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园疾病预防家长讲座通知

各位家长: 我园定于xx年x月x日下午(本周二)下午3:00在本园新二楼大厅举办幼儿疾病预防家长讲座,请大班、小班家长准时参加。讲座内容:《幼儿园疾病预防》主 讲 人 :xxx县市妇幼保健院保健科xxx医生注意事项:1、家长进入会场后找到自己的班老师签到。2、会议期间,家长注意把手机调到振动状态,保持良好的会场秩序,不随意走动,专心听讲。3、严禁家长带小孩参加讲座,如带小孩的恕不能入场。希望家长利用好这次医生面对面的机会,了解幼儿园疾病预防知识,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xx市xx幼儿园

幼儿园疾病预防家长讲座通知

2,幼儿在家庭中的健康教育

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一、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孩子们都喜欢“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法,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1.让幼儿亲身感知和体验。例——1■刃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 儿喝豆浆、吃饼干,启发幼儿通过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并且通过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从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 2.反复练习一些生活技能和健康行为,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例如:穿脱衣服、叠被子等。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学习怎样刷牙、怎样保护牙齿、怎样预防龋齿。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 3.根据活动需要利用情景表演(包括木偶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讲一些有关健康的故事和儿歌,通过浅显的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 4.运用教育实例开展讨论和自我学习。

幼儿在家庭中的健康教育

3,如何提高家长有效配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教改革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环境安全系数低,老师们的教育观有了明显的改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者加入到教育者一方,我国幼儿园全管理还存在制度不健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和幼儿园环境预设安全 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都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最重要的条件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 家庭营养教育与幼儿健康成长的关系及其对策初探 家庭营养教育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而达到改变营养状况目的的一种有计划的行为。 浅谈幼儿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幼儿安园的安全管理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提高幼儿的认知.,共同对受教育者--幼儿施教,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良好的开端,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幼儿园内部的环境条件,幼儿园的保教质最也逐步提高了,也是一种方便:改善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技能,正被各国政府和营养学专家们广泛应用.现阶段、经济的干预措施、社会力量支持等方面改善 近年来,从政策制定,将极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但是这能否取得成功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进一步深化其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部分教师缺乏安全意识、学习的场所,聪明地成长——布什政府的早期幼儿教育改革动议蒋衡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教育,在《规程》的指导下.现在教育部又颁布《纲要》。幼儿园健康服务管理..,幼儿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应从幼儿抓起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纲要》对幼儿园教育质量 美国“先行计划”初探 “先行计划”目标有6个方面

如何提高家长有效配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4,怎样注意幼儿园饮食健康知识讲座讲稿

幼儿是指1-3岁的小朋友,这段时间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能力增强,因此合理又均衡的营养对其非常重要。妈妈们要仔细阅读下面的内容哦,并试着为宝宝们努力去做:1. 膳食原则:1-2岁儿童每日需要能量1000千卡左右、蛋白质35克,2-3岁儿童需要能量1200千卡左右,蛋白质40克,脂肪占35%左右(千万不可缺少必须脂肪酸,尤其是DHA,对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作用非常重要),碳水化合物占50%左右。要注意钙铁锌碘的充足,维生素要保证维生素AD的充足和其他维生素的供给。2. 2.膳食安排:每日三顿正餐、2-3次加餐。早餐宜安排一定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提供1日能量和营养素的25%,午餐应品种丰富并富含营养,提供一日能量和营养素的30-35%,晚餐应以富含营养又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如肉类中可以选择鸡肉、猪肝、清蒸鱼等易消化的食物,晚餐占每日营养素的25-30%。另加餐占15-20%。3. 具体饮食内容:早上7:00左右:主食30-50克(发面蒸食、面包、面条、软饭、粥均可),鸡蛋1个,坚果20克(约2个核桃的量,可磨碎制成泥糊状,以免呛入气管)。上午9:30:水果100克(约半个苹果的量,可去皮切小块)。中午11:30左右:主食40-50克,蔬菜150克、瘦肉30-50克,豆制品少许。下午15:00:酸奶1杯或配方奶粉或母乳喂养。晚18:00左右:主食30-50克,蔬菜150克,易消化肉类30-50克。晚20:00:半袋或1袋奶。可选择牛奶、配方奶粉或母乳喂养。4. 合理烹调方式:幼儿主食以软饭、麦糊、面条、馒头、面包、饺子、馄饨等交替食用;蔬菜应切碎煮烂,瘦肉宜制成肉泥或肉末,易为咀嚼、吞咽和消化;硬果及种子类食物,如花生、黄豆等应磨碎制成泥糊状,以免呛入气管。幼儿食物烹调宜采用蒸煮等,不宜添加味精等调味品,以原汁原味最好。

