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园小班怎么教

幼儿入园以后,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为了缩短幼儿的分离焦虑,我们班三位老师齐心协力,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玩耍。... 幼儿园是幼儿生长学习的场所,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

幼儿园小班怎么教

2,小班社会教育目标与措施怎么写

小班安全活动《摔倒了怎么办》 执教者:xxx 一、活动目标: (略) 二、活动准备: (略) 三、活动流程: 1.(略) 2.(略) 3.(略) 本活动结束

小班社会教育目标与措施怎么写

3,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意见或建议

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促进幼儿园现代化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应利用儿童入园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主动出示孩子每天的活动记录,有哪些突出表现;与家长一起为儿童制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个性倾向等等。任何一种方式都有不可能是万能的,而当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沟通,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会见效。重要的是要让家长产生信任和理解,家长和教师彼此都能从对方那里学习有关儿童教育的经验和知识。

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意见或建议

4,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第一、通过儿歌、主题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了解习惯养成的内容。儿歌以其琅琅上口一直为小班幼儿所接受,因此,本学期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加入与好习惯养成教育相关的内容,让小朋友学会儿歌,同时将所学的儿歌布置在《家长园地》,让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真正做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第二、守规则常坚持。幼儿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干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不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应让幼儿“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在幼儿园中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幼儿每天回幼儿园必须用毛巾擦手、喝水;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等,这些规则的制定幼儿必须遵守,最后习以为常,形成自觉的行动,严格地要求和幼儿的反复练习促进了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第三 、标准统一,家园合作,共同监督活动中需要统一的规则,教师和全体幼儿要牢记于心,这样良好卫生习惯才能很好地培养起来。如果在幼儿园老师说“左”、家长又偏偏说“右”,模棱两可,小朋友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结果随心所欲,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如在要求幼儿喝水时,老师也应与幼儿同时进行,家长也必须做到,并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做出洗手的正确方法,让幼儿模仿。第四、培养集体促个别良好的班风可以约束个别幼儿不良的行为。因此,要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转变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如:有些幼儿不喜欢剪指甲,老师可通过情境故事讲述形式教育幼儿要勤剪指甲,因为指甲长了很容易藏着细菌。在集体的合作和带动下,个别的幼儿就改变了原先的不良习惯。第五、发挥榜样的作用幼儿的模仿力极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也形成了好的习惯。另外,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因此,教师注重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第六、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形成家园教育环节的一致性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经验交流活动 . 教师经常通过各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生活常规及卫生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要求家长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规及卫生习惯。

5,如何对小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经验总结

情况分析:小小班阶段是幼儿园的开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对一切事物感到新鲜好奇。而常规教育的培养则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各项学习和各项能力的培养。只有捉好常规方便的教育,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正常有序地开展。如果常规不好,严重点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生活习惯,礼貌习惯,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小小班进行常规教育是必须的。我们班从一上幼儿园开始就进行常规教育的培养。到现在为止已经开展了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孩子的常规习惯有了较明显的提高,现在就我在本学期开展常规教育的情况进行总结。一, 要求和规则应切合幼儿实际。通过上学期一学期的常规训练,我班的孩子已建立了基本的常规制度。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还是比较小,他们的主观性强,自控能力还是很差,所以常规还不是很好。所以在这个学期,我尝试分阶段提出要求,由易到难,要求孩子逐步做到老师的要求。例如在餐后自选游戏的时间里,开始的时候,很多孩子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安静地坐在地毯上进行游戏。于是,我开始分阶段对孩子餐后的游戏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刚开始,孩子经常玩着玩着,由于兴奋,经常有追逐的现象,这刚吃完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我在第一阶段的时候,首先对孩子进行健康方面的教育,要求孩子餐后不能追逐,告诉孩子餐后追逐的害处。同时在孩子游戏的时候,老师和保育员分工合作,老师监督孩子游戏,啊姨监督孩子吃饭。发现有追逐的孩子立刻停止他们的游戏机会。而且老师要说到做到,不能心软。连续几次后,孩子的追逐现象减少了,甚至绝迹了。第二阶段,我开始训练孩子收玩具的速度。在这之前,孩子对玩完的玩具总是不会收拾,扔到满地都是。往往是要老师请个别孩子帮忙收拾。所以在这个阶段,我要求孩子必须自己玩完的玩具自己收拾,先收拾完的孩子帮忙收得慢的孩子收拾。并要求他们开始的时候,音乐进行了四次玩具就要收完,然后逐渐过渡到音乐进行两次后要全部收好玩具坐到位子上。老师在每次收好玩具后都要表扬收得快和帮助同伴收玩具的孩子,对不收玩具的孩子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教育。现在孩子已经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音乐进行两次后已经收好玩具来到自己的坐位上了。二, 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常规的关键。孩子在穿脱衣服方面,由于在家中都是由父母包办。在上学期,由于看到孩子年纪小,手部的协调性还不强,冬天的时候又怕孩子着凉。所以整个学期都是由老师一个一个地帮孩子换衣服。以至于往往换一次衣服要花费半小时以上,浪费了很多活动和游戏的时间。所以在这学期,我开始训练孩子穿脱衣服的能力。专门利用一个户外活动的时间教会孩子穿衣和脱衣的方法。放学的时候告诉家长在家里要训练孩子穿脱衣服的能力。开始的时候,我们鼓励能力强的孩子自己尝试穿脱衣服。当他们成功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后,孩子们可高兴了,到处表演给同伴看。我就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其他孩子也像他们一样自己穿脱衣服。同时让已经学会穿脱衣服的孩子帮助没有学会的孩子。通过一帮一的方法,很多孩子已经学会了穿脱衣服的方法。现在,每当户外活动以后,孩子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把书包放在桌面上自己换衣服。老师只需要帮助年纪小的孩子穿脱衣服。以前需要半小时的时间现在十分钟就完成了。

