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鲁班的故事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34/sort0639/down-11909.html 第二周 语言活动:鲁班的故事 活动目标: 1. 欣赏故事,感受鲁班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尝试的人物形象特征。 2. 产生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懂得从小就要会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多动脑筋,多想、多问、多做,才能变的聪明。 活动准备: 1. 故事挂图《鲁班造剧》。 2. 小锔子一把。 3. 收集鲁班图书供幼儿阅读。 活动过程: 1.《鲁班造锯》的故事。 (1)出示锔子,提问:你见过这种工具吗?它有什么用? (2)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 (3)引导幼儿思考: 鲁班怎么会想到把锔子作成这种摸样的? ......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鲁班的故事

2,简单的科技小制作有哪些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学说量词:个、支、片;学说短句:第一天找到了一个红红的苹果、第二天找到了二支黄黄的香蕉、第三天找到了三片绿的绿树叶。  3、喜欢听故事,体参加语言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苹果一个、香蕉二支、树叶三片(布置成苹果园、香蕉园、小树林的场景),小青虫及蝴蝶装饰每人一个
《有趣的陀螺》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玩陀螺,了解陀螺的外形特征及旋转的奥秘。2.启发幼儿表达、交流探究、验证陀螺制作过程,并记录制作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3.在情景游戏中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⑴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陀螺。⑵火柴棒、大头针、较硬的圆形纸、记录卡若干份。⑶摄像机、陀螺擂台赛。2. 经验准备在科学探索区中提供各式陀螺供幼儿操作、探索,找到教育目标与幼儿经验的契合点,以便收集适宜完成教育目标的信息资源。活动过程:一、“转转发布会”───设置情境,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欲望1. “转转发布会”后提问:⑴你是怎样让陀螺转动起来的?⑵陀螺旋转与不旋转有什么不同?⑶怎样让陀螺旋转时间更长呢?幼儿玩陀螺后分小组根据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把自己的自身感受、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欲望。2.欣赏陀螺,从而了解陀螺外形特征。指导语:陀螺是什么样子的?(如:下面尖尖的,中间有个圆片等,可启发幼儿回想陀螺的共同之处)二、“陀螺”诞生记──让幼儿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尝试动手设计制作并记录结果1.讨论制作方法指导语:有趣的陀螺怎样诞生的呢?(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讨论时间,关注幼儿不同的设计思路,引导幼儿探究可行的制作方案)2.总结、记录制作步骤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步骤如下:123⑴用中心对称的方法在圆形纸上进行装饰,并均匀涂色;⑵将装饰好的图形剪下;⑶在纸的中心先用大头针戳个洞,再把火柴棒插入洞内。3. 陀螺产生了幼儿按自己的设计方案,自主探究陀螺的制作过程。注意:⑴启发幼儿运用各种颜色大胆进行装饰,画出不同图案,设计不同造型。⑵找准中心点,注意掌握重心。三、陀螺擂台赛───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拍摄此过程)1.比一比,谁的陀螺转动时间长?2.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陀螺静止时能看见几种色彩?转动起来就不见了呢?活动延伸:运用硬纸板和火柴棒试着把陀螺制成三角形、正方形等,看它们能否转动起来。

简单的科技小制作有哪些大班教案

3,大班语言活动科学家的故事

一、活动目标: 1、能清楚地讲述故事,语言完整、清晰。 2、感受科学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尝试的个性品质,产生向科学家学习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事先请幼儿手机有关科学家的故事的图书、碟片等,并且每人学会讲一个科学家的简短故事。 三、活动过程: 1、讲牛顿的故事,引出话题。 (1)老师讲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的小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牛顿是谁吗? (2)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人? 你知道哪些人是科学家? 2、故事大擂台:我知道的科学家。 (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科学家故事,要求能清楚地讲述事情的前后经过,故事完整。 (2)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同伴的故事。 3、小结:知道要学习科学家们遇事多动脑、肯吃苦、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尊重事实等优秀品质。 提问:刚才大家的故事中一共讲到了哪几位科学家?你佩服他们吗?为什么? 附故事《牛顿和万有引力的故事》 1666年的秋天,在英国北部林肯郡一个名叫乌尔斯索普的村庄里,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一天傍晚,学习了一天的牛顿感到有些疲倦,他想休息一下,于是,信步来到自家的苹果园里,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欣赏着满园的果实.面对这美妙和谐的大自然,牛顿总是隐隐约约地感到,在神秘的自然界后面,一定有某种规律在支配着它的运动,可是这个规律是什么呢?苹果的阵阵幽香,不知不觉又使牛顿沉浸于天体运动之谜的思考之中.。  一个苹果从恰好树上落下来。这时候,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总是垂直落向地面呢?为什么苹果不向外侧或向上运动,而总是向着地球中心运动呢?无疑地,这是地球向下拉着它,有一个向下的拉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这个向下的拉力总和必须指向地球中心,而不是指向地球的其他部分。所以苹果总是垂直下落,或者总是朝向地球的中心。苹果向着地球,也可看成是地球向着苹果,物体和物体之间是相互朝着对方运动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必须正比于它们的质量。这个力,就是我们后来所称的万有引力。
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蛇毒药。他想到,人患了天花,会产生免疫力,而让毒蛇咬后能不能也产生免疫力呢?体内产生的抗毒物质能不能用来抵抗蛇毒呢?他设想到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从15岁起,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 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由于自身产生了抗毒性,眼镜王蛇、印度蓝蛇、澳洲虎蛇都咬过他,但每次他都从死神身边逃了回来。蓝蛇的毒性极大,海斯德是世界上唯一被蓝蛇咬过而活着的人。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了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

大班语言活动科学家的故事


文章TAG:大班  语言  中国  中国的  大班语言中国的科技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