5,幼儿园小小班秋季家长会讲稿怎么写

各位家长:晚上好,首先真诚的感谢大家配合我们的工作,正是有了大家的配合,我们的工作才会有动力和目标。因为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同时力求让大家满意。听了刚才的讲座,大家一定会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今晚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因为虽然大家都当了一定时间的幼儿园家长,但是象今天这样近距离的接触幼儿教育,还是第一次。我们可以就最内心的想法进行交流。我们的工作也许存在许多的缺点,但我们是真诚的。二、新生家长须知 1、初入园时的心理准备对于一个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幼儿来讲,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长时间地生活,很自然地会产生不安全感及各种不适应的反应。家长应于幼儿入园前一段时间给予幼儿情绪上的辅导,告诉他(她)幼儿园及所在班级的名称,并结合幼儿的兴趣将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描述给孩子。带孩子一起来幼儿园参观,看看幼儿园里漂亮好玩的玩具,多多熟悉环境和教师,使幼儿园对孩子来说不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使孩子从内心向往幼儿园,诱发宝宝入园的欲望。 2、初入园时的家长配合幼儿年龄较小,正是分离焦虑表现较明显的时期,所以幼儿来园难免有哭闹现象。但孩子这时的注意力也容易转移,在教师组织活动的情况下,孩子的哭闹现象会有所好转,但孩子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直觉形象性,看到家长(不仅是自己的家长)就会想家、想爸爸妈妈。所以为避免增加刺激孩子的机会,家长送完孩子后即可离去,相信教师会用适当的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之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如果妈妈舍不得宝宝哭,一哭,妈妈就妥协让步,很可能使宝宝形成习惯,久而久之,哭就成了要挟妈妈的手段,孩子的分离焦虑不但不能很好的解决,反而有可能加重。所以请送孩子入园后马上离开请不要在教室外逗留,或者在窗户外面偷看。 对于初入园的孩子,妈妈要注意多问一些正面的话题,如在幼儿园里有什麽高兴的事啊,和小朋友们玩过哪些好玩的游戏啊,讲一讲班里有意思的故事等。最好不要问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想妈妈了。本来孩子就觉得离开父母受了很大的委屈,再一强化,很可能使宝宝伤心备至,进而更对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 如果孩子不愿意说幼儿园里的事情,也不要勉强他,相信过一段时间,他高兴的时候你不让他说他也会说的。新入园的前一两个星期,孩子可能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还可能身体不适,不愿去幼儿园,有的还可能会出现梦中惊醒的现象。这时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身体、情绪等各方面的变化,尽量给孩子心理上的安慰,使幼儿有安全感,引导幼儿发现幼儿园的乐趣,和他们一起亲近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对老师有信赖感。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给孩子请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坚决要求他去幼儿园的态度,一般来说,随着幼儿对新环境的熟悉,幼儿会在20天左右的时间适应幼儿园生活。 如果孩子确实感冒、不舒服,也不要强迫孩子来幼儿园,因为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愉快的心情,让孩子在家里休养好了再来幼儿园。