6,怎样对小班幼儿进行文明教育

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自觉规范文明礼貌行为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应该有良好的环境,他说“小孩子生来大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好,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的,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不好的,小孩子就容易变坏。”可见,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小班幼儿好模仿,老师、家长、同伴、周围环境都是他们重要的学习资源。1、利用环境创设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为了给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在教室内外环境布置上围绕的主题就是 “文明礼仪”。墙壁上那“助人为乐的小花猫”、“活泼可爱而又热情好客的小白兔”等动物形象深深吸引着幼儿,感染着幼儿。我们还在教室门口开辟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宝宝”的专栏,进行每月“礼仪宝宝”的评比,根据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礼貌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2、利用榜样示范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和家人,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热情、礼貌、友好的态度去影响幼儿。同时要求家长要仪表整洁端庄,谈吐举止文明礼貌,处处做孩子的榜样,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当孩子们早晨向我问好时,我总是热情给予回答,并摸摸他们的头,抱抱他们,孩子们会很高兴,觉得老师是多么喜欢他们,以后会更加主动地跟人打招呼。3、利用生活学习经验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举止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对幼儿的行为加以引导。每天我都要把新的发现告诉小朋友。如:我发现幼儿午睡后穿衣服的时候很有礼貌,就及时将情况告诉全班的小朋友“今天小朋友们起床后,我发现了云云对小小说:请你帮我系一下背后的扣子好吗?,然后说了声谢谢!,小小对云云说不客气!,真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只要幼儿有文明礼貌的行为我都会告诉小朋友自己的新发现。渐渐地,孩子们通过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他们学会了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学会了热情礼貌地交谈,学会了尊敬老人、孝顺父母。二、以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为载体,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1、通过故事、儿歌等,萌发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意识故事、儿歌是幼儿喜爱的文学形式,并且为他们理解和接受。平时讲故事时我有意识地挑选那些教育幼儿有礼貌的故事,并有表情地讲给他们听。如给孩子讲了“四个好朋友”的故事后,问小朋友:“小花猫、小黄狗、小公鸡、小白兔好不好?”他们都说好。我又问:“为什么说它们好呢?”引导幼儿说出它们都有礼貌,我又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会对话。表演完后,我又提议给四个好朋友贴上大苹果,因为它们都是有礼貌的好朋友。小朋友们一致同意,并高兴地拍起了小手。我趁机说:“你们要向四个好朋友学习做有礼貌的孩子,老师也给你们贴大苹果。”在讲故事的同时,我也教孩子朗诵儿歌,如“有礼貌的好宝宝”“老师早”等。有些孩子朗诵儿歌后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通过听故事,朗诵儿歌,萌发了孩子们有礼貌的思想意识。2、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为此,我还将孩子们的礼貌教育寓于游戏之中。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比如在娃娃家、超市、餐厅的角色游戏中,让孩子接待、让座、倒茶,启发幼儿排队买东西,遵守公共秩序,并会使用礼貌语言“请”、“谢谢”“欢迎光临”等来与“服务员”、“售货员”交往。 “爸爸”“妈妈”要关心“孩子”,“孩子”要尊重、体贴“爸爸、妈妈”等等。孩子们还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良好的练习。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我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他们时时刻刻这样做,渐渐地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7,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自觉规范文明礼貌行为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应该有良好的环境,他说“小孩子生来大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好,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的,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不好的,小孩子就容易变坏。”可见,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小班幼儿好模仿,老师、家长、同伴、周围环境都是他们重要的学习资源。1、利用环境创设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为了给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在教室内外环境布置上围绕的主题就是 “文明礼仪”。