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一等奖,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很厉害么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8-30 18:40:31
本文目录一览
1,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很厉害么
省级一等奖还是很有用的,比如将来职评晋级等等。一般一等中还有1、2、3名
2,高中语文致大海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教材中,普希金的《致大海》通过对大海的倾诉、赞美和依依惜别,表现了诗人热情奔放、气势充沛的个性,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致大海》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致大海》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借物抒情的手法 2.体会诗歌中联想的重要作用及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3.体会哀歌式的忧郁美和人与自然重构世界的瞬间之想象思维 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9世纪俄罗斯民族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从小受文学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一些歌颂自由、反对**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的监视下埋头写作。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 普希金的作品富有强烈的人民性,因而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他一生写共写抒情800多首,如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致诗人》;叙事诗《茨冈》《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和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果戈理曾评价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就会立刻想到俄罗斯民族诗人。事实上,在我们的民族诗人中,没有一个及得上他,而且没有一个人能更适宜于被称为民族诗人……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精神,俄罗斯的语言,反映得这样的纯洁,这样的净美,有如突出的光学玻璃上面所反映出来的风景。”高尔基盛赞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他“无论在诗句的美或是在感情和思想的表现力上,从来没有人能够超过的一位诗人”,他是“伟大的俄国文学之始祖”。 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别林斯基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击剑一样坚强有力。”高尔基说:“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如同走进了一片树林的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 三、写作背景 1824年夏天,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篇诗作——《致大海》。 四、分析鉴赏 全诗十五个诗节,可以分作三个部分来读。开头两个诗节,诗人向大海告别;中间十一个诗节,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最后,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永不忘怀。 (一)第1、2节:“再见吧……你召唤的喧响。” 这两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诗人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对话,向大海告别。 第1节:“自由奔放”、“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写出大海的特有的品格与美丽的形象; 第2节:“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即将与大海离别,诗人对大海至为留恋。诗人把大海视为知己,所以,“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怒诉”向大海诉说自己的向往与悲苦,这里,大海这一意象无疑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大海发出的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其实正是诗人忧郁之情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大海所召唤的自由之神的一种向往。 (二)第3节至第7节:“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使我留在你的身旁……” 这五节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隐秘的愿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愁苦满怀。 第3节:“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诗人开始了回忆。 由于沙皇**制度的黑暗,诗人曾想从海上偷渡去国外一游,他也因为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一个人茫然地徘徊在海边。 第4节:再次写大海的美好——“阴沉的声调”、“深渊的音响”、“沉寂”、“激情”。 第5节:写大海的双重性格。 第6节:这里“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是指诗人将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远地离开”是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进而诗人想象离开囚禁之地时的“狂欢之情”,并用“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这一形象的诗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再也不必担心遭到监禁,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苦恼心伤”! 第7节: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为此诗人长久地“苦恼心伤”,面对浩瀚的大海,诗人悲愤地呼唤“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三)第8节至第13节:“有什么好吝惜呢……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这六节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作者精神相通,也与大海的精神相通,在这里,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 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 (四)第14、15节:“哦,再见吧……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这两节写诗人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诗人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由奋斗不息。 