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书36页看到那三幅图我想到了什么

第一幅图:一棵很奇怪的树,实际上藏着十张人的脸。第二幅图:看上去是个杯子,实际上还隐藏着两个人的侧面像。第三幅图:一个小姑娘,把图按逆时针旋转90度,图中右边那块黑色部分是半张脸(鼻子嘴巴那部分)也就是这幅图的内容是两张脸。三幅图的共同特点:都是用人的脸组成的图画。(以上提供的是语文园地二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书36页看到那三幅图我想到了什么

2,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有哪些版本

很多
版本很多,有人教版、苏教版 、 北师大版 、浙教义务版、西师大版 、沪教版 、语文S版 冀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长春版 、语文A版 、湘教版 、北京版 等等http://www.xxjxsj.cn/article/list_1_346.html
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有哪些版本

3,人教版语文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词语盘点是哪些

人教版语文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词语盘点:读读写写旅游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蝙蝠 清朗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 敏锐 铃铛苍蝇 揭开 推进 障碍物 荧光屏争先恐后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横七竖八读读记记筑巢 摇篮 乃至 肥沃 折腾 忧患 堤坝 侵蚀 崩塌 毁灭 植被 经营扫帚 腐烂 土壤 栖息 捕食 繁殖制服 机翼 惨祸 关键 欲出又止多灾多难 随心所欲 不折不扣 枯枝烂叶异想天开 机毁人亡 轻而易举

人教版语文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词语盘点是哪些

4,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到21课所有课文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独坐敬庭山、望洞庭、忆江南)第二课:桂林山水第二课:桂林山水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四课:七月的天山第五课:中彩那天第六课:万年牢第七课:尊严第八课:将心比心第九课:自然之道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第十二课: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人类的老师)第十三课:夜莺的歌声第十四课:小英雄雨来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唤声第十六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第十七课:触摸春天第十八课:永生的眼睛第十九课:生命 生命第二十课:花的勇气第二十一课:乡下人家
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之一) 2 桂林山水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4* 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5 中彩那天 6* 万年牢 7 尊严 8* 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9 自然之道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 蝙蝠和雷达 12* 大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13 夜莺的歌声 14* 小英雄雨来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17 触摸春天 18* 永生的眼睛 19 生命 生命 20* 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21 乡下人家
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之一) 2 桂林山水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4* 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5 中彩那天 6* 万年牢 7 尊严 8* 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9 自然之道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 蝙蝠和雷达 12* 大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13 夜莺的歌声 14* 小英雄雨来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17 触摸春天 18* 永生的眼睛 19 生命 生命 20* 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21 乡下人家 (带“*”的为略读课文) 这是人教版的小学四年级课文
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之一) 2 桂林山水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4* 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5 中彩那天 6* 万年牢 7 尊严 8* 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9 自然之道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 蝙蝠和雷达 12* 大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13 夜莺的歌声 14* 小英雄雨来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17 触摸春天 18* 永生的眼睛 19 生命 生命 20* 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21 乡下人家 (带“*”的为略读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第21课)二十一、乡下人家 1、大丽菊 瞧见 耸立 捣衣 鸡冠花 和谐 月明人静 2、长长 绿绿/青翠 鲜嫩 小小 绿绿 独特/迷人 3、(1)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2)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4、白杨树不论遇到风沙还是雪雨,它都傲然挺立在公园的一角。 今年“五一”节,我们还是照例放假三天。 5、(1)朴素 华丽 独特 (2)华丽 (3)门前 屋后 季节(一年四季) (4)我喜欢这样的农家风光,因为农村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很少,山清水秀,有很多绿色食品,蔬菜基本自给自足,水也是天然的比较多,牲畜都是家养的,吃起来比较美味,而且农家的空气非常新鲜,让人心旷神怡,好处真是太多了!

5,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古诗

上册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下册《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上册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下册《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上册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风景旧曾谙, 村庄儿女各当家。 能不忆江南。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也傍桑阴学种瓜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柳暗花明又一村。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拄杖无时夜叩门。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下册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日出江花红胜火,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唯有敬亭山。 《忆江南》 江南好。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春来江水绿如蓝。 童孙未解供耕织, 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6,谁有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下册生字表完整的