墙壁上那“助人为乐的小花猫”、“活泼可爱而又热情好客的小白兔”等动物形象深深吸引着幼儿,感染着幼儿。我们还在教室门口开辟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宝宝”的专栏,进行每月“礼仪宝宝”的评比,根据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礼貌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2、利用榜样示范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和家人,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热情、礼貌、友好的态度去影响幼儿。同时要求家长要仪表整洁端庄,谈吐举止文明礼貌,处处做孩子的榜样,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当孩子们早晨向我问好时,我总是热情给予回答,并摸摸他们的头,抱抱他们,孩子们会很高兴,觉得老师是多么喜欢他们,以后会更加主动地跟人打招呼。3、利用生活学习经验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举止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对幼儿的行为加以引导。每天我都要把新的发现告诉小朋友。如:我发现幼儿午睡后穿衣服的时候很有礼貌,就及时将情况告诉全班的小朋友“今天小朋友们起床后,我发现了云云对小小说:请你帮我系一下背后的扣子好吗?,然后说了声谢谢!,小小对云云说不客气!,真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只要幼儿有文明礼貌的行为我都会告诉小朋友自己的新发现。渐渐地,孩子们通过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他们学会了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学会了热情礼貌地交谈,学会了尊敬老人、孝顺父母。二、以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为载体,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1、通过故事、儿歌等,萌发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意识故事、儿歌是幼儿喜爱的文学形式,并且为他们理解和接受。平时讲故事时我有意识地挑选那些教育幼儿有礼貌的故事,并有表情地讲给他们听。如给孩子讲了“四个好朋友”的故事后,问小朋友:“小花猫、小黄狗、小公鸡、小白兔好不好?”他们都说好。我又问:“为什么说它们好呢?”引导幼儿说出它们都有礼貌,我又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会对话。表演完后,我又提议给四个好朋友贴上大苹果,因为它们都是有礼貌的好朋友。小朋友们一致同意,并高兴地拍起了小手。我趁机说:“你们要向四个好朋友学习做有礼貌的孩子,老师也给你们贴大苹果。”在讲故事的同时,我也教孩子朗诵儿歌,如“有礼貌的好宝宝”“老师早”等。有些孩子朗诵儿歌后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通过听故事,朗诵儿歌,萌发了孩子们有礼貌的思想意识。2、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为此,我还将孩子们的礼貌教育寓于游戏之中。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比如在娃娃家、超市、餐厅的角色游戏中,让孩子接待、让座、倒茶,启发幼儿排队买东西,遵守公共秩序,并会使用礼貌语言“请”、“谢谢”“欢迎光临”等来与“服务员”、“售货员”交往。 “爸爸”“妈妈”要关心“孩子”,“孩子”要尊重、体贴“爸爸、妈妈”等等。孩子们还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良好的练习。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我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他们时时刻刻这样做,渐渐地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三、将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巩固文明礼貌习惯为使幼儿的礼貌行为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并巩固下来,我还将礼貌教育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抓住每个教育契机,巩固他的礼貌行为。如:喝水时不小心撒了别人一身;吃饭时碰翻了别人的碗;睡觉时和别人说话等等,这些都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老师随时随地培养幼儿礼貌用语。让幼儿真实地体会到礼貌行为才是解决争执的最好办法,才能与小朋友愉快共处。当我发现幼儿不太会使用协商的办法来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时,我就创设一些条件促使幼儿与他人协商。如:幼儿每次从户外活动后进教室常常出现拥挤的现象,我就有意识地站在活动室的门口,开始时孩子们从户外进活动室宁肯从空隙挤过去,也不同我商量请我给他们让道。后来我就有意识地问站在我后边的小朋友:“你要走过去,可我正在门口站着,你该怎样请我让开呢?”孩子开始和我商量了:“老师,请您靠边一点我要过去。”我立刻表扬他:“你说得多好呀!本来我站在这里是有事的,但是你这么有礼貌地和我商量,我应该叫你先走过去。”有时我也有意识地为小朋友主动让道,并使孩子明白我的意图向我致谢。多次的练习使孩子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商量着解决问题,进教室拥挤的现象减少了,而且常常会听到“你先走吧!我等一会儿。”、“谢谢你”、“不客气”等文明礼貌用语。文明礼貌教育应是在教师长期、不懈地引导与教育下,让幼儿养成的一种习惯,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会给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和交往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益”。“一岁看小,三岁看老。”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形成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抱着滴水穿石的态度,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和行为训练
