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 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设计 。 1 课堂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是一个学习的课堂,也是一个生命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去激活。而激活的关键则在于教师要有全面严密的预设,也就是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2 不打无准备之战3 课堂教学设计的标准4 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二 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服务1 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2 学情分析要有针对性3 重视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4 教学任务分析 三 制定合理得当的教学目标1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与原则2 制定教学目标要有的放矢3 显示全部信息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模板基本步骤

1.课 题,教学设计要有一个题目,题目直接就是你要进行教学设计的题目。2,教学目标设计需要写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等。(了解\\理解\\掌握……的知识、获得\\掌握……的技能)4,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什么活动、过程培养了什么能力,掌握了什么方法等。(通过对…… 的分析\\讨论,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表达能力\\演算能力等)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通过对……的了解,增强了……(对 XX 的感情);陶冶……情操)

教学设计模板基本步骤

3,怎样做好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怎样做好教学内容设计

4,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过程与特征教学设计就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一)教学设计的内涵解读教学设计的实质,是将教学成效建立在教师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技术化等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加以个体创造性地整合,也就是说进行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程序,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关于教学设计的内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解读:1.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教学问题要明确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教学问题的解决要运用反映学习规律的理论知识和有科学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2.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的对象。(教学设计所面对的问题目标状态,是由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以及教学对象的特征所决定的。教学设计所面对的问题起始状态,是由学生的状态所决定的。)(二)教学设计编写流程(重点中的重点)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应包含如下几个环节:1.确立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2.分析学生特征(学情分析),选择相适应的教学内容3.制定教学目标4.确立适用的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5.实施课堂学习评价6.编写教学设计方案(三)教学设计的特征1.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围绕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教学全过程。2.教学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将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教学技术。3.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一种科学的教学技术手段。二、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分析(一)学习内容的分类学习分为事实的学习、概念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原理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五类。(二)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对学习者应当取得的学习成果和达到最终行为目标的明确阐述。确定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需要的因素;二是学生的特征因素;三是具体学科的特点因素。1.教学目标的分类(1)认知领域——包括有关信息、知识的回忆和再认,以及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形成。 认知领域教学目标按照智力特性的复杂程度分为六个等级: ①知识 ②理解 ③应用 ④分析 ⑤综合 ⑥评价(2)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思想、鉴赏能力和价值观等。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通常可以分为五个等级:①接受 ②反应 ③价值判断 ④组织化 ⑤价值或价值复合体的个性化(3)动作技能领域——指通过练习使一连串动作实现熟练化和“自动化”。 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按照肌肉与神经所要求的动作协调程度分为四个等级:①模仿 ②操作 ③精确 ④联接2.教学目标的编写(重点)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1)主体——即学习者。它指明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对象。(2)行为——做什么,即要求学生做到的目标行为内容。(3)条件——在什么条件下。行为目标的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环境。(4)标准——做到什么程度。3.陈述教学目标的要求(1)目标应描述教学结果而不是教学过程(2)目标要反映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水平(3)陈述目标必须具体、准确(4)目标陈述应达到可测量的程度(三)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分析表将学习内容按知识点作细致的划分,并确定其对应的教学目标水平,列成表格,称为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水平)分析表。(见P93示例)(四)如何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三维目标不可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标准强调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三、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一)教学模式概述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一个完整的新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以下五个因素: (1)理论基础:指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 (2)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即能够在学习者身上产生何种效果。 (3)操作程序:指教学活动的环节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4)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为了发挥教学模式的效力,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对各种教学条件进行优化组合,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5)评价:由于每种模式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教学目标,因此,其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2.教学模式的分类(1)按学习理论依据分类的教学模式:①行为修正模式。②社会互动模式。③人格发展的个人模式。④信息加工模式。⑤建构主义模式。(2)基于教学论分类的教学模式:①问答模式②授课模式③自学模式④合作模式⑤研究模式(3)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流程图的编写教学模式分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流程图)。