《致大海》写出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羡慕与依恋: 大海有广阔的襟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所以,诗人热爱大海;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他失去自由的懊丧,在变相的流放中,他感到像“囚徒“一样,所以,诗人羡慕大海;是大海使他缅怀起举世震惊的英雄,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恼心伤”,这时“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带到“荒漠之乡”——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所以,诗人更依恋大海。这正是诗人把大海说成“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是他“心灵的愿望之所在”的原因。 五、总结主题:这首诗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苦闷,表现诗人在残酷**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 六、特点分析: 1、借大海的形象表达自由的精神 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2、强烈浓厚的抒情气氛 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是诗人对大海的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并蕴含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 3、人与自然相逢、同一,并重构世界的瞬间 诗人与大海相遇,他胸中涌动着海一样的澎湃。诗人把岛、岩石想象成凝固的浪峰,已是诗人改变的自然,接着,诗人由观照海,到由海反观,最后与海同一了。这一瞬间,海是诗人向远方的延伸,是海向俄罗斯土地的延伸,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思维流程。 七、课后作业: 1、熟读这首诗,认真体会普希金诗歌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一。 2、阅读舒婷的《致大海》,体会两诗的相同与不同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 还由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地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儿是儿时挖掘的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 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的山岩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1973.2 资料: 1、在诗中,普希金尊称拿破仑是“一处峭岩”,称圣赫勒拿岛上拿破仑的墓地是“一座光荣的坟墓”。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去世,普希金得到这个消息后,思潮起伏,于6月18日创作了著名的抒情诗《拿破仑》。诗中,普希金公正地谴责了这位给人民“留下了血腥的记忆”的“被判罪的君王”,揭露了他曾作为“暴君”的“贪得无厌”和“出奇制胜的凶残”。但更为主要的是,诗人以深刻的历史理解咏叹了拿破仑的历史贡献,回顾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诗人崇敬地称拿破仑孤寂的死是“伟大的人物明星殒灭”,称他“赫赫英名”的“不朽之光却在闪烁”。诗人站在历史发展的致高点肯定了拿破仑对俄国和世界历史的重大意义,拿破仑曾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引入俄国,激发起俄国一代年青知识分子反抗沙是**暴政的革命热情,推进了俄国和整个欧洲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运动的发展,所以普希金在《拿破仑》诗的最后称“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这也正是普希金在《致大海》中歌咏拿破仑的重要原因。

3,求人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案
http://gz.eywedu.com/
http://www.yuwenfudao.com/
这里有你要的教案
4,高中语文渐优秀教案
《渐》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上下文,瞻前顾后,说出某一句子的意思。 2、 理解作者对时间的感怀和对读者的劝诫情怀。 3、 把握文章的深层次内涵,作出带有哲理的个性化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古人有一句话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的意思就是说因为忧患而生,因为安乐而死,这是一个著名的论断。那么,请同学们给这个论点寻找论据,并要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来证明这个观点。比如当你把青蛙放进沸腾的水里,它能一下子就跳出来从而逃避了死亡;然而把青蛙放进冷水里,当你慢慢地给水加热,使其温度缓慢上升,到达沸腾时,青蛙无力挣扎,只有走向死亡。它是不是因为忧患而生,因为安乐而死呢?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当给水慢慢加热使其沸腾时,青蛙不能跳出水面而趋向死亡呢?因为水是慢慢升温的,它感觉不到。当它感觉到时,青蛙已接近死亡,想反抗都反抗不了。这说明青蛙在水慢慢升温的过程中,放松了警惕并且麻痹了自己。为什么会麻痹,因为变化太缓慢了,缓慢得觉察不到。这种事例仅仅存在于动物身上吗?人有没有这种情况?人类也有这么傻的时候。现在,请同学们看看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看待人在时间过程中的麻痹性的。 【总体把握】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渐”在文中指什么?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各是什么? “渐”指时间缓慢过去而人不能察觉。本文从渐的特征、作用和本质三个方面写了渐。渐的特征指“变更渐进,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渐的作用指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藏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渐的本质是时间。 【研读第一部分】 1、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中,“圆滑进行”是什么意思?“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人生被确实肯定”是什么意思? “圆滑进行”指“缓慢变化”,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剧烈的变更。“人生就被确实肯定”指人们在缓慢变化的过程中,似乎觉得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从而有了生的意趣与价值,并贪恋着生的欢喜。 