6,家风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

形容“家风”的形容词有:诚实守信,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乐于助人,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崇尚知识,重视学习,邻里互助,自尊自爱……1,勤俭持家注音:qín jiǎn chí jiā解释: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出处:巴金《谈<秋>》:“钱不够花,也不想勤俭持家,却仍然置身在亲戚中间充硬汉。”2,诚实守信注音:chéng shí shǒu xìn解释:不说谎,不作假,讲信誉,信守承诺。3,家庭和睦注音:jiā tíng hé mù解释:就是一家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爱护。4,尊老爱幼注音:zūn lǎo ài yòu解释:尊重老人爱护小孩。5,崇尚知识注音:chóng shàng zhī shí解释:讲究重视学习文化。1,什么是家风: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和氛围营造的,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人们处理日常生活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它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2,家风作用“”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青少年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濡目染接受影响,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我这边正在为您查询,现在咨询的人较多,请稍等5分钟,我这边马上回复您~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家风”可以用勤俭持家、诚实守信、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崇尚知识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和氛围营造的,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人们处理日常生活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它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扩展资料:家风作用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青少年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濡目染接受影响,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亲~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麻烦请给个赞哦~[嘿哈]更多3条
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乐于助人,家庭和睦。
什么是家风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和氛围营造的,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人们处理日常生活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它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家风作用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青少年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濡目染接受影响,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讲究道德、诚实守信道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家风的核心。高尚的道德可以让人形成充实、高雅的精神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名片,青少年养成诚信的品格,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容易成功,才能赢得长久的荣誉和尊敬,给家庭带来长久的欢乐和安详。重视学习,崇尚知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学习的传统。各位家长要以身作则,重视学习、崇尚知识,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让家庭充满学习气氛,通过学习立身立德、增智强能.青少年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家庭中,很容易养成一种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会影响到孩子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这是千金难买的。勤俭持家、尊重劳动勤俭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护身法宝.勤俭的家风可以防止青少年产生优越感,自觉克服身上的娇气。劳动是创造一切幸福的源泉,青少年在尊重劳动的家风熏陶下,会树立自食其力的观念,从小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养成自己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性格。家庭和睦、合理教子和睦的家庭关系会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生活在和谐温暖的家庭,受到积极健康的精神影响,才能心情愉快,积极进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要科学,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也是最重要的家风之一,可以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让青少年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要与邻里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对有困难的邻居要同情、关心和帮助,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概括性的语言有:良好的家风,朴素的家风, 严厉的家风。此外,自强、节俭、仁爱,凡形容人品德高尚的褒义词都能用。
形容词填空示例如下:淳厚的家风良好的家风朴素的家风严谨的家风苛刻的家风有趣的家风