①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小班教学等。②教学流程图的编写教学流程图体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媒体、学习内容与学生等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优点:首先,可以直观地显示整个课堂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比重;其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也可以简洁地呈现出来;再次,可以比较好地反映出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性、层次性等。总之,教学过程流程图是浓缩了的教学过程,它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一目了然。(见P106示例)需要编写流程图(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试验法 5.实习作业法 6.练习法 7.参观法)。三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即主导讲授法、互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1.主导讲授法主导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1)正确认识主导讲授法①主导讲授法不等于注入式学习②讲授仍然是教师发挥主导的主要形式新课标指导下,授课教师应该在深入研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当讲即讲,在讲授中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疑难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焕发出无限生机。(2)主导讲授法的优势与局限 ①主导讲授法的优势主导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主导讲授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主导讲授法是其他方法的工具,教师只有讲得好,其他各种方法的有效运用才有了前提;使用主导讲授法,教育成本低,教师讲课能较快较多地传授相关知识,而且对教育设备和设施的要求也较低。 ②主导讲授法的局限性教师单纯运用主导讲授法,往往阻碍师生的课堂对话与交流。主导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单独用主导讲授法无法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生成的多样化需求。(3)主导讲授法的有效运用①主导讲授法的基本要求I讲授内容的要求(内容要有选择;内容要正确。)II讲授形式的要求(要有逻辑性;要有启发性;注意语言艺术。)②主导讲授法的优化I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新”;其次,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 II及时取得反馈信息(教学反馈信息就是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所做出的反应,教师只有把握了这些信息,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做到有的放矢,增强讲授的针对性。)(4)传统课堂主导讲授法改革的若干策略思考具体的措施如下:①提倡“意义接受学习”。 教师使用主导讲授法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二要将每一次讲解的东西纳入学生旧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使之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②在使用主导讲授法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课堂里提倡对话、交流,引进“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中的合理做法来改造“主导讲授法”,从而形成师生能够互动、彼此能交流的融洽的局面。③精心设计和恰当地运用课件与板书。(板书布局要合理;板书上的内容要言简意赅;板书展现内容要有启发性;板书中的字体、图表要清晰。)④改革课堂讲授还需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做起。 2.互动讨论法所谓互动讨论法,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为弄懂和解决某个问题而相互提问、回答、诘难、反驳、说明、补充,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1) 互动讨论法的优势与局限 ①互动讨论法的优势第一,互动讨论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从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来看,互动讨论法是进行教学的有效方法。第三,互动讨论法有利于集中大家的智慧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第四,互动讨论法有利于发掘事物的内在逻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问题的能力。②互动讨论法的局限第一,互动讨论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不恰当使用往往使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第二,互动讨论法是一种比讲授法更具难度的教学法,它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互动讨论法不可随意滥用。(2)互动讨论法的合理运用 ①讨论前的准备第一,论题的确定。 第二,论题的公布。第三,教师的知识准备。 ②讨论中的启发诱导主要是注重于解决学生思维方式方面的问题;注重于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从分析论题的逻辑结构入手,由浅入深,层层逼近,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也可以在学生讨论出现偏差时,适时给予引导,使学生思路趋向正确合理。③讨论后的归纳总结一是对学生讨论发言概况的总结;一是讨论题本身的分析总结。 3.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自主探究法:内涵、特点及其价值①自主探究法的内涵与自主探究法相表里的是“发现学习”,它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再发现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基本过程是学生从各种事例中归纳出结论并用以解决新问题,实际是“人类知识的再发现”,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②自主探究法的特点及其价值特点: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自主参与性;学习成果的创造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价值: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丰富其对学习的体验;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唤起教师的创造性。(2)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法的原因、原则及方法①自主探究法应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原因将自主探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将自主探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将自主探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破除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定势,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共同发展”。②自主探究法引入课堂教学过程的原则 .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强调自主探究法的多样化设计模式。在不同学习阶段,对探究的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 .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自主探究法应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关照个别差异。 .给自主探究法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 .在探究中要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探究中既要强调动手,更要强调动脑。 .探究过程中要重视并正确处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引导学生积极反思。 .自主探究法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③自主探究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四步法”——激趣导入;析疑点拨;触类旁通;激励评价。(3)自主探究法实施策略①教师应充分发挥“向导”作用。②精心设计探究性教学活动。(第一,要明确教学思想:变教为导,变学为思。第二,要探究教学过程:让学生活动起来。