2、课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说明“渐”的特征?﹙举例子﹚举了哪些例子?这些例子对于说明“渐”的特征有什么好处? 例子a 人由孩子变为青年,再变为成人,最后变为老头子的例子 例子b 纨绔弟子变为贫者,再变为佣工,然后变为奴隶,接着变为无赖,无赖变为乞丐,乞丐变为偷儿的例子。 例子c 傍晚看书的例子,父母不觉得儿女已长大的例子,水仙花开的例子。 好处:作者用形象生动的例子来说明道理,这种写法具体通俗,如拉家常,以浅显的事例说明深奥的道理,使渐的特征--变更渐进,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通过这些事例而变得明白易懂。 【研读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二部分﹙1分钟时间﹚,“渐”的作用这句话用20秒,举的例子用10秒,用时辰钟比喻人生一部分用30秒,在以后的阅读中,当遇到关于概念、性质、特征、结果等等需认真读,有时还要反复咀嚼,当关键部分弄懂了,其余部分便可快速阅读。思考课后练习二。《渐》中列举了农夫抱犊跳沟一事来证明事物已渐变而人们仍不知不觉的事实,这种用形象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刻道理的写作手法具体通俗,使“渐”这种无形的时间变化方式,通过牛的不断长大--这一有形的事实而变得可以把握,让人们明白“渐”的背后所蕴含的时间概念。 【研读第三部分】 请同学们研读第三部分,思考: 1、对于空间,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如何理解这句话? 对于空间,我们看得见,摸得着,而对于时间则是渺茫的,不知所措的,无法抓住的,正如朱自清在《匆匆》里所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盆子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里过去。我觉察他去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2、时间既然不可挽留,那么,丰子恺为什么又说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呢?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 不是,时间的不可挽留,匆匆而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人如何把握时间则是主观上的意愿,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敏感度仅仅在搭船乘车时才注意到。他们平时不节约时间,而在乘船时则又争取一点点的时间,迷于局部而不顾及全体。即便是有明达之人,也仅仅是在短期的旅途中,而在茫茫人生中却无法做到大度,所以时间在分量上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是太多。与其让他们在“较多”的时间中拥挤争夺,还不如让时间少给予他们一点。 3、 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 他们不会像其他人一样认为自己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他们能居安思危,能把握 时间,节约时间,将“漫漫”的人生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应付得游刃有余,所以说他们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如《水手》里“人心其实比天高,比海更遥远”:心灵的实际空间很小,但一定要有无限的容量,心要无限大,要把时间的整体性放在心中。 4、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将人一生的时间比喻为石火光,意欲人生的短暂,蜗牛角比喻事情的卑微、渺小。既然 人生相石火光般的短暂,那么我们又何必将不多的时间浪费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呢?我们应该在石火光般的短暂人生中珍惜时间,奋发有为,做出一番可歌可泣的事业。 5、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一粒沙”、“一朵花”都是细微渺小的东西,而“世界”与“天国”则是广大宏阔的东 西,“手掌”、“一刹那”是短暂微小的`,而“无限”、“永劫”是长远永久的。前部分从空间的角度说明了以小见大,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后部分从时间的角度说明了把握住生命的每一分钟,节约时间便延长了生命,掌握了永恒。 【总结综合】 请同学们再阅读一遍课文,思考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渐》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2、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并从中获得人生启示 3、掌握本文所用的方法 4、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及写作目的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好好的打量一下自己,今年的你和去年的你有什么不同,相信大家都很容易就发现了;这个月的你和上个月的你有何不一样,也有些人还能发现;但是,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甚至这一秒的你和上一秒的你,两者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概就没几个人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了。然而,两者确实是有不同的,只是用我们的肉眼,看不见这些细微的不同。我们之所以察觉不到,是因为时间对我们每一个人都用了一种圆滑的手段,它就叫-----“渐”。回首自己的生命历程,有一种弹指一挥间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生命渐渐流逝,我们该如何对待时间的渐变,生命的渐变?读丰子恺的《渐》,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作者简介 丰子恺:原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1921 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归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 1924 年开始发表漫画,成为进步文学研究会会员。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著有《子恺漫画》、《子恺画集》、《缘缘堂随笔》、《率真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丰子恺既长于美术音乐,又工散文。他皈依佛教,一生淡泊,洁身自好。散文多为关于艺术、儿童和人生的感怀与颖悟。可分为三类:(1)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 (2)写儿童情趣(3)写本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的炎凉世态。本文《渐》便属于第一种。 三、议论性散文阅读要求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此类散文的阅读,注重理解、体味和推敲,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中要表达的情、理和观点,也就是弄清楚“为什么写”;推敲作者的行文思路,既要知道是“怎么写”的。