7,幼儿园家长学校讲座资料

谈到规划人生,我们先来看一下两个典型的例子。 导演张艺谋在陕北拍电影时见到一位八岁的孩童,夕阳西下骑在牛背上哼着陕北小调,张导问:“娃,你在干啥?”孩童很悠闲地答:“我在放牛!”“为啥放牛?”“放牛挣钱!”“为啥挣钱?”“挣钱娶媳妇!”“娶媳妇干嘛?”“娶媳妇生娃!”“生娃干嘛?”“生娃放牛!” 从这位八岁的小孩身上我们看到:如果一个人没有很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那么他只能重复着祖辈的足迹,从祖辈开始放牛到他放牛,一直处于循环当中。我想,大多数家长们一定是不想过“放牛—挣钱—娶媳妇—生娃再放牛”的生活吧?这是一个没有规划的人生,没有志向的人生。没有志向的人经常立志。 再看一个例子。 有一个叫高倩的女孩,5岁时随父母从我国福建到了美国,父亲高燕定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一所大学做研究工作。在高倩6岁入学之前,父亲领着女儿到哈佛大学参观,告诉女儿:你今后就是要来这儿上大学,然后进法学院读博士,长大后从事律师工作生涯。律师在美国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发展路子宽,是进入上流社会的一条可行的途径。美国许多政界、商界名流,像许多议员、部长乃至总统,一些大企业的高管,都是律师出身。选择这个目标,当时有点像是做梦,难度很大,在美华人中也是闻所未闻的。高倩这女孩聪明、开朗、勤奋,在父亲影响下,把将来“当律师”作为自己的人生志向,因此,乐于接受并主动配合父亲的安排,把所进行的各项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爱好,完成了许多同龄孩子不愿做的事情。在高中毕业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英语、汉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四种语言;她还频繁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和比赛,获得十几项全美或州或所在地区的优胜奖;参加了勤工俭学、商务活动、法庭审判实践、音乐演出,甚至全美选美比赛,全面锻炼了社会活动能力;十二岁的时候,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用英文写作的书。高倩不但在校各门功课成绩优良,而且提前学习获得了大学三分之一的学分(美国的教育制度允许学生在高中时考大学学分,升入大学后,已取得学分的功课可以免修)。按我们中国的标准,高倩算是被培养成为“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了。由于从小专业方向明确,十几年下来,她积累了达到目标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终于如愿以偿地上了哈佛大学;四年之后又进入了美国最顶尖的哥伦比亚法学院;在读博士的第二年,就在美国最权威的法学杂志上发表了她的论文,25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高倩还没有毕业之前,美国最大最有影响的律师事务所已经向她发出了邀请,一就业就有数十万美金年薪的稳定收入。父亲在回顾女儿成长经历时感慨地说,如果没有从小的周密设计,没有从幼儿时就锁定专业方向和职业目标,并经过长期地刻意地追求和努力,高倩是不可能一路顺畅,一步步地达到一个个崇高目标的。 在这个例子中,高倩在父亲的引导下,从小树立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在预期的人生轨迹上奋力追梦,一步步达到理想目标。高倩被哈佛大学法学院录取,之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读博士,最终成了一位律师。在这里,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理念: 人生是可以设计的,而且应该从童年开始,有了科学、理性的人生规划,人们可以按部就班的、可预见性地获得自我认识意义上的、必然的成功。 一、中学生人生规划,父母是关键 中学生12岁至18岁左右,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对于对未来人生发展满怀憧憬与希望的年轻人来说,人生是一块最佳的画布,可以五彩缤纷尽情挥洒。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常被描述为一个由童年转变而来的狂飙时期和学业繁重的时期,如果出现问题和偏差将遗误终生。 家长要学会运用生涯规划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制订成长方案。实践证明,这将不仅能够激发孩子学习动机促进成绩提高,更能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因此,可以说:中学生人生设计,父母是关键! 成功源于教育,教育改变命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用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精心地为孩子规划着人生,听取父母的经验、接受父母的人生规划安排能让孩子以后少走弯路。这样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丁俊晖,如果他的父亲当初没有坚持让他练习台球,也没有中国台球神童。当然,这也要看孩子的天赋而定,发现孩子确实有某方面的才华,父母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并坚持下去,是使孩子健康发展的良好途径。 那么自己的孩子长大了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其实作为家长,多少都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深入、细致地和孩子们一起研究过这个问题。很多人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应该如何与孩子一起,共同规划未来,“设计”人生;应该如何用科学、理性的思想方法引导他们,并且和他们一起,把基础教育的成果引向明确的人生理想、职业目标。在中国,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和家长一起跟着高考指挥棒转,家家户户只求拼过高考,届时凭着分数在几天时间内临时选择专业,把孩子送进大学,糊里糊涂地塞进一个专业,糊里糊涂地锁定他们的人生,哪里谈得上什么人生设计、人生规划。 所谓人生规划就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出一种预先的策划与设计。 据专家们说,人生规划一般可以分成以下五个阶段:A、12-20岁:人生学习期;B、20-30岁:人生进修期;C、30-40岁:人生巩固期;D、40-70岁:智慧奉献期;E、70岁以后:人生总结期。 因此,中学生应是处在人生规划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学习规划。 二、学习规划是中学生人生规划的第一步 现在这个时代,虽然知识已不再是成才的唯一标准,它曾经拥有的神圣光环正在逐渐消退。与此同时,情商、气度、个性、为人等如潮水般涌现,正代表着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新的成才标准。但是,知识的重要性并没有被抹杀。