第三,要准确设计方法: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四、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一)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教学对象4.依据教学条件(二)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1.施兰姆公式 媒体选择的几率=媒体产出的功效/需付出的代价2.媒体最优选择决策模型P1413.视听教学理论(三)确定媒体使用的目的 1.突出教学重点 2.解决教学难点 3.提供教学资料 4.创设教学情境 5.提供教学示范 6.启发学生思考五、教学评价的设计(一)教学评价的内涵分析 意义: 第一,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第二,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包括对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第三,在方法和技术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第四,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第五,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得评价是一种开放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的不断完善。作用:调节作用;激励作用;决策作用(二)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1.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2.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优劣的评价法。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三)教学评价的类型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四)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步骤内容:教学设计中,完整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收集资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料作价值性判断。步骤:1.收集资料(1)结构化观察(①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程度;②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正确性;③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④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形成性练习的独立性和正确性。) (2)问卷调查(①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态度; 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效果; ③对媒体本身质量的评价意见;④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3)形成性练习(目的性强;知识要点和教学目标的覆盖面大;题目数量少而精。)(4)总结性测验(主要适用于单元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2.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建立指标项体系(2)确定权重系数(3) 等级的划分与标准(4)评价指标体系总表(P162)3.教学评价结果的描述(1)绝对性评定(2)相对性评定(3)比较性评定(4)发展性评定六、教学设计案的编写(重点)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成果至少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案和一份媒体素材清单。一个规范的教学设计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应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模式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模板P165)教学设计案编写过程中要注意如下五个问题:一要注重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下的系统设计;二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到教、学并重;三要注重学情分析基础上的学习目标的确立;四要关注各级目标之间的整合;五要注重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5,如何做教案设计

找好模板,知道要讲什么,然后就可以设计了。要做的尽量有趣一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的。教学设计是分析教学需求与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和方案,通过评价和反馈来检验方案实施的效果,并修订完善方案,以优化教学的一种规划过程操作。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6,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过程与特征教学设计就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一)教学设计的内涵解读教学设计的实质,是将教学成效建立在教师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技术化等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加以个体创造性地整合,也就是说进行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程序,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关于教学设计的内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解读:1.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教学问题要明确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教学问题的解决要运用反映学习规律的理论知识和有科学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2.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的对象。(教学设计所面对的问题目标状态,是由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以及教学对象的特征所决定的。教学设计所面对的问题起始状态,是由学生的状态所决定的。)(二)教学设计编写流程(重点中的重点)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应包含如下几个环节:1.确立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2.分析学生特征(学情分析),选择相适应的教学内容3.制定教学目标4.确立适用的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5.实施课堂学习评价6.编写教学设计方案(三)教学设计的特征1.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围绕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教学全过程。2.教学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将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教学技术。3.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一种科学的教学技术手段。二、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分析(一)学习内容的分类学习分为事实的学习、概念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原理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五类。(二)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对学习者应当取得的学习成果和达到最终行为目标的明确阐述。确定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需要的因素;二是学生的特征因素;三是具体学科的特点因素。1.教学目标的分类(1)认知领域——包括有关信息、知识的回忆和再认,以及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形成。 认知领域教学目标按照智力特性的复杂程度分为六个等级: ①知识 ②理解 ③应用 ④分析 ⑤综合 ⑥评价(2)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思想、鉴赏能力和价值观等。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通常可以分为五个等级:①接受 ②反应 ③价值判断 ④组织化 ⑤价值或价值复合体的个性化(3)动作技能领域——指通过练习使一连串动作实现熟练化和“自动化”。 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按照肌肉与神经所要求的动作协调程度分为四个等级:①模仿 ②操作 ③精确 ④联接2.教学目标的编写(重点)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1)主体——即学习者。它指明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对象。