿童各占2~3%外,其余9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是相差无几的,学习成绩的优劣,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通过对大脑的了解,使他们明确了大脑的先天发育情况基本相同,之所以成绩不同,和后天心理素质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信心,而且也是一次对同学们发愤读书的很好动员。二、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教育。青少年成长变化中的个体,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性意识的发展,性生理的逐渐成熟,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社会正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各种思想观念交织在一起,社会文化中黄毒泛滥,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生殖与发育”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教育的绝好时机。结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介绍性器官的解剖生理结构与功能,以及有关生理变化和身体发育卫生常识,使他们对自己的生理现象有一个比较深入了解,才不致于产生顾虑,陷入迷惑、恐惧、焦躁不安的不良情绪之中,从而避免了对他们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同时,通过老师的讲解,也使同学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别人的生命,珍惜父母之爱。对别人友爱,对世界关注,这本身就是道德品质发展的一种标志。三、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指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人类也是这样,必须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他们只是整个社会中的一员,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对社会既要有索取,更要有所奉献。“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有许多相互依存的自然现象可作为教育的材料,如“种内互助”中的蜜蜂这个种群,各种工蜂分工明显,觅食、保卫、清洁、育幼分得清清楚楚,干得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如果青少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只图索取与享受,在社会、家庭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就可能形成冷漠、狭隘、自私的心理,甚至会去仇视社会,危害社会。因此,我们应教育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认清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和社会的依存关系,主动地调整自己去服务社会、适应社会。四、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在企业工厂辛勤工作的员工,是知名学者教授还是在经济浪潮中呼风唤雨的弄潮儿,都会经历面对挫折的体验,而且有些还是频繁而又长久的痛苦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法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遇到挫折时不致对人生和社会失去信心。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受挫、失败和成功的内在联系,引导他们学会合理认识挫折,正确的对待挫折,以次教育他们“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毅力。同时,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多么的重要。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还可有意识地创设逆境,对学生进行耐挫训练和坚韧性格的培养。五、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四大支柱”里就有“学会共同生活”。具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人合作,是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从课桌排列看,一律面向老师,从课堂活动看强调的是教师活动。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缺少相互间交流、合作的机会,不利于学生间的人际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7,怎样克服官兵消极情绪及脆弱心理

  情绪心理学是研究各种情绪产生、变化与控制规律的科学。学习并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科学认识、正确把握和积极做好部队的经常性思想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情绪的判断与识别   情绪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包括动物)所具有的一种心理形式,包括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如喜、怒、悲、惧等感受色彩)、外部表现形式(如面部表情),以及独特的生理基础(如皮下层等部位的特定活动)。情绪影响着人的心理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贯穿于整个人生。   情绪的判识与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最大特点是“经常”二字,它是针对官兵在日常 作和生活中的具体思想情况,随时随地进行的教育疏导作。