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化学碱金属总结

一、碱金属元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相似性 递变性 颜色和状态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熔点 沸点 核外电子层数 化学性质 锂 Li 3 银白色,柔软 1 单质都是强还原剂,都能与氧气等大多数非金属反应,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钠 Na 11 钾 K 19 铷 Rb 37 铯 Cs 55 略带金色,柔软 二、钠及其化合物 (1)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Na2O与的Na2O2的性质 性质 Na2O Na2O2 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与H2O的反应 Na2O+H2O=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的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3)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Na2CO3 NaHCO3 色态 白色粉末。其晶体为 Na2CO3·10H2O,易风化。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易溶于水 与酸的反应 经历下面两步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因此反应比碳酸氢钠慢 NaHCO3+HCl=NaCl+H2O+CO2↑ 热稳定性 受热稳定 受热不稳定,易分解 △ 2NaHCO3=Na2CO3+H2O+CO2↑ 相互转化 三、焰色反应 1.焰色反应的操作 (1)首先用稀盐酸将铂丝洗净,并在火焰上灼烧到没有颜色。 (2)用上述洗净的铂丝蘸取待检试剂放到火焰上灼烧。 2.焰色 钠:黄色 钾:浅紫色(透过兰色钴玻璃)

高一化学碱金属总结

2,金属及其化合物 钠知识点总结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金属及其化合物 钠知识点总结

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2. 基本程序: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1. 物质的量n(mol)= N/N(A)2. 物质的量n(mol)= m/M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 胶体: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2. 胶体性质:① 丁达尔现象② 聚沉③ 电泳④ 布朗运动3. 胶体提纯:渗析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① N2+O2放电===2NO② 2NO+O2=2NO2③ 3NO2+H2O=2HNO3+NO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3. 氨的实验室制法: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② 装置:与制O2相同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④ 检验方法: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10.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几个元素,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返程时和离子共存,也就是铝三角铁三角铜三角硫三角一定要熟练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4,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 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④ 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 六、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七、 氧化还原反应 1. (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 (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O2放电===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装置:与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氢铵受热分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铵受热分NH4Cl NH3↑+HCl↑ 十、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 7.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十一、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①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②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 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十二、 Cl-、Br-、I-离子鉴别 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 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十三、 常见物质俗名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十四、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十五、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5.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5,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 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④ 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 六、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七、 氧化还原反应 1. (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 (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o2放电===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装置:与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十、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 7.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十一、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②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 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十二、 cl-、br-、i-离子鉴别: 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 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十三、 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十四、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十五、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5.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文章TAG:高一化学必修一钠及其化合物笔记高一  化学  必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