(2)行为——做什么,即要求学生做到的目标行为内容。(3)条件——在什么条件下。行为目标的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环境。(4)标准——做到什么程度。3.陈述教学目标的要求(1)目标应描述教学结果而不是教学过程(2)目标要反映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水平(3)陈述目标必须具体、准确(4)目标陈述应达到可测量的程度(三)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分析表将学习内容按知识点作细致的划分,并确定其对应的教学目标水平,列成表格,称为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水平)分析表。(见P93示例)(四)如何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三维目标不可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标准强调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三、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一)教学模式概述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一个完整的新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以下五个因素: (1)理论基础:指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 (2)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即能够在学习者身上产生何种效果。 (3)操作程序:指教学活动的环节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4)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为了发挥教学模式的效力,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对各种教学条件进行优化组合,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5)评价:由于每种模式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教学目标,因此,其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2.教学模式的分类(1)按学习理论依据分类的教学模式:①行为修正模式。②社会互动模式。③人格发展的个人模式。④信息加工模式。⑤建构主义模式。(2)基于教学论分类的教学模式:①问答模式②授课模式③自学模式④合作模式⑤研究模式(3)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流程图的编写教学模式分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流程图)。①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小班教学等。②教学流程图的编写教学流程图体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媒体、学习内容与学生等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优点:首先,可以直观地显示整个课堂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比重;其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也可以简洁地呈现出来;再次,可以比较好地反映出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性、层次性等。总之,教学过程流程图是浓缩了的教学过程,它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一目了然。(见P106示例)需要编写流程图(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试验法 5.实习作业法 6.练习法 7.参观法)。三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即主导讲授法、互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1.主导讲授法主导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1)正确认识主导讲授法①主导讲授法不等于注入式学习②讲授仍然是教师发挥主导的主要形式新课标指导下,授课教师应该在深入研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当讲即讲,在讲授中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疑难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焕发出无限生机。(2)主导讲授法的优势与局限 ①主导讲授法的优势主导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主导讲授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主导讲授法是其他方法的工具,教师只有讲得好,其他各种方法的有效运用才有了前提;使用主导讲授法,教育成本低,教师讲课能较快较多地传授相关知识,而且对教育设备和设施的要求也较低。 ②主导讲授法的局限性教师单纯运用主导讲授法,往往阻碍师生的课堂对话与交流。主导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单独用主导讲授法无法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生成的多样化需求。(3)主导讲授法的有效运用①主导讲授法的基本要求I讲授内容的要求(内容要有选择;内容要正确。)II讲授形式的要求(要有逻辑性;要有启发性;注意语言艺术。)②主导讲授法的优化I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新”;其次,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 II及时取得反馈信息(教学反馈信息就是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所做出的反应,教师只有把握了这些信息,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做到有的放矢,增强讲授的针对性。)(4)传统课堂主导讲授法改革的若干策略思考具体的措施如下:①提倡“意义接受学习”。 教师使用主导讲授法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二要将每一次讲解的东西纳入学生旧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使之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②在使用主导讲授法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课堂里提倡对话、交流,引进“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中的合理做法来改造“主导讲授法”,从而形成师生能够互动、彼此能交流的融洽的局面。③精心设计和恰当地运用课件与板书。(板书布局要合理;板书上的内容要言简意赅;板书展现内容要有启发性;板书中的字体、图表要清晰。)④改革课堂讲授还需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做起。 2.互动讨论法所谓互动讨论法,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为弄懂和解决某个问题而相互提问、回答、诘难、反驳、说明、补充,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1) 互动讨论法的优势与局限 ①互动讨论法的优势第一,互动讨论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从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来看,互动讨论法是进行教学的有效方法。第三,互动讨论法有利于集中大家的智慧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第四,互动讨论法有利于发掘事物的内在逻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问题的能力。②互动讨论法的局限第一,互动讨论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不恰当使用往往使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第二,互动讨论法是一种比讲授法更具难度的教学法,它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互动讨论法不可随意滥用。(2)互动讨论法的合理运用 ①讨论前的准备第一,论题的确定。 第二,论题的公布。第三,教师的知识准备。 ②讨论中的启发诱导主要是注重于解决学生思维方式方面的问题;注重于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从分析论题的逻辑结构入手,由浅入深,层层逼近,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也可以在学生讨论出现偏差时,适时给予引导,使学生思路趋向正确合理。③讨论后的归纳总结一是对学生讨论发言概况的总结;一是讨论题本身的分析总结。 3.