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凯洛夫的《教育学》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2,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出自凯

出自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1985年出版的人教版,第106页
SORRY 不清楚啊 可是点进来了!~~~唉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出自凯

3,以一件小事为例写出这篇 课文的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结构

1课题:《一件小事》教学目标:1.学习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进步知识分子向劳动人民学习、严于解剖自己的革命精神。 2.领会本文对比的写法。 2教学重难点:重点①第五至十一节,车夫和“我”不同态度的对比, ②第十二节,“我”思想转变的内心活动。难点:1.文章开头部分第一、二两节,第十六节。3教学时数:一课时4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5教学内容:以小见大的敏锐觉悟能力,以及了解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批判麻木不仁的人际关系6教学步骤:导入、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简介、全文分析、总结、感受思想情感、了解作者写作手法、受启迪明白事理7板书设计: 车夫:友爱无私、 “我”:冷漠自私 表现→ 表现→8作业布置: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写写自己的爸爸和妈妈。记忆鲁迅的简介

以一件小事为例写出这篇 课文的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结构

4,采用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教育模式的教育家是谁

采用“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的教育模式的教育学家是齐勒尔和莱茵。  【简介】:赫尔巴特学派在德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齐勒尔(1817-1883)、斯托伊(1815-1885)、赖因也翻译为莱茵(1847-1929)。赖因是齐勒尔和斯托伊的学生,在教学阶段上,赖因主要采用了齐勒尔的见解,并为了更清楚和通俗的表述,提出了"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此为后来世界上很多国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发展历史】:1、“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五段教学法是赫尔巴特在教学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上形成的。  2、后来这种五段教学法经凯洛夫将其演变为“复习、引入、讲解、总结、练习”。
这个是爱因斯坦的哥哥爱因斯塔
你好!20 lx1-01k,lx1-02k,lx1-11k的区别 难0回答 4 小时前海马新鸿达最大栽重多少公斤?它车上标的是空载和满载都是1660公斤是咋回事 0回答 6 秒钟前20 谁有这试卷的答案 0回答 14 秒钟前10 贤知千里总是提到的孩子是谁? 0回答 24 秒钟前被除数与除数的和是980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5,意义学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具体讲述两个问题:古今中外对教学过程基本阶段的认识,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古今中外对教学过程基本阶段的认识有: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系统地传授和学习知识的程序是:(1)诱导学习动机;(2)感知和理解新教材;(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小结阶段。前苏联巴班斯认为,教学过程包括:(1)教师掌握教学的社会目的和教学任务,并在研究教学过程得以进行的系统所具有的特点(2)考虑班级学生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3)教师根据已经查明的系统特点,设计教学手段,最优化地选择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4)在教师的教学影响和学生的认识活动统一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影响;(5)对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进行日常检查自我检查,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过程的进程;(6)教师和学生分析教学过程一定阶段的结果,查明尚未解决的任务,供设计下一轮过程参考。我国学者胡克英提出了学习过程的七个阶段:(1)使动/需要;(2)精选/吸摄;(3)提供/储备;(4)设场/模仿;(5)外向/移用;(6)点拨/创造;(7)评价/报偿。卢仲衡在进行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时,提出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1)启(启发诱导);(2)读(阅读课文);(3)练(做练习);(4)知(当时知道结果,即时反馈,及时强化)。在此我们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为:心理准备阶段,感知知识阶段理解知识阶段,巩固知识阶段,运用知识阶段检查和评价学习效果这几个阶段。
意义就是,领悟性,有目的性的学习比填鸭学习强一万倍

6,六步教学法的优缺点

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一、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 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 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魏书生同志总结出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包括:第一遍,跳读。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第二遍,速读。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第三遍,细读。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恒,就是在学习中要有恒心,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个人认为,效果还是不错了,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更能把握文章的精髓,以提高学习能力.