【热点导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关于“家园沟通”的调查研究 论提高幼儿素质教育 文章来源于 3 e d u 教育网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3~4岁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在这个阶段进行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将会事半功倍。本学期,我们班的研究专题就是小班幼儿明文礼貌习惯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环境熏陶,注重渗透,将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新《纲要》明确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语言说教。”所以,我们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好模仿的特点,为幼儿创设了各种适宜的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教室的门口是每个孩子每天早上必经之地,我们每天早上面带微笑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一声声甜甜的:“小朋友早”,构成了一幅幅传播文明礼貌的美丽图画,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每天每位幼儿来园、离园都乐意尝试主动向老师、家长、小朋友问好、道别等,在潜移默化中使小班幼儿初步形成了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如何使用礼貌用语方面,我们创设了“迎世博,讲文明”的专题墙面,教会孩子们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日常文明用语。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都用心观察,为孩子设立了光荣榜奖励五角星,坚持正面引导、不断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在赞扬声中获得礼仪知识、积累礼仪经验、实践文明礼仪行为。 小班幼儿的特点尤为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师与老师之间也应热情有礼貌的打招呼,特别是本班老师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时时、处处、事事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作用。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举止的源泉。幼儿观察同伴行为的好坏,比评定自己行为的好坏要快,而且看得清楚。我就有目的的对小班幼儿行为加以引导。只要幼儿有礼貌的行为我都会告诉小朋友自己的新发现,渐渐的他们通过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 三、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实践练习,巩固礼貌行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代替枯燥的说教,加深幼儿的印象,帮助小班幼儿记忆。但仅凭感性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习惯,还必须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行为练习,从而避免只是机械的模仿所造成的做与说的不一致,因此必须寓礼貌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逐步加深对礼貌语言的理解,礼貌行为得以巩固。如,小班幼儿喜欢的娃娃家游戏,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社会的缩影,在娃娃家里,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开展文明礼貌教育,这样幼儿也更容易接受。 四、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 幼儿园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集体,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进行培养固然重要,但要使孩子真正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家园配合也必不可少。所以,我们在抓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培养时,要做好家园配合工作。首先,可以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每位家长引起重视,同时对家长的行为习惯也提出合理性的建议,让家长对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以身作则。在接送孩子时,做到自觉与老师打招呼,及时使提醒孩子主动与熟悉的人打招呼,仪表整洁,不穿拖鞋、背心来园接孩子,不在校门口、校园里吸烟、吃零食,平时注意不说脏话、粗话,在公共场所做到谦让,关心年老体弱者等等,以家长自身的形象来感化孩子,使文明礼仪教育真正做到家园密切配合。其次,家长可适当带孩子进入自己交往的社交圈,如外出作客时,让孩子观察成人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等,使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实自然的氛围中学会简单的礼貌用语及行为,并进一步的倒巩固。 文明礼貌习惯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文章来源于 3 e d u 教育网

文章TAG:幼儿  幼儿园  小班  教育  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具体措施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