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自主探究法:内涵、特点及其价值①自主探究法的内涵与自主探究法相表里的是“发现学习”,它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再发现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基本过程是学生从各种事例中归纳出结论并用以解决新问题,实际是“人类知识的再发现”,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②自主探究法的特点及其价值特点: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自主参与性;学习成果的创造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价值: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丰富其对学习的体验;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自主探究法有助于唤起教师的创造性。(2)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法的原因、原则及方法①自主探究法应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原因将自主探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将自主探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将自主探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破除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定势,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共同发展”。②自主探究法引入课堂教学过程的原则 .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强调自主探究法的多样化设计模式。在不同学习阶段,对探究的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 .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自主探究法应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关照个别差异。 .给自主探究法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 .在探究中要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探究中既要强调动手,更要强调动脑。 .探究过程中要重视并正确处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引导学生积极反思。 .自主探究法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③自主探究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四步法”——激趣导入;析疑点拨;触类旁通;激励评价。(3)自主探究法实施策略①教师应充分发挥“向导”作用。②精心设计探究性教学活动。(第一,要明确教学思想:变教为导,变学为思。第二,要探究教学过程:让学生活动起来。第三,要准确设计方法: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四、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一)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教学对象4.依据教学条件(二)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1.施兰姆公式 媒体选择的几率=媒体产出的功效/需付出的代价2.媒体最优选择决策模型P1413.视听教学理论(三)确定媒体使用的目的 1.突出教学重点 2.解决教学难点 3.提供教学资料 4.创设教学情境 5.提供教学示范 6.启发学生思考五、教学评价的设计(一)教学评价的内涵分析 意义: 第一,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第二,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包括对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第三,在方法和技术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第四,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第五,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得评价是一种开放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的不断完善。作用:调节作用;激励作用;决策作用(二)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1.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2.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优劣的评价法。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三)教学评价的类型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四)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步骤内容:教学设计中,完整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收集资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料作价值性判断。步骤:1.收集资料(1)结构化观察(①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程度;②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正确性;③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④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形成性练习的独立性和正确性。) (2)问卷调查(①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态度; 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效果; ③对媒体本身质量的评价意见;④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3)形成性练习(目的性强;知识要点和教学目标的覆盖面大;题目数量少而精。)(4)总结性测验(主要适用于单元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2.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建立指标项体系(2)确定权重系数(3) 等级的划分与标准(4)评价指标体系总表(P162)3.教学评价结果的描述(1)绝对性评定(2)相对性评定(3)比较性评定(4)发展性评定六、教学设计案的编写(重点)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成果至少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案和一份媒体素材清单。一个规范的教学设计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应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模式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模板P165)教学设计案编写过程中要注意如下五个问题:一要注重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下的系统设计;二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到教、学并重;三要注重学情分析基础上的学习目标的确立;四要关注各级目标之间的整合;五要注重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7,如何做好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不仅要追求 “高分”,还要追求 “高能”,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学设计就比较到位。但还有一些教师仍有重知识教学、轻思想教育,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的偏向。譬如,教师很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去设计那些发现、挖掘、提炼教材中智力价值的方案;很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去设计那些发现、挖掘、创造教材中潜在非智力价值的方案;很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去设计那些挖掘、利用教材自身所具有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案。 2.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目前,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停留在完成 “教学内容”的水平,而没有达到完成 “教学目的”的高度。“教学目的”和 “教学内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密不可分,但其内涵和层次存在明显差异。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基础,教学目的是教学内容的升华。因此,教学设计中仅有让学生获得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方案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学设计中必须有如何通过 “教学内容”而去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案。 3.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由于对课内知识研究的比较多,联系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研究的比较少,因此使教学设计比较单调乏味;由于缺少知识整合而使教学容量骤减。其表现为缺乏与本课有关的相关学科知识联系的设计,缺乏与本课有关的实践知识联系的设计,缺乏与本课有关的最新科学成果联系的设计。