7,中学数学课有堂教学模式哪些

适应数学新课程理念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新要求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挑战。这种挑战,从根本上讲就是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转变。 一、中学数学教学模式概述 数学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了完成某项数学教学任务,实现某种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教学环境的相对稳定的“样式”。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学”模式相当普遍,极大的阻碍了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还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从而不难看出,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单一的“应试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是数学教学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必然发展趋势。只有建构出适应素质教育的数学教学模式,才能使素质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观念上,才能真正指导数学教学的实践。 中学数学教学模式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是体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策略体系”和“便于操作的实施程序”。 例如,“讲、听、读、记(记录、记忆)、练”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我国古代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几个字就高度地概括了教学“策略体系”和“操作的实施程序”。 再例如,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 练习布置作业”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之所以“经久不衰”、“深入人心”至今仍然较普遍的被采用,短短20个字,就体现了凯洛夫教学思想的精髓,并易于操作。 由此可以看出,一旦掌握了某种教学模式,对应用某种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结构、程序和步骤,教师一旦掌握了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诚然,由于教学目的的不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教学模式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或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既然数学教学模式可以简化的形式表现某种教育、教学理论或教育思想,它的作用或功能可以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广优化功能 现代数学教学模式通常是将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加以概括、规范,使之更为成熟、完善,并上升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具有较强实践性和独特的个性特点。经过教学模式所建构的教学理论,不仅是精练浓缩的,而且是具有可行性、典型性和有效性。是在整合了多种数学教学理论与数学教改实验以后,并对优秀的数学教师个人教学经验进行积累、加工、升华,使之转化成的一般理论,而不是囿于某一简单的教学方法或个人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形态,是一种相对稳定化、综合化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数学教学工作者总结出大量的教学经验,经过逐步的概括、系统的整理可以使它通过教学模式的形成而进一步提升到理论层面。此外,各种现代的数学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同时丰富和发展了学教学理论。对于这样形成的数学教学理论,便于教师直观、迅速地把握和领会其本质,便于推广、优化。不像一般的教学理论,教师难以理解、把握。 2、咨询阐释的功能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的简化形态,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或象征性的符号图形,来阐释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成为易于为实际工作者所接受的方案,直接地转化为教学行动。教学模式的咨询阐释功能,一方面提高了教育理论的实用价值,便于一线数学教师在数学实践把握,同时教学模式也成了教学理论的“解说员”和“宣传员”,使其内蕴的教学理论随着教学模式的被选用,而自觉接受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把最先进的数学教学理论直接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效地克服教学实践的盲目性,增强其实效性。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咨询阐释功能的发挥,数学教师通过对数学模式理论要点的理解和操作要领的把握,并把它直接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增强教师学习研究现代教学理论的热情,提高了教学能力。 3、示范引导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对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整体、通盘的考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学模式既是教学改革的产物,同时又直接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发展。