它永远是一个人成材的基石。只有在拥有知识的前提下,其他的素质才得以存在并发展得更好;若丧失了知识这一项条件,其他的一切也将成为空中楼阁,迟早是要坍塌的。而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就是要不断学习,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中学生的重要任务就是搞好学习。 (一)高中学习是要学透的 高中的学科门类多,学科难度加深,这不用害怕。因为孩子们到高中后,心智模式也在发生急剧的改变,他们的记忆力、思维力都在提高。他们的身心发育速度与学习的要求是同步的。因此,养成“不浪费才华”,用足用好自己天赋的习惯就非常重要。 要找到人生的意义,一辈子过得自由自在,就必须通晓人间的语言与游戏规则。充分吸收人类文明的各种营养,在各学科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自己的敏感学科与专业,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找到展示自己天赋的领域,从而深入研究下去,成为自己安身立命的职业。 因此,高中阶段的学习,一是要打基础的,为拥有一个宽泛的视野打基础;同时,要掌握学科背后的思维方式。这样,在自己面临新问题时,自己就有灵活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将知识活学活用了。这就是我们通过教育得到的最好礼物——一定的实践能力,即遇到问题,自己有能力来解决,而不是只会解题,不会做事的纸上谈兵的假功夫。 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字典、参考资料等学习工具,主动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有意识地将所学与生活中的新闻、事件联系起来,不断练习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样的学习才会是透透的学习。而那种只为考试才学,必须在别人监督下才学的学习,都是转头就忘,考完就还给老师的料了。用这种心态学习,留下的就是豆腐渣工程,不仅禁不起考试,更谈不上成为出色的人才被用人单位抢要。再辛苦几年,高中、大学走一遭,结果自己一点魅力也没有,工作都被其他勤奋的、有才华的人占领了。 (二)处好关系是一生的财富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今天这个大社会中,要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天只读圣贤书”是很难的。但是,学习又必须是需要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静下心来才能读书,我认为孩子们至少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悦纳自己,欣赏别人 不管自己相貌如何,家境如何,成绩如何,你都是天地间堂堂正正的人物。前面十几年的人生路上,你已经战胜了很多困难与挫折,你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珍惜自己,喜欢自己,更加努力。 对待别人,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正如自然界的现象一样,风景总在绝佳处,也在风险处。一个有内涵有深度的人,很可能是以冷漠、叛逆、批判的刺猬式方式来对待世界,但刺猬也有热血温柔的时候。当我们可以一分为二地来观察他人,我们就可以欣赏学习到别人的优点。 2. 尊敬老师,孝顺父母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家长应让孩子明白,对教师应尊敬,要主动去接受和适应老师,不能只是要求老师来适应自己。有时对于老师的误解应主动去解释,消除误会,绝不能因事与老师关系紧张甚至恶化,那样只会对自己的学习不利。同时,家长应言传身教,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孝敬老人,把这种美德熏陶给孩子。其实,在对待老人上,好像是“人在做,子在看”一样。事实也往往如此:孝顺父母的人,也能够得到孩子的孝顺。从孩子角度来看,他们连自己父母的生养大恩都可以遗忘,就更别谈和他人的情谊了。 3、留点空间,善待同学 同学是孩子一起学习和生活的伙伴,同学无处不在,同学关系好,孩子在学习上无须防范什么,可以安心于自己的学习。如果和某些同学关系不好,时常与同学发生口角等现象,那就时时都要提防这些同学,怀疑同学,这怎么能安心学习呢。但是,同学关系好,又不能只跟几个好,甚至形成团伙,这又会对别的同学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使自己的学习受到影响。还有就是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能太密切,更不能早恋。 另一方面,家长也告诉孩子不管你与他人的关系有多近,我们永远只能部分相交而不能完全重合。学着给对方也给自己留一点空间,保持一定的界限处理自己的事情,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允许朋友还可以有其他朋友,允许父母可以有他们的社交时间……这样,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处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一点愧疚与伤心。 三、职业规划是人生规划的重要一步 其实,在家长、老师和孩子眼里高考是一个孩子面临的第一次比较大的人生选择。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家长们认为上大学是孩子顺理成章的目标,学什么专业,上完大学后干什么却很少讨论。在专业问题上也是到了高考前才成为家庭议论的主题。很多学生走进大学校门时,才开始了解所选的专业。 这个选择很大程度上会决定着今后个人的职业选择。因此,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家长和老师都有责任帮助孩子规划人生、设计未来。其实学生们也是特别渴望学习如何规划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 在这里,有必要先说一下怎样的人生才算成功的。我想,成功的人生一定应是幸福的。幸福更多地是一种主观感受,虽然以客观为基础,但是对客观的有效修正或提升。因此,成功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也只有幸福的人生才能真正称得上是成功的人生,你表面或在现实生活中再成功,但是你根本感觉不幸福,那么,这就未必是成功的人生,也就是说 “有钱的人生未必幸福的人生”、“轻松的人生也未必是幸福的人生”。幸福和成功的人生是你实现了你自己想要的目标的人生,过着自己内心想要过的那种生活或人生。 很多企业家,他们宁愿每天疯狂工作,而且冒着随时破产的危险,而不愿意拿着自己的赚来的钱,来过舒适而富足的生活。这是因为他们追求并且慢慢接近着自己的理想。 提到职业规划,它应有一个基本的思考原则:第一,我能干什么?即你的特长,这是别人要给价钱的最重要的标码,也是你个人赖以生存的筹码。第二,我正在干什么?专心致志,不要同时希望挖两口井。第三,我应该干什么?先强迫自己做应该做的事儿,才有机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第四,我还在等什么?永远不要等待,等待将给人无尽的借口。认准选好了这块地方,认为底下有水,就要坚持挖下去。 