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2、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学目标的来源,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存在;依据教学目的,确定“教什么”即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它有导向、激励等多种功能;“如何教”则是从教学策略、方法或教学模式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针对如何解决教学问题而采取的方法措施。 3、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4、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把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把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温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5、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匚腥可我30岁了,什么都不懂.所以你需要学会谦虚。努力胜过别人,能使自己更深地认识自己;努力胜过别人,杭驯

8,怎样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

如何书写优秀的教学设计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二、教学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学的规划,是在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基础上,统筹全局,设计出教学方案。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要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知晓研究学生发展。做好这些准备,是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一)、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1、 把握课程总目标2、 把握年级段教学目标3、 把握学期教学目标4、 准确把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5、 准确把握每一课时教学目标●目标合理定位——就能知道你在什么地方?要到哪里去?(二)、认真钻研教材1、 教材的主要特点。2、 各年级段(册)教材的特点及在教学中注意的问题3、 类型课的特点及在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解读教材——细读文本,潜心会文(一种是还原,一种是重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从三个角度入手:①读者,②学生学习,③教师钻研)。(三)、 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情况1、 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2、 了解学生发展优势(自信心 兴趣 特长个性特点)3、 知晓学生发展中的问题●了解学生情况——就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什么东西应该给学生,什么对学生的发展更需要。四、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进行一节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备课和撰写教案的过程。需要:(一)进行教材分析,明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1、.分析本课教材包括哪些教学内容,内容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如何向帮助学生建构推进。2、分析本课教材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3、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有哪些,那些可用,那些与实际不适应?(二)进行学情分析,做好设计准备(年段特点)1、分析学生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和情感储备;2、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3、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一般心理过程;4、分析特殊学生(平时学习水平很高或学习很吃力的学生)在本课学习中的可能状态。(三)定位教学思想,突显教学风格(教学特点)1、分析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最大程度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2、分析自身特点,在本课教学中可能发挥的个性特长、教学风格。3、分析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准备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四)设计理念与目标,把握教学方向设计理念:1、说明本课教学时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或者是名人思想。2、交代清楚你本课教学的总体思路和教学策略。3、点明通过这种设计想要达到的课堂效果。(五)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往往是一节课的核心和关键性的过程与方法,解决这部分知识和方法,其它问题将迎刃而解;难点是相对的,是学生容易误解和混淆的知识,对同一节课不同的学生其难点可以不同。教学难点要依据教材内容尤其是学生的情况而定。(六)选择好教学手段(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板块设计,描述性语言,一定讲究实用。 发表评论

9,教学课件PPT模板应该如何制作

原发布者:q471407058如何建立首页不同的ppt模板(幻灯片母版)通常我们做模板的时候只有一页,而从网上下载却有多页,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打开幻灯片母版视图。?在第一页窗口中插入母板图片。(“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插入新标题母版,那么就会看到跟第一页同样的幻灯片,另外会看到两个幻灯片之间有一个连接线。?更换第二页的幻灯片背景图片。方法同样是插入图片。?保存修改,然后另存为演示文稿模板。
制作ppt课件很容易,首先你确定你安装了office的powerpoint,然后就是制作了,做一个课件很容易,难的是做出一个相当漂亮的课件。 给你一个ppt学习论坛 http://www.rapidesign.cn/bbs/?fromuid=780,上面有很多视频教程:1.powerpoint 2003新手入门教程【视频教程】 本套教程全是金鹰flash视屏教程,总共有十章,包含所有的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对于该接触powerpoint的学习者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2.powerpoint 2003课件制作大全【视频教程】 本套教程共有《上》《下》二部,原名为《用多媒体学office-powerpoint篇》,其中上部为基础操作篇共12集,下部为实务应用篇共10集。基础操作篇主要针对初级用户切实掌握软件的基本功能。实务应用篇中的每个实例都优化组合了多个知识点,侧重于实际应用,适用于初级用户进阶和中级用户。3.powerpoint 2007从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 本套教程将为大家奉献三个版本的powerpoint 2007视屏教程,分别出自于金鹰教程网,21视屏教程网和视友视屏教学网的《powerpoint 2007从入门到精通》,希望有大家喜欢的版本。 4.powerpoint 2007技巧官方视频【视频教程】 本套视屏是微软官方出品的powerpoint教学视屏,主要介绍了11个powerpoint 2007实用操作技巧。通过这些技巧,会让你对powerpoint 2007的操作又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别适应于powerpoint green hand。 5.powerpoint 2007微软培训课程【视频教程】 本套视屏是微软官方出品的powerpoint 2007培训课程的教学视屏,共包含16个教学章节。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会让你对powerpoint 2007又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操作又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刚刚接触powerpoint 2007的学习者。 6.powerpoint 2007系列教程索引【图文教程】 本套教程是为了让大家对powerpoint2003的用户适应powerpoint2007的风格,界面,功能推出powerpoint2007基本使用操作的系列教程,将会对powerpoint2007做出一个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喜欢。 上面还有很多其他高级ppt教程!