通过数学教学改革实验,逐步建立起具有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系统,建立起像试题库一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库,一方面,这将使数学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如果在师范院校数学教育学的教学以及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加强对数学教学模式的教学和研究,可以极大地提高师范生以及在职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直接为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学方案,使他们能很快教有所据,尽快地进入教师这一角色,熟悉教学,使教学质量得到必要的保障。功能 中学数学六种类型课教学模式 中学数学"六种类型课"是指概念课,规律课,例题课,习题课,总结课,讲评课六种课;教学"模式"是指在讲这些课的基本规律中所形成的具有较普遍应用意义的模型或样式. 基本内容 1.概念课 讲好概念,是讲好数学的基础.其主要步骤和要求是: (1)引入 (2)定义 由学生或教师给概念下定义.下定义应注意合乎下定义的原则,要注意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给概念下定义的能力. (3)剖析 (4)应用 (5)小结:系统总结概念的有关问题和注意事项等. 2.规律课 这里的规律是指:定理,公理,推论,公式,法则.规律是数学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所谓学数学,主要就是学规律.讲规律课的主要步骤和基本要求是: (1)发展规律 (2)证明规律 (3)剖析规律 注意:形式要灵活多样,要突出为应用服务. (4)引申规律 规律的一般形式(一般不应超教材);特别是规律的特殊形式(那些常用的,需要特殊记忆和掌握的形式). (5)应用规律 这是学习规律的目的. 注意:针对性,梯度性,灵活性,多变性(如一题多变). (6)小结 系统总结规律的有关问题,形成更完善的认识结构和注意事项. 3.例题课 例题课是揭示概念和应用规律的课,它与一般的练习不同,核心是揭示解题规律.它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例题课要做到: (1)课前准备 例题课的课前准备有特殊意义,必须做到: ①精选例题 例题要有典型性(便于揭示规律),针对性(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或需巩固加深的基础知识,技能,数学方法),这是基本的,还要重视启发性,多解性,要少而精. ②合理安排 用于揭示应用规律的例题,要用典型性最强,又较容易的例题;巩固,深化应用规律的题,要由易到难,要有梯度性,联系性. (2)课堂实施(基本步骤): ①说明目的:指明这节例题课要解决什么问题,以集中学生精力,搞好师生配合. ②揭示规律:即通过个性(典例)揭示共性(解这类问题的规律),这是例题课讲得好坏的根本标志. 注意: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规律;必须要学生理解为什么这类问题有这样的解题规律,防止死记硬背. ③巩固练习 ④小结 进一步总结规律的基本点和应用时的注意点,以及这一解题规律和已学过的解题规律的共性与个性,使解题规律形成网络. 4.习题课 习题课是当学生基本掌握知识应用规律的条件下开设的,以学生为主的练习课.可分为独立型练习和引导型练习. (1)课前准备 ①精选习题:习题要有针对性,一般性,这是基本的.其次要注意灵活性,新颖性,启发性,综合性,这是上好习题课的基础与关键. ②妥当安排:要由易到难,要有系统性,阶段性,梯度要适度. (2)课堂实施(基本步骤) ①说明目的:使学生知道通过练习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有目的,自觉地练习,防止盲目做题. ②学生练习 ③巡视指导:这是上好习题课的主要点.要特别注意: ④小结 5.讲评课 这是独立练习或测验后开设的课.目的是分析,解决学生在试卷中反映出来的关于"三基"和学习方法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课前准备 ①出好试题:没有好试题,就没有好的讲评课.试题要有全面性(应包括"三基"的基本内容),典型性,针对性,要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灵活性和个别独立性强的题目. ②阅好试卷:形式可多样,但必须全面掌握学生在试卷中反映出来的"三基"和学习方法,态度上的问题. ③抓好典型:一是关于"三基"存在问题和最优解法的典型;二是在学习态度,方法上特好或特差的典型.这是上好讲评课的最基本素材. ④选好素材:需讲评的内容往往很多,必须注意取舍,突出重点,解决主要问题以主带从. (2)课堂实施 ①略述概况:成绩和主要问题(为典型分析打基础);点名表扬学习态度好,进步快和成绩最好的学生,不点名的提出学习成绩下降,特别是学习态度不好学生情况(时间尽量减少). ②典型剖析:这是讲评课好坏的根本标志.剖析"三基"存在问题的典型,要注意: 对基础知识存在的问题,一定要使全体学生明白,是由于对什么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公理,记忆,理解错误而产生的;要小题大作,斩断错根; 对基本技能和解题思维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要使全体学生明白,是由于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认识,理解,掌握不够而产生的;要防止就题论题或轻描淡写. 对存在问题特别大的,评后还可当类似题要求学生课后再练. ③公布答案:形式可多样,但一定要使全体学生知道每个题的正确答案. 6.总结课 总结课是要把所学的知识结构或应用规律串成串,捆成捆,使其系统化,形成更好的认知结构,便于记忆,理解和应用. (1)两种类型 (2)总结要求.要有科学性,全面性,要突出重点;要突出知识或思维结构(这是根本点);要有针对性(主要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3)注意事项.一般采用总结练习结合,但应以总结为核心;既要突出各部分的联系形成好的知识结构,又要注意解决多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次要因具体问题而定. 以上是六种类型课的教学模式. 应当说明的是:"模式"是给教者一个处理教材,选择教法的参考纲要,是可详可略的,有些步骤也可不要,有的还可增加.

文章TAG:凯洛夫  教学  教学法  前苏联  凯洛夫的六段教学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