生字表(一) 1、 罩 屹 鼎 沸 贯 崩 恢 2、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 3、茫 桨 律 榕 隙 耀 暇 抛 4、檀 盈 凶 庙 惚 5、腊 浑 豚 6、均 匀 茎 柄 蛟 7、宅 蔽 弃 慎 择 穴 搜 8、谧 振 枉 浩 资 召 源 9、溢 允 喧 添 训 酷 颊 拆 10、彼 锹 杈 诧 麦 务 11、伐 12、拽 茸 副 怜 魔 杖 13、颈 厉 吭 吠 苟 倘 脾 供 14、腔 掂 涟 漪 虑 属 宰 15、乖 凭 职 痒 淘 辟 勃 16、怨 抗 侮 绩 凄 慈 辛 17、崇 峻 嘉 峪 瞭 屯 垒 魄 18、颐 耸 阁 舫 眺 堤 态 19、誉 瞰 统 率 征 靡 魁 搏 20、鹤 孟 陵 辞 唯 21、谴 惰 俗 协 序 绰 伏 22、凋 苞 袭 怀 旷 暂 躯 胞 23、遭 悯 咛 咐 啕 25、崛 帝 范 巡 嚷 惩 铿 锵 26、荐 删 词 洽 昏 晖 楷 27、漱 惬 码 驳 逻 辑 28、昧 寞 睦 析 患 匪 逾 29、赖 耕 潜 舶 哲 30、仓 储 烹 盗 综 判 31、钝 凌 仅 绘 吨 敏 捷 32、例 筛 辐 汰 肴 尿 碱 (共200个字) 生字表(二) 1、 潮 称 盐 笼 罩 蒙 薄 雾 昂 沸 贯 旧 恢 3、灿 烂 竿 茫 桨 规 律 支 株 缝 隙 耀 梢 寂 5、莫 腊 浑 疑 6、虎 占 铺 均 匀 叠 茎 柄 触 痕 逐 7、宅 蔽 弃 毫 遇 择 址 穴 掘 搜 倾 扒 抛 9、溢 允 墙 牌 添 训 覆 凝 辣 酷 愉 拆 11、融 剩 伐 煤 13、颈 郑 厉 剧 餐 倘 饮 侍 脾 蹲 供 邻 15、性 格 凭 贪 职 痒 稿 踩 梅 蛇 跌 撞 辟 17、崇 旋 嘉 砖 隔 屯 堡 垒 仗 扶 智 慧 魄 18、殿 廊 柱 栽 筑 阁 朱 堤 雕 狮 态 20、孟 浩 陵 辞 唯 舍 君 21、洪 暴 猛 涨 裤 懒 稳 俗 衡 序 伏 22、峡 桂 移 湾 彼 袭 余 怀 旷 暂 胞 脉 25、帝 义 伯 租 振 范 闯 凡 巡 嚷 妇 惩 26、篇 荐 翻 帘 页 删 词 燥 握 洽 昏 厅 糊 29改 程 赖 耕 驾 幻 潜 核 控 联 哲 归 31、恐 凶 笨 鸽 仅 顿 描 绘 吨 盈 敏 捷 崭
生字表(一) A皑碍谙鞍 B罢惫币蝙膘憋缤怖 C睬蔡蚕叉畅嘲彻臣铛呈痴驰仇捶蠢 D耽捣兜缎 E蛾额 F翡肺吩蝠俯腑腐 G肝戈咕冠鬼裹 H撼狠弧徽婚祸惑 J吉剂冀涧溅键揭杰拮津晋鲸矩捐绢爵嚼骏 K凯堪磕垦扣筐眶盔馈 L澜滥捞厘笠晾撩聋搂吕屡峦略螺骆 M盲霉寐弥绵蘑亩 N乃袅拧挪 P畔劈频 Q妻签嵌侵权 R壤扰箬 S塞捎稍呻虱蚀饰誓恕刷甩穗损蓑锁 T蹋烫蹄挺臀驼 W歪蜿豌宛挽腕妄违蔚沃兀 X锡瞎暇限镶祥翔巷胁谐屑袖畜絮 Y押哑延蜒檐殃邀仪毅翼茵吟垠婴荧营悠幼诱愚吁耘 Z榨沼浙侦诊枕执挚肿帚昼驻赚卓遵 (共200个字) 生字表(二) A阿碍谙 B罢败搬绊绑磅惫避蝙扁辩缤拨捕 C擦财睬蔡蚕昌肠畅巢嘲彻澈铛呈驰捶蠢刺簇 D捣德 E蛾额恶 F罚返防奉蝠 G肝缸港贡苟冠惯鬼滚 H汉撼狠喉弧壶挥徽毁货惑 J绩剂济健僵揭杰径菊据 K凯堪康抗磕库款 L拦澜例笠聋鹭率峦略罗螺骆 M码帽觅眠绵 N浓 O鸥 P攀佩配棚 Q妻企枪瞧驱屈权鹊 R饶扰乳锐 S萨塞桑善捎稍哨牲圣驶饰释瘦甩拴瞬斯耸锁 T蹋泰滩潭汤烫踢亭庭挺桐臀拖驼 W蜿妄违维胃喂蚊沃兀 X牺膝瑕限翔橡削谐辛绣袖宣 Y押哑蜒焰姨荧蝇幼愚吁欲源耘 Z脏赠障浙侦诊征执昼属驻茁啄罪尊 (共200个字)

7,人教版语文书四年级下册古诗字义速度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青螺:.螺的一种。壳形椭圆,表面稍暗,杂有斑纹。可食。大者其壳可制酒器。这里应比喻湖中间的青山绩麻:绩麻的意思是搓麻线潭面:指湖面闲与和,这个你自己应该要知道的。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山。 总概括为: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这首山水小诗将洞庭湖描写得如此高旷清超,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无感慨地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可见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很多,要写得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是十分不易的。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山绩麻:把麻搓成线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谭面: 指湖面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绩麻:把麻搓成线。闲:空闲。 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山。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青螺:.螺的一种。壳形椭圆,表面稍暗,杂有斑纹。可食。大者其壳可制酒器。这里应比喻湖中间的青山绩麻:绩麻的意思是搓麻线潭面:指湖面闲与和,这个你自己应该要知道的。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山。 总概括为: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这首山水小诗将洞庭湖描写得如此高旷清超,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无感慨地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可见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很多,要写得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是十分不易的。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和:和谐青螺:君山绩麻:把麻搓成线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谭面:指湖面

文章TAG:四年级语文书人教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