1、先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好母版:背景、格式等 2、设计好母版以后,打开“文件”-“保存”,在保存对话框中的保存类型选择“演示文稿设计模板(*.pot)”,给母版命名,并根据保存的默认路径进行保存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目录下的templates文件夹。 3、然后一同样的方式将该母版另存为: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Templates\Presentation Designs,关掉ppt,在重新打开ppt就会发现你设计的母版已经出现在设计模板中,可以随时使用。注意要保存到该路径的前提是office要装到c盘下,总之就是要保存到office所装的目录下。
1、不应该完全占据学生的注意力。就好比教师把所有的内容全部展现在PPT中,PPT会变相的代替教师演练过程,于学生而言看不到演练过程,教学是失败的。2、少用甚至禁用动态Gif。如果正在讲物理题目,突然页面上出现一张蜡笔小新的动图,这混搭的风格让教学环境变得极不严肃。3、善于添加目录导航。教师最好将教学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如情景引入/概念分析/操作演练/实战训练/课程回顾等,教学是循序渐进的。以上是一些教学设计从业者的观点。模板来自办公资源。

10,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作为老师,都明白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但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工作?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事 情,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调研和教学实际看,要有效开展备课活动,我的建议是必须认真思考“为何教、教什么、知什么、怎么教、如何评”等五个方面。 一思“为何教” 研究“为何教”,旨在明确教学意义。对于“为何教”,老师应该思考本课时内容的价值──即弄清该课时在本单元、本学段乃至整个学科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 弄清楚“为何教”,实际上就是要站在教材编著者角度思考如下问题:①为何将该课时内容安排在这里?②该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起到怎样的作用;③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后续学习和终生发展有何重要作用?只有明确“为何教”,才能明确教学目的,从而为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策略的确定等指明方向,否者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了! 二思“教什么” 在明确“为何教”基础上,接下来要研究的是“教什么”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要求。确定“教什么”的关键在于把握课标、吃透教材。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把握教材内容的主旨,把握教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的,这就要求老师注重与教材文本对话,准确把握编著思路和意图,弄清内容逻辑关系、组织线索和呈现方式等,从而把握教材核心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等。 三思“知什么” 教学的开展仅仅把握“为何教”和“教什么”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情况制约着学习的开展,影响着目标的达成。因此,明确学生“知什么”是备课时必须思考的又一个问题。 如何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由于学习不仅受原有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制约,而且还受认知风格、能力状况和学习兴趣等影响。因此,有效备课应该尽可能从三个方面分析学生情况:①“已知”──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这是决定教学起点的前提;②“能知”──通过这节课教学,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要求。这是制定教学终极目标的关键;③“怎么知”──学生是如何进行化学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这将决定着采用怎样的策略来开展教学。 四思“怎么教” 研究“怎么教”,就是要确定教学策略来实现“为何教”、“教什么”等预期目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策略的制定,必须同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②抓住教材的特点,根据学习内容的类型、文本呈现的方式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及不同课时的联系;③抓住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等。只有综合考虑上述几个方面,才能优化教学,从而为达成有效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五思“如何评” 思考“如何评”,就是要解决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对教与学进行评价。严格来说,“如何评”应该融入“怎么教”这一问题中,因为新课程强调将教学评价贯彻到教学全过程,并将教学与评价有机融合。之所以将它单独列出,一方面体现评价的重要性,二则强调备课时认真思考如何有效进行评价。 如何有效开展课时教学评价?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树立评价为教与学诊断、激励和发展服务的评价观;②评价目标必须多元化,注重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评价;③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与他评、纸笔测试和活动表现性评价等方式来开展评价;④依据内容特点进行评价。如对于概念知识,要注重评价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强调在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评价;⑤关注知识深广度,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把握好评价尺度;⑥评价必须贯彻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例如,同样的确定位置一课,由于两位教师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二、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一) 分析学生情况1.学习者起始能力的诊断准确地诊断学习者的起始能力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2.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总要与背景知识发生联系,以有关知识──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学习获得的知识来理解知识,重构新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不仅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包括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背景知识的分析。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也许,我们只是自以为了解了他们。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了解学生,其实不然。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关注的是怎样进行教学,而很少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是如何思维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对学习者起始能力进行诊断,对学习者背景知识进行分析,还应关注学生是如何思维的。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对达成教学目标也十分重要,也是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的内容。(二)组织教学内容(三)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但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课堂上的应用练习,也应结合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访谈、作业分析等综合加以设计。通过比较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文章TAG:课堂  课堂教学  教学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怎么设计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