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规划他们的人生呢? 第一,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即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1.个人志趣分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过几年的学习,家长就会从不同侧面发现孩子的特长和优点、缺点和不足,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些。孩子的特长和优点会成为孩子成就未来、做好人生规划的重要元素。这种发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特长和优点被忽视,孩子的未来世界就可能缩小。记住:兴趣是孩子最大的兴趣。因此,要想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取得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追寻自己的兴趣而行。 自我认识必须了解真正的思想和情绪方面的自己。要认真和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厌恶之物是什么,要分析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和愿望,明明白白地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对自己来说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 2.家庭社会需求分析 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世上,而是生存于现实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个人的成功、幸福、发展,必须以社会的某些客观条件为前提,成功幸福的人生往往是领先超前或同步于、融合于当代社会发展大潮。个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只有放在广阔真实的社会背景之下,才能显示出其真谛。 对于正常人来讲,成功人生还必须考虑一下家庭对自己人生的需求。尤其对于中国人来说,家庭对人生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绝不能因为家庭的需求,牺牲自我发展的基本方向。 第二,要有清晰的人生定位。即解决“我应该干什么?”的问题。 人生定位是确认自己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即确认你自己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形会有不同的定位。人生定位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是找到你的理想人格、理想人生的榜样人物,即为自己树立一个代表追求目标的典型。 孩子有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定位对孩子成功的人生是至关重要的。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事实上,西方有些国家,如美国,很早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因而,他们很小就有比较清晰的职业概念,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学生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做准备的过程。因此,他们的学习目的清晰,学习状态积极、主动、自觉。 现在有些教育专家认为,部分“问题”大学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职业和人生规划问题认识较晚,选择学校和专业时盲目性很大。专家们认为一名中学毕业生,多年学习之后,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及其职业准备的要求茫然不知,是很可怕的,这样的学生有幸就业或升学,其今后的人生发展道路也会面临很多困难与问题。 第三,要有能够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即解决“我正在干什么?”的问题。 孩子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后,就要帮助他们确定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在中学阶段,家长和老师除了关注他们的学习外,还要有意识引导孩子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人生,坚持记录自己的成长记录袋。还应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成功人生的保障,人生的道路是在每一天、每一个小事中走过的,因此行动计划要具体。学生的行动计划,不只是学习计划,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成长的含义,它是人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成长,这个计划应详实具体、可行,同时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成长计划。 第四,要端正对人生规划的认识。即解决“我还在等什么?”的问题。 好的人生离不开好的规划,成功人生离不开成功的规划及在正确规划指导下的持续奋斗。人生如大海航行,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才不会偏离目标,更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加顺利和快速地驶向成功的彼岸。然而,有了规划,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人生吗?也不一定。成功的人生还少不了最后一步:知行合一,持之以恒地实施人生规划,方能真正创造出如愿的美好人生。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先生的成功经历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用他自己的一句名言所说就是:“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这说明要使自己的人生成功、幸福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追求的。 人生规划非常复杂,没有不变的规划,自己努力、成长环境、发展机会决定了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和职业选择。但是,我相信,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一座永远开采不完的金矿。只要家长们自己一生的智慧和精力去开采,矿山里的金子一定会金光闪闪,自己的生命也会因此而延续得更好。

文章TAG:幼儿  幼儿园  家长  健康  幼儿园家长健康知识讲座记录  
下一篇