最后能对作品的感情倾向作出评价,读完作品后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要完成这些目标,必须要通读全文,理清思路,在通读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及时进行交流。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 四、课文解读,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一) 通读课文 (二) 生字词学习 纨绔(wán kù)――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佣工 yōng 围炉拥衾qīn――在寒冷的日子里围着火炉,拥着暖和的被子,形容很温暖很舒适。 刑笞 chī――一种用鞭、杖或竹板子打的刑罚。 牛犊dú 轧 gá――(1)挤(2)结交(3)核算,查对。本文中用第(1)种意思。 (三) 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1、题目解读。“渐”有两个读音,可读第一声也可读第四声,读第四声时意思是“逐步、逐渐”,读第一声时意思是“浸”或“流入”。很明显,文章中的“渐”是逐渐的意思,那么,这个“渐”在文中到底指什么?作者认为这个“渐”有什么作用?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相信在我们分析完整篇课文之后,就会得到解答。 2、刚刚通读全文后,我们可以知道,文章围绕“渐”分别写了四部分的内容。(请同学概括,之后老师再作总结。)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列举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说明人生是由“渐”去维持的,为下文作铺垫。 分析: (1)“使人生圆滑……也莫如渐。”这里用了“圆滑”和“微妙”两个词,应该如何理解?(同学讨论后老师总结)“圆滑”在这里指像圆圈一样滑动;“微妙”则表现了“渐”变化的无声无息。这两个词都能很好的表现了“渐”的特点。 (2)第二句,用了排比手法,可以概说了人一生的整体变化,历经了岁月的洗礼,逐渐改变本质。 (3)第三句中“一年一年地……一秒一秒的渐进”,形象地突出了“渐”变过程,进一步说明时间的漫漫流逝。 (4)接下来几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在这里有何作用?(能把抽象的事物写得生动形象,也能让读者更直观的看到“渐”的进程。)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是靠“渐”的助力,大自然也遵循这个神秘的原则。 分析:人生总会有一些出乎自己意料的事情发生,有时候甚至会突然得让人措手不及,但是,到最后人也总能适应这些变衰,这就是“渐”的力量。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也是用例子来说明问题。首先举了人的例子,再举大自然的例子,通过这种种例子,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渐”这个原则。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告诉我们“渐”的作用,另外用了一个“时辰钟”的例子来说明“渐”是造物骗人的一个手段,表明“渐”的本质就是时间。 分析: (1)在第4自然段引用了一个“抱犊跳沟”的故事,该怎样理解这个故事的深层含义呢?(证明事物已渐变而人们仍不知不觉的事实,说明“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的道理。这种手法具体通俗,如拉家常,以浅显的事例说明深奥的道理。使“渐”这种无形的时间变化方式,通过牛的不断长大--这一有形的事实而变得可以把握,让人们明白“渐”的背后所蕴含的时间概念。) (2)“时辰钟”其实是时间的一个代表,进一步揭开了“渐”的问题其实是时间的问题这一真相,指出人常常受“渐”的蒙骗的原因,在于人无从把握一直在流逝着的时间,不明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所处的位置,因而难以成为明达之人。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发出呼吁:人不要为“渐”所迷惑,不要为造物主所欺骗,应“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也即把握好时间的生命线,让自己拥有“大人格”、 “大人生”。 分析: (1)“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人世间就像生活在小小的蜗牛角中,又何必为些微的小利害争论不休呢?人的一生就像石火一样,火光瞬间闪过,连一丝的痕迹也没有啊! (2)“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一粒沙子可以反映整个世界,一个局部可以看出全部短暂的一瞬间也可以说是永恒。 (四)思考讨论 作者说:“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找出一两个你熟悉的历史人物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五、课后作业 1、学完这篇文章后,谈谈你们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启示。 2、我们以前学过的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也是一篇描写时间流逝的美文,那么,它跟今天学习的《渐》有什么异同的地方?课后回去思考,明天我们找个时间探讨一下。
5,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哪个好用点
《素质教育新教案》好用,比较详细,也有课后反思提供参考
另外就是志鸿系列也还可以,不过比较程式化的教案,如果不增删修改,直接用的话可能课堂会很呆板不活跃
最好还是参考学生水平自己写吧,可以参考学校老教师的,或者多去听一些本校优秀教师的课。
我认为,语文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个听说读写的综合培训课堂,调动好了大家的积极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真的做到学以致用,那才是成功的课堂,当然,如果是新教师,课堂控制能力不够,可以少尝试这样的方法。
自己过第一遍教材的时候最好做扎实点,以后就可以轻松点了。
祝你成功
文章TAG:
高中 高中语文 语文 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一等奖
大家都在看
-
我妈妈 绘本故事教案,每个孩子都会喜欢这样的父亲和妈妈
2022-12-14
-
黑白线描少儿美术教案,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一)
2022-12-14
-
幼儿园冰皮月饼 教案,自制冰皮月饼制作过程图
2022-12-28
-
区别回收和不可回收 教案,无可回收垃圾什么垃圾都可以回收?
2022-12-30
-
数学分析教案下载,数学分析新练习:直接点击视频下载
2023-01-19
-
走进实验室教案浙教版,小学生科学实验如何进行?
2023-01-24
-
跳高比赛教案,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1动动手指也要动起来!
2023-01-25
-
幼儿园科学我们的小鸟朋友教案,幼儿园小鸟找家教案
2023-01-30
-
二年级认识米教案人教版,一米长的毛巾和书包
2023-02-03
-
100以内数加减法教案ppt,100-3加减法快速计算技巧
2023-02-04
-
小学数学招聘考试教案,学习四则运算和带括号算术
2023-02-12
-
布创意画教案,儿童创意art教案1课时内容及注意事项
2023-02-19
-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元宵节灯谜,幼儿园-3教案来历
2022-12-15
-
有趣的动物泥工教案,教师展示纸糊画引起幼儿观察和思考
2022-12-16
-
花朵律动教案,全球免费高清资源下载地址
2022-12-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