这就要求思想工作者,要随时随地准确地把握官兵的思想脉搏。通常情况下,官兵的思想脉搏正是由其特定情绪反映出来的,是能够通过察其言、观其色而把握的,诸如兴趣、快乐、惊奇、痛苦、恐惧、愤怒、羞怯、轻蔑、厌恶、内疚等等。   虽然表情(即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情绪反应的最敏感的指示器,但就其基本特质来说,一方面它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联系得比较紧密,另一方面,它又与生物驱力相区别,带有复杂的社会性的特点。所以,要真正把准每一种情绪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特别是个别官兵由于早期的情绪损伤导致的怪癖性格和异常情绪,就要求广大思想工作者必须做到“六心”,即耐心、关心、诚心、交心、贴心、知心。只有深层次的接触与交往,才能准确全面地认识复杂情绪,进而富有成效地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情绪的控制与发展   情绪心理学认为,个体情绪一旦产生,即会遵循一定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变化的方向和幅度受生理的和环境的两大因素制约。情绪按性质划分,可以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即凡是对人的行为具有促进、增力作用的为积极情绪,如喜悦、兴奋、满意等;相反,凡是对人的行为具有削弱、减力作用的情绪为消极情绪,如悲伤、忧愁、抑郁等。我们的经常性思想工作,其实质就是利用情绪发展变化的规律,设法控制化解消极情绪,激发促进积极情绪。   情绪的产生和定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一般说来,需经历如下三个阶段,而情绪的控制与转化自然也贯穿于三个阶段的始终。   1.交往活动的刺激。尽管情绪还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反映,但必须由客观事物的刺激引起,而且,刺激越强烈,所引起的情绪也就越强,二者成正比关系。因此,在与官兵的日常交往中,要注意针对官兵的良好积极   情绪,采取肯定、鼓励、嘉许等方式予以引导和激发;对于官兵中的消极情绪,我们应通过谈心、具体关怀、文体活动等方法帮其控制和转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对存在某种消极情绪官兵的批评,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帮其克服不良情绪,反而会使之强化,激化矛盾。   2.对交往活动意义的评价。人们接受交往活动的刺激后,情绪并不是马上随之产生出来,还有一个评价交往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种认识过程,但不是认识交往活动或交往对象自身,而是认识交往活动或交往对象与自己需要之间的“关系”,弄清是关系密切,还是关系不大;是有利于满足需要,还是妨害需要的满足。这种认识,直接决定着将要产生的情绪的性质和强度。因此,在帮助官兵认识、控制和化解消极情绪时,必须有所准备,事先预想,尤其对脾气特别暴躁或性格特别内向的工作对象,必须讲究方法,进行精心设计,力求达到预期效果。   3,态度及体验的形成。弄清交往活动或交往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之后,会随即产生对交往对象的态度,或者喜欢,或者厌恶,或者亲近,或者疏远等等。这些态度产生并被明确体验出来,情绪也就形成了。官兵中已经形成的各种情绪,会随着新的交往而不断变化发展。   因此,对于积极情绪的激发促进和消极情绪的控制转化,实际上是交往活动的定向深化,即是利用一种能动的、积极的、向上的新的交往,使交往对象形成新的态度及体验,亦即新的情绪。   由上可知,帮助官兵控制转化消极情绪、激发促进积极情绪,关键在于积极良好的交往活动。思想工作者只有树立“经常性”的交往理念和良好的交往形象,采取积极的交往方式,才能驾驭和掌握官兵情绪变化的全局和方向,促进官兵关系的亲和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变态情绪及其防治   从近几年全国消防部队的情况来看,基层官兵因变态情绪引发的影响部队教育、管理和业务工作的问题日趋增多,甚至个别官兵在各种变态情绪作用下难以自控,加之预防措施不力,致使严重违纪、自杀、凶杀等事件发生。因此,了解官兵中存在的变态情绪,积极采取防治措施,预防和杜绝各类事故,已是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   变态情绪的预防和转化措施:   1.尊重信任,热情鼓励,逐步树立其自信心。变态情绪中,无论是焦虑,还是抑郁,其共同特征就是当事人对自己失去自信,自卑、失望、失助、夸大自己的失败。所以,对他们来说,首先是真心的尊重,热情的鼓励,使之逐步树立自信心。其次,进行批评时,要特别慎重,要尽量和风细雨,避开他人,不用尖刻语言,注意保护其自尊心。再者,要多找他们征求意见或建议,鼓励他们倾吐胸中的委屈和烦闷,及时消除忧伤、怨恨、失   望等消极情绪,树立乐观、理解、自信等积极情绪。   2.积极疏导,全面帮助,不断充实其精神。对于因为个人及家庭遭遇不幸和困难的官兵,要通过多种适当的方式,予以积极疏导,使之能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对待;同时,还要尽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包括物质方面的和精神方面的。在精神方面,一是要注意培养他们的业余兴趣,引导以致组织他们多参加一些文体娱乐活动。二是要细心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做好诚恳、热情、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健康向上、进取的积极情绪充满其精神世界。   3.大力开展心理训练。要结合日常的教育训练工作,在部队中开展想象训练、模拟训练、动机训练、深度放松训练和生物反馈训练,不断拓宽心理阈限值、增强官兵的心理认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应急能力,以防止意外情况激发出严重的变态情绪,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